完整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变成了一棵树部编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假如你也有像孙悟空那样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英英,拥有超能力的她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1.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英英厌烦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棵大树,当她梦想成真时,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她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
这时,妈妈也住了进来,还和大家分享美食,英英却饿得流口水,最后英英明白了原来妈妈早就发现她就是这棵大树。
)3.小组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5.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课件出示句子)②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③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学设计(获奖教案)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学设计(获奖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
儿童是最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涌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梦幻般的想象力。
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师要在文本与学生能力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能够完整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大胆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以妈妈叫“我”吃饭开头,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奇特愿望,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之后发生的一连串神奇而有趣的事情。
本文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三、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由此可知,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最后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教学目标(1)会写“零、狐、狸”3个生字,读准“希望、鳄鱼、糖醋排骨、香肠、痒痒的、丁零丁零、狐狸”等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想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并写一写。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写“零、狐、狸”3个生字,读准“希望、鳄鱼、糖醋排骨、香肠、痒痒的、丁零丁零、狐狸”。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能大胆想想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七、教学方法讲授法、想象法、讨论法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大家都认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如果你也拥有这项神奇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生自由说)2、揭示课题:一位叫英英的小朋友,他想变成一棵树,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变成了一棵树》去看看吧!3、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学生最喜欢的人物孙悟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训练学生说句子这两个目标较好地融为一体。
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变成树后的兴奋、自豪、有趣,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我”为什么会有变成树的原因及变成后的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我”变成树后的兴奋、自豪、有趣的心情。
教学准备:教师:轻音乐伴奏或歌曲《白桦林》。
学生:查找有关童话故事和读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激发情感。
1. 猜谜语导入新课: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伞把,自由自在满天跑。
(打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对,就是云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2. 读了课文,解开你们心中的谜团了吗?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
3. 解开了疑问,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那么课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成树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2-3自然段)1. 指名读。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 “我”为什么想变成树?用波浪线划下来。
3. 交流反馈。
(出示相应的句子)谁能把“我”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4. “我”想了什么好办法和小伙伴玩?并说出理由。
(分小组学习)然后交流。
并指导朗读。
5. “我”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部分。
6. 小结过渡:是啊!变成树是那么美好!在树上睡觉、在树上讲故事、在树上吃饭等活动是多么有趣啊!请大家继续欣赏课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4-6自然段)1.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边读边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并划出最有趣的地方。
2. 反馈交流:(1)“我”的头发长出来以后,“我”和小鸟们一起在树上唱歌跳舞是多么有趣啊!出示相关的句子,指导朗读。
“我”会和小鸟一起唱些什么歌?舞跳什么?我还想邀请谁一起来玩?(大家玩得这么开心,多有趣啊!)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部分吧!指名读,齐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第1篇】《我变成了一棵树》联想在本课的落脚点为关联关联生活特点、细节进行想象。
至此,本课想象方法,据理论文献梳理聚焦为变身和关联。
接下来,我又利用AI智能测评软件进行朗读字音、字形、字义等前置学习的数据收集。
精准教学起点,并借助摘星班整体改制,课文厘清了文本的结构,进入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通过对本单元想象要素的纵向分析,梳理出低段的假象为遐想,中段为奇思妙想,高段为畅想和科学幻想。
所以,本单元想象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感受奇思妙想。
在横向分析想象要素时,我发现本科的核心任务为变身想象,所以本课主要梳理变身、关联两种想象方法。
因此,我先和孩子们梳理了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想象的神奇,了解变身的原因,变身后的神奇想象。
以及想象方法才是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我据此设计了出口成章词语我过关,整体感知故事我会讲品味想象方法我,探秘梳理,总结想象,我会说四个教学板块,其中重点是第二个板块儿,叛逆想象新方法,学习关联的想象方法。
我重点汇报第二版块的设计,结合线上教学的独特性,我创设游戏情境,设计了三个支架。
一、关联生活来想象,利用云端连线共分享关联特点来想象,利用分享视频了参与关联细节来想象,利用学生表演入情境,首先关联生活想象板块,教师推荐。
录播习得方法,交流导学性质的摘星单以及孩子们经常总结云连线的一些小妙招,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断迭代关联特点和细节。
想象板块利用播放学生云端合作学习微视频以及合作小组圈儿聚焦表演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将孩子们最感兴趣。
元素融入课堂,调动多重感官。
在第二板块儿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分享两点线上经验,第一点,学习协作,架构时空连线,善用学生协作体,利用导学资源将自主学习固定化。
每晚的筠连县将合作学习常态化,打破空间障碍,极大提高线上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
第二点,要用导学突破线上困境,将学习内容方式,学习要达到的程度设计成导学班,通过国家云平台共享平台的直播,录播微课展开本课,利用导学性质的摘星单,第一板块儿出口成章,智能测评。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第【1】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及想象需根据事物特点展开。
2.能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及想象需根据事物特点展开;2. 能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想象兴趣1. 同学们,还记得二下11课中那只虫子,那只认为做虫子很快乐、很幸福的小虫子吗?他的快乐是什么?(可以用露珠梳洗打扮,可以跳到狗狗身上旅行,快乐时想唱就使劲唱的……)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也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特别好奇的?(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感知想象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文中的英英都进行了哪些想象?2.交流,完成练习:英英因为,就幻想自己,上面长满了,英英邀请许多小动物,当妈妈住进鸟窝后,英英因为肚子饿而(心情),原来妈妈知道英英的秘密。
三、深入研读,感受想象奇特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课后第1题)(一)感受起因的新奇(1-4自然段)1.“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是什么?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理由新奇)2.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痒痒的”写出了树木长枝丫的感觉;仿写描写感觉的词语、、。
(2)“冒”是什么意思?(长、生……)能换成“长”“生”吗?为什么?3.感情朗读,读出感到好玩,感到惊奇的语气。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第17 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材解读】1. 从课文内容发现表达秘妙《我变成了一棵树》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特殊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奇特想象的童话,作者顾鹰采用“变形”这一独特的想象形式,讲述了文中的小女孩“我”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然后作者根据“一棵树”的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奇特想象,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了“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特经历。
整篇童话充满奇思妙想,读起来特别有意思。
2. 依单元编排确定精读课文的功能定位;从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教学重点整个习作单元由“单元导语”、两篇精读课文。
一个“交流平台”,一个“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一次习作构成。
这些内容都紧紧围绕“奇妙的想象这一习作能力为训练主线,整体安排,环环相扣,体现了整体性和综合性。
其中,“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主题:“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爱因斯坦);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是神奇;②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可见,无论是单元主题,还是语文要素,都明确指出本习作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想象的神奇和发挥想象写故事。
那么,根据教材编者意图,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功能定位不同。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其功能定位是“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3.结合课后作业题确定本课语文要素(核心教学目标)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对应单元语文要素①“感受想象的神奇”。
根据教材编者意图,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其功能定位是“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那么。
第一题不仅是让学生说出哪些想象有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探究、破译出作者表达的秘妙,即作者想象的方式:一是“变形”;二是“关联”。
第二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对应单元语文要素②“发挥想象写故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第1篇】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
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
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椭圆形菱形鳄鱼香肠糖醋排骨丁零丁零秘密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
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
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
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1)第四段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是啊,“痒痒的”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
(2)第五段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3)第六段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②还会有什么形状?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④出示句子练习: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 !我变成了一棵的树:……。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三篇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如果自己能变成任何事物,会选择变成什么。
接着,教师可以介绍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并指导学生认读8个生字和写13个生字,如狐狸、继续、秘密等。
在研究生字时,可以使用形近字、猜谜语和同音字对比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如果自己能变成任何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
无明显问题的段落,无需删除。
这节课我们初步研究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主题是“我”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事情。
这个故事一定很有趣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任何东西,你想变成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来深入研读这篇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发生的趣事。
首先,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我”告诉我们他想变成树的原因是因为这样就没人会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
花、叶、水果……而“我”变成的树上却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等等。
在这些鸟窝里,有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等小动物。
但当妈妈来了,我的心却“嗵嗵地跳着”,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高兴的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失望的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最后,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等好吃的东西。
课文巧妙地描写了“我”馋得流口水的情景,通过狐狸、天空、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由“我”亲自揭晓答案,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
最后,我们来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呢?2.让学生看一张图片,引导他们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变成了一棵树》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继续、担心”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变成树以后的样子,以2.及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根据故事大胆想象,用通顺的话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3.教学重点: 1.13个生字,理解“继续、担心”等词语的意思。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变成树以后的样子,以及2.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教学难点:根据故事大胆想象,用通顺的话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顾鹰。
1. 儿童文学作家,幼儿园教师。
谈话导入:2.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可以随心所欲,变化多端,文中的小朋友学会了这种本领,一起来看!读一读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3.。
二、学习生字丁零肠醋秘出示生字:希痒鳄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1.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2.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同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3. )猜谜语:(1 一条鱼吃两口,你说亏不亏?——鳄一只羊生了病——痒1 / 6
(2)儿歌识记:
环境很安谧
蜜蜂采花蜜
花儿在低语
说着小秘密(秘密)
青蛙呱呱叫
狐狸吓一跳
烈日有孤帆
弧光无数道(狐)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听老师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1.。
2.自由朗读《我变成了一棵树》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 感知内容:
3. )同学们,文中的小朋友变成了一棵树,所以发生了奇妙的故事……(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号。
(2)朗读课文,围绕着“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主题,讲了哪些内容?(3预设::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我变成的树的样子以及我的做法。
8:妈妈将食物分享给小动物们,我想家,想妈妈做的饭—23)第三部分(9菜。
4.课文解读:)我为什么变成了树?1(预设: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2()我变成了什么样的树?预设: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 2 / 6
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3)我变成树以后想做什么?(预设: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4)我变成了树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预设: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里,还把食物分
享给大家。
)然后呢?(5 预设:我也饿了。
我因为吃不到食物哭了。
妈妈发现了我。
四、课堂展示认真读一读文中描写妈妈住进鸟窝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五、学写生字个生字,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13今天我们要学会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状、狐、狸等13个生字。
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
认识的。
,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打开“优教学生字”
2.笔顺。
3.指导书写。
)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1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注意讲解偏旁的3(“状”不要写法。
;;预设:“密”注意不要写成“蜜”“零”下面不要写成“今”少一笔点;“巧”底横变成提。
3 / 6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背挺,足安。
六、巩固提高,一起来闯关吧!打开“基础训练-《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你都记住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
吗?让我们来看拼音写汉字吧!写得正确还不够哦,一定要写得端正、美观哦! 2.出示拼音,学习写词语。
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出示认读汉字:要求试着组成词语记住它!3.二、课文赏析(一)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变成一棵树吧!(二)理清条理。
思考:作者围绕“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主题,讲了哪些内容?预设: 1.我为什么变成一棵树?我为什么变成一棵树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 (三)读书有法。
思考:读课文以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文章里丰富的想象。
(四)放飞想象。
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1. 预设:)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1(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痒痒的、冒出来”真切体会身体发生的变化,真有意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2(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断句,提示下文,表达效果好。
“: 4 / 6
(3)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想象奇特:陆地上的小动物们都跑到树上的鸟窝里住了,真可爱!)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4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预设:嗵嗵:写出了我见到妈妈的激动紧张。
丁零丁零:声音悦耳。
你从“丁零丁零”这个词语中想到了哪些场景?)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5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
起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画面。
(6)唉,变成了树真麻烦。
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思考:水珠是什么?小动物们认为水珠是什么呢?三、知识盘点拟声词:丁零丁零。
1. 2.进行句子仿写。
四、课堂展示讨论:“各种形状的鸟窝”还会有什么形状呢?1. 句子仿写:茂密的叶子底下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果子:……2. 3.讨论:英英这么饿,她的妈妈知道吗? 4.讨论:妈妈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馋着她呢? 5.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作者变成一棵树以后的所见所想。
谈一谈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让
孩子吃饭的?你有这样的体验6.学习了课文,吗?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7. 5 / 6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起来闯关吧!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