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历史考点章节练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速查式复习 第2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命题规律总结+考点训练)

中考历史速查式复习 第2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命题规律总结+考点训练)

第2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专题知识整合复习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正确的古今意识。

第2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考命题规律总结本单元时段是从公元前2070~前221年,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本单元经常考查的重点有: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④甲骨文、孔子、百家争鸣、屈原。

◆考点梳理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考点1 了解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考点2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考点3知道春秋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考点4 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考点5 知道大变革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考点6 了解汉字的演变。

考点7 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考点8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考点9 了解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中考典题高频考点──知道怎样考【典题1】(2011·江安中学)商纣王和周幽王的下场说明了什么?【解析】此题为开放式问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思考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如: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不能沉湎于酒色,祸国殃民;统治者要重用贤才,不要亲近重用阿谀奉承、唯利是图的小人;当政者要虚心纳谏,不能自以为是,不听忠言,我行我素;当政者要爱惜民力,发展生产,不能加重赋税,巧取豪夺;当政者要执法宽严有度,不能用严刑酷法来对付老百姓。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等。

【典题2】(江苏苏州)“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均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0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扫描】1.夏、商、西周的更替2.灿烂的青铜文明3.春秋战国的争霸、兼并战争4.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5.中华文化的勃兴【真题演练】1.(2016•内江)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A.分封制B.禅让制C.郡县制D.九品中正制2.(2016•苏州)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3.(2016•青岛)《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4.(2016•潍坊)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缴纳租税B.治理郡县C.镇守疆土D.监察百官5.(2016•宜宾)《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2016•福州)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根据这一制度,选出下列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有()①交纳贡品②交纳田租③朝觐、服役④服从命令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

江西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课时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江西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课时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②政治上:随着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也逐渐动摇。一些
诸侯国通过改革(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宗法分 封的政治制度被封建制度取代(最主要的表现)。 ③思想上:诸子百家争鸣。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2)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秦孝公、商鞅。 ③目的:富国强兵。
逐步强大;西周建立后,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
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昏君: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4)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 灭亡。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纵横联系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号称“四大文明 古国”,他们都是奴隶制王国。
战争,对内提倡互利互爱。
(2)儒家 ①代表:孟子(孟轲)。 ②主张:“仁政”治国,反对一切战争,提出“民贵君轻”, 主张轻徭薄赋,反对竭泽而渔。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3)道家 ①创始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 ②代表:老子、庄子。 ③主张:“道法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域较大的国家,这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3.战国七雄(同并列)(特征:战国无晋国,分为 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课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战国七雄”基本史实 ①标志:“三家分晋”(韩、赵、魏)和“田氏代齐,”标志 着“战国七雄”形成,中国进入战国时代。 ②成员:齐、楚、秦、燕、韩、赵、魏。

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

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

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学习初中历史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端正的学习态度,历史成绩一定不成问题,小偏整理了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历史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分考试知识点一、夏朝建立的史实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1.主要内容北:P4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北:P4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梳理+练习

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梳理+练习

专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专题年表考纲要求: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知识要点梳理考点一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商、西周的兴亡2.西周分封制考点二春秋战国的纷争1.春秋争霸2.战国七雄考点三大变革的时代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变革2.商鞅变法考点四中华文化的勃兴1.文字的演变2.灿烂的青铜文明3.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4.思想家老子5.百家争鸣1.(2016·齐齐哈尔)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他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A【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禹建立的夏朝。

商朝是在取代夏朝的基础上建立的;西周则是取代的商朝;东周是在西周结束后出现的。

2.(2016·内蒙古赤峰市)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其中的“诸侯”产生于()A.奴隶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诸侯”的来源,我们回顾所学历史知识应当知道,在西周建立时,为稳定周朝的统治,巩固疆土,周王实行了分封制,被封到地方建立的封国就被称为诸侯国,而封国的统治者也就被称为“诸侯”。

3.(2016·潍坊)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缴纳租税 B.治理郡县 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分封制的历史知识。

分封制是在西周建立后开始出现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这些诸侯帮周王镇守疆土。

4.(2016•临沂)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

中考历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考历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精题分解】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小华同学出生于1994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A、19世纪80年代B、19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

至今大约多步年’A. 2054年B. 3054年C. 963年D. 4078年3.西周时期,规定诸侯有镇守疆土、交纳贡税、保卫王室等义务的制度是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4.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

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D.分封制5.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公元前2700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2007年;启D.公元前2070年;启6.春秋时期,最早实现称霸的诸侯是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越王勾践7.《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8.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的是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9.右图是一个水利工程示意图,它依自然水势而建,属世界遗产,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0级的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它的名称叫______________,修建的时间在______________。

都江堰;战国时期10.如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在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

它是A.都江堰B.灵渠C.白渠D.郑国渠11.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修建于()A.春秋时期B.西周时期C. 战国时期D. 西汉时期12.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

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者是A.李冰 B.李春 C.郦道元 D.张仲景、13、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那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A.魏国B.吴国C.秦国D.晋国14.“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这种制度开始于A.西周B.春秋C.战国D.唐朝15.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C.王宫中摆放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16.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统 治 阶 级
作用:
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平民 奴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种状况始于 A.禹 B.纣 C.桀 D.启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 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 B.3000年左右 C.4000年左右 D.5000年左右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 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 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 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 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 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 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 C.商朝
B
1.《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 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B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 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 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A
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 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1.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 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中考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定稿篇)汇编

中考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定稿篇)汇编

材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 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 欧美,英、 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 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 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
4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 43.李大钊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 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作为 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 化?
独尊儒术”。 42.“孔子之道”不仅影响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到欧洲和美洲,成为 影响整个世界的学说。 43.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4.文学与艺术 (1)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出新 体诗歌,代表作是《____离__骚____》。 (2)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整套 编钟,是这一时期“钟鼓之乐”的反映。
5.思想 (1)孔子 ①时代、国别:春秋时期的鲁国人。 ②地位:我国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③思想主张
知识点 1 夏、商、西周的兴亡 1.朝代更迭
2.重要事件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_早__期__国__家___的产生。 (2)盘庚迁殷: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此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___牧__野____大战中打 败暴君商纣,商朝灭亡。
4.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5.作用: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 建国家,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6.启迪: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温馨提示】(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变法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秦孝公的支持;商鞅的决 心;人民的支持等。(2)由于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 被处死,这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绝不能说明变法 是失败的。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且“商鞅 虽死,秦法犹存”。故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 的生死,而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到题后的括号中)
1.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

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在商代,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几次迁都。

下列人物把商朝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稳定下来的是()
A.汤 B.伊尹 C.盘庚 D.商纣
2.(2013·山东滨州)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
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
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3.(2013·广东佛山)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壹仟柒佰零玖个奴隶。

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
A.周康王的嫡长子 B.大地主 C.自由平民 D.大贵族
4.(2013·湖北宜昌)《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5.(2013·重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

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D.建立县制
6.(2013·安徽)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7.(2013·山东济宁)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
级地震。

我们为他们祈福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
是()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8.(2013·江苏无锡)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C.西周D.东周
9. 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出炉,再次引起民众热议。

其中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10.(2013·山东滨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当仁不让于师
11.右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A.“仁”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兼爱”“非攻”
12.(2013·山东菏泽)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开始使用彩陶
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
C.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礼”和“法”两部分
D.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当时起着拱卫周王室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请回答: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请看下列两幅图,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解释它们之间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请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
①②③④⑤。

(2) 图2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
(3)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4)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
1.C解析:汤是商朝的第一位国王,商纣是最后一位国王,而伊尹只是商汤时期的大臣,三项均可排除。

2.B 解析:题干中第一幅图片为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商代最大的青铜器。

第二幅图片是出现于商代的甲骨文,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 D解析:周康王是西周的君王之一,题干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按照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分析,“周天子把土地和臣民分给亲属和功臣”,而当时君王的“亲属”和“功臣”都属于大贵族之列。

4. B解析:齐桓公对内积极改革内政、对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因此与材料信息相关的史实是B项。

5 B解析:商鞅变法中军事方面的措施是建立军功爵制度,爵位不再由出身决定,而是根据军功的大小决定爵位的高低,然后由军功决定所享有的经济与政治待遇,这就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6.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发生于战国时期;“三顾茅庐”发生于东汉末年。

7. B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知道这一“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都江堰;其次,要了解在战国时期,秦国的
蜀郡郡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8. B解析:商朝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9.C解析: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为纪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10.C 解析:“有教无类”这一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指,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可以进行教育。

孔子的这一主张体现了公平教育的思想。

11.B解析: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
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本题中A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C是法家学派代表人韩非的思想,D是墨家学派代表人墨子的思想。

A、C、D三项均可排除。

12. C解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主张“法治”的是法家学派,因此,B项的表述错误。

13.参考答案:(1)排序:①B②A③D④E⑤C。

(2)奴隶主贵族阶级(3)奖励耕战,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后来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1)问难度较大,解答时注意分析五项所出现的先后顺序。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这样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就变成了农民。

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经过各国的变法,封建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起来。

由此解答第(1)问。

后三问意在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结合所学不难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