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的实操演练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的实操演练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的实操演练为了提高农村经济收益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日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之一。

在菌类丰富的生态环境中,通过科学合理地栽培和培育逐渐成为有机食品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此,我在这里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探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实操演练,希望这些实操演练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熟悉食用菌的栽培特性和规律,并准确把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体系食用菌栽培技术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流程:基质制备、培育工艺和收获管理,为保证初学者全面掌握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和操作技能,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基质制备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必要条件,在基质选择和制备时应根据菌种要求进行科学处理。

制作基质的原材料包括牛粪、麸皮、木屑、玉米秸秆、菜园废弃物等,其中牛粪是作为菌体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

处理过的牛粪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分含量,在菌体生长的条件下呈现出适合的PH值、含氮量和其他养分含量。

还要加入适量水、石膏、泥炭、纤维等添加剂,使基质松散、透气、保水,在耕种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2.培育工艺培育工艺包括时间、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要素。

通过合理的温湿度调节和光照条件保证菌体生长在良好的环境中,并且能够保证高收益率。

如果温度和湿度适宜,则干燥、硬化和产量下降的风险更小。

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培育温度和湿度应有所调整。

同时,应适量增加灌溉和通风手段,以保持菌体的营养和水分供需平衡。

维持基质浸透的水分状态,并将其转移到适宜的嵌入物上,以充分满足菌体所需水分。

在食用菌的培育过程中,如出现病害或虫害,则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繁殖和传染。

3.收获管理收获管理是保证食用菌品质和收益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收获、处理、储存、销售等一系列流程。

大致流程为采摘待齐全的帽子、保持环境清洁、储存到干燥通风好的地方。

菌类收获时不应过度生长或过度成熟,否则会对菌体造成压力和质量降低。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重点解析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难点章节解析: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这些章节涵盖了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技术英文名称:The techniques of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性质:专业发展课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开设学期:第七学期先修课程:基础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二、课程简介食用菌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而且应当理解某些技术步骤和技术程序中的具体措施或组合栽培的原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这样的毕业生就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同步开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食用菌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制种技术及常见和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准备,了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需提交实验报告;2.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菌种分离、培养技能与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实验报告:1. 预习报告做得规范、全面;2. 在进行实验时,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实验结论;3.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必须事先做好实验方案并按方案实施;4. 报告的最后要完成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从实验态度、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评价结构比例:实验态度占10%、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占50%、实验报告占4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目的要求: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实验内容1、培养基配方2、培养基的配制3、分装试管理4、灭菌5、摆斜面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铝锅、天平、切菜小刀、切板、烧杯、捆扎绳、棉花、试管(18x180mm或20x200mm)、1.5mm厚的长木条、试管架、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夹、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75%酒精、高锰酸钾、富尔马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计划时数:4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性质:必做每组人数:2人实验二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2、掌握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小学食用菌栽培教案模板

小学食用菌栽培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和营养价值。

2. 认识食用菌的种植环境和生长过程。

3. 学习简单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食用菌知识、栽培技术等。

2. 实物教具:食用菌标本、菌种、培养皿、土壤、水壶等。

3. 实践场地:食用菌栽培室或户外种植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食用菌的美丽形态和丰富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食用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营养价值?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和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概况。

2. 教师介绍食用菌的种植环境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生长习性。

三、实践操作1. 教师讲解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包括菌种选择、土壤处理、水分管理、光照调节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栽培技术。

四、观察与记录1. 学生观察食用菌的生长过程,记录菌丝生长、菌盖展开、子实体形成等阶段。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食用菌生长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用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食用菌知识,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

2. 组织学生参加食用菌种植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食用菌栽培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食用菌栽培教案(60课时)

食用菌栽培教案(60课时)
孢子萌发生长,菌丝增殖过程。
课程设计
组织教学:抽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
复习提问:什么是食用菌?有什么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导入新课:以启发式方法,设问,导入关于食用菌形态、功能的内容
讲课内容:
一、食用菌形态
1.菌丝体的形态、功能 介绍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及锁状联合结构
具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分布基质内
五、酸碱度食用菌对栽培料中酸碱度要求,调控措施
概括总结:食用菌营养:碳源、氮源、食用菌的C/N、无机盐
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
知识拓展:利用网络资源“菌海萍踪”了解一位菌物学家
思考练习
了解食用菌生产中,都用哪些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物质?
调查菌丝生长阶段,要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采用哪些措施?
知识拓展: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它的消毒、灭菌方法
思考练习
什么是灭菌、消毒和防腐?
说说生产上采用哪些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
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的温度、压力和持续时间各为多少?
实践活动
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对无菌接种箱进行消毒
《食用菌栽培》教案
第12课时
单元名称
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
授课题目
第一节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第二节 食用菌制种条件
教学重点
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原理与技术;无菌室、无菌箱消毒技术规则
教学难点
药品的使用
课程设计
组织教学:调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
复习提问:食用菌要求最高和最低温度是哪一生长期?食用菌C/N、pH
导入新课:以设问提出有机物发霉腐烂的原因?导入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讲课内容:第一节培养基质的消毒与灭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的保鲜贮藏与加工、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

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高等专业人才素质及带领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使课堂教授生动反映食用菌的生物学和生产特征。

另外设置60学时实验课,加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成绩评定采用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的方法,百分制计分。

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80%;考查根据课堂或实验等平时表现计分,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学时分配(120学时)(二)实验教学学时安排(60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1] 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张松.食用菌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 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4] 李阜棣.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 郑其春.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6] 张金霞.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概述(1) 食用菌的概念(2) 是功能性食品2、食用菌产业的前景(1) 原料广泛(2)生效快、效益高(3)市场广阔(4)菌糠再利用价值高3、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1) 世界生产概况(2)我国生产概况(3)发展趋势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你当地的食用菌生产现状如何?有哪些有利及不利的发展条件?(2)试分析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有利因素及限制因素有哪些?(二)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主要讲授内容:1、形态结构与生活史(1)形态结构(2)生活史2、食用菌的分类(1)食用菌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位置(2)主要种类3、毒菌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菌丝体、菌丝的组织体、子实体难点:一级菌丝与二级菌丝、二级菌丝与子实体、担子及担孢子间的异同点思考题(1)在自然条件下,你发现易在何时何地生长野生食用菌,采完后还能再长出吗?为什么?(2)长时间在菇棚内操作,容易产生呼吸道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应怎样避免?(三)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主要讲授内容:1、食用菌的营养(1)营养物质(2)食用菌的生理类型2、食用菌的理化环境(1)温度(2)水分和湿度(3)酸碱度(4)空气(5)光照3、食用菌的生物环境(1)食用菌与微生物(2)食用菌与动物(3)食用菌与植物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难点:生理类型思考题(1)对温度、空气湿度、空气、光照的需求有何规律?(2)香菇、木耳等菌类为何不用粪草培养料栽培?(3)利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四)第四章、消毒灭菌主要讲授内容:1、物理消毒灭菌(1)热力灭菌(2)紫外线灭菌2、化学消毒灭菌(1)气雾熏蒸法(2)液体消毒灭菌法教学时数: 10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高压蒸汽灭菌难点:冷空气的排除思考题(1)为何湿热比干热效果好、时间短?(2)高压蒸汽灭菌成败关键是什么?(3)紫外线灭菌应注意哪些问题?(4)何高浓度乙醇杀菌力低?(5)现有酒精灯、紫外线、高压锅、烘箱、甲醛、接种箱、接种工具、培养皿、水,应怎样对号使用?(五)第五章、食用菌菌种生产主要讲授内容:1、菌种概述(1)菌种概念(2)菌种类型(3)菌种生产程序2、菌种生产主要设备(1)配料设备(2)灭菌设备(3)接种设备(4)菌种培养设备(5)母种保藏设备(6)菌种厂的布局3、菌种培养基(1)概述(2)各级菌种的培养基(3)培养基的灭菌4、菌种的接种(1)无菌操作(2)母种的接种(3)原种、栽培种的接种5、菌种培养及质量鉴定(1)菌种培养(2)菌种质量的鉴定6、菌种保藏与复壮(1)菌种保藏(2)菌种复壮教学时数:30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菌种分离;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教案

食用菌栽培教案

食用菌栽培教案《食用菌栽培》教案单元名称第一章食用菌概述第一节食用菌概念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第一节食用菌概念一、食用菌概念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

菇、菌、蕈、蘑、耳二、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现状1 .栽培历史介绍我国国食用菌栽培历史目前进行较大面积栽培的约20 多种。

如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等为普遍栽培的种类。

2 .现状①生产现状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②经营现状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1 .食用价值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2 .药用价值食用菌中具有的多糖类和蛋白多糖及抗生素,能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 .经济价值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

生物学效率高80%-120% ,生物学转化率= 子实体鲜重/ 栽培基质干重*100%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介绍我国和世界食用菌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概括总结: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基本知识部分,如食用菌栽培历史、生产经营状况、栽培意义和发展前景等;二是基本理论部分,即食用菌的概念,生物学转化率等。

第二章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一、食用菌形态1. 菌丝体的形态、功能介绍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及锁状联合结构具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

分布基质内2. 子实体形态、功能介绍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具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

分布基质外,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因种类不同而异3. 菌丝的组织体介绍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和子座的形态、特点二、食用菌的分类介绍食用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强调食用菌是属于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菌类简单介绍食用菌的种类绝大多数食用菌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都是担子菌,在我国的40个科,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群,即耳类、非褶菌类、伞菌类和腹菌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植物食用菌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食用菌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了解食用菌的产业特征;了解食用菌学的展望。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讲授食用菌学的定义和任务,食用菌学的产生和发展和食用菌学的展望。

难点:食用菌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利用课件结合板书介绍食用菌学的定义和任务。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作业和讨论:1、什么叫食用菌?2、试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3、浅谈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

六、参考资料:1 张锐捷.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3 暴增海.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七、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概述一、概述食用菌(Edible Fungi)是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的统称,或“可形成可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

而“蘑菇”通常是指有明显伞、柄之分的伞菌,食用菌中大多数属此类,因而得名。

1、俗称:蘑菇:一般指伞菌菌蕈:蕈→草生菌;菌→木生菌耳:胶质子实体茸:多毛芝:革质苓:块菌荪:膜质2、在真菌分类中真菌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5%(食用菌中)担子菌亚门:95%(食用菌中)半知菌亚门二、食用菌及其产业的基本特征:1、种类繁多:全世界菇类:4000 多种,其中可食的2000 余种。

我国有(已报道)720 余种菇类。

华南:345 种,其中可食:140 多种;有毒:40 多种;大多:未认识;人工栽培:100 余种,有商业价值的20 余种。

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金针菇、滑菇等。

平菇属:金顶侧耳、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姬菇)、凤尾菇、佛罗里达侧耳、鲍鱼菇、白灵菇、杏鲍菇、袖珍菇等。

木耳: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金耳、榆耳、云耳、血耳、大光木耳、橙耳、槐耳、石耳、茶耳等。

还有:猴头、竹荪、灵芝、蛹虫草、鸡腿蘑、茶薪菇(杨树菇)、巴西菇(姬松茸)、舞茸(灰树花)。

小宗:花脸、榛蘑、亚侧耳、大球盖、长根菇、真姬菇、大杯蕈、高大环柄菇、黄伞、牛舌菌、金福菇、大斗菇、松毛菇、草仙菇、金口蘑、双环林地蘑、牛肝菌、羊肚菌等。

2、优质蛋白质食品:除具备食品的三要素:嗜口、安全、营养外,还符合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开发食品资源,必须符合“天然、营养、保健”。

药用保健作用:健康食品无污染而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嗜口性:好吃,又十分丰富的香、鲜味,又具有十分良好的口感。

香菇:香味浓郁、口感滑脆;鸡枞:味如鸡丝;羊肚:十分鲜美;松口蘑:蘑菇之王700—100 元/公斤;竹荪:(汤如乳汁)蘑菇皇后;鲍鱼菇、杏鲍菇、白灵菇都是侧耳,但风味各不相同;袖珍菇:香甜大腿菇:美味牛肝菌;一个菇、一种味、无法用语言形容。

营养:(1)、蛋白:3—4%(鲜)20—40%(干重)(素食人群中蛋白的重要来源);(2)氨基酸:8 种人体必需而谷物中少有的种类齐全(金针:赖氨酸高,增智);(3)核酸,维生素:香菇:VD 原(麦角甾醇)含量十分高;(4)矿物元素:“绪”灵芝比人参高6—10 倍;“硒”;(5)磷脂:健脑。

安全:以无污染而著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保健:多数菇类有医疗保健作用。

(1)菇有“菇类多糖”提高人体免役能力、抗癌;(2)猴头治消化道疾病有特效;(3)香菇可防缺钙,抗癌;(4)木耳降血栓,降血脂;(5)灵芝调节血压、增强血液携氧能力、调节神经、保肝护肝(抗癌半斤灵芝延长 1 年生命);(6)蜜环菌:偏头疼;(7)植物纤维:金针等,降胆固醇清理血管、肠道;3、生产容易:(1)、原料易得:几乎所有的天然有机物都可使用:木屑、草、桔杆、粪、渣、药材、废纸、棉壳;(2)、技术简单:工厂化、作坊化、园艺化皆可;(3)、周期短。

4、生态效益好:(粮食安全仍是一大问题,世界上还有数以亿记的人在温饱线下)。

陆地上人类食物来源主要是绿色植物→其中一小部分被人直接或间接利用1 亩地→500 斤粮→400 斤草→400 斤菇→再还田(价值高了许多),农业史上的两次绿色革命:第一次:马铃薯的应用第二次:杂交水稻和矮秆小麦的应用第三次将是“白色革命”,使者是食用真菌。

5、经济效益好:生产占地少、投入产出比高,是垦区二次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林业替代产业的重要生产项目。

1 亩地效益可达5000 元-2 万元,1 亩地种粮50 元—100 元,种菜2000 元(种菇5000 元)。

保护5000 元(菜)种菇可万元2—3 万元。

6、加入“WTO 后的机遇今年中国正式加如“WTO”,对中国传统农业是一次冲击和挑战(美国玉米0.25 元/斤,小麦0.35 元/斤)。

为了迎接挑战国家、省里、垦区都作了很多准备,但结果怎样?是未知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

原因:(1)劳力投入大;(2)生产周期长,不宜实现工厂化生产;(3)受中国菌产业影响国外产业将会进一步下滑,将会刺激中国菌产业进一步发展。

例:日本:(1)介绍中国对日本的冲击;(2)日本对策(宣传;限制进口量种质资源保护三步曲):2001 年:日本农林水产省设限:自4 月29 日—11 月8 日(200 天)日方进口鲜香菇数量为8003 吨,超过部分将征收266%的高额反倾销税(折650 日元/公斤鲜菇),干菇为7000吨以内。

鲜菇价:日本价格800—900 日元/公斤,折50—60 元/公斤;国内价:6 元/公斤—10 元/公斤。

实际上:4 月底—8 月中旬每周只有10—15 吨,8 月中旬以后中国部分鲜菇产地开供应,10 月份大部分产地可出菇,但由于当年南方种植量比往年少了2/3,因此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2004 年日方又出台了限制中国生产的销往日本的香菇,禁止使用日本已注册的香菇品种和利用其作为父母本培育出的品种。

(机遇只亲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第二节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历史、现状及展望一、国际现状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目前:中国超亿元的县26 个其中13 个1—5 亿元,13 个 5 亿元以上。

二、我国食用菌现状1、总产量继续增加(1999 年、万吨)(1)香133.8;(2)平102;(3)毛木耳43.2;(4)蘑42.6;(5)金18.9;(6)银耳10;(7)黑木耳5.9;(8)草菇3.2;(9)滑菇3.1;(10)茶树菇1;(11)灰树花1;(12)猴0.28;(13)鸡腿蘑0.18;(14)竹荪0.11;(15)姬求茸0.01;(16)其它1.5 合计366.78据估计20001 年→(520 万吨)2004 年将达到600 万吨2、许多领域达世界领先水平:代料香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

3、种类不断增加,珍稀种类开发已起步,而且将会成为新增长点。

除常规20 余种外,珍稀菇:姬松茸、真姬、杏鲍、阿魏、白灵、杨树菇、鲍鱼菇、袖珍、大球盖、虎奶、牛舌等,除单产稍低外,无论色、香、味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一经上市立刻受到消费者青睐。

4、质量大幅度提高,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5、向产业化方向又迈进一步,(我国有1000 万户种菇户,是主力军)但烟台九发、京都菇业、锦绣大地、上海天厨等一大批专业化、工厂化生产企业发展起来,使分散的、小规模的副业式生产向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6、开发出许多新资源,减少阔叶树资源消耗,降成本、保环境。

7、普遍重视新品种的应用。

8、深加工有新进展:饮料、酒、保健食品三、发展方向:1、加强市场信息调研,防止盲目生产、一哄而起,挫伤菇农。

2、增加科技投入,借鉴欧、美、日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科研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特别在遗传育种上下大工夫。

3、加强资源普查,保护资源多样性,为引种、驯化、育种和栽培提供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发各地名、优、特、新、美味的新菇品种。

4、开发新原料资源(原辅料)。

5、加强菌种的管理、,防伪劣菌种坑害菇农。

6、加强机械研究推广和应用。

7、加强深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8、加强食用菌废料综合利用研究,保护生态环境。

四、福建省情况:年产量100 万吨,其中毛木耳15 万吨,排名2 位(产值),香菇30 万吨,排名第三,蘑菇42 万排名第一,金针菇12 万排名第二。

优势:(1)资源丰富;(2)气候独特、反季节优势;(3)品种资源丰富:紫丁香、亚侧耳、黄磷伞、杨树黄、灰树花、黄金菇。

(4)劳动力优势。

方向:反季节栽培;产业化经营(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

五、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任务:1、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栽培原理、制种方法。

2、掌握几种先进的栽培技术。

3、了解产业动态、发展战略4、具备有一定的科技攻关能力。

思考题:我省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展望。

六、抓住“南菇北移”和加入“WTO”后的机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市场动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本产业在垦区在福建大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做贡献。

第一章形态结构及分类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食用菌的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基本形态,食用菌一生有几个明显的阶面;子实体的不同形态,食用菌的分类;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的利用,不同的食用菌选择的营养物质不同;学会辨别有毒食用菌。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讲授食用菌学的形态和结构,食用菌的分类难点:食用菌的分类和辨别三、教学方法:利用课件结合板书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四、课时安排:3 课时五、作业和讨论:1、试述菌丝体的功能、菌丝和菌丝组织体的类型。

2、试述锁状联合的形成过程。

3、试述子实体的功能,并以伞菌为例阐述子实体的形态和功能。

4、简述食用菌的生活史。

六、参考资料:陈德明主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12 吕作舟编著,食用菌保鲜与加工,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8 七、教学内容:子实体:肉眼可见部分(易分清结构),(肉质、胶质、革质)→繁殖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果实。

)菌丝体:生长在基质中的菌丝体→营养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植株。

菌丝体→子实体↓菌种→扩繁(无性)栽培生长菌丝体→再产生子实体第一节菌丝体一、菌丝体的形态菌丝体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相当于绿色植物的根、茎、叶。

它生长在土壤、草地、林木或其他基质内,分解基质、吸收营养,能从基质内吸收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菌丝体是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hypha)交织而成的死状体或网状体,绝大多数呈白色。

因其生于基质内,且十分纤细,因此人文一般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菌丝体就能不断地向四周蔓延扩展,利用基质内的营养,繁衍自己,使菌丝体增殖。

达到生理成熟时,菌丝体就会扭结在一起,形成子实体原基(primordium),进而形成子实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