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潞水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谈生命》复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学案 新人教版

【最新】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难点】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伴相生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走近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3、相关资料(1)《谈生命》发表于1947年的《京沪周刊》第1卷第27期上,《京沪周刊》是份小而冷僻的综合性刊物。
其时作者时值中年。
发表后便遗落50多年,任何选本都未曾选入,直至1999年才重新被有识者找出来,如同发现了一颗隔世重见天日的瑰丽明珠。
大家知道,冰心散文创作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早年,一是晚年,中年散文业绩平平。
可不知何故,本文独放异彩。
它用语不似早年那样清丽淡雅,富有书卷气,但平和的文字中间蕴蔷着一种浩递宏大的思想感情,可以说风格变得更加厚重深沉了,倒更像是老年人的文笔和风格。
冰心老人最后在世纪末平静地幸福地“消融了,归化了”,她的魂魄归于大地和海洋,归于书籍和读者,“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她早有所料,中年时就已悟出这一玄妙之道。
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学案(4)(无答案) 新人教版

《谈生命》学习目标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
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
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
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翻译的《说部丛书》。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
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
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
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
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
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
这时期的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1926年冰心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
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
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1、注音或写字。
挟卷( ) 芳馨( ) 怡悦( ) 云翳( ) chán岩( ) 休qì( ) 骄shē( )二、探究展示:1、理清行文思路——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

《谈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
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生字新词。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挟卷()羞怯()覆压()清吟()荫庇()芳馨()云翳()悬崖峭壁()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泻千里:枭鸟:荫庇:芳馨:云翳:整体感知1.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2、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分析课文1、“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2、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3、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精读课文(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拓展延伸1.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9 谈生命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活
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赏析课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
雪山、峭壁、
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
表达
生命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的泉水
板
生命如诗
总是行色匆匆,总是鞍旅羁绊。
泥泞里挣扎的歌早已黯哑,只有悱恻的心事搁浅在
无人的野渡……
南来北往的鸿雁依旧行行复行行,沉甸甸的行囊依然摆布匆匆划拉的步履。
欲望疯长在有圆月的夜晚,孤独的清泪
孤独的清泪
总浸透枕畔……
偷得浮生半日闲!
岁月如歌,生命如诗。
生命如诗呵,掬一勺夜凉如水,真能浇透那一畦
那一畦久旱无霖的
心田么
生命之灯。
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9谈生命【导学目标】1.频频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意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奇妙运用。
3.培育形象思想能力,激发联想和想象,感觉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推断文中包含的哲理。
4.理解作者委宛而深邃的感情,培育学生踊跃、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计划】2课时状况导入激发兴趣生命,伟大而奇异、丰富而奇妙、朴素而漂亮。
生命,忧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化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定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
此刻,就让我们一起赏识一曲韵律悠长的生命咏叹调吧。
自主学习展现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1.生难字词(1) 字音夯实基础骄奢 (sh ē)芳馨 (x īn)休憩 (q ì)慌乱 (h ài)庇荫 (y ìn b ì)怡 (y í)悦云翳(yì)屏 (b ǐnɡ) 息丛莽 (mǎnɡ)清吟 (y ín)朔风(shuò)枭鸟 (xiāo)(2) 词义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也形容文笔豪放、流畅。
( 恣肆,一泻千里。
)....慌乱:慌乱惧怕。
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有必定的归宿。
多指旅居异乡的人终归要回到本乡。
骄奢:骄横豪侈。
庇荫:大树枝叶掩盖阳光,比喻保护、照料。
云翳:暗淡的云,文中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
怡悦:快乐。
芳馨:芳香。
2.作者名片冰心 (1900 ~ 1999) ,原名谢婉莹,此刻世有名女作家,小孩文学家。
她的诗歌遇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
在旅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色。
这类独到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一 ) 感知课文,掌握马虎(1)听配乐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2)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他同学评点。
201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学案新人教版

201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9《谈生命》学案新人教版第一篇:201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学案新人教版谈生命教师寄语: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爱默生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识记作家作品、难点字词。
(重点)2、感受作品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揣摩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重点、难点)3、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
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
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挟卷()羞怯()覆压()清吟()巉岩()绯红()......荫庇()芳馨()云翳()休憩()悬崖峭壁()心魂惊骇()......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一泻千里:枭鸟:荫庇:芳馨:云翳:巉岩:丛莽:自主探究:4、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5、本文全文只有一段组成,根据文意,可以把本文划分成几个层次?6、生命和“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系?7、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合作释疑:8、“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9、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品味语言:10、“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谈生命》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谈生命》【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并积累字词。
2、品味精美语言,记诵名言警句。
3、理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品味精美语言,理解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巉.岩()休憩.()芳馨.()清吟.()荫.庇()挟.卷()云翳.()骄奢.()2、解释下列词语:巉岩:清吟:荫庇:芳馨:怡悦:一泻千里:3、了解作者:冰心,原名________,她在印度诗人_________《飞鸟集》的影响下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自然三大主题。
4、整体感知:(1)本文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喻,揭示了生命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_________________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本文为一片作,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你能为文章划分层次吗?【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
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茵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九年级语文下册 9《谈生命》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谈生命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阅读这些散文,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中招考点“概括内容、赏析语言、谈论启示”每年中考都涉及到,所以教学时应以此为重点。
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习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说出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说出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写作思路;再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针对目标二,设计两个活动: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能说出句子其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
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预习检测: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挟.卷(xié) 羞怯.(qiè) 覆.压(fù) 清吟.(yín) 荫.庇(yìn) 芳馨.(xīn) 云翳.(yì) 悬崖峭.壁(qiào)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比喻文笔或曲调奔放、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命》
复习要点理解重点文句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
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
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
“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
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
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