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学案(荣)
高中生物 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021年-2022年最新【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建议在“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中提出了三个热点问题:“如果有朝一日克隆人真的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你支持设计试管婴儿吗?”“你要一张基因身份证吗?”通过对这三个热点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理性地看待生物技术中的伦理争论。
利用热点问题的冲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这些问题目前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争议,但若干年以后,却是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所要面对的。
这些问题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一定的相关性,让学生从这一角度认识问题,会让问题的讨论活泼而又严肃,会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去思考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争论。
本节课在教学方式、态度取向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等方面与第一节有相似之处。
有关热点问题的背景资料和争论焦点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己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更多相关的信息。
在课堂上就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已经或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以及这些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就其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展开讨论。
参考资料基因治疗会出现的伦理问题1.基因治疗的合理性(1)基因治疗的疾病一般是目前无法得到根治的、严重的遗传性疾病,而且这些疾病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基因治疗方案比较容易得到患者或监护人的同意,同时也比较容易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2)尽管基因治疗困难重重,但是科学家认为,基因治疗的思路是正确的,因此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着、实践着。
(3)基因治疗蕴藏着丰厚的商业利润。
对于基因治疗而言,即使以后可以用于临床,其收费也会很高。
由于不少人为了治病可以不惜金钱,因此在巨大商业利润的驱动下,国家或私人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这样就进一步刺激了基因治疗的发展。
2.基因治疗的困难(1)基因治疗的进展,依赖于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而且并不是说知道了致病基因,人类就有办法对付它了。
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导学案

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导学案主笔人:董博审核人:王惠【学习目标】1、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2、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于弊。
3、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等活动,关注上述问题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自身的心理准备和理性的思考。
【重点】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既要了解生物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它们带来的有关伦理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知识链接】克隆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技术是本节的基础。
【自学检测】1、什么是克隆人?说出其大体操作流2、克隆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用到了哪些生物工程技术?3、你支持克隆人吗?理由是什么?【合作探究一】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有什么区别。
从目的、水平、联系(生殖方式)等方面加以总结。
【合作探究二】设计试管婴儿和试管婴儿有什么区别?从技术手段、实践应用、联系(流程、生殖方式)等方面加以总结。
【课堂练习】1.试管婴儿是指 ( )A.在试管内把受精卵培育成足月的婴儿B.成熟的卵和精子在试管内完成受精并经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而生产的过程C.把精子移植到母体内D.将发育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内发育2.有关基因身份证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B.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预见将来已经实践应用C.基因身份证只是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D.有基因身份证可以治疗任何疾病3.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克隆人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B.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在现有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为100%D.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4.严重冲击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伦理道德观念的技术是()A.基因检测 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C.克隆人 D.植人前胚胎遗传学诊断5.中国政府的“四不原则”是针对哪项技术来讲的()A.克隆人 B.设计试管婴儿C.转基因动物 D.基因组计划。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学案

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1.克隆(1).分类:克隆分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2).概念:生殖性克隆:利用克隆技术获得胚胎,并将胚胎孕育成为个体的克隆技术。
治疗性克隆: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细胞和组织,用于治疗性移植的克隆技术。
(3). 图示克隆人的培育过程(4) .克隆动物的培育流程(5).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克隆技术尚不成熟。
②肯定的理由: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
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③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2、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1).试管婴儿将精子和卵子从人体中取出来,在人工提供的生活条件下(通常在试管中)进行受精,并让体外受精的受精卵在试管中发育,再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亲”的子宫内,继续发育直至诞生。
过程如下:(2).设计试管婴儿在试管婴儿培育的技术基础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如诊断血型、诊断性别、诊断HLA的类型等,有选择性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达到生出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
过程如下:(3).二者的主要区别与试管婴儿培育过程相比,设计试管婴儿多了遗传学诊断,即③④过程。
所谓“设计试管婴儿”,实际上就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几个细胞期)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基因检测。
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
一般我们所说的试管婴儿,不必经过基因检测这一步骤。
非也,非也!567(1)克隆人的早期胚胎形成是通过细胞核移植,形成重组细胞培养得到的,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属于无性生殖。
(2)试管婴儿培育过程进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属于典型的有性生殖,只是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培养发生在体外。
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把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都检测出来, 把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都检测出来,记录在 磁卡上,做一张身份证,成为基因身份证. 磁卡上,做一张身份证,成为基因身份证. 1,现在要对个人所有基因进行检测,是做 ,现在要对个人所有基因进行检测, 不到的.因为现在有不少基因还没有得到确 不到的. 即使只是对个别或少数基因进行检测, 定.即使只是对个别或少数基因进行检测,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现在西方国家对 某几种致病基因进行筛检时, 某几种致病基因进行筛检时,接受测定的人 也只是有这样遗传病家族史的个人, 也只是有这样遗传病家族史的个人,或这类 疾病的高危个人.目的是使他们能及早采取 疾病的高危个人. 防范措施,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防范措施,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检查 身体,适时手术等. 身体,适时手术等.
而在实验室使用克隆技术制造胚胎的过程被 称为"治疗性克隆" 称为"治疗性克隆".
二,设计试管婴儿
1. 你知道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是在什 么时候出生的吗? 么时候出生的吗? 答: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是于1988年 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是于 年 在北京出生的. 在北京出生的.
"设计试管婴儿":实际上就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 设计试管婴儿" 设计试管婴儿 胚胎(几个细胞胚期)在植入母体孕育前, 胚胎(几个细胞胚期)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 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 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遗传 学诊断,如诊断血型,诊断性别,诊断HLA HLA的类型 学诊断,如诊断血型,诊断性别,诊断HLA的类型 等等,有选择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 等等,有选择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达到出 生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 生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一般我们所说 的做试管婴儿,不必经过( )这一步骤 的做试管婴儿,不必经过(基因检测 这一步骤. )这一步骤.
高中生物选修三学案: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 学案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4.3 禁止生物武器1.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与弊。
(重、难点) 2.举例说出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
(重点) 3.如何看待禁止生物武器与转基因技术在生物武器方面的应用。
(难点)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阅读教材P94~P96)观点理由不赞成(1)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2)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3)克隆人是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4)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赞成(1)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2)克隆人是一项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应允许研究克隆人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原则是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9798观点理由不符合伦理道德(1)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2)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3)有人会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婴儿性别符合伦理道德(1)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2)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3)脐带血乃试管婴儿的“身外之物”政府观点中国卫生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981011.基因身份证:把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而做成的个人基因身份证。
2.基因检测的优点: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3.基因检测引发的问题(1)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很困难的。
《专题4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为“高中生物课程《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是生物学科中关于伦理道德和科技应用之间关系的重要课题。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生物技术作为新兴科技领域,其伦理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学历案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重要性,并初步掌握分析和评价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领域,掌握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和评价生物技术伦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负责任的科技应用观念,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小组讨论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与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相关的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制作PPT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讲述现实案例,引出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领域,讲解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生物技术伦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和评价生物技术伦理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某一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观点和看法。
5.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指出学生在分析和评价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与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相关的作业,如撰写关于某一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看法的小论文,或制作关于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PPT并进行讲解等。
学案1: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学习目标】1.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与弊。
2.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等活动,关注上述问题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自身的心理准备和理性的思考。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既要了解到克隆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它们带来的有关伦理问题。
难点: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语言、严谨的逻辑表述自己的观点,防止随意的猜测、盲目的疑虑和偏激的态度。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P94-96内容---克隆人引发的伦理问题1.反对者观点(1)伦理学家的观点①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_____________,是克隆技术的滥用。
②克隆人冲击了现有__________ _____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③克隆人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_______________上都不健全的人。
(2)生物学家的观点:由于_____________尚不成熟,现在做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理由是_____________成功率低,移植入母体子宫后胚胎_________低、_________高、胎儿_______率高,出生后_______率高等,实际正常的个体极少。
2.支持者观点(1)克隆人是一项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那就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因此社会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克隆人。
(2)某些支持科学家的观点:①克隆动物时的不成熟问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得到解决。
②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3.中国政府的态度(1)禁止_______克隆人,一再重申四不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导学案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导学案设计者:王文康审核:高二生物组一、学习目标1.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好坏。
2. 举例说出“试管婴儿”及“设计试管婴儿”的作用、过程。
二、学习重点: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既要了解到克隆技术、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它们。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讨论。
三、【预习导航】(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二)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试管婴儿技术的异同(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1.基因身份证: 2.基因检测的优点:通过基因检测可及早采取措施,适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3.基因检测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问题:(2)解决办法:四、【探究问题一】1、说出克隆人的大体操作流程。
2、克隆人用到了哪些生物工程?3、克隆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4、克隆可分为哪两类?5、你支持克隆人?理由?【探究问题二】1、什么是试管婴儿?,什么是设计试管婴儿?有什么区别?2、你支持设计试管婴儿?理由?【探究问题三】1、什么是基因“身份证”?2、基因检测的方法?3、对于基因检测,你支持吗?理由?【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克隆技术的是()A.一小块萝卜经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的胡萝卜植物B.将人的DNA片断植入细菌体内后获得大量的DNA片断C.农业生产上利用马铃薯的芽繁殖马铃薯D.小麦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2、克隆技术也具有双刃剑的效应,下列不符合克隆技术积极的一面是()A、丰富生物的多样性,促使生物进化B、有利于生物界基因库的保护C、有利于一些濒于绝迹的动物的保护D、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3、下列哪种技术或过程与试管婴儿的形成无关 ( )A.体外培养 B.人工授精 C.胚胎移植 D.克隆技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克隆人在理论上是可以,技术上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关B. 在医学上,通过遗传病基因检测后,进行胎儿性别的选择也是违法的C. 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是一回事D. 用于器官移植时,可以克隆人【课堂总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 各小组表现情况如何?【课后作业】同步练习册53-55页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制作:荣红星审阅:李亚平时间:2013.3
目标导引
【知识目标】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与弊。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等活动,关注上述问题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自身的心理准备和理性的思考。
【方法目标】理论联系实践,学习知识
【德育目标】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问题导学
【问题一】克隆人引发的伦理问题的观点有哪些?对于这些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课前自悟]
[课中醒悟]
[课后感悟]
【问题二】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相同吗?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问题的观点有哪些?
[课前自悟]
[课中醒悟]
[课后感悟]
【问题三】什么是基因身份证?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的观点有哪些?
[课前自悟] [课中醒悟]
[课后感悟]
分层导练
【课堂基础训练】
1、下列哪项不是哺乳动物克隆实验的缺点( )
A.重构胚胎成功率低
B.流产率高 C.胎儿畸形率高 D.克隆后的胚胎着床率高
2、下列哪项不是中国政府对于克隆人的态度( )
A.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B.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C.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D.可以在克隆技术完善后进行克隆人研究
3、基因不是疾病的唯一决定者,下列哪项不是其原因()
A.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决定 B.个别病症由隐性基因控制
C.疾病还与生活习惯及环境有关 D.有许多疾病是多基因病
【课后拓展训练】
1、下列关于基因检测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以用测定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方法达到基因检测的目的
B.生物芯片的广泛使用,使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更加快速简便
C.基因检测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因歧视
D.基因检测疾病时,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十分麻烦
2、有人说“有致病基因也不一定患病”,下列哪项是该说法的证据( )
①杂合子内的隐性致病基因②有的患者基因正常,仅仅是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加工或修饰过程中出现错误③人类的多基因遗传病,既与基因有关,又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④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A.① B.①和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项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 )
A.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和伦理道德教育 B.杜绝基因检测
C.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 D.建立完善的法规,通过立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