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2章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 新课教案 第二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人教版必修一 新课教案  第二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本节虽然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遗传进化模块》中完成。

这一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

通过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试剂的特殊显色反应,感受到遗传物质——核酸的真实存在和分布情况,这样对核酸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核酸的种类有两种: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关键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得出结论。

此实验是本节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理解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链,再形成核酸。

注意利用课文中两种核苷酸的比较,以区分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组成两种核苷酸碱基的不同和所含的五碳糖不同,提高归纳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引入:以利用DNA侦破案件、寻找灾难死难者或者亲子鉴定为例子,并以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1、DNA是什么?2、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3、核酸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功能?(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核酸的种类和分布1、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人教版高级中学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word教案1.doc

人教版高级中学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word教案1.doc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word教案1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学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1四、教学过程〖引入〗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

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

)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

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 鉴定技术。

3.提示:需要。

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

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

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DNA(甲基绿)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吡罗红)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旁栏思考题〗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

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两者的区别如下同脱氧核糖磷酸核糖DNA腺嘌呤(A) RN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小结〗略〖作业〗练习。

〖提示〗基础题1.(1)√;(2);(3)。

2.C。

3.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高中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一)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3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_教学设计_教案_2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3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构建脱氧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

【情感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多样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理解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引入新课PPT展示“滴血认亲”图片提问:这种鉴定亲子关系的方法是否科学?提问:科学的现代亲子鉴定技术是什么?引导学生答出DNA(DNA鉴定技术),提问:为什么能用DNA鉴定出来?引导学生利用初中生物学知识提出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并与蛋白类比,推出DNA属于组成细胞的另一种有机大分子核酸。

引出本节课【讲授】探究核酸的分类及基本组成单位出示问题:1、核酸分为哪两大类?2、两类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订正自主预习,找出问题答案。

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部分板书的书写。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提出问题。

【讲授】组织学生学习核苷酸的具体结构,并分析对比两种核苷酸在组成上的不同幻灯片先出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图。

问题1:脱氧核苷酸具体有哪些分子组成?(重点介绍脱氧核糖的五个碳原子分布以及三种小分子之间的连接位置) 幻灯片再同时出示两种核苷酸的结构简图。

问题2: 组成DNA的核苷酸和组成RNA的核苷酸是否完全相同?(简要介绍脱氧核糖与核糖的区别,以及含氮碱基的种类,并引导学生掌握核苷酸的命名方法。

)问题3:根据对核苷酸的学习,分析组成核酸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学生根据课本及幻灯片所示,回答问题,【活动】完成探究一1:构建脱氧核苷酸模型请利用所给材料拼一个脱氧核苷酸的模型粘在所给白纸上,用黑色彩笔画出连接在小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并说出此核苷酸的名称。

(小结8种核苷酸结构,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课题《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1课时)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本节课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标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确立依据: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突破方法:利用图片的新颖性、实验及DNA模型的直观性,将问题步步分解,通过关键问题的层层设疑顺利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本册总结含答案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本册总结含答案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学习目标] 1.了解核酸的分类及其基本功能。

2.结合核酸的基本单位和化学成分比较DNA 和RNA 的异同点。

3.通过实验,观察并区分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知识点一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知识梳理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1)材料:口腔上皮细胞。

(2)试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01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

(3)原理①染色⎩⎨⎧⎭⎬⎫□02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03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显示核酸分布情况②水解:□04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05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4)实验流程(5)实验结果及结论①细胞核区域呈现绿色→□1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②细胞质区域呈现红色→□13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典题分析题型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分析[例1]下列有关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B.在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染液先后滴在载玻片上C.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只分布在细胞核中D.实验结果是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解题分析在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死细胞,其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A错误;在实验中,需将吡罗红和甲基绿染液混合后滴在载玻片上,B错误;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还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错误;因为被甲基绿染色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而被吡罗红染色的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所以实验结果是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D正确。

[答案] D题后归纳(1)实验中的口腔上皮细胞经过酒精灯烘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细胞已经死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案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为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

本节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

本节侧重点是学生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分子结构。

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的本质,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时,学生已知道细胞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还不知道DNA的结构,也不知道核酸的种类及分布。

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能看懂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图解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在本书第二节中,学生掌握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因此,应该能够理解本节中“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这个过程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核酸的种类、分布及功能。

2.掌握核酸的分子结构,懂得区分DNA与RNA。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教学过程[问题探讨]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师生互动](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

第 3 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与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一脉相承,同时本届内容也是必修二遗传分子基础部分的铺垫,是高中生物的一节基础理论课。

【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学习阶段,对核酸部分几乎是空白,本节内容讲解部分比例略大。

2. 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学习。

3. 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对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有相应的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功能。

(2)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简述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联系
(4)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核苷酸、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核苷酸的结构,碱基和五碳糖的相互组合方式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过程】。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生物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生物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学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1四、教学过程〖引入〗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

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

)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

在研究人类起、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

3提示:需要。

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

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

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DNA(甲基绿)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吡罗红)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旁栏思考题〗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

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两者的区别如下同脱氧核糖磷酸核糖DNA腺嘌呤(A) RN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小结〗略〖作业〗练习。

〖提示〗基础题1(1)√;(2)√ ;(3)√ 。

2C。

3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核酸的种类。

2、通过列表比较、归纳,能说出DNA和RNA的主要区别。

3、通过模型构建,能理解DNA的结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问题引导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DNA结构模型的构建,使学生形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多样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
学时难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
核酸的结构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对于核苷酸的结构理解较难,对于核苷酸的组成及核苷酸形成核苷酸长链的过程很难掌握。

本节课通过利用课文彩图,问题的形式层层引导;小组之间合作构建模型,让学生动手做、边做边学,,在讨论、交流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