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合集下载

地理高中必修课件常见的天气系统

地理高中必修课件常见的天气系统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 致大气压力带和风带的 移动
地形地势:地形地势影 响大气压力和温度分布
海洋:海洋对大气温度 和湿度有重要影响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影 响大气压力和温度分布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 大气成分和温度有影响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天气系统的变 化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影响交通出行:恶劣的天气条 件可能会导致交通中断或延误
类型:气旋可以分为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极地气旋等不同类型,每种类 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范围。
反气旋系统
定义:气压高于四周的气旋系统 特点: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影响:带来晴朗、干燥的天气 例子:冬季的蒙古高压、夏季的副热带高压
热带气旋系统
定义: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地区的一 种强烈天气系统,由热带低压、热带风 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强台风等不同 强度的热带气旋组成。
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等)的空间 分布和变化规律。
天气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 系统等。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是地理高中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天气系统的定义和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变 化。
天气系统的分类
高压系统:控制 晴朗、干燥的天 气
结构:热带气旋的中心是一个低压区,周 围是高压区,气旋的强度随着气压梯度的 增加而增强。
形成条件: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 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影响:热带气旋会带来强烈的风雨天气, 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如洪涝、风暴 潮等。
3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影响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 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动 力来源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专题三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专题三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3.冷、暖锋的判别 (1)看箭头指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知识2 气压系统与天气
① 气旋 (低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③ 低 ,四周④ 高
气流形成 (北半球)
② 反气旋 (高压系统) 气压中心⑤ 高 ,四周⑥ 低
风北 向半

南 半 球
⑦ 逆 时针流向中心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⑨ 顺 时针流向中心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⑧ 顺 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⑩ 逆 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 与天气
① 气旋 (低压系统) 气流形成
② 反气旋 (高压系统)
续表
天气状况 多 阴雨 天气
过境前后气 压变化曲线
多 晴朗 、干燥天气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 海的 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 伏旱 ”、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②锋面移动: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A处为偏北风,B处为偏南风,C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右侧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附近 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左侧由冷锋M控制, 故在锋后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答案 (1)重庆。 (2)雨区向东或东南方向移动。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南方)地 区。 (3)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温、降水;过境后,气 温下降,天气转晴。
探究感悟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是描述某地区降水多少及分布的地图,它是地理等值线图的 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降 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1.读数值大小及递变规律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量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2.描述延伸方向,分析影响因素 (1)若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或季风)。 (2)若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高考总复习《选考地理》大气环境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考总复习《选考地理》大气环境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

T13、14 状况,或通过等压
2018年4月, 线或风向示意图考
T5、6
查天气系统,备考
时需重点关注。
考点(一) 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一、气团 1.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 物理属性相对均匀 的大团空气。 2.类型:暖气团和__冷__气团。 二、认识锋面 1.锋面:冷暖气团的 交界面 ,又称锋区。 2.冷暖气团的位置:②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①暖气团在锋面以上。 3.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如图3中

22 ℃、23 ℃、24 ℃等温线)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 地形、地势(如图2中③地附近等
山脉走向平行
温线走向)
等温线闭合
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 热岛效应(高温)
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解析:第(1)题,从纬度与气温值可判断,不可能是冬季,故 应该是 8 月;图中显示同一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则为夜晚。 第(2)题,图中 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表现有两个特点,一是与 海岸线基本平行,说明受海陆分布影响;二是陆地上有一个 闭合的低温区,说明该地有山地地形。
1.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

()
A.8 月 22 时
B.8 月 13 时
C.1 月 22 时
D.1 月 13 时
(2)影响图中 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温馨提示 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 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 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基本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气压 高于 四周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 的狭长区域B为高压脊 。
(2)低气压:中心气压 低于 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 的狭长区域A为低压槽 。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气团:图中 A 为 暖气团 ,B 为 冷气团 。 (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 等天气。
温馨提示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 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 一定高。
2.锋与天气 (1)冷锋:
移动 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动 与暖气团的移
方向一致
动方向一致
准静止锋 势力相当 来回摆动
比较项目
锋面剖面 示意图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符号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 气团位置
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降水区 的位置
(过境前 后)气压、 气温变化
我国典 型的锋 面天气

气温比④_低__
①处等 压线比 ②处稀 疏,① 处风力 小于② 处
②处气压在 1015~1020 hPa,③处气 压在1000~ 1005hPa, ②处气压_高__ 于③处
答案:(1)B (2)A 10~12时,风力、风向变化较大,说明此时段冷锋通过④地
2.(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 2014 年 4 月 30 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 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一、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它由海洋中的暖湿气流引发。

在中国,台风经常在夏季和秋季出现,给沿海地区带来强风和暴雨。

台风通常呈螺旋形,中心有一个清晰的眼,周围被密集的云团包围。

台风的风力非常强大,可以达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甚至更高。

台风还会引发海浪和海啸,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建筑物造成威胁。

二、季风季风是一种周期性的风系统,主要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出现。

季风的形成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

在夏季,大陆上升的热空气使海洋上的冷空气流向大陆,形成湿润的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而在冬季,大陆上冷空气下降,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流向大陆,带来干燥的季风。

中国的华南地区和印度的喜马拉雅山脉周围地区就是典型的季风地区。

三、冷锋和暖锋冷锋和暖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处的边界,它们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当冷锋和暖锋相遇时,会形成云层和降水。

冷锋通常伴随着阵雨、雷暴和强风,空气温度骤降。

暖锋则常常带来持续的降雨,空气温度逐渐升高。

冷锋和暖锋的交汇处会形成锋面,锋面上空气流动剧烈,天气多变。

四、高压和低压高压和低压是大气压力的两种状态。

高压指的是大气压力较大的区域,空气下沉,天空晴朗,风力较小。

低压则是大气压力较小的区域,空气上升,天空多云或阴雨,风力较大。

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压力差会形成气流,引发风和降水。

在气象图上,高压常用H表示,低压则用L表示。

五、锋区锋区是不同气团之间的边界,也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区通常伴随着天气的变化,如降雨、降温等。

当冷锋和暖锋相遇时形成的锋区叫做温度锋,它带来的降水多、天气多变。

而湿度锋则是湿空气和干空气相遇的边界,降水量较小。

锋区的位置和移动会对降雨和气温产生影响,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六、雾雾是由地表水汽凝结而成的悬浮小水滴,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雾的形成通常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饱和,温度降低导致水汽凝结成小水滴。

雾的能见度较低,给交通和能见度带来困扰。

雾分为地面雾、辐射雾、对流雾等不同类型,形成原因和特点各不相同。

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三单元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

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件第三单元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

(1)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
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
A.准静止锋 B.冷锋
C.反气旋
D.暖锋
(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
况为( )
A.阴雨连绵 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 D.暖锋
解析:第(1)题,图中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 锋天气系统,叫昆明准静止锋。第(2)题,锋面雨的位置 一般在锋面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而昆明在暖气团控制下, 故天气晴朗。
考向1 冷、暖锋的判断方法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②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 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 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与天气 (1)冷锋。
升高
(2)暖锋。
连续 性降水
(3)准静止锋。
思考探究 2:锋面一定会带来降水吗?
答案: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 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 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考向 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 如下图所示,为北半球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 力,再向右偏转 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 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用“左右手”定则判断
【典题】 (2017·四川成都模拟)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 带、副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下图是某年 3 月 9 日至 3 月 21 日某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1)~(3) 题。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_基础集训含解析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_基础集训含解析

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备考篇【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锋与天气运用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考查频率:本讲内容考频中等偏下;考查内容:单独考锋面、高、低压系统的概率较低,多以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形式出现,尤其是以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天气发生、发展的因素;命题特点:命题多以等压线图为材料,以区域特殊天气或气象灾害为背景,考查各天气系统的具体影响;素能体现:天气系统这一部分,常常把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和锋面气旋综合在一起,以等压线图判读为基础,以推测天气特点为主要考查方向,着重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素养,同时对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也有体现结合等压线图和区域天气为背景材料的考查方式仍将延续。

在今后可能会出现全新的考查角度,备考中应把握好原理过程及应用,以不变应万变高、低压与天气气象灾害运用资料,说明台风、寒潮、干旱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结合实例说出常见气象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真题探秘】命题立意以北美洲部分地区为区域背景,以来自不同区域(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为切入点,考查该区域气温、露点、风向、风力的变化,充分体现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素养和能力的考查。

解题关键读懂图例,理解温度、露点、风向和风力含义及其变化规律。

规律总结锋面两侧温度、风向都有明显变化。

反过来也可以应用,即温度、风向变化剧烈的区域可能存在锋面。

答案(图略,干线北部绘制锋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基础篇【基础集训】考点一锋与天气1.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答案 C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硝酸等悬浮颗粒物组成。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解析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解析

新课标 ·地理(广东专用)



·
教 材
(1)高气压:中心气压 高于 四周气压。从高气压延伸 练


扣 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 高压脊

题 ·

析 考
(2)低气压:中心气压 低于
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
堂 自
点 ·
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 低压槽。












·




菜单
新课标 ·地理(广东专用)


回 扣
水。如果锋面附近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
考 题
·

小或没有水汽凝结,锋面附近就不会出现降水。如我国冬春
随 堂
考 点
季节受冷锋影响出现的大风和沙尘暴天气。
自 测
·
重 难
2.暖锋过境会形成连续性的降水,但出现连续性降水

破 的天气不一定是暖锋造成的。因为移动速度比较慢的冷锋与

提 准静止锋都可能形成连续性的降水。
随 堂


点 ·
A.a→c→b→d
B.b→c→d→a


难 突
C.c→b→d→a
D.d→a→c→b








·




菜单
新课标 ·地理(广东专用)


(2)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

· 教
近实际的是(双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读2011年8月全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图,回答1~2题。

1.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2.图中新疆局部地区气温超过40℃,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解析第1题,8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第2题,新疆局部地区气温超过40℃,主要原因是盆地地形,夏季不易散热;地表荒漠广布,增温快;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答案 1.D 2.C
自2012年1月份开始,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连续出现。

结合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导致日本出现暴雪、中国出现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上图中的
() A.a B.b
C.c D.a、b、c
4.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②乙地风力大于丙地③丙地此
时吹西南风④丁地气温日较差比丙地大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b、c分别表示高压脊,暖锋和冷锋,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是由冷锋造成的。

第4题,甲地位于冷锋后,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差大,风力大于丙地;丙地此时吹偏北风;丁地位于暖锋前,会出现阴雨天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小于丙地。

答案 3.C 4.A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5~6题。

5.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6.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
解析以气压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第5题,据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运用比例尺大体量算,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西部,吹东南风。

第6题,30~48小时之间,甲地处于低压系统控制下,低压区气温高,易出现强对流降雨天气。

答案 5.C 6.C
下表为“株洲市2012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

据此完成7~8题。

7.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上图)中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⑥⑤④D.③②①
8.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B.中午,迷雾层层,仍未散尽
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解析第7题,11月28日,气温较高,天气晴朗,说明受暖气团控制,对应
③;11月30日,阴雨天气,降水较多,说明受冷锋影响,对应②;12月2
日,气温较低,天气转晴,说明冷锋已过境,受冷气团影响,对应①。

第8题,在单一冷空气的控制之下,天气晴朗,气压升高,此时正值冬季,降水之后空气湿度大,早晨乒乓球台上会有白霜。

答案7.D8.A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完成9~10题。

9.该天气系统是()。

A.南半球气旋B.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为暖锋
B.M处雨后气温上升
C.N处为冷锋
D.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解析第9题,空气呈逆时针辐合运动,为北半球的气旋。

第10题,N处受暖锋影响,会出现连续性降水;M处为冷锋,冷锋过后气温降低。

答案9.B10.D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13日锋线移动情况。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锋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冷锋
12.11~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D.13日的日出前后
解析第11题,该锋线呈逆时针方向运动,且雨区主要位于锋后,应为北半球冷锋。

第12题,冷锋过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

答案11.A12.D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3~15题。

13.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A.春末B.盛夏C.初秋D.严冬
14.Q处气压值可能是()。

A.1 007 B.1 008 C.1 009 D.1 010
15.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高压脊沙尘暴B.冷锋干旱
C.反气旋伏旱D.气旋台风
解析第13题,P为夏威夷高压,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形成的。

初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印度低压逐渐减弱,夏威夷高压随之减弱。

第14题,Q处气压值可能小于1 008大于1 006或大于1 010小于1 012。

第15题,P为高压中心,即为反气旋,在其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因此选C项。

答案13.C14.A15.C
二、综合题
16.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其风
向为____________。

(2)图中②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____;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称为____________。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


(2)题,该地中心气压高,向外气压变低,为高压、反气旋。

第(3)题,①为低
压,会带来阴雨天气。

第(4)题,A处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答案(1)C南风(2)高气压反气旋(3)阴雨(4)A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M地的风向。

比较M、N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2)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

(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

(4)图甲中的A和图乙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图甲中的
解析第(1)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风,画图即可得出风向是西北风;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所以甲地的风力比乙地大。

第(2)题,天气系统A是冬季的冷锋,此天气系统过境能带来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第(3)题,描点连线,层层进行,可以从外向内,也可从内向外,连线时不要交叉,不要漏点;连好可见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低气压(或气旋)天气系统。

第(4)题,冷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形成寒潮(或沙尘暴),对农业生产可造成冻
害;但可减轻农作物病虫害。

低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形成热带风暴乃至台风,造成强降水形成涝灾,但缓解了旱情。

答案(1)西北风。

M地比N地风力更大。

原因:M地等压线比N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3)画图略。

低气压或气旋。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