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珠三角为例讲解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四单元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思考: 思考:为什么说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 化的主要动力? 化的主要动力? 提示】 【思考·提示】 思考 提示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2)随着周边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和职工收入水 随着周边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和职工收入水 平的较大提高, 平的较大提高,流入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劳动力 增长率有所回落。 增长率有所回落。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下降 上升 主导 (2)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以______为主,重化 工业体系不断完善: 轻工业为主 为主, 工业体系不断完善 工业较为发达,第三产业也很发达。 工业较为发达,第三产业也很发达。 (3)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以____为导向,大力 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外贸为导向, 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为导向 发展______经济 经济发展逐渐与________ 经济, 发展 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逐渐与 国际市场 接轨,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接轨,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共30张PPT)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共30张PPT)

的带来的影环境日益改善
B 使当地人地矛盾得以缓解
C 加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外流 D 可能会加剧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自学检测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 。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B )
2、珠三角地区工业体系? • 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城市化水平高
1.进程 2.主要动力: 工业化 3.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珠三角土地建议试行“土地银行”政策
省政协组成由梁国聚副主席率领的调研组,进行“深化农村土地管 理制度改革,促进珠三角持续健康发展”的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 ,土地要成为农村居民的信用财产,允许农民把自己的土地用来转 让、出资、出租或者抵押,打开农民土地市场化的通道;并且试行 “土地银行”政策,把农民的承包地进行“零存整贷”。
C.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讨论探究(课本P99-101): 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水源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城市 历史 政策 侨乡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
平原广阔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河流密布,水源充足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出现大量卫星城
自学检测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产业结构演变图
和广东省部分地区
工业转移示意图,
完成9-11小题。
C 9. 20世纪80年代始,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其表现为( ) A 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B 三类产业比重逐步趋于均衡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三角为例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三角为例
南海观潮 聆听时代旋律 ——走进珠三角
《春天的故事》、慈祥的老人、珠江三角洲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纲要求
1、区域工业化与 城市化的推进过 程。 2、区域工业化和 城市化过程中产 生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3、产业转移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8、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 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 地区城市化
知识整合——教学反馈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出 现了一系列问题。完成5~6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 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 雨中心 生态破坏 D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 的不足之处是 ( ) A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 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思 考 题
? 1、珠三角河网稠密、降水丰富,为何缺水严 重? 2、近些年来,珠三角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的原因?
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但是随 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使一部分河水污染严 重;同时,由于工业和生活需水量的增加,有的城市出现 缺水现象。 2、市场需求的变化;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的发展;农 业科技的推进等。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迅猛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升级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3)在珠江三角洲经过初步发展后,实力大大增强,但之后其
A 有明显减少。
A.劳动力优势 B.技术优势 C.政策优势 D.侨乡优势
(4)下列哪种工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出现再次腾飞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缓解环境污染,易产 生失业问题 对转入地区: 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可能带来环境污 染问题
探究二
材料二 • 资料1: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发展中的“双优势效应”明显
减弱。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 出现瓶颈,成本不断上升,后发优势已今非昔比。东莞陷入 了“双边缘化困境”。 • 资料2:从2005年爆发“民工荒”以来,缺工的阴影就一直笼 罩在珠三角的上空。民工荒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合同法的问题 ,更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态的反映 。那些技术含量低、规模不经济、只会依靠挤压劳动者待遇 来获利的企业,将在新一轮民工荒中淘汰出局。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 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020/9/24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 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济发达的表现
➢政珠策江优三势角已洲不为明何显要,进劳行动第力二低次成产本业优转势移逐,渐第丧二失次; 产技业术转密移 集以 型后 产其 业主。导产业是什么?
➢从寻区求最位佳选区择位的,角降度低考成本虑,,提为高什利么润要产业转移?

高中地理学案: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学案: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3.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重难点)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区位优势明显毗邻 ,与东南亚相邻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众多 政策优惠2(1)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 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 地位(2)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 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以外贸为导向,发展 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 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问题表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有加重的趋势;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人地矛盾加剧城镇建设用地大量占用,农业用地急剧减少,急剧下降重复建设突出一些城镇为了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盲目扩大规模,重复建设现象突出2(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城镇规模要适度城镇应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 )3.国家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4.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本质是一样的。

( ) 5.为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2课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考纲展示]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会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一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自读教材·抓基础]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_____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___________。

②出现水质性缺水:首先,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其次,__________________需水量不断增加,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2)人地矛盾加剧--------表现①______________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_急剧下降。

(3)重复建设突出--------表现①城镇盲目_______________,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②____________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

2.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①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②采取各种措施治理_____________.保护水土资源;③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_,优化人居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调整_______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对第二产业,改造并淘汰__________________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措施:①在城镇规划中,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②_____________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③__________应合理布局.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2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知识点一、经济发展快 自主学习1. 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1)自然条件: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

地跨 带和 带地区,气候湿热,农作物可终年生长。

(2)社会经济条件①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 的萌芽,历史基础好。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 、 ,与东南亚国家相邻,便于引进资金、 ,开拓 市场。

③ 地处沿海, 条件便利。

④ 众多,对外联系广、渠道多、信息灵,人文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⑤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的 、 设立为经济特区,广州为沿海开放城市,获得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3)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比重呈下降趋势, 比重明显上升, 占据主导地位。

部门结构:建立起以 为主, 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市场指向:以 型经济为特色。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基地。

知识点二、城市化水平高 自主学习1.改革开放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 、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 。

2.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化速度 ,水平 。

(2)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 。

(3)城镇规模不断 。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梳理】:(4)形成了以为中心,包括、、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5)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密切相关,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合作探究】探究1:看课本第100页“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和第102页(知识窗――侨乡),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广州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

请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探究2:阅读101页知识窗,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带来哪些影响。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⑬ 生态环境 形势严峻 1.问题人地矛盾加剧 ⑭ 重复建设 突出
治理污染,保护⑮ 生态环境 优化产 加强⑯ 第一产业 2.对策 业结构调整⑰ 第二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区位 • 【典题导入】 •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 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 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 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及清远市的部分县、 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回答(1)~(2)题。
•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 • 答案 (1)A (2)C
• 考向一 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5年15考) • 1.(2012·广东文综)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 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 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 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江苏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 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 策措施。 • 【考点要求】 理解区域在资源、交通、人才、 科技、市场、政策等方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影响,学会分析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 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对策。
• (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 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小 •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 (2)江苏省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 的有利影响是 • (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 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 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 化,耕地面积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珠三角
班级:姓名:
基础清单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________省东南部,毗邻________,与__________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________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________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优惠。

2.经济发展成就
(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 基地、________________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2产业结构优化:第____产业逐渐下降,第____产业明显上升,第____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____工业为主、______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缺乏________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________为中心,包括________、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____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重点训练
1. 为发挥区域优势,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在该合作中,港澳地区扮演的角色是 (
A.提供土地、劳力和产品,扮演“店”的角色 B.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C.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 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扮演“厂”的角色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44题。

2.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3.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4.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5~7题。

5.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B.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6.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模式属于 (
A.对外开放 B.小商品经营
C.大城市扩散 D.资源开发
7.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出口加工制造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珠三角面临着自身发展的障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为此,广东省政府提出“2008~2012年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实现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

同时,将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

材料二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
(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方向定位于“外向型出口加工制造业”,请说明其工业定位的依据。

(2试分析当前珠江三角洲自身发展障碍可能有哪些。

(3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区域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