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全球生态学PPT课件
(2024年)全新生态学ppt课件

02
01
倡导全球共治
积极倡导全球共治理念,推动构建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04
03
2024/3/26
32
2024/3/26
谢谢聆听
33
03
温室气体排放趋势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 ,对气候的影响日益严重。
9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原因分析
2024/3/26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01
全球变暖使得极端高温、干旱、洪涝等天气事件频发。
人类活动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02
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
1
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和生境 丧失。
2
城市扩张占用大量农田和绿地,导致生态服务功 能下降。
3
城市人口集聚,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增加,环 境压力加大。
2024/3/26
1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实践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均衡布局、功能多样。
绿地建设实践
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生态廊道、居住区绿地等 。
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对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快速发 展。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提高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效率 和经济效益。
2024/3/26
25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畜禽粪便
通过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
农作物秸秆
推广秸秆还田、生产生物质燃料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
固体废弃物分类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
生态系统生态学 ppt课件

、
生
• 2、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态
系
•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统
生
•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态
学
• 5、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Department of Enviropnpmt课e件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5.1 生态系统的概述
5.1.1 生态系统的定义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 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935)提出)
—Department of Enviropnpmt课e件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
5.1 生态系统的概述
(2)生态锥体
• 是表示生态系统中能流量、生物量和生物个体数量在 各营养级分布比例的图形。以方框长度代表各级能流 量、生物量或个体数量的大小,并按营养级顺序由下 而上叠置在一起。 也称为生态金字塔。
5.1 生态系统的概述
(3)食物链的特征
食物链的长度通常不超过6个营养级,最常见的 4—5个营养级,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不断流 失;
食物链越长,最后营养级位所获得的能量也越少。 因为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营养级越多,其能量损 耗也就越大;
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直接相关;
1 大型浮游植物
2 大型浮 游植物
大型浮 游动物
鯷鱼 以浮游生物为食
鲸 以浮游生物为食
微型浮游植物 ( 小鞭毛藻 )
小型浮游动物 (植食性原生动物)
中型浮游动物 (肉食性甲壳动物)
全球生态学

全球生态学名词解释:全球生态学:研究整个地球的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又称生物圈生态学;研究全球范围内生物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亦即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学科。
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着生殖隔离。
遗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组织层次,是自然界的基本单位。
栖息地:又称为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生活地域的环境。
栖息地破碎化:由于人为因素或环境变化而导致景观中面积较大的自然栖息地不断被分隔破碎或生态功能降低而形成,表现在形态上的破碎化和生态功能的破碎化。
气候:气候是指对地球或者一个地区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如温度、降雨量、风、日照和太阳光辐射等)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
乡土物种:在一个地区自然发生的物种,在长期进化历史中经自然选择而形成。
外来物种: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分布而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
生物入侵: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称为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入侵的外来物种称之为外来入侵物种。
其他题型:作为一个独立物种,应具备哪些条件?(1)具有相对稳定的而一致的形态学特征,以便与其他物种相区别。
全球变化生态学--ppt课件

Soil Biota Effects on Plant--AMF
Possible Mechanisms l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litter/root and decomposition process; l Bio-trophic interactions: herbivores, pathogens, and symbiotic mutualists;
• 过去人们主要关注生态系统地上部分植物 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而对地下部分植物的 根和微生物了解较少。
.
• 自 1990 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全球生态 学研究的深入, 一个新兴的生态学领域— —地下生态学(belowground ecology)开 始形成,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 地下生态学从不同学科层次探索地下部分 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与地上部分的关 系, 并特别关注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Available Mechanisms
Ø 增加AMF生物多 样性,促进土壤磷的 有效利用,从而缓解 植物竞争,促进生产
.
Van der Heijden et al. 1998. Nature, 396:69
AM Promote Plant Species Coexistence
AM fungi 通过广泛的菌丝并提高养分, 促进种子在常年草地上定殖。 promoted seeding establishment in perennial grassland by integrating emerging seedings into extensive hyphal networks and by supplying nutrients, especially P.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幻灯片PPT

Temperate grassland and native grazers in N. America
Tropical savanna and grazers in Kenya
Domestic cattle on an African savanna
Similarity among desert plants: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 幻灯片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1.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根本规律
1.1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分布的根本规律 1.2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1.3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于沿海地区。
• 欧亚大陆〔包括北非〕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 1,西欧北非 • 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热带荒漠—热带稀
树草原—热带雨林。 • 2,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大陆中部〕
冻原—泰加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 3,东亚系列〔大陆东部〕 • 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
Temperate Broadleaf Deciduous Forest
Taiga or Boreal Forest
Tropical dry forest—in Galapagos Islands During the wet and dry seasons
温 带 森 林
美 国 加 利 福 尼 亚
4.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 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 有一定的垂直厚〔宽〕度。
生态学ppt资料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境: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在其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
人工环境:包括所有的植物栽培、引种驯化、人为管理和人工控制下的环境。
生物环境一般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小气候生物群系:如热带森林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或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光照、温度、水分、O2、CO2 、食物和其他生物。
按其性质划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生态幅:每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各种生物对周围环境各种变化的适应程度,称为种的生态可塑性。
生态可塑性可分为“广生态型”和“狭生态型”。
驯化:生物借助于驯化过程可以稍稍调整它们对某个生态因子或某些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
昼夜节律和其他周期性的补偿变化。
恒温动物:控制体温的方法主要是靠控制体内产热的生理过程。
变温动物:控制体温的方法则主要靠减少热量散失或利用环境热源使身体增温。
这类动物主要靠行为来调节自己的体温,而且这种方法也十分有效。
光合有效辐射:380-710nm波长的辐射能。
日照长度:是指白昼的持续时数或太阳的可照时数,即昼长。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温度年较差:指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差值。
温度日较差:昼夜间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冻害: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而造成损害,原因是冰晶使原生质膜破裂和原生质的蛋白质失活。
环境生态学全套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态学的发展史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 ¨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
¨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 律
¨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环境与生态因子 ¨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PPT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 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 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 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 参与等措施) 5、加强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气候框架 公约(UNFCCC)中适应,涉及发展 和相关政策问题
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和对策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京都议定书》
发达国家义务: 发达国家义务: 在2008-2012年内将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排放水平上平均 减排5.2%。 发展中国家义务: 发展中国家义务: 继续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谢 谢 观 看!
多年来,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 多年来 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 暖 冷 暖四次波动, 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 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 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与太阳能量变化有关
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惹的祸甲烷冰 Nhomakorabea化加速全球变暖
2006年2月,德国南部部分地区遭遇暴风雪天 年 月 德国南部部分地区遭遇暴风雪天 据当地气象学家称, 气。据当地气象学家称,这是德国南部近十年来 遭遇的最强降雪。 遭遇的最强降雪。
2010吉林省发生水灾
重灾区贵州黔东南施秉县工人抢修山 口通讯基站
2010年3月17日,受广西50年不遇旱情影 响,漓江水位持续下降,漓江游览航线缩 短。图为阳朔码头露出河床的漓江。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燃 烧 全 球 变 暖 的 主 要 原 因 林 被 砍 伐 少 减 耗 消 加 森 碳 增 外 线 量 化 度 红 大 氧 浓 二 碳 吸 收 暖 化 烈 变 料 燃 二 氧 二 氧 强 球 中 化 碳 全 石 化 碳 量 气 化 排 放 大 大 二 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四节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1.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在过去的16万年中全球的气温与CO2的浓
度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与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有着密切
的关系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大气中CO2浓度
18
华盛顿温带森林被砍伐的情况
19
• 14万年前全球CO2明显上升,随后逐渐下降
20
近1000年来CO2浓度的变化
21
不同历史时期CO2浓度的变化
22
Suess效应
• 大气中14C的含量相对固定,但是化石燃料的形成
大都在百万年以上14C几乎没有( 14C的半衰期是
5730年)
23
对Great Salt Lake的影响
Great Salt Lake位于北美洲内陆,受到 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 量明显高于往年,其水位升高3.7m,盐度 由100g/L降至50g/L
由于Great Salt Lake湖水的盐度高于海水约 4倍,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耐盐生物能够存 活,但是随着盐度的下降,物种得以入侵 (捕食性昆虫)并使得小虾由12000个/米3 降至74个/米3 ,藻类大量生长,湖水变得 混浊,营养元素含量减少
增加的主要原因
5
2. 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固氮量已经超过自然固氮总
量,图 区域性的氮元素过量会改变植物与固氮菌
的共生关系,并且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还会导致植物的枯萎,减少物种的多 样性
6
温室效应
• 温室效应(N2O、CH4、CO2、CFC)气体对长波 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时,暖海水出现在整个南美西海岸,海水上涌停止(a)
12
厄尔尼诺对海洋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 红色和桔黄色为海水上涌地区
13
厄尔尼诺与袋鼠种群数量的关系
• 降水的减少会导致袋 鼠的食物来源减少, 雌袋鼠性成熟时间会 推迟(15到20个月推 迟到3年)
• 袋鼠种群数量随降水 而波动
14
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厄尔尼诺南部摆动(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厄尔尼诺最早指秘鲁海岸出现的温暖洋流; 南部摆动指在太平洋上摆动的气团
2.对“厄尔尼诺南部摆动”研究的历史
1924年英国统计学家Walker通过分析气象
资料发现东太平洋大气压和印度季风的相
关性:东太平洋大气压的降低会伴随着西
15
巴西热带雨林的热成像照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975、1986、1992年热带雨林景观变化
16
• 浅褐色代表半干 旱地区,以矮小 植物为主
• 红色代表森林砍 伐地区,1978~ 1988年,森林砍 伐的面积有明显 的增加
17
森林被砍伐后造成的景观
• 破碎的森林所处的环境与大片森林相差很大,从 而造成其树木死亡率大大增加
太平洋大气压的升高,相反的情况也会发
生,即南部摆动
2
如今气象学家用南部摆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来监视南部摆动
1957~1958年Jacob Bjerknes观测到一次 厄尔尼诺现象并首先将南部摆动与温度相 互联系起来,阐述了其形成的过程
3. 目前的厄尔尼诺现象
7
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8
南部摆动指数
• 指数数值越低澳洲、印尼、非洲部分地区发生干 旱可能性越高,加拿大冬季温度也与此有关
9
厄尔尼诺、拉尼娜和Walker循环
10
1982~1983年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降水的影响
11
厄尔尼诺造成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
• 南美地区在东南信风和东风的作用下冷海水发生上涌(b) • 厄尔尼诺形成初期东风减弱,暖海水向东移动;到成熟期
第十六章 全球生态学
第一节 温室效应气体 地球最原始的生物出现于35亿年以前,当
时大气中几乎不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占是主要成分;大约20亿年前大气的 成分开始发生变化(蓝绿藻类开始出现, 并进行光合作用),直到形成目前的大气 成分 目前人类的活动对全球的大气结构产生很 大的影响
1
第二节 全球气候
1987~1990年湖水盐度才恢复
24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时候东太平洋热带 海域的海水温度高于往年,气压也较低, 此时在东太平洋形成的风暴数量也会增加, 使得南北美地区降水增加;此时西太平洋 海水温度较低,造成西太平洋地区的干旱, 图
3
4.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物种群的影响
对海洋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6.厄尔尼诺现象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5.厄尔尼诺现象对陆地生物种群的影响 对澳洲红袋鼠的影响 第三节 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砍伐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