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初中数学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人教初中数学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内容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 教学目标1.会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3.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1.根据不同条件设自变量x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最小(大)值.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1.探究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理清自变量和变量,根据不同情况列出函数关系式.具体步骤见教材第50页. 2.巩固练习重庆某区地理环境偏僻,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丰富的花木产品只能在本地销售,区政府对该花木产品每投资x 万元,所获利润为P =-150 (x -30)2+10万元,为了响应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决策,区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的10年规划时,拟开发此花木产品,而开发前后可用于该项目投资的专项资金每年最多50万元,若开发该产品,在前5年中,必须每年从专项资金中拿出25万元投资修通一条公路,且5年修通,公路修通后,花木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可运往外地销售,运往外地销售的花木产品,每投资x 万元可获利润Q =-4950(50-x )2+1945(50-x )+308万元.(1)若不进行开发,求10年所获利润最大值是多少? (2)若按此规划开发,求10年所获利润的最大值是多少? (3)根据(1)(2)计算的结果,请你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先自主分析,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引导学生先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并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的模型,借助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这类实际应用题.解:(1)若不开发此产品,按原来的投资方式,由P =-150 (x -30)2+10知道,只需从50万元专款中拿出30万元投资,每年即可获最大利润10万元,则10年的最大利润为 M 1=10×10=100万元.(2)若对该产品开发,在前5年中,当x =25时,每年最大利润是:P =-150(25-30)2+10=9.5(万元).则前5年的最大利润为 M 2=9.5×5=47.5万元.设后5年中x 万元就是用于本地销售的投资,则由Q =-4950 (50-x )+1945(50-x )+308知,将余下的(50-x )万元全部用于外地销售的投资.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则后5年的利润是M 3=[-150(x -30)2+10]×5+(-4950x 2+1945x +308)×5 =-5(x -20)2+3500.故当x =20时,M 3取得最大值为3500万元. ∴10年的最大利润为M =M 2+M 3=3547.5万元.(3)因为3547.5>100,所以该项目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习题22.3 第8题.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 (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D CA B,,,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DC A B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 ∴∠P=∠ACD . 又∵DE ∥AP , ∴∠4=∠P .EDCABPD C A B∴∠4=∠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 E.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A.某一条边上的高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则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将利润问题转化为利润问题.2.掌握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利润问题.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市场调查》动画。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问题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18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合作探究,形成新知】(1)题目中有几种调整价格的方法?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小结: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2)题目涉及哪些变量?哪一个量是自变量?哪一个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哪个量是函数?师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设未知数,找出各个量的关系.小结:题目涉及涨价(或降价)与利润两个变量,其中涨价(或降价)是自变量;设每件涨价(或降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随之变化而变化;y是x的函数.(3)当每件涨价1元时,售价是多少?每星期的销售量是多少?成本是多少?设每件涨价x元,销售额是多少?利润呢?最多能涨多少钱呢?师生活动:一学生回答,全班订正.教师边聆听边板演,不足地方补充总结.小结:当每件涨价1元时,售价是60+1=61元;每星期销售量是300-10=290件,成本是40元;设涨价x元,销售额是(60+x)(300-10x)元,利润是y=(60+x)(300-10x)-40(300-10x)元,即y=-10x2+100x+6 000,其中,0≤x≤30,最多能涨30元.(4)当每件降x元时,售价是多少?每星期的销售量是多少?成本是多少?销售额是多少?利润y呢?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完成解答.设每件降价x元时,利润最大,则每星期可多卖18x件,实际卖出(300+18x)件,销售额为(60-x)(300+18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8x)元.因此,所得利润y=(60-x)(300+18x)-40(300+18x).(5)由以上四个问题,你能解决问题了吗?请试试看.解: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少卖10x件,实际卖出(300-10x)件,销售额为(60+x)(300-10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0x)元.因此,所得利润为y=(60+x)(300-10x)-40(300-10x),即y=-10x2+100x+6000,其中,0≤x≤30.当定价为60+5=65元时,y有最大值6 250元.设每件降价x元时,利润最大,则每星期可多卖18x件,实际卖出(300+18x)件,销售额为(60-x)(300+18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8x)元,因此,所得利润y=(60-x)(300+18x)-40(300+18x),即y=-18x2+60x+6 000,其中0≤x≤20.当定价为x=51605833-=元时,y有最大值6 050元.故要使利润最大,应每件定价为65元.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题分析,深化提高】例一件工艺品进价为100元,标价135元售出,每天可售出100件.市场调查发现:一件工艺品每降价1元出售,则每天可多售出4件.要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每件需降价的钱数为( ).A.5元B.10元C.0元D.36元【解析】设每件降价的钱数为x元,每天获利y元,则y=(135-x-100)(100+4x),即y=-4(x-5)2+3600.∵-4<0,∴当x=5时,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故选A.【练习巩固,综合应用】1.出售某种手工艺品,若每个手工艺品获利x元,一天可售出(8-x)个,则当x=元时,一天的利润最大.2.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3.某汽车租赁公司拥有20辆汽车.据统计,当每辆车的日租金为400元时,每天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50元时,每天未租出的车将增加1辆;公司平均每日的各项支出共4 800元.设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日收益为y元.(日收益=日租金收入-平均每日各项支出)(1)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每辆车的日租金为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每日租出多少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最大?最大是多少元?(3)当每日租出多少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参考答案1.4 2.每件65元3.(1)400+50(20-x )=1 400-50x (0<x ≤20).答案:1 400-50x (0<x ≤20).(2)根据题意,得y =x (-50x +1 400)-4 800=-50x 2+1 400x -4 800=-50(x -14)2+5 000.当x =14时,y 有最大值5 000.∴当每日租出14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最大,最大值为5 000元.(3)要使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即y =0.也就是-50(x -14)2+5 000=0.解得x 1=24,x 2=4.∵x =24不合题意,应舍去.∴当每日租出4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六、课堂小结1.一般地,当a >0时,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是最低点,也就是说,当2b x a=-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小值244ac b a -. 当a <0时,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是最高点,也就是说,当2b x a=-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大值244ac b a -. 2.解决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一般步骤:(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七、板书设计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1.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利润问题。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将利润问题转化为利润问题.2.掌握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利润问题.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市场调查》动画。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问题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18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合作探究,形成新知】(1)题目中有几种调整价格的方法?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小结: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2)题目涉及哪些变量?哪一个量是自变量?哪一个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哪个量是函数?师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设未知数,找出各个量的关系.小结:题目涉及涨价(或降价)与利润两个变量,其中涨价(或降价)是自变量;设每件涨价(或降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随之变化而变化;y是x的函数.(3)当每件涨价1元时,售价是多少?每星期的销售量是多少?成本是多少?设每件涨价x元,销售额是多少?利润呢?最多能涨多少钱呢?师生活动:一学生回答,全班订正.教师边聆听边板演,不足地方补充总结.小结:当每件涨价1元时,售价是60+1=61元;每星期销售量是300-10=290件,成本是40元;设涨价x元,销售额是(60+x)(300-10x)元,利润是y=(60+x)(300-10x)-40(300-10x)元,即y=-10x2+100x+6 000,其中,0≤x≤30,最多能涨30元.(4)当每件降x元时,售价是多少?每星期的销售量是多少?成本是多少?销售额是多少?利润y呢?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完成解答.设每件降价x元时,利润最大,则每星期可多卖18x件,实际卖出(300+18x)件,销售额为(60-x)(300+18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8x)元.因此,所得利润y=(60-x)(300+18x)-40(300+18x).(5)由以上四个问题,你能解决问题了吗?请试试看.解: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少卖10x件,实际卖出(300-10x)件,销售额为(60+x)(300-10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0x)元.因此,所得利润为y=(60+x)(300-10x)-40(300-10x),即y=-10x2+100x+6000,其中,0≤x≤30.当定价为60+5=65元时,y有最大值6 250元.设每件降价x元时,利润最大,则每星期可多卖18x件,实际卖出(300+18x)件,销售额为(60-x)(300+18x)元,买进商品需付40(300+18x)元,因此,所得利润y=(60-x)(300+18x)-40(300+18x),即y=-18x2+60x+6 000,其中0≤x≤20.当定价为x=51605833-=元时,y有最大值6 050元.故要使利润最大,应每件定价为65元.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题分析,深化提高】例一件工艺品进价为100元,标价135元售出,每天可售出100件.市场调查发现:一件工艺品每降价1元出售,则每天可多售出4件.要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每件需降价的钱数为( ).A.5元B.10元C.0元D.36元【解析】设每件降价的钱数为x元,每天获利y元,则y=(135-x-100)(100+4x),即y=-4(x-5)2+3600.∵-4<0,∴当x=5时,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故选A.【练习巩固,综合应用】1.出售某种手工艺品,若每个手工艺品获利x元,一天可售出(8-x)个,则当x=元时,一天的利润最大.2.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3.某汽车租赁公司拥有20辆汽车.据统计,当每辆车的日租金为400元时,每天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50元时,每天未租出的车将增加1辆;公司平均每日的各项支出共4 800元.设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日收益为y元.(日收益=日租金收入-平均每日各项支出)(1)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每辆车的日租金为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每日租出多少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最大?最大是多少元?(3)当每日租出多少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参考答案1.4 2.每件65元3.(1)400+50(20-x )=1 400-50x (0<x ≤20).答案:1 400-50x (0<x ≤20).(2)根据题意,得y =x (-50x +1 400)-4 800=-50x 2+1 400x -4 800=-50(x -14)2+5 000.当x =14时,y 有最大值5 000.∴当每日租出14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最大,最大值为5 000元.(3)要使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即y =0.也就是-50(x -14)2+5 000=0.解得x 1=24,x 2=4.∵x =24不合题意,应舍去.∴当每日租出4辆车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六、课堂小结1.一般地,当a >0时,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是最低点,也就是说,当2b x a=-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小值244ac b a -. 当a <0时,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是最高点,也就是说,当2b x a=-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大值244ac b a -. 2.解决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一般步骤:(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七、板书设计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1.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利润问题。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第2课时)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第2课时)

关键词:26.3 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第3课时教案教学设计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计算机中的二次函数问题”过程,体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与交流中体会小组合作共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能熟练利用二次函数知识求解计算机中磁盘的最大存储量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几何关系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这一模型的意义。

2、难点如何建二次函数模型,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与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在周长为一定值(6米)情况下,如何设计窗户,使其面积最大?引入即可。

导语二出示磁盘,介绍磁盘,磁盘的容量怎样设计最大最合理呢?导语三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来解决最大利润问题,了解到二次函数的意义,它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探究](教材P24探究2)[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思考教材中3个问题,相与交流,探讨答案。

[师生共同解答](1)磁盘最内磁道的周长为2πm mr,它上面的存储单元的个数不超过20.015r.理由:周长不是弧长O 015 mm .的整数倍。

(2)由于磁盘上各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须不小于0.3 mm ,所以这张磁盘最多有450.3r- 条蠢越(观察磁道的位置可理解)(3)当各磁道的存储单元数目与最内磁道相同时,设磁盘每面存储量为y ,则45450.30.3r ry --=⨯, 即()22π450450.00445y r r r =-<<()。

当452r =时,225000πy =最大值。

也就是说当45mm 2r =时,磁盘的存储量最大. 【点评】此问题实质是一个几何问题,周长与弧长间,圆周的个数与半径之问的关系。

最后才利用二次函数求其最大值问题. (三)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 几何图形的面积与二次函数例1某建筑的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是半圆,下半部是矩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销售利润问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销售利润问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销售利润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销售利润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销售利润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掌握销售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够将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销售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销售利润问题,如商品打折、促销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销售利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销售利润问题,如某商品原价为100元,售价为80元,求商品的利润。

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销售利润问题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进行解决。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用待定系数法由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使学生掌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等条件求出函数的关系式。

重点难点: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1.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三点坐标的二次函数关系式?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0,1),B(1,3),C(-1,1〕。

(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3)说出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答案:(1)y =x 2+x +1,(2)图略(3)对称轴x =-12,顶点坐标为(-12,34)。

3.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对称轴是直线x =-b 2a ,顶点坐标是(-b 2a ,4ac -b24a)]二、范例例1.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二次函数y =ax 2+bx +c 通过配方可得y =a(x +h)2+k 的形式称为顶点式,(-h ,k)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因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是(8,9),因此,可以设函数关系式为: y =a(x -8)2+9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将(0,1)代入所设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a 的值。

练习:练习1.(2)。

例2.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 =2,且经过(3,1)和(0,-5)两点,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法1: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 =ax 2+bx +c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5),可求得c =-5,又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1),且对称轴是直线x =2,可以得⎩⎪⎨⎪⎧-b 2a =29a +3b =6解这个方程组,得:⎩⎨⎧a =-2b =8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2x 2+8x -5。

解法二;设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a(x -2)2+k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3,1)和(0,-5)两点,可以得到⎩⎨⎧a(3-2)2+k =1a(0-2)2+k =-5 解这个方程组,得:⎩⎨⎧a =-2k =3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2(x -2)2+3,即y =-2x 2+8x -5。

九年级数学(上)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体会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学思维.3.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有关拱桥问题.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满足市场需求,某超市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前夕,购进一种品牌粽子,每盒进价是40元.超市规定每盒售价不得少于45元.根据以往销售经验发现;当售价定为每盒45元时,每天可以卖出700盒,每盒售价每提高1元,每天要少卖出20盒.(1)试求出每天的销售量y (盒)与每盒售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每盒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天销售的利润P (元)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3)为稳定物价,有关管理部门限定:这种粽子的每盒售价不得高于58元.如果超市想要每天获得不低于6000元的利润,那么超市每天至少销售粽子多少盒?答案 解:(1)由题意,得()7002045201600y x x =--=-+.(2)P =()()()22402016002024006400020608000x x x x x --+=-+-=--+,∵x ≥45,a =-20<0,∴当x =60时,P 最大值=8000元,即当每盒售价定为60元时,每天销售的利润P (元)最大,最大利润是8000元.(3)由题意,得()2206080006000x --+=.解得150x =,270x =.∵抛物线()220608000P x =--+的开口向下,∴当50≤x ≤70时,每天销售粽子的利润不低于6000元.又x ≤58,∴50≤x ≤58.∵在201600y x =-+中,20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58时,y 最小值=-20×58+1600=440,即超市每天至少销售粽子440盒.二、探索新知探究 图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桥离水面2m 时,水面宽4m ,水面下降1m ,水面宽度增加多少?提问(1)石拱桥桥拱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抛物线吗?(2)将本体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需要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根据题中条件,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前提是什么?(3)题中“水面下降1m 的含义是什么?”水面下降的同时水面宽度有什么变化?如何求宽度增加多少?解决问题: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建立坐标系.设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2y ax =.由抛物线经过点(2,-2),可得222a -=⨯,12a =-.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212y x =. 当水面下降1m 时,水面的纵坐标为-3.()264-请你根据上面的函数解析式求出这时的水面宽度.水面下降1m 时,水面宽度增加 m.三、巩固练习1.如图,一单杠高2.2米,两立柱之间的距离为1.6米,将一根绳子的两端拴于立柱与铁结合处,绳子自然下垂呈抛物线状态,一身高0.7米的小女孩站在离立柱0.4米处,其头刚好触上绳子,则绳子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为多少米?2.如图,一位篮球运动员甲在距篮球筐下4米处跳起投篮,球的运行线路为抛物线,当球运行到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最高高度为3.5米,然后准确地落入篮筐,已知篮圈中心到地面的高度为3.05米,该运动员的身高为1.8米.(1)在这次投篮中,球在该运动员的头顶上方0.25米处出手,则当球出手时,该运动员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米?(2)运动员乙跳离地面时,最高能摸到3.3米运动员乙在运动员甲与篮板之间的什么范围内能在空中截住球?答案:1.如图所示,以O 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垂直方向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0y ax a =≠.设A ,B ,D三点坐标依次为(A x ,A y ),(B x ,B y ),(D x ,D y ).由题意,得AB =1.6,∴0.8A x =-,0.8B x =,又可得1 1.60.42D x ⎛⎫=-⨯- ⎪⎝⎭=-0.4.∴当0.8x =-时,A y =()2•0.80.64a a -=,当0.4x =-时,()2•0.40.16y D a a =-=.∵2.20.7 1.5A D y y -=-=,∴0.640.16 1.5a a -=.∴258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58y x =.当0.4x =-时,()2250.40.58D y =⨯-=,∴0.70.50.2-=(m ). 2.(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 3.5y ax =+.∵(1.5,3.05)在抛物线上,∴3.05 1.52 3.5a =⨯+.解得0.2a =-.∴20.2 3.5y x =-+.当 2.5x =-时, 2.25y =, ∴运动员离地面的高度为2.250.25 1.80.2--=(m ).(2)由题意,得 3.3y =,则23.30.2 3.5x =-+.解得11x =,21x =-.∴413-=(m ).∴乙在运动员甲与篮板之间的距离甲3米范围内能在空中截住球. 四、归纳小结1.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题;建立数学模型;求抛物线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2.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教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二次函数与几何最值问题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 能根据具体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2.会利用二次函数求几何图形中的周长、面积等的最值3.体会利用二次函数求面积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二)学习重点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图形中有关的最值问题(三)学习难点函数特征与几何特征的相互转化以及讨论最值在何处取得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22(3)2y x =--+;对称轴3x =、顶点坐标()3,2、当3x =时,y 取最大值为22.21322y x x =--;对称轴1x =、顶点坐标()1,2-、当1x =时,y 取最小值为-2 3.(1)(3)y x x =-+对称轴1x =-、顶点坐标()1,4--、当1x =-时,y 取最小值为4- 预习自测1. 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813y x x =++(1)当33x -≤≤,该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当03x ≤≤,该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知识点】求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先化成顶点式或是利用顶点坐标公式求出顶点,再看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进而求解.【解题过程】解:把原式化为顶点式为2228132(2)5y x x x =++=++,可知此函数的顶点坐标是(2,5)-,对称轴为2x =-(1) 当33x -≤≤时可知,max 355x y ==时,2x =-时min 5y =;(2)当03x ≤≤,对称轴2x =-时在所给的区间左侧,此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可知max 355x y ==时,min 013x y ==时【答案】(1)55,5;(2)55,13.【设计意图】通过做练习复习区间最值的求解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实际问题中有时会涉及到区间最值,学生很容易出问题.设计此题就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求解函数问题不能离开定义域这个条件才有意义,因为任何实际问题的定义域都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2.在一幅长80cm ,宽50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上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000cm 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 ,那么满足的方程是( ).A .x 2+130x-1400=0B .x 2-130x-1400=0C .x 2+65x-250=0D .x 2-65x-250=0【知识点】矩形性质,矩形面积【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挂图长为(80+2x )cm ,宽为(50+2x )cm ,根据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000cm 2,即长×宽=5000,列方程进行化简即可.【解题过程】解:挂图长为(80+2x )cm ,宽为(50+2x )cm ;所以(80+2x )(50+2x )=5000,即4x2+160x+4000+100x=5000,所以4x2+260x-1000=0.即x2+65x-250=0. 故选C.【答案】C .【设计意图】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本题易得解.3.用长16 m 的绳子围成如图所示的矩形框,使矩形框的面积最大,那么这个矩形框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 2m .【知识点】矩形性质,矩形周长,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设竖边为x ,用x 表示横边,再表示面积,再求最值【解题过程】设竖边为x,则横边为1623x - 21622(4)32333x x s x --==-+ 当4x =时,y 取最大值为323【答案】323 【设计意图】把其中的一个主要变量设为x ,另一个设为y ,其它变量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画图象观察最值点,这样一步步突破难点,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悟出利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一套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思想方法基础.4.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AB =1,分别以AC 和CB 为一边作正方形,用S 表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当C 是AB 的中点时,S 最小 B .当C 是AB 的中点时,S 最大C .当C 为AB 的三等分点时,S 最小D .当C 是AB 的三等分点时,S 最大【知识点】正方形性质,求面积最大问题【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把其中的一个主要变量设为x ,其它变量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解题过程】设AC=x 则BC= 1x -22211(1)2()22s x x x =-+=-+ 当12x =时,取最小值为12∴当C 是AB 的中点时,S 最小【答案】A【设计意图】把其中的一个主要变量设为x ,另一个设为y ,其它变量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实际问题还要考虑定义域,画图象观察最值点,这样一步步突破难点,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悟出利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一套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思想方法基础.(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的一般式2(0)y ax bx c a =++≠,可以利用配方把它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进而写出顶点坐标(h,k )和对称轴x=h(2)求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与x 轴的交点,即令y=0即可;其与x 轴交点即为12(,0)(,0)x x ;求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与y 轴的交点,即令x=0即可;其与y 轴交点即为(0,)c(3)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2(0)y ax bx c a =++≠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来求二次函数最值,当x h =时,y 取最值为k2.问题探究探究一 最大面积(★)●活动1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做一做]:请你画一个周长为24厘米的矩形,算算它的面积是多少?再和同学比比,发现了什么?谁的面积最大?做一做中,让每一个同学动手画周长固定的矩形,然后比较谁的矩形面积最大. 学生通过画周长一定的矩形,会发现矩形长、宽、面积不确定,从而回想起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最值又与二次函数有关,进而自己联想到用二次函数知识去解决.【设计意图】做一做中,让每一个同学动手画周长固定的矩形,然后比较谁的矩形面积最大,目的一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了引出想一想.周长固定、要画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这个问题本身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既感到好奇,又乐于探究它的结论,从而很自然地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2 师生共研,探索解法例1. 李老师计划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长方形花圃,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思考一下如何围才能使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让学生讨论,得出解法.点拨:先用未知数表示面积问题中的各个量,再利用矩形面积公式列出表达式,然后根据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生答:设矩形宽为x厘米,则长为2422x-=(12-x)厘米.12S x x=-(),当x=6时,S取最大值为36.【设计意图】把前面矩形的周长24厘米改为24米,变成一个实际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其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学生在前面探究问题时,已经发现了面积不唯一,并急于找出最大的,而且要有理论依据,这样首先要建立函数模型,在选取变量时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两个变量,就把其中的一个主要变量设为x,另一个设为y,其它变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实际问题还要考虑定义域,画图象观察最值点,这样一步步突破难点,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悟出利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一套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思想方法基础.解决完想一想之后及时让学生总结方法,为后面阶段打下思想方法基础.练习1.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为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知识点】矩形性质,矩形周长,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能用未知数表示清楚面积问题中的各个量,列出面积的关系式是本题关键.【解题过程】设矩形一边长l,则长为602302ll-=-()厘米.()30S l l=-,当15l=时,S取最大值为225【答案】当15l =时,S 取最大值为225【设计意图】一个实际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其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学生在前面探究问题时,已经发现了面积不唯一,并急于找出最大的,而且要有理论依据,这样首先要建立函数模型,在选取变量时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两个变量,就把其中的一个主要变量设为l ,其它变量用含l 的代数式表示,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活动3 变式应用例2.(例1变式) 后来李老师惊喜的发现有一面长度为8米的墙可以靠,则他怎样围可以使花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学生根据例1的解法,独立求解【知识点】矩形性质,矩形面积,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能用未知数表示清楚面积问题中的各个量,列出面积的关系式是本题关键.考虑实际问题中靠墙所造成的易错点.最值不是由顶点处取到,学会区间求最值.【解题过程】生答:(1)设矩形长为x 厘米,则宽为242x -厘米.(8x ≤) 241(24)22x S x x x -=⋅=-=()2112722x --+; ∵a=12-<0,开口向下, ∵8x ≤,当8x =时,S 取最大值为64【答案】面积S 取最大值为64【设计意图】此时有了上一问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学生能够类比的方法建立模型,设出未知数,列出函数关系式.但问题是此时自变量x 有取值范围的限制,不能“任性”的取值.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感悟,对于实际问题一定需要考虑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才可以求最值.练习2.如图,用一段长为60 m 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32 m ,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知识点】矩形性质,矩形面积,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能用未知数表示清楚面积问题中的各个量,列出面积的关系式时考虑实际问题中靠墙所造成的易错点(这道题靠墙依然可以在顶点处取到最值).【解题过程】与墙垂直的一边为x 米,则(602)S x x =-∵0≤60-2x≤32. ∴ 14≤x≤30当15x =时,S 取最大值为450【答案】当15x =时,S 取最大值为450【设计意图】这一阶段,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指定一名发言人说明小组的思路和解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既 加强了学生之间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也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板书的能力.小组中每个孩子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小结:在实际问题中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不一定都取图象顶点处,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来确定.通过问题2与问题3的对比,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函数图象的顶点、端点与最值的关系,以及何时取顶点处、何时取端点处才有符合实际的最值.探究二 利用二次函数求几何最值的训练●活动① 基础性例题例1. 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 25 m )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 ABCD ,绿化带一边靠墙, 另三边用总长为 40 m 的栅栏围住 (如下图).设绿化带的 BC 边长为 x m ,绿化带的面积为2m y .(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2)当 x 为何值时,满足条件的绿化带的面积最大?【知识点】一侧靠墙的矩形,周长确定求其面积最大【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利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列出满足题意的式子,进而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 402x x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25;∵20<25, ∴当x=20时,y 有最大值200,即当x=20时,满足条件的绿化带面积最大【答案】(1)21202y x x =-+,其中025x ≤≤; (2)当x=20时,满足条件的绿化带面积最大【设计意图】这一阶段,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指定一名发言人说明小组的思路和解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加强了学生之间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也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板书的能力.小组中每个孩子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某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是半圆,下半部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为15 m (图中所有线条长度之和),当x 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m)【知识点】周长确定的矩形面积最大问题【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中间线段用x 的代数式来表示,要充分利用几何关系;要注意顶点的横坐标是否在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解题过程】由题意可知1426152y x x π+⨯+=,化简得1564x x y π--=,设窗户的面积为S m 2, 则2211561523242x x S x x x x ππ--=+=-+, ∵30a =-<,∴S 有最大值.∴当x =1.25 m 时,S 最大值≈4.69(m 2),即当x =1.25 m 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此时,窗户的面积是4.69 m 2.【答案】当x =1.25 m 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此时,窗户的面积是4.69 m 2.【设计意图】这一阶段,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思考,动手来进行操作解决问题.每一小组指定一名发言人说明小组的思路和解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既 加强了学生之间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也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板书的能力.小组中每个孩子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活动② 提升型例题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例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 cm ,BC =4 cm ,P 是BC 上的一动点,动点Q 仅在PC 或其延长线上,且BP =PQ ,以PQ 为一边作正方形PQRS ,点P 从B 点开始沿射线BC 方向运动,设BP =x cm ,正方形PQRS 与矩形ABCD 重叠部分面积为y 2cm ,试分别写出02x ≤≤和24x ≤≤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知识点】正方形性质,矩形性质,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路点拨】根据题目题意画出相关的图形,充分利用几何关系来求解同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解题过程】如图,阴影部分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当02x ≤≤时,如下面的左边的图形所示, PQ BP x ==,此时22y PQ x ==,其中02x ≤≤;当24x ≤≤时,如下面的右边的图形所示, PQ BP x ==,此时4PC BC BP x =-=-,其中24x ≤≤;2(4)28y PC CD PC AB x x =⨯=⨯=-=-+,其中24x ≤≤综上所述:2,0228,24x x y x x ⎧≤≤=⎨-+≤≤⎩【答案】2,0228,24x x y x x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根据图形来求解,让学生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练习.如图,从一张矩形纸片较短的边上找一点E ,过E 点剪下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AE ,DE ,要使剪下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最小,点E 应选在何处?为什么?【知识点】矩形性质,矩形面积,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根据图形之间的关系,表示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进而表示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解题过程】令,,DE x AD a AE a x ===-, 所以面积之和222222()222()22a a S x a x x ax a x =+-=-+=-+, 所以当2a x =时,面积最小,即E 应选在AD 的中点. 【答案】E 应选在AD 的中点.【设计意图】新课程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3.如图,要设计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花坛上底长120米,下底长180米,上下底相距80米,在两腰中点连线(虚线)处有一条横向甬道,上下底之间有两条纵向甬道,各甬道的宽度相等,设甬道的宽为x 米.(1)用含x 的式子表示横向甬道的面积;(2)当三条甬道的总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八分之一时,求甬道的宽;(3)根据设计的要求,甬道的宽不能超过6米,如果修建甬道的总费用(万元)与甬道的宽度成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是5.7,花坛其余部分的绿化费用为每平方米0.02万元,那么当甬道的宽度为多少米时,所建花坛的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是多少万元?【知识点】梯形面积,正比例函数,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求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想象把所有的阴影部分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小梯形.解答抛物线形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1.把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转化为数学问题;2.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坐标系中点的坐标;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解题过程】(1)横向甬道的面积为:21(120180)150()2x x cm ⨯+= (2)依题意:2112801502(120180)8028x x x ⨯+-=⨯+⨯⨯ 整理得:21557500x x -+=解得125,150(x x ==舍去)故甬道的宽为5米;(3)设建设花坛的总费用为y 万元. 则210.02(120180)80(2310) 5.72y x x x ⎡⎤=⨯⨯+⨯--++⎢⎥⎣⎦20.040.5240x x =-+ 当 6.252b x a=-=时,y 的值最小. ∵根据设计的要求,甬道的宽不能超过6米,∴当x=6米时,总费用最少.即最少费用为 238.44万元.【答案】(1)横向甬道的面积为:21(120180)150()2x x cm ⨯+= (2)故甬道的宽为5米;(3)当x=6米时,总费用最少.即最少费用为 238.44万元.【设计意图】新课程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练习.如图,某水渠的横断面是等腰梯形,底角为120°,两腰与下底的和为4 m ,当水渠深x 为_______时,横断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__________.【知识点】梯形面积,二次函数求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根据题目中给定的角度,求出两腰和下底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列式转化为二次函数求解.【解题过程】底角为120°,则高和腰之间的夹角为30°,水渠深度 为x ,则得到:3AE x =,腰长3AB CD x ==两腰与下底的和为4得到:下底为43BC x =-所以上底为4AD x =设横断面的面积为S,则21()42S AD BC BE x =+=+∵0x <=,对称轴为∴当3x =时,横断面面积最大为3【答案】当x =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运用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③ 探究型例题例4. 在矩形ABCD 中,AB =6cm ,BC =12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边向点B 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边向点C 以2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两点在分别到达B 、C 两点后就停止移动,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开始后第几秒时,△PBQ 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2)设运动开始后第t 秒时,五边形APQCD 的面积为S 平方厘米,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 t 为何值时S 最小?求出S 的最小值.【知识点】矩形性质,三角形、五边形面积,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能用未知数表示清楚面积问题中的各个边长,列出面积的关系式,再依次解决三个问题.【解题过程】(1)设x 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则AP=x ,QB=2x ∴PB=6﹣x .∴12×(6﹣x )2x=8, 解得1x =2,2x =4,所以2秒或4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2)第t 秒钟时,AP=t cm ,故PB=()6t -cm ,BQ=2t cm , 故212(6)=62PBQ S t t t ∆=⋅--+ ∵61272ABCD S =⨯=矩形∴()27267206.PBQ S S t t t ∆=-=-+<<(3)∵()22672=363S t t t =-+-+,∴当3t =秒时,S 取最小值为63.【答案】(1)2秒或4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2)()27267206.PBQ S S t t t ∆=-=-+<<(3)当3t =时,S 取最小值为63【设计意图】此题设计了一个动点最值问题,有前面的方法和思路加上前面基础题作铺垫,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练习. 曾经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窗户形状如图1,上部是一个半圆,下部是一个矩形,如果制作窗框的材料总长为6m ,如何设计这个窗户,使透光面积最大?(该题的答案是:当窗户半圆的半径约为0.35m 时,透光面积最大值约为1.05m ²) 我们如果改变这个窗户的形状,上部改为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如图2,材料总长仍为6m ,利用图3,解答下列问题:(1)若AB 为1m ,求此时窗户的透光面积?(2)与该例题比较,改变窗户形状后,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有没有变大?请通过计算说明.【知识点】矩形性质,二次函数求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路点拨】由题意列出式子,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解题过程】(1)由已知可以得到:161115224AD ----== 此时窗户的透光面积55144S =⨯=; (2)设AB=x ,则734AD x =- ∵7304x -> ∴1207x <<设窗户的面积为S,由已知可以得到2277769(3)3()44477S AB AD x x x x x ==-=-+=--+ 当67x =时,max 9 1.057S => 与前面的例题比较,改变窗户形状后,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变大【答案】(1)窗户的透光面积55144S =⨯= (2)与前面的例题比较,改变窗户形状后,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变大【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学生自己的过手能力和计算能力,以课本上的例题为引子,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吃透课本.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2(0)y ax bx c a =++≠;顶点式2()(0)y a x h k a =-+≠以及交点式12()()(0)y a x x x x a =--≠. 2.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一般式2(0)y ax bx c a =++≠可以利用配方化为顶点式2224()(0)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a -=++=++≠,进而可以得到顶点坐标公式24(,)24b ac b a a --,对称轴2b x a=-.交点式可以先化为一般式再配方转化为顶点式,有时也可以利用交点式快速的求对称轴122x x x +=. 3.利用二次函数求矩形周长一定的情况下,矩形面积的最大值,在求解的过程中需要标注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求解的过程中注意是顶点最值还是区间最值,这里往往难度较大.重难点归纳1. 利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求最值,有两种思路,第一可以先通过配方2224()(0)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a -=++=++≠ 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再利用顶点式求函数的最值;第二可以直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24(,)24b ac b a a--来求解. 利用交点式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一般是快速的利用对称轴的方程122x x x +=来求对称轴,进而求解. 2.实际问题中已知矩形的周长来求解面积最大,此时需要结合题意求解相关的边长,列出方程或是等式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但需要注意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注明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 强化利用二次函数求面积时,应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另一个变量,进而表示出面积,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结合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来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是顶点最值还是区间最值,最后还需检验解的合理性.4.数形结合思想特别重要,在思考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题意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尤其是动态问题中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如图,假设篱笆(虚线部分)的长度为16 m ,则所围成矩形ABCD 的最大面积是( )A .60 m 2B .63 m 2C .64 m 2D .66 m 2【知识点】矩形面积,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设AB=x ,则BC=16-x ,其中016x <<.所以矩形ABCD 的面积为 2(16)16S AB BC x x x x ==-=-+10,8x -<=对称轴且016x <<8x ∴=当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2max 64m S =.【思路点拨】通过设未知数,先把矩形ABCD 的面积表示出来,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然后利用顶点坐标公式求出对称轴8x =,又知道自变量016x <<,因此当取对称轴8x =时,面积最大.【答案】C2.用一根长为40 cm 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为a 2cm 的矩形,那么a 的值不可能为( )A .20B .40C .100D .120【知识点】矩形面积,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设矩形的一边为x ,则另外一边为20x -,其中020x <<.所以围成矩形的面积为2(20)20S x x x x =-=-+ 10,10x -<=对称轴且020x <<10x ∴=当时,矩形的面积最大,2max 100cm S =,因此0100S <≤,故a 不可能取120.【思路点拨】矩形的周长为40,可以设出其中一边,可表示出另外一边,需要注意此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再表示出矩形的面积,此时面积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然后利用顶点坐标公式求出对称轴10x =,又知道自变量020x <<,因此可以算出面积的取值范围.【答案】D3.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之和为20,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 )A .25B .50C .100D .不确定【知识点】三角形面积,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x ,则另外一边为20x -,其中020x <<.所以面积为211(20)1022S x x x x =-=-+ 10,102x -<=对称轴且020x << 10x ∴=当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大,max 50S=,因此max 50S =. 【思路点拨】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之和是20,设其中一边为x , 表示出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11(20)1022S x x x x =-=-+,此时面积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然后利用顶点坐标公式24(,)24b ac b a a--求出对称轴10x =,其中020x <<,因此可以算出面积的最大值【答案】B4.将一条长为20 cm 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各做成一个正方形,则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2cm .【知识点】正方形面积,求二次函数最值【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xcm ,其边长为4x ,则另外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0x -)cm ,其边长为204x -其中020x <<.所以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2222015()()254482x x S x x -=+=-+ 10,108x >=对称轴且020x << 10x ∴=当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小,2min 25cm 2S=, 因此2min 25cm 2S =. 【思路点拨】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20,,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 , 表示出另一个的周长,进而表示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精品教案
课题22.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单元第二十二

学科数学年级九年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提高学习热情.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商品涨价与降价的分析,感受函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探究结果.
知识目标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经历函数建模的过程;
2.会用二次函数知识求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重点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商品利润问题。

难点能够正确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求出最大(小)值。

学法自主探究、分组探究、合作交流教法引导发现法启发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一、情境导入
设疑:观看商场的促销广告、电商广告页面,商家做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该如何定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揭示课题:商品利润问题
教师
出示各种
促销图
片,设疑,
激发学生
探究的欲
望,进而
揭示课
题。

从身边
常见的生
活实际情
境入手,创
设问题情
境,激发学
生的求知
欲。

讲授新课二、探究新知
问题1: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则每星期销售额是_____
元,销售利润______元.
涉及到的数量关系:
(1)销售额=售价×销售量; 学生分小
组合作探
究,教师
提供题干
中涉及到
的“数量
由浅入深
的例题设
计,符合
学生的实
际认知过
程,逐步
(2)利润=销售额-总成本=单件利润×销售量;
(3)单件利润=售价-进价.
问题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
300件,市场调查反映: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每
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
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1)降价:①设每件降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
润y元随之变化:
建立函数关系式:
②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如何确定?
③降价多少元时,利润y最大,是多少?
(2)涨价:①设每件涨价n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
润m元随之变化:
建立函数关系式:
②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如何确定?
③涨价多少元时,利润m最大,是多少?
由(1)(2)的探究及现在的销售情况,你知道应该如何定价
能使利润最大了吗?
关系”引
导学生分
步探究。

学生分组
探究,老
师设疑引
导学生逐
步解决问
题。

提升学生
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
能力,为
运用二次
函数解决
商品利润
问题做铺
垫。

三、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该T恤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 60元,每
星期可卖出300件。

市场调查反映: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
卖出10件,若厂家规定促销期间每件售价不能超过64元,则
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商场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
少?
教师引导
学生共同
用函数图
象法来解
决。

师生
共同探
通过变式
解答习
题,加强
学生解决
商品利润
问题的应
用能力。

探究归纳:
求解最大利润问题的一般步骤:
(1)建立利润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运用“总利润=总售价-总成本”或“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量”
(2)结合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确定最大利润:
可以利用配方法或公式求出最大利润;也可以画出函数的简图,利用简图和性质求出. 究,结合
图象分析
自变量的
取值范
围,进而
计算出总
利润。

结合解题
思路,教
师引导学
生总结解
答本类题
型的一般
步骤。

师生共同
总结解题
步骤,个
学生体会
总结学习
规律的成
就感。

四、学以致用
某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满足关系:y=ax2+bx-75.其图象如图.
(1)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该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2)销售单价在什么范围时,该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不低于16元?通过实际
应用练习
使用二次
函数解决
商品利润
问题的过
程。

巩固
交流解题
步骤与技
巧。

通过解决
实际问
题,进一
步巩固二
次函数在
实际商品
利润问题
中的运
用。

课堂练习 1.山东全省2016年国庆假期旅游人数增长12.5%,其中尤其是乡村旅游最为火爆.泰山脚下的某旅游村,为接待游客住宿需
要,开设了有100张床位的旅馆,当每张床位每天收费100元
时,床位可全部租出,若每张床位每天收费提高20元,则相学生独立
完成,教
师巡回检
查,师生
通过练习
巩固本课
所学,加
深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