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毕业考试全真试卷历年中考真题复习试题下载高考语文全国卷1
初三中考语文试卷全国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振奋(zhèn)悲愤(fèn)B. 精湛(zhàn)沉着(zhù)沉重(zhòng)C. 欣慰(wèi)装腔作势(qiāng)疏忽(hū)D. 剔剔(tī)骄傲(jiāo)奋发(fēn)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碌碌无为知难而进艰苦卓绝B. 喜出望外无影无踪纵情肆虐C. 鞠躬尽瘁神采奕奕呆若木鸡D. 欣欣向荣气贯长虹神采飞扬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
B.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航天、核能、生物工程等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多次在学校的各类竞赛中获奖。
D.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每天学习到深夜,休息时间几乎没有。
4.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比喻)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拟人)C.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夸张)D. 星星离我们多么远啊!(反问)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下列对《山居秋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诗中的“空山新雨后”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景的喜爱。
C. 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了山间生活的宁静。
D. 诗中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 下列对《登鹳雀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
B.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最新初三毕业考试全真试卷历年中考真题复习试题下载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湖北省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知识运用(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埋.(mán)怨 恻.(cè)隐 引吭.(kàn g )高歌 忍俊不禁.(jīn) B .折.(zhé)腾 折.(zhé)射 折.(shé)本买卖 折.(zhé)中主义 C .鄙.(bǐ)夷 鞭笞.(chī) 如法炮(pào)制 相形见绌.(ch ù) D .谪.(zhé)居 看.(kān)护 惨绝人寰.(huán) 鲜.(xiǎn)为人知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 .譬喻 惆怅 墨守成规 挡箭牌 世外桃园B .催璨 蓬蒿 不胫而走 中轴线 一叶扁舟C .狡黠 咫尺 静若止水 发祥地 不二法门D .峥嵘汲取谈笑风生金鸾殿惶惶不安 3.下列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述”“免”“陌”“呱”这四个字都是八画。
B .“匕”“片”“凶”“义”这四个字的首笔都是撇。
C .“凡”“方”“氏”“头”这四个字都是独体字。
D .“尺”字先写撇,再写横折,横,最后写捺。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_______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_______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_______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_______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_______的民族。
A .不思进取 平庸 枯燥 缺失 希望 B .不学无术 平凡 无趣 缺乏 前途 C .不思进取 平淡 无味 缺失 责任 D .不可救药平实无聊残缺担当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
中考语文试卷全国卷一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è)酝酿(niàng)汗颜(yán)B. 拐骗(guǎi)混淆(xiáo)融洽(qià)C. 残骸(hái)羸弱(léi)骈首(pián)D. 精湛(zhàn)摧枯拉朽(xiǔ)瞠目(chēng)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遐想无垠纷至沓来狂风怒号B. 妩媚窃窃私语妖娆铺天盖地C. 漫不经心狂风暴雨莲藕毛骨悚然D. 呼啸山林震耳欲聋雪中送炭雕梁画栋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
B. 为了节约用水,学校在教室、宿舍等地方都贴上了节水标语。
C. 面对疫情,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D. 小明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乐于助人。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发明家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真是技高一筹。
B.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脆,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发挥稳定,取得了优异成绩,实至名归。
D. 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癌症。
B. 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景。
C. 我问他为什么不来上课,他回答说因为生病了。
D. 这个问题很难,我需要请教老师。
二、古诗文阅读(40分)(一)默写(10分)1. 胜人者有力,()2. 谈笑有鸿儒,()3. 沧海月明珠有泪,()4. 落红不是无情物,()5. 人生自古谁无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甲午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
全国卷初中语文毕业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纷飞(fēi)混沌(hùn)毫末(máo)B. 沉着(zhù)拂拭(shì)沸腾(fèi)混沌(hùn)C. 沉浸(jìn)纷飞(fēi)混乱(hùn)毫末(máo)D. 沉重(zhòng)拂拭(shì)沸腾(fèi)混沌(hù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学校组织了一次“走进历史,感受文化”的研学旅行。
B.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提高,主要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的态度。
C.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他终于取得了全国游泳比赛的冠军。
D. 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谦虚(qiān)混乱(hùn)沉着(zhè)毫末(máo)B. 沉着(zhèn)混乱(hùn)谦虚(qiān)毫末(mò)C. 沉着(zhèn)混乱(hún)谦虚(qiān)毫末(mò)D. 沉着(zhè)混乱(hún)谦虚(qiān)毫末(máo)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B. 他每天都像只勤劳的蜜蜂,忙碌在知识的海洋里。
C.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D. 那条河就像一条蓝色的丝带。
5. 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落花流水,春去也。
B.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C.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小溪那是一条细细的小溪,蜿蜒在群山之间。
中考语文试卷全国卷一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欢快(huān kuài)沉默(chén mò)B. 沉着(chén zhù)骄傲(jiāo ào)C. 愤怒(fèn nù)美丽(měi lì)D. 沉重(chén zhòng)深刻(shēn kè)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大家都感到非常满意。
B. 由于昨天下雨,学校决定取消今天的户外活动。
C.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是班级的佼佼者。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D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像银盘挂在天空中。
B.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百读不厌。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答案:B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披星戴月”指披着星星,戴着月亮,形容非常勤奋。
B. “画蛇添足”指画蛇时多画了几笔,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
C. “画龙点睛”指画龙时点上眼睛,形容文章或讲话的精彩之处。
D. “刻舟求剑”指在船上刻记号找剑,形容不懂得变通。
答案:A二、填空题5. 下列句子出自哪部作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饮酒》6.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多音字?A. 悲伤B. 剪刀C. 脚步D. 帮助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下列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百读不厌。
B. 她把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了下来。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团队协作。
答案:D三、阅读题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老农,他种了一片果园。
果园里的苹果树长得又高又大,结满了果实。
老农每天辛勤地照料这些苹果树,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最新初三毕业考试全真试卷历年中考真题复习试题下载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含1~7题,共2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风光。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
即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
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
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
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
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
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⑥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1)绮.( )丽 (2)和煦.( ) (3)粗犷.( ) (4)执拗.( ) 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最新初三毕业考试全真试卷历年中考真题复习试题下载贵州省黔南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贵州省黔南州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客观题(30分)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拮.(ji é)据 玉帛.(b ó) 锃.(z èn g )亮 强聒.(g u ā)不舍 B.恣雎.(j ū) 芳馨.(x īn ) 孱.(ch án )弱 人声鼎.(d ǐn g )沸 C.扶掖.(y è) 骈.进(pi án ) 黝.(y ǒu )黑 瘦骨嶙峋.(x ún ) D.佝偻.(l óu ) 枘.(n à)凿 桑梓.(x ī) 相得益彰.(zh ān g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获益匪浅 鲜为人知 正襟危坐 锋芒毕露B .当之无愧 头晕目炫 广毛无垠 开卷有益C .家谕户晓 有例可援 深恶痛疾 涕四横流D .随机应变仓海桑田怒不可遏十拿九紊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
B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东西。
C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D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隐姓埋名....。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B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C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语文中考试卷全国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huàn)B. 风和日丽(li)C. 息息相关(xī)D. 遥不可及(j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这与他平时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
B.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我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至今还没有得出结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大楼高耸入云,仿佛一根巨大的柱子。
B. 他笑得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这篇文章读起来像一部电影。
4. 下列词语中,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五彩缤纷B. 千姿百态C. 五颜六色D. 千变万化5.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插图精美,非常值得一看。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C. 老师鼓励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D.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把梦想当作一座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B. 她的笑声像春风一样温暖。
C. 这本书是他的心灵寄托。
D. 他的目光如炬,洞察一切。
7. 下列词语中,与“恍若隔世”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昨日重现B. 转瞬即逝C. 如梦似幻D. 一日千里8.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上都坚持跑步,以保持身体健康。
B.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要努力奋斗。
C. 她的歌声如夜莺般婉转动听。
D. 这座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赞叹不已。
9.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浪费。
B.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语文使用地区: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