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校园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该是绿化美化的前沿,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师生的心灵。
近年来,我校以“创教育之心,育创新人才”为办学理念,以“走科学教育发展之路”为重点,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氛围浓厚”的园林学校。
一、成立校园环境建设和环保教育领导小组,以便加强对校园环境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二、积极开展校园建设活动。
1.抓好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为校园环境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加强学生健康习惯管理,逐步养成自我管理习惯,营造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
3.开展全校性的校园环境教育活动,每年主要结合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无烟日(5月30日)开展教育活动。
三、悬挂各种图片,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为了进一步营造赏心悦目的学习氛围,校园布局和装饰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观念,充分利用学校围墙,宣传橱窗走廊、黑板报等墙体空间、综合运用文字、绘画、书法等手段,通过板报设计、组图展览、故事连载等形式进行宣传,其次举办师生书画比赛、综合实践活动等,提高校园文化的艺术和个性风格。
四、基本标准(一)校园净化1.校园内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操场、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不得有粪便、垃圾、积水和卫生死角。
建筑物角落处不得有网格,墙壁应干净,无涂鸦、瓷砖脱落、灰尘和污垢。
2.教室内整洁、美观;教室天花板、灯管、标语等无积尘、无蜘蛛网;门窗无尘垢,玻璃明亮干净;桌椅洁净完好,要保持走廊、栏杆、墙壁、楼梯的清洁,做到无果皮、无纸屑、无烟头、无痕迹、无杂物。
3.学生宿舍应无垃圾、蜘蛛网和苍蝇。
被子要干净,玻璃要擦干净。
不允许在窗户上画画或贴报纸。
4.食堂做到每天两次清洗消毒,保证地面干净、卫生、无积水、无污垢、无残留餐饭、无苍蝇、无异味、无蜘蛛网;餐具做到一清二洗三消毒;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持证上岗,穿戴工作衣服。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数字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研究

数字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数字校园校本课程学校特色构建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2012年,我校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认为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
近三年来,我校在加快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变革作用。
依托于极具特色的数字校园环境,我校将课程建设,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建设作为进一步探索的重要方向。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改的主阵地之一,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特色性课程。
为充分彰显我校数字校园的特色,近两年来我校教师经过认真调研、科学规划,开发出多门新课程:电脑绘画、机器人、心理游戏、数字生活等,丰富了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
我校的校本课程共分六类——艺术素养类、体育运动类、科学技艺类、热爱生活类、社会实践类、文学素养类。
具体结构及分类如表1所示。
表1:我校校本课程设置艺术素养类声乐类独唱、合唱、世界名曲欣赏等舞蹈类民族舞、现代舞、街舞等美术类素描、科幻画、书法、世界名画欣赏等手工类剪纸、插花、十字绣等体育运动类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操类健美操、瑜伽等武术类跆拳道等田径类长跑、短跑、跳高、跳远等科学技艺类信息技术类机器人、电脑绘画、摄影、录像、剪辑等军事类兵器、兵法、著名将领、著名战役等研究科普类科技博览、数字生活、数学魔方、思维训练等热爱生活类饮食类饮食营养、饮食安全、饮食习惯、饮食礼仪、西餐制作等心理健康心理游戏等社会实践类社区服务走进社区、走入敬老院、走进特殊学校等公益活动文明劝导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等社会考察走入工厂、走进农村、走向科技园、走向大自然等文学艺术类艺术欣赏文学沙龙、诗歌朗诵艺术创作英语课本剧、历史课本剧、语文课本剧礼仪教育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我校的校本课程门类丰富,但在学校特色的体现上还不够鲜明。
学校环境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环境化建设实施方案学校环境化建设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旨在提升学校的整体环境质量,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美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为了有效实施学校环境化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环境管理。
学校环境管理是学校环境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将加强对学校环境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优化绿化环境。
绿化是学校环境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将加大对校园绿化的投入,增加绿化植物的种植密度,提升绿化覆盖率,打造美丽的校园景观。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植物的养护管理,保持树木的健康生长,打造一个清新、宜人的校园环境。
三、改善校园硬件设施。
学校环境化建设还需要改善校园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各类建筑设施。
我们将对校园建筑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保障建筑的安全和整洁。
同时,我们还将进行设施更新和改造,提升设施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满足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四、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环境宣传教育是学校环境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加强对师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整洁和美好。
五、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
为了确保学校环境化建设的效果,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学校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障学校环境的持续改善。
总之,学校环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将以科学的管理、精细的规划和扎实的工作,不断完善学校的环境化建设,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美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美丽的校园。
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亮点和特色

峨山县化念中心小学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成效和特色我校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起点高,立足于通过创建绿色学校,达到一步一步打造“环境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创建中,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绿色校园,使学校的“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传情’”,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一、倡导绿色教育,建设“三化”校园.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化念小学‘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计划,统一设计,加大投入,对整个学校进行了绿化、美化和净化。
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各楼层花坛里的植物四季常青,绿色植物分类挂牌,校园有花卉、盆栽植物点缀。
各课室、教辅用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布局集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体。
学校教学楼、运动场卫生有专人负责;学校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提倡各班美化墙壁、窗户,办好板报等,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坚持“化念小学卫生先进班”评比,班级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
二、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有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1 、确立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确立课程目标。
小学教育的性质属于基础教育,这就决定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总体来说是普及环境教育,帮助正在成长为合格小公民,对环境科学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体系应有较系统的认识;对环境观念(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公德观念、环境法规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2 、改革课程结构基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全面兼具“特长人材"的育人目标,我校推行的环境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
我们认为环境教育课程应以必修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
活动课程应侧重拓宽学生对环境的感性知识和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增强“有效参与”能力的训练,走实践成才的道路。
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

21 年 5 2 02 月 O日
校 园环 境教 育 资源开发
与学校特 色建 设 木
◎广州大 学环境教育 中心 陈 南
l 仅从现有可利用 的资源 , 一时的社会热 点 出 或 学校特色是在学校更 多具备 自主办学空间 , 教育 校情 , 者对人 的个性全 面发展 理解和社会需求 等背景下 的 发, 攻关” l 以“ 的思路和方法发动师生去打造“ 特色” ,
来, 我国学校环境教育以学科渗透教育为主 , 过于重 I
・
特色可 以包括学校教育 的诸多方面 ,如办学理念 、 l 管 学理念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 校长可以换, 学 理模 式、 课程模式 、 教学 内容与方法 、 园文化 、 外 校的办学理念则是 相对稳定的 , 校 课 l 而且 , 在学校 办学 理 必 活动 、 素质教育等 。 但无论是 哪一个方面 , 学校特色 的 念指导下形成 的学 校特 色 , 将是 经过 学校 认真 研 形成绝非短期行为 , 而是学校根据 自己特有 的客观条 究, l 具有长远考量, 稳步推进 , 精心培育的结果。 件和人才优势 , 长期培育的结果。如果要 为学校特色 l
教 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 改变“ 千校 一面 ” 状况 , 学校特 f 0 1 , 0 年 由广州 市师范学校转制成立。2 0 2 04年 , 学校 色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 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 I 延续 “ 协力和衷 , 作育英 才” 的教育思想 , 明确 提出 了
措施。在学校苦于寻找特色的现实情况下, 校园环境 1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 ‘ ‘ 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的办
l 在打造学校环境教育特色时 , 将校园环境作为环境 教 在业绩上,学校特色应该具备较为显著的办学成绩,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范文(三篇)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范文一、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特色建设成为各个学校的重要任务。
特色是学校的独特标志和品牌,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因此,制定并实施好学校特色建设方案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目标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
三、实施方案1. 确定特色定位首先,学校需要明确自身的特色定位。
这个定位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相一致,既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例如,可以将学校定位为国际交流学校、体育特色学校或艺术特色学校等。
2. 制定特色课程学校应根据特色定位,制定相应的特色课程。
这些课程应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并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例如,国际交流学校可以增设外语课程和国际课程;体育特色学校可以增设专业的体育课程;艺术特色学校可以增设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
3. 加强师资培训特色建设需要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特色建设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班、请来学术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4. 优化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特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和艺术化,营造积极向上、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氛围。
可以进行植树造林、美化校园的活动,组织文化艺术活动等。
5.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发展和特色建设。
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培训班等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需求和特色建设的方向。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管理学校特色建设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流程。
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特色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特色建设的顺利推进。
2. 落实政策特色建设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政策保障。
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为特色建设提供保障。
学校教育环境营造方案

学校教育环境营造方案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被视为培养人才和塑造下一代社会主力军的重要渠道之一。
然而,很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压力大、学风不浓、师生关系紧张等。
因此,为了提升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方案。
本文将从校园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谐师生关系以及学校特色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校园规划是学校教育环境营造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校园规划应从课程设置、学习资源配置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来考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另外,学校应合理规划校园布局,提供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空间。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学校教育环境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建立完善的职称晋级制度,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此外,学校还应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力度,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使优秀的教师更有动力留在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环境的保证。
为此,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创造一个亲和、包容的教育氛围。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组织各类社团和俱乐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兴趣爱好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校特色文化是提升教育环境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如强化文化教育、注重创新创造等。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主题研究等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结起来,学校教育环境营造方案应该从校园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谐师生关系以及学校特色文化四个方面来考虑。
通过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加强教师培训和激励、创建和谐教育氛围以及培养学校特色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024年中学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方案1、背景和目标作为一个优质的教育机构,我们致力于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宜居、美丽的学习生活空间。
2024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改善校园绿化为了打造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计划实施一系列绿化项目。
首先,我们将增加校园内的花草树木种植,并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植物。
其次,我们计划修建一个阳光房,用于栽培花卉和绿植。
此外,我们还将设立一个绿色垃圾分类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改善学生食堂学生食堂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提升学生饮食环境,我们计划改善学生食堂的设施和服务。
首先,我们将购置新的餐桌和椅子,以提供更加舒适的就餐体验。
其次,我们将引进新的烹饪设备,提高菜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堂的餐品健康安全。
4、改善学生宿舍条件学生宿舍是学生们休息和学习的场所,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改善学生宿舍的条件,我们计划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和升级。
首先,我们将增加宿舍的教育设施,例如购置书籍、电脑和学习桌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我们将改善宿舍的卫生条件,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宿舍的卫生安全。
5、改善体育设施体育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计划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
首先,我们计划对操场进行改造和升级,增加跑道、足球场和篮球场等设施。
其次,我们将购置新的体育器材,如乒乓球桌、羽毛球网等,提供更多元化的体育活动。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体育俱乐部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6、改善校园安全设施学校安全是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重要关注点。
为了提高学校的安全性,我们计划加强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我们将增加CCTV 监控摄像头的数量和范围,提高校园监控系统的覆盖率。
其次,我们将加强校园巡逻队的巡逻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学校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作者:陈南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5期学校特色是在学校更多具备自主办学空间,教育者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理解和社会需求等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诉求[1]。
学校特色可以是多个方面,其中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是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形势下教育的积极应对措施。
在打造学校环境教育特色时,将校园环境作为环境教育资源进行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虽有部分零星案例,但是,如何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校园环境设施,系统地开发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培育学校特色,其研究还显不足。
一、学校特色的培育与凝练教育界关于学校特色的定义,远未达成一致的看法。
由于其表述者立场的不同,对学校特色的理解也各有差异。
陈建华曾从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就其内涵进行过论述,主张学校不应该窄化自己的特色范围[2]。
基于对学校特色的基本理解,一般认为,学校特色可以包括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如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素质教育等。
但无论是哪一个方面,学校特色的形成绝非短期行为,而是学校根据自己特有的客观条件和人才优势,长期培育的结果。
如果要为学校特色提出一个基本的要求,时间和成绩是两个不应该缺少的要素[3]。
在时间上,学校特色是全校师生长期努力积累的成果,若不经历时间的磨砺,学校特色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学校决策者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没有认真研究学校的历史和校情,仅从现有可利用的资源,或一时的社会热点出发,以“攻关”的思路和方法发动师生去打造“特色”,短时间内或许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成为所谓“特色”。
然而,这种短期“特色”是不成熟的,难以持久,结果往往是学校负责人一旦更替,“特色”也就消失了。
在业绩上,学校特色应该具备较为显著的办学成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可等条件。
事实上,很难确定学校特色应该具备什么程度的业绩,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学校所处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学校的办学基础不同,办学时间长短不同,其办学成绩也就必然存在差异。
一般而论,一所学校具有某些办学成绩,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应该为所处社区或地区知晓,应有相当的社会美誉度。
更多的情况是学校正处在培育特色、朝着特色办学方向努力的过程之中。
为了消除时间和领导变动这两种不稳定因素对学校特色的影响,将学校特色与学校办学理念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校长可以换,学校的办学理念则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学校特色,必将是经过学校认真研究,具有长远考量,稳步推进,精心培育的结果。
同时,学校特色的形成不仅需要培育,也需要清晰地加以总结和表述,即学校特色的凝练。
我国对学校进行各级各类教育评估中,经常会提出学校特色的相关内容要求,这对于长期缺乏办学自主空间的中国学校,凝练出学校特色成为其厘清办学思路、提出办学思想的重要方法。
实际上,即使是已找准特色的学校,经过长期努力工作后,也需要对学校特色进行总结,以便形成学校对外宣传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千校一面”状况,学校特色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措施。
在学校苦于寻找特色的现实情况下,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为中小学校特色培育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基于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的学校特色建设策略1.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将校园环境作为教育资源开发,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课题[4][5],在我国,由于国家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颁布,“环境”成为许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和学校特色的主题。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环境教育以学科渗透教育为主,过于重视课程教学中环境知识的讲授,与国外、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学生提供丰富而质优的环境教育基地相比,我们未能充分重视户外教育在学生环境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根据英国环境教育委员会(NAEE)的研究发现,在影响学生环境关怀和环境责任的因素中,户外活动的经验远高于课程教育,前者为91%,后者为59%;而学校传授的环境知识仅有10%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环境意识,仅有1%的环境意识能转化为学生的环境行为[6]。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卢卡斯就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认可的环境教育模式。
他认为,环境教育即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7]这一模式中的三要素为一个整体,其中“在环境中的教育”强调了育人环境的重要性。
以此反观我国的环境教育,学校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关于(about)”和“为了(for)”的目标,而忽视了“在(in)”这一因素。
“在(in)”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在户外的探索,其场地不仅包括各种自然保护区、环境学习中心等,也包括校园[8]。
在我国社会环境教育基地建设难以满足学校环境教育实践的现实下,系统地开发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学生环境实践场所的不足,使校园环境“活”起来,形成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提高学校环境教育成效,最终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2.四项策略策略一: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明确学校特色方向案例分析:广州市协和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01年,由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制成立。
2004年,学校延续“协力和衷,作育英才”的教育思想,明确提出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
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大生态校园建设为目标,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取得丰富而有影响的成果,成为广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学校和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2008年),从而明确了学校办学特色方向。
策略二:以校园环境设施为基础,环境管理为手段,校园环境解说体系为辅助,开发学校课程节能减排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我国有490683所中小学,约有2亿多学生(http:///),对环境的总体影响有“以小集多”的事实。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但是,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学校的社会责任正从单一的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加环境保护的新内容。
或言之,学校通过建设环保设施,可以减少办学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广州市协和中学建成的“绿园”中的水循环使用系统,一年就能节约用水3000吨。
同时,通过环境管理,也可以取得学校环境绩效的有效改善。
例如,深圳市笋岗中学采取23项节电措施后,仅4个月就节约用电17587度,节约电费11959.16元(来源于中德合作项目“校园环境管理”培训资料)。
有针对性地将校园环保设施作为环境教育资源开发,通过校园环境管理,可实现教育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环境解说是旅游景点为了更好地让来访者了解旅游地情况,帮助他们体验、鉴赏和理解旅游环境的一种解说方式[9]。
借鉴环境解说理论,在校园建立完善的环境解说体系,也是学校开发环境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
学校环境解说对象有两个:一是为学生学习,二是为参观、考察和交流的来校人员。
前者包括主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应有较为详细的解说内容,解说牌应包括基本原理等,但不宜过多,以相关读物和手册为主,学生可以自学,也可以作为特色课程的学习资料。
后者则应参照旅游景区的要求,设计简单易懂的解说牌。
必须注意的是,在建立校园环境解说体系时,应先编制环境解说规划,使整个校园环境解说体系科学、实用、美观。
课程开发是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
将校园作为一个环境教育基地,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途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国家对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地方和学校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学校可以根据已有的优势设置校本课程。
环境主题的综合性特点,十分符合新课程改革原则要求。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环境问题,利用校园环境,选择适合的环境主题作为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形成特色课程。
其学习内容和方法,是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这也符合“环境教育应把教育过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研究的环境问题也应是与当地有关的”原则[10]。
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这一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解决问题等能力,有利于提高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策略三:鼓励师生参与,使他们成为实践主体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青少年的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与学科教学相比,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和学校特色建设遵循参与性原则,更加鼓励学生的积极参加,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认识校园环境,在参与中学习环境知识,在参与中提升保护环境的责任,更深入了解学校,热爱学校。
例如,广州市协和中学学生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查学校植物,建立了学校的绿色植物档案,并共同建设“瘦园”的节水设施等。
学生的参与,使校园环境设施不仅能帮助实现学校的环境保护目标,更能真正体现学校作为教育场所的特性。
运用校园作为环境教育的基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观察和发现,学习环境知识,建构良好的环境伦理价值观。
策略四:以服务社会和其他学校为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现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常常是许多人选择的旅游之地,而中小学由于管理上的要求,还未能成为旅游休闲地。
实际上,我国有许多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中小学,如果再增加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中小学校园可逐步成为公众,尤其是社区居民休闲和进行环境学习的场所。
同时,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料,更是不难成为其他学校学生来此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选择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较为完备的环境保护设施,并开发其环境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使教育和环保部门的资金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还能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1] 邬志辉.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重新认识.教育科学研究,2011(3).[2] 陈建华.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教育科学研究,2006(8).[3] Chen Nan, Wu Xiaoqiang ,Wang Jin.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Green Schools in China.Southern Afric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6,23:64-77[4] 麦志强.校园教育环境的研究与设计——一个重要的研究发展领域.现代教育论丛,1998,2).[5] Dorothy Blair.The Child in the Garden:An evaluative review of the benefits of school garden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9(2).[6] Joy 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田青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 祝怀新.环境教育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8] Donald R.Hammerman,William M.Hammerman,Elizabeyh L.Hammerman.户外教学.周儒,吕建政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9] 王民等.环境解说的目的和目标之研究.环境教育,2005(7).[10] 德·拉希里等.环境教育教师培训与课程发展.郑军,王景武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感谢广州市协和中学郭永峰等老师,广州大学环境学院李国敏、刘建山同学对本研究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