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9 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2018秋) (共6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示范课教学课件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丁旭 赵军 徐强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于丽 周晓 朱小东陶伟 卢强
杨明刘红李芳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说一说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学生有( )人
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 )人
( )人
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学生
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
19
17
8
方法一: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两项都参加的人=总人数27+25-8=44(人)
答: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44人。
2.三(1)班学生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7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5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有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电影票,就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脑筋急转弯
女儿 妈妈 外婆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同桌交流: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学生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6+5+3=14(人)
只参加跳绳的人+只参加踢毽的人+两项都参加的人=总人数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课件)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8
人。
(1)填写右边的图。
参观熊猫馆的
参观大象馆的
(2)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 37 )人。
7?人 1?8人 1?2人
都参观的
课堂练习
三年级同学喜欢的电视统计如下:
节目 人数
动画片 35
科幻片 25
既喜欢动画片、又喜欢科幻画的同学 有20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知识讲解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
参加踢键比赛的学生
知识讲解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A
B
课堂练习
“学习之星”获奖名单 “劳动之星”获奖名单 李小红 王青 陈力 赵阳 吕明 刘海 王青 张芳 申明 杨柳 刘海 周丽 马红艳 张可欣 田宇 陈静蕾 马红艳 田宇 魏东东 罗晓梅 申明 刘多 罗晓梅 赵东
课堂练习
学习之星
劳动之星
李小红 陈力 赵阳 杨柳 刘 海 周丽 马红 艳田宇 魏东东
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
参加踢键比赛的学生
两项都表参示加什的么学?生
知识讲解
跳绳的学生
即参加跳绳 又参加踢毽
参加踢毽 的学生
陈东 丁旭 王爱华 赵军 马超 徐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于丽 陶伟 周晓 卢强 朱晓东
参加跳绳和踢毽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总人数=项目人数之和—重复人数
9+8-3=14(人)
第0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2018-2019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全新教案】小学同步教与学 人教新

第0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2018-2019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全新教案】小学同步教与学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身边的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4. 集合的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集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和运算,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集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2. 辅助资料:相关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3. 网络资源:可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后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解集合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分类•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好集合的相关知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完美版)PPT课件1(共21张PPT)

⑤⑥
①③Βιβλιοθήκη ②④ ⑧学校定于11月20、21日进行冬季运动会,请三年级各班选拔9名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8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
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⑨
⑦
⑩
表示既会游泳又会飞的
昨天进了6种水果:
今天进了7种水果
:
两天共进
昨天进的水果
了多少种
水果?
今天进的水果
解:6+7-3=10(种)
两天都有进的水果
篮 球 赛
足 球
赛
第二次报名参加森林运动会篮球赛和足球 赛的各种小动物如下表所示
篮
球
赛
足 球
赛
同桌之间互为一小组,把手上的动物名 片剪一剪,摆一摆,把只参加篮球赛的 放一边,两项都参加的放一边,只参加 足球赛的放一边。思考:我们能不能用 两个圈清楚的表示这三部分呢?
韦恩图
Venn Diagram
同桌之间互为一小组,把手上的动物名片剪一剪,摆一摆,把只参加篮球赛的放一边,两项都参加的放一边,只参加足球赛的放一边。
两天共进了多少种水果?
9+8 - 3 =14(人)
韦恩(1834—1923)
Venn Diagram
从左边数,第一排第4位小朋友站起来,从右边数,第5位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跳绳比赛
踢毽比赛
陈 王 马 丁 赵 徐 杨 刘 李 于周朱 陶卢
爱
小
东 华 超 旭 军 强 明 红 芳 丽晓东 伟强
1、若给三年级(3)班的部分同学参加“民 族运动会”,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2人, 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
,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目标: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三、说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四、说设计:1.把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学生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是有经验的,因此在充分尊重学生经验认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9 数学广角──集合18|人教版(共14张PPT)

①②③ຫໍສະໝຸດ ④⑤⑥⑦
⑧
⑨
⑩
会游泳的
会飞的
①
②
③
进了3种水果:草莓、苹果、橘子
④
①
②
⑤
⑥
今天进了5种水果:香蕉、草莓、苹果、梨子、菠萝
了多少种不同的水果?
③
①②
④⑤ ⑥
第一天进的水果
第二天进的水果
1+2+3=6(种)
解决问题
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 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3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 文竞赛的有几人?只参加一项竞赛的有几人?
跑步比赛
青蛙 小狗 瓢虫 蜗牛 兔子 乌龟
青蛙 龙虾 章鱼 金鱼 海马 乌龟
游泳比赛
游泳比赛 跑步比赛
游泳比赛
既参加跑步比赛又参 加游泳比萨的动物。
只参加游泳比赛的动物。
只参加跑步比赛的动物。
游泳比赛
跑步比赛
参加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动物?
练习1 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3.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18. 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12. 恐惧自己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 6. 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 8.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6. 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 7.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6. 仍然在途中,只好相信雨過後有彩虹。 20.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14. 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14. 真正的情歌,让悲伤更加悲伤,让寂寞更加寂寞。 5. 成功这件事,自己才是老板! 9. 既然我们走到了今天,又占有如今的社会地位与责任,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莫倒退。 5. 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2.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16. 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
新版三年级上册数学-9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共21张PPT)

12-7=5(人) 三(1)班订《数学报》和《语文报》,每人至少订一份,有25人订《数学报》,24人订《语文报》,9人两种都订了,三(1)班有多少人?
【重难点】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脑筋急转弯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答:三(1)班有40人。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8 -3+9=14(人) 9 -3+8=14(人)
2 三(1)班订《数学报》和《语文报》,每人至少订一份,有25人订《数学 报》,24人订《语文报》,9人两种都订了,三(1)班有多少人?
25+24-9=40(人) 答:三(1)班有40人。
数学广角—集合
第2课时 练习课
课堂导入-新知探究-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三(2)班同学参加体育达标测试,每人至少有一项合格,其中 跳绳合格的有31人,跳远合格的有35人,两项都合格的有26人。
(1)填写右边的图。
跳绳合格的
跳远合格的
(2)三(2)班参加体育 达标测试的一共有( 40 )人?
5
26
9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问题:只参加跳绳合格的比只参加跳远合格的少多少人? 9-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