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度的观测
能见度自动化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的对比评估

能见度自动化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的对比评估通过对比评估吴川气象观测站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每天不同天气现象下的08时、14时、20时的能见度(vis)自动观测资料和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差值、差值平均值、相关系数等方法,得到自动观测能见度和人工观测能见度的误差阀值,阀值可以分为vis<1.0km,1km≤vis<16km,16km≤vis<26km,26km≤vis<42km,42km≤vis<80km等5种情况,为日后能见度自动观测运行提供参照标准,并探讨减小能见度自动观测误差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能见度自动化观测数据质量。
标签:地面观测;能见度;人工观测;自动化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vis)automatic visibility observation data and artificial observation data of visibility at Wuchu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January 1,2014 to December 31,2015 under different daily weather phenomena at 08:00,14:00 and 20:00,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value,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difference value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the error thresholds of automatic observation visibility and manual observation visibility are obtained. The threshold value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ses,such as vis<1.0km,1km ≤ vis<16km,16km ≤ vis<26km,26km ≤ vis<42km,42km ≤ vis<80km.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automatic visibility observation in the future,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to reduce the error of automatic visibility observation,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utomatic visibility observation data.Keywords:ground observation;visibility;manual observation;automation目前,能見度自动化观测已经成为广东省各个气象观测站取得能见度数据的主流方式。
能见度的测量

MOR 通过对比阈值(ε)与能见度的直觉概念相联系。1924 年 Koschmieder,遵从 Helmholtz 提出将 0.02 作为ε的值,其他作者提出了别的数值。这些值从 0.0077 到 0.06, 或者甚至 0.2。对给定大气条件,较小的ε值得出较大的能见度估算值。对航空要求而言, 人们认为ε应大于 0.02,可取作 0.05,因为对于一个飞行员来说,相对于周围地域的目标 物(跑道标记)对比要比相对地平的目标物的对比低得多。常假设当观测者能看到和辨认 一个相地于地平的黑色目标物,目标物的视对比为 0.05,其解释下面将给出,由此得出在 MOR 的定义中把透射因数选为 0.05。 准确度要求在第一编第 1 章中讨论。 9.1.4 测量方法 能见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物理现象,主要受制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 引起的大气消光系数;消光主要由光的散射而非吸收所造成。其估计值依从于个人的视觉 和对可见的理解水平而变化,同时受光源特征和透射因数的影响。因此,能见度的目测估 计值都是主观的。 当观测者估计能见度时,并不仅仅是取决于所理解的或应当理解的目标物的光度测定 的和尺度的特征,还取决于观测者的对比阈值。在夜间,取决于光源强度,背景照度,若 由观测者估计的话,还取决于观测者的眼睛对黑暗的适应能力和观测者的照度阈值。夜间 能见度的估计存在着特殊的问题。 9.1.1 节中夜间能见度的第一种定义是通过与昼间能见度 等效方式给出的,以保证在黎明和黄昏估计能见度时不出现人为变化。第二种定义具有实 际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航空要求,但与第一种定义不同,通常得出不同的结果。两者显然 都是不精确的。 MOR 可以用仪器方法测量消光系数从而计算得出。于是能见度可由对比阈值和照度 阈值计算得出,或指定与它们一致的值。Sheppard(1983)指出: “严格的遵从(MOR 的) 定义应要求把具有适当光谱特性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安置在可以分离的两个平台上,例如沿 铁路线,直到透射比为 5%。任何其它方法都只能给出 MOR 的估计值。 ” 然而,使用固定的仪器是在消光系数与距离相互独立的假设基础上的。一些仪器直接 测量衰减,另一些仪器测量光的散射,均用以得出消光系数。9.3 节中对这些方法进行了 说明。本章中有关能见度物理学的主要分析,对理解消光系数各种测量方法之间的关系以 及对用能见度测量的仪器的考虑是很有用的。 视觉——适光的和暗光的视觉 目测视觉基于人眼在可见光谱中相对于单色辐射的适当效率的测量。适光和暗光分别 指白天和夜间的情况。 修饰语适光指白天光照环境下,眼睛的适应状态。更精确地说,适光状态定义为具有 正常视力的观测者对光线射入视网膜中央凹(视网膜最敏感的中枢部分)的刺激所作出的 反应。在这种适应条件下,中央凹可区别出细微的清晰度和颜色。
能见度观测教案

能见度的观测1、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能见度和有效水平能见度的定义、能见度目标物(灯)的选择规定、能见度的观测和记录方法及能见度观测仪器的维护方法,并简要介绍影响能见度的因子。
2、教学要求本章总的要求是:了理解能见度的概念,准确测量能见度目标物(灯)参数,掌握能见度观测方法,了解能见度自动观测仪的工作原理。
3、本章重点知识点在本章的知识点中,重点是:能见度的观测方法。
1 概述能见度观测是气象站判断某些天气现象及强度的重要指标,其在保障航空和地面交通安全及大气污染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见度是表征气团特性的要素之一。
气层稳定时,气溶胶多分布在低层大气中,使能见度变坏;而当气层不稳定时,由于对流和乱流的作用,将水汽杂质带至高层,使近地层能见度变好。
所以,从能见度的好坏可以大致判断大气的稳定程度。
一般冷空气中因含水汽杂质少,能见度较好;暖空气中水汽杂质较多,能见度较差。
所以,根据能见度也可以大致判断气团的性质。
能见度的观测分目测和器测两种。
由于其主要受制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决定的大气消光系数,其估计值依从于个人的视觉和对可见的理解水平而变化,同时受光源特征和透射因数的影响。
因此,能见度的目测估计值具有主观性2 能见度的定义和影响因子2.1 定义人们通常所说的能见度是指能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看到的最远的距离,由于没有条件限制,反映的当时的状况也比较复杂。
气象上所用的能见度则是有条件的概念,它为了反映近地层大气的透明状况,规定了照度、目标物的大小和颜色、背景的颜色等,具体的概念有:气象光学视程、气象能见度、有效水平能见度等。
WMO规定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
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气象能见度定义为: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
人工观测能见度和器测能见度的特点及各自局限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慧婵,陈浏.广州新机场目测和器测 能见度资料的对比分析【J】气象研究与 应用,2010(S2):23—125. 【2】2陈冬冬,施丽娟,李肖霞,等.天气现 象自动化观测现状调研叨.气象科技,
反应大气能见度的曲线,改善了要素对 河南农业2016年第5期(中)
农业气象
NONG YE 0IXIANG
—----------——————————————————-------—————————————————————————————-—————————————————————。————————————‘————”——————————————————————————————
于精细化预报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缺点 第一,能见度局地性很强,时空 变化大,相距几千米的两个地方,能 见度可能相差十几千米。前向散射式 能见度仪观测的只是观测场特定区域 的散射区气块的透明度,当大气中气 溶胶分布不均匀时,误差很大。第二, 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观测代表性很差, 易受观测点非气象因素影响,在狭小 的采样区中,稍有干扰,观测数据就 可能发生显著变化,烟尘、小动物等 都会对观测数据造成很大影响。第三, 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自身的稳定性、 观测精度也会造成一定的观测误差。 三、结语 鉴于气象能见度数据在观测要素 中的重要性,对人工观测能见度数据 和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十分必要。各级气象台站在观测整点 能见度时,观测员可以人工目测得出 一个数据,然后对自动观测能见度数 据进行判别修正,减少数据与真实情 况的误差。(基金项目:常州市气象 局科研项目{1509)资助)
人工观测能见度和器测能见度的特点及
各自局限性分析
林磊1丁文文1匡汉袢2马建萍1黄玲玲1 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气象局213200;2.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局213000
能见度的观测

能见度的观测0前言“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对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的称赞。
草船借箭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诸葛亮3天之内,不费江东半分之力,活得十万余箭。
现在我们来回忆这个故事,其它的不谈,仅从气象来说,这次成功离不开重雾迷江,能见度太低,彼军忽至,看不见没谱,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箭如雨发,雾散天明,十万箭足矣!这就是一个巧妙利用能见度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讨论一下关于能见度的观测。
一、能见度的定义和影响因子1、定义“能见〞,顾名思义能够看见。
在白天是指能看到和识别出目标物的轮廓和形体;在夜间是指能看清目标灯的发光点。
能见度,目标物的人眼可见距离。
〔1〕水平能见度,指视力正常〔比照阈值为0.05〕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区分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2〕垂直能见度,观测者垂直向上或向下能够辨清目标物的最大距离。
〔3〕最小能见度,观测点四周视野范围内能见到的最小的距离。
当出现天气现象使能见度小于1000m时观测,文发气象台一般指雾/轻雾。
〔4〕有效水平能见度,四周视野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内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目前地面日常值班观测的就是有效水平能见度的。
1〕各方向水平能见度大致一样,任一方向的水平能见度均可作为有效能见度。
2〕四周多数方向的水平能见度大致一样,多数方向中任意一方向的水平能见度可作为有效能见度。
3〕台站四周能见度好坏很不规那么,按照能见度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假设干区域,要求每个扇形区域内能见度根本一致,然后将扇形区的能见度数值由大至小依次排列,并按这种顺序将各扇形区所占的面积或角度相加起来,直到刚好大于四周面积的1/2为止。
然后从相加的区域中,挑出能见度数值最小的即为有效水平能见度。
例子2、影响因子能见度是复杂的大气光学现象,受众多的因素影响,影响能见度的因素概括如下:(1)大气透明程度。
第3章 能见度、天气现象、地面状态的观测

设目标物的亮度为B0,背景亮度为B,亮度对比
值K定义为:
目标物亮度B0与背景亮度B的绝对差与其中大者
之比,即
K B0 B 0 K 1 max(B0, B)
当 B0>B时 K=(B0-B)/B0 当 B0<B时 K=(B-B0)/B
若B0 = B ,则K=0,此时,目标物和背景融合 在一起,无法辨认目标物
15
目标物选择要求: ①选定目标物时,应尽可能以天空为背景 ②大小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 ③仰角不宜超过6°,以越接近水平方向越好 ④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一年四季不变
或少变的;浅色\反光强的物体不适宜选为目标物
16
在台站四周 不同方向、距离 上选定若干目标 物作为观测目标, 双峰山18.4 根据这些目标物 能见与否及其清
响的、灯光强度不变的、不带颜色的、没有灯罩的、 白色的、孤立的点光源。
21
3、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测量 用于测量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可分为以下两类:
(1)用于测量水平空气柱的消光系数或透射因数。 原理:光的衰减是由沿光束路径上的微粒散射和吸
收造成的。 ——透射能见度仪
(2)用于测量小体积空气对光的散射系数。 在自然雾中,吸收通常可忽略,散射系数可视 作与消光系数相同。
2008年南方严重的冰雪灾害
45
3、 视程障碍现象 大气透明度变化导致能见度发生变化。大气中
存在着固态和液态杂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各 种天气现象,影响大气透明度,使得能见度减小, 这类天气现象统称为视程障碍
天气 现象
雾
轻雾 吹雪 雪暴 烟幕
霾
沙尘 暴
扬沙
浮尘
符号
46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 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 记为雾。
能见度的观测

10
2.影响能见度的基本因子
目标物和背景的属性
“属性”指目标物和背景的大小、形状、色彩、 亮度等特性。 目标物能见与否,与其属性有很大关系
大目标比小目标能见距离远一些 两个物体在亮度和色彩上差别较大时,物体比较容 易分辨,但色彩和大小都要受亮度影响
在这些因素中,亮度起决定作用
11
2.影响能见度的基本因子
3.水平能见度的观测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在沙漠、草原、海岛或其它地物稀少的地区, 可采用人工设置目标物,并视其清晰程度来判定能 见度。 人工设置的目标物,一般多用来估计1.0千米以 内的能见度,其大小要适度,材料因地制宜(木板、 土墙、水泥预制件等),向着观测点的一面应涂成黑 色,以与天空背景有清楚的对比。靠近海(湖)岸的 站或海岛站,其朝向海(湖)方向的能见度,还可以 水天线(即海、天相接的线)的清晰程度。
18
3.水平能见度的观测
千米
能 见 度 目 标 分 布 图
50.0 远山58.0 20.0 10.0 5.0 2.0 1.0 0.5 0.2 0.1 松树0.5 电杆0.1
山亭6.3
双峰山18.4
牌楼1.6
仓库0.7
礼பைடு நூலகம்门灯1.0
铁桥9.6
0.1 路灯0.5 柏树0.2 0.2 红星楼1.4 0.5 古塔4.2 1.0 2.0 5.0 城楼8.0 10.0 20.0 50.0 巷灯6.4 三峰山35.0 水塔0.2
21
3.水平能见度的观测
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夜间由于光照条件限制,能见度观测最好是用发光物 体作为目标物,根据灯光强度和距离,查出相应的能见距 离。目标灯应选择位于开阔地带不受地方性烟雾影响的、 灯光强度不变的、不带颜色的、没有灯罩的、白色的、孤 立的点光源。在无条件利用目标灯进行观测的情况下,则 只能根据天黑前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当时天气现象和气象 要素的变化情况,结合实践经验加以估计。夜间观测能见 度时,应在黑暗处停留至少五分钟,待眼睛适应环境后进 行观测。凡是有条件的地方,均应在各方向选择一些固定 的目标灯来作为观测能见度的依据。
第七章 能见度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4
1、气象能见度的观测
在测站周围各方向选定不同距离的符合要求的目标物,测 出它们的距离,然后在观测时,找出能够被看清轮廓最远 目标,这个目标的距离就是能见距离。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5
1、气象能见度的观测
气象能见度的种类
有效能见度 最小能见度 跑道能见度
空中水平能见度:只作大致好坏的估计 空中垂直能见度:在空气浑浊、透明度差时才观测 空中倾斜能见度:在目视飞行的条件下,飞行员能
看见地面上最远目标的距离。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9
2、空中能见度的观测
着陆能见度
飞机着陆时,从飞机上观测跑道的能见度称为 着陆能见度;
着陆能见度约为地面能见度的60℅或更低。
天黑前气象能见度为1千米时,夜间着陆能见度有1.5千米;
白天为1.5千米时,夜间有2千米
白天2千米时,夜间可达3千米。
原因:白天和夜间背景和看目标物不同,白天以远处地平线天 空为背景,而夜间以夜幕为背景,白天目标物以暗色为主, 而夜间看灯光,亮度对比大,容易从夜幕中分辨出来。
4. 有低碎云时,云下凹凸不平,水汽大,能见度差。云越低,湿度 越大,能见度越差,当与雾相连时就更差。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14
三、跑道视程的探测
跑道视程(RVR:Runway Visual Range) 跑道视程是指飞行员在位于跑道中线的飞机上观 测起飞方向或着陆方向,能看到跑道道面上的标 志或能看到跑道边灯或中线灯的最大距离。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15
跑道视程与地面能见度的区别
Page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端透射仪
反射镜
存在问题
• 由于透射型能见度仪的测量原理与气象光 学距离的定义密切相关,因此其测量的结 果与气象光学距离很一致,通常认为一个 设计较好的透射型能见度仪的测量结果是 准确的。 • 但由于需要选择一条足够长的基线,而且 要保持光源到探测器的光轴准直,因此, 透射型能见度仪在使用中也会带来一些问 题,如在自然条件下,大风引起支架的颤 动将会造成一定的测量误差。
C k
或 k C
BO BO BO
BO BO BO
BO BO
BO BO
当BO=BO′时,K=0,表示二者无亮度差异,无法辨认目标物; 当BO=0时,K=1,目标物是绝对黑体,表示二者无亮度差异最大, 目标物清晰可见。
3.观测者的视力指标——对比视感阈ε
在白天,当K=0时,难以准确辨别目标物。当K逐渐 增大,即亮度差异逐渐增大,当K值增大到某一值时, 才能准确地辨别目标物。这个亮度对比值叫做对比 视感阈,用ε表示。 当K>ε时,目标物可见; 当K<ε时,目标物不可见; 当K=ε时,目标物若隐若现,为临界状态。
2 散射式能见度仪
• 散射能见度仪是测量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 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 • 利用空气散射,测量能见度,主要有三种 方式:侧向、后向和前向型 • 优点:基线长度短,容易对准。
• 图为一个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由发送器、 接收器与处理器组成。发射器发出近红外 光脉冲,接收器测量的是与发射光束成 33°角的散射光束,然后由处理器计算出 气象光学视程。
•
•
3.4 目标物分布图
• 目标物选定后,要测定观测点与目标物的距离 和目标物所在的方位。目标物的距离和方位可 用仪器实测或从大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取。
分布图绘制
在纸上画九个同心圆。圆心 代表观测点,自近而远地 每圈分别代表0.1,0.2,0.5, 1.0,2.0,5.0,10.0,20.0, 50.0km的距离; 所有的目标物(以其简略图 形或编号)按其所在方位、 距离,分别标在相应的位 置上(见图1)。近距离的目 标物也可单独绘制,以使 图面更为清晰。
能见度的区别
能见度的区别
3.6 能见度的器测法
能见度测量基本方程(布格-朗伯定律):
透射因子
F F0 e
L
T F / F0 e L
取T=0.05,气象光学视程MOR均可写成
MOR
3
两种常见能见度观测仪器
– 透射式能见度仪
– 散射式能见度仪
1 透射式能见度仪
• 透射仪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组成,它们分开放置, 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通过一段距离(基线长度)后,被 接收机接收,将接收和发射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 透射率,然后确定出消光系数,再利用下述公式即可 求出气象能见度。
适用性
• 这类仪器在操作和使用方面的特点,使它 特别适合于航空气象观测的需要。
– 但是这并不排除在基本天气观测或气候观测方 面的使用,因为此测量简而易行。
• 缺点
– 此仪器所测的大气柱长度常小于气象光学视称, 一般认为这个距离太短。 – 不过这可以通过扩展观测时段,在该时段内进 行一系列观测而部分地得到弥补。
通过检测前向散射光强度,可求得大气散射系数, 然后换算成消光系数,最后计算出能见度值
优点:散射能见度仪的基线长度很短,光源与 接收安在同一支架上,避免基线难以对准的缺 陷。
缺点:只测量很小体积的空气样本,不够 精确。
Vaisala FS11 Visibility Sensor
• 测量样本空气团的后向散射系数
第三章 能见度的观测
• 能见度 •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 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 目标物分布图 • 影响能见度的因子 • 能见度的仪测
3.1 能见度
• 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MOR)表示。 • 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 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 的5%所通过的路途长度。
ε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观测者的视力,观测时的光照 条件和目标物视角的大小。
• 一个是现场照明情况,即场光亮度, 场光亮度越大,ε值越小; • 另一个是目标物的视张角
– 拜克维尔(Backwell)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 了现场照明光亮度越低,目标物视张角越小,ε 值越大的结论。比如对同一观测者,白天ε值变 化不大,但到黄昏时,ε值迅速增大。
•
如某一目标物轮廓清晰,但没有更远的或 看不到更远的目标物时,可参考下述几点 酌情判定:
– 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如村庄的单个树木、 远处房屋的门窗等)清晰可辨时,能见度通常 可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5倍以上; – 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隐约可辨时,能见 度可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2.5到5倍; – 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能见 度可定为大于该目标物的距离,但不应超过 2.5倍。
• 若某站某时观测的能见度如图所示,则可 判断有效能见度为 4500 米
3.3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 灯光目标物的选择:有条件地方,均应在各个 方向选择一些固定的目标灯或专门设置的目标 灯作为观测能见度的依据。对目标灯的要求如 下:
– 应选择孤立的点光源作为目标灯,不宜选择成群、成 带、重叠的灯光; – 灯光强度应固定不变; – 应是不带颜色、没有灯罩的白色光源(除白炽灯外, 碘钨灯、汞灯等均不适宜); – 应位于开阔地带,不受地方性烟雾的影响。
•
选择目标灯后,应测定目标灯至观测点的距离 并了解其功率,以及专设的目标灯,均应按表2 查出其相当的白天能见距离,并绘制成灯光目 标物图。
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 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停留 5~15分钟,待眼睛适应环境后进行观测,根据 最远目标灯能见与否确定能见距离; 在无条件利用目标灯进行观测的情况下,根据 天黑前能见度的实况和变化趋势,结合观测时 天气现象、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 以及实践经验加以判定; 月光较明亮时,可根据目标物的能见与否来判 定能见度。如能清楚分辨时,能见距离可定为 大于该目标物的距离。
2.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对比
在大气中目标物能见与否, 取决于本身亮度,又与它同背景的 亮度差异有关。比如,亮度暗的目 标物在亮的背景衬托下,清晰可见; 或者亮的目标物在暗的背景下,同 样清晰可见。 表示这种差异的指标是亮度的 对比值K。
• 亮度对比值C:设BO为目标物的固有亮度, 即近在眼前时看见的目标物的光亮度,BO′ 为背景的固有亮度,则K的定义为,
LM
3
1 透射式能见度仪
• 透射能见度仪测定气象光学视程是根据准 直光束的散射和吸收导致光的损失的原理, 所以它与气象光学视程的定义密切相关, 观测的能见距离与能见度很一致。 • 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光束传递距离称为基 线,可从几米到150m。它取决于气象光学 视程值的范围与测量结果应用情况。
• 夜间能见度是指:
–⑴ 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适当 大小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 离。 –⑵ 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 距离
• 人工观测能见度,一般指有效水平能见度。 • 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 以上的范围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 离。 • 能见度观测仪测定的是一定基线范围内的 能见度。 • 能见度观测记录以千米(km)为单位,取 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不足0.1km记 0.0。
Vaisala Transmissometer LT31
The integrated forward scatter sensor.
True window contamination compensation based on V-shaped windows.
思考题
1.气象光学视程、白天能见度,有效水平 能见度的定义? 2.影响能见度的因子? 3.白天能见度与夜间能见度的观测有何不 同? 4.能见度的器测法主要有哪几种,说明它 们的优缺点和工作原理。
• 在沙漠、草原或其他地物稀少的地区,可 采用人工设置目标物,并视其清晰程度来 判定能见度。人工设置的目标物,一般多 用来估计1km以内的能见度,物体大小要 适度,材料因地制宜(木板、土墙、水泥预 制件等),向着观测点的一面应涂成黑色。
观测
• 观测能见度必须选择在视野开阔, 能看到所有目标物的固定地点作 为能见度的观测点; • 观测四周事先测定的各目标物, 根据“能见”的最远目标物和 “不能见”的最近目标物,从而 判定当时的能见距离。
3.2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 白天目标物的选择
应在气象站四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上选择若干 固定能见度目标物,其要求如下:
1. 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 变的。浅色、反光强的物体不适宜选为目标物。 2. 应尽可能以天空为背景,若以其他物体(如山、森林 等)为背景时,则要求目标物在背景的衬托下,轮廓 清晰,且与背景的距离尽可能远一些。 3. 大小要适度。近的目标物可以小一些,远的目标物 则应适当大一些。目标物的大小以视角表示 ( 视角 高度角宽度角 ),目标物的视角以0.5°~ 5.0°之间为宜。 4. 仰角不宜超过6°。
白天和夜间能见度
• 所谓“能见”,在白天是指能看到和辨认出目标 物的轮廓和形体;在夜间是指能清楚看到目标灯 的发光点。凡是看不清目标物的轮廓,认不清其 形体,或者所见目标灯的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 都不能算“能见”。
• 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0.05) 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 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 的最大距离。实际上也是气象光学视程。
3.5 影响能见度的因子
1. 大气透明度 2. 目标物和背景的性质—亮度对 比K 3. 观测者的视觉性能—眼睛的对 比视感阈 ε
1.大气透明度:
大气透明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 因子。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通过 反射、吸收、散射等机制削弱光 通过大气的能量。导致目标物固 有亮度减弱。所以,大气中杂质 愈多,愈浑浊,能见度就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