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技术”题库

合集下载

半导体器件制造新技术研究与发展考核试卷

半导体器件制造新技术研究与发展考核试卷
8.半导体器件的________是指器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
9.在太阳能电池中,________是衡量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效率的参数。()
10.半导体器件的________是指器件在特定条件下连续工作而不失效的能力。()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A.杂质浓度
B.温度
C.材料
D.光照
5.以下哪些特点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A.高电子迁移率
B.高热导率
C.宽能带
D.低成本
6.以下哪些应用领域使用了半导体器件?()
A.电脑
B.手机
C.太阳能电池
D.医疗设备
7.以下哪些类型的存储器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
A. DRAM
B. SRAM
C. Flash
9. ABC
10. CD
11. ABC
12. ABCD
13. ABC
14. ABD
15. ABC
16. ABC
17. ABC
18. ABC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硅氧化物
2.热氧化
3.负
4.放大
5.发光
6.硅
7.非易失
8.反向击穿电压
9.转换效率
10.可靠性
四、判断题
1. ×
2. √
D. EEPROM
8.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
A.表面钝化
B.退火处理
C.离子()
A.栅极电容
B.源漏电阻
C.通道长度
D.介质厚度
10.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以下哪些步骤属于后道工艺?()

半导体制造技术期末题库参考答案

半导体制造技术期末题库参考答案

(1) 、杂质分布形式:在表面浓度 Cs 一定的情况下,扩散时间越长,杂质 主要特点: 扩散的就越深,扩到硅内的杂质数量也就越多。
x 2 Dterfc 1 (2)、结深: j
CB A Dt Cs
x2
Cs 4 Dt C ( x, t ) | x ,t e (3)、杂质浓度梯度: x Dt
4、写出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含义。
费克第一定律 C 杂质浓度 D 扩散系数(单位为 cm2/s) J 材料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单位面积的原子个数) 解释:如果在一个有限的基体中杂质浓度 C(x, t)存在梯度分布,则杂质 将会产生扩散运动,杂质的扩散流密度 J 正比于杂质浓度梯度 C/ x,比 例系数 D 定义为杂质在基体中的扩散系数。 1、杂质的扩散方向是使杂质浓度梯度变小。如果扩散时间足够长,则杂质分布 逐渐变得均匀。 2、当浓度梯度变小时,扩散减缓。 3、D 依赖于扩散温度、杂质的类型以及杂质浓度等。 菲克第二定律
可得
代入第一定律方程则得到第二方程。即杂质在材料
中沿某一方向浓度随时间变化率是由于扩散所引起的。
5、以 P2O5 为例,多晶硅中杂质扩散的方式及分布情况。
由于 P2O5 的晶粒较大,因此主要形成 B 类分
6.分别写出恒定表面源扩散和有限表面源扩散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扩散杂质的分布函数,简述这两种扩散的特点
如果假设扩散系数 D 为常数,这种假设在低杂质浓度情况下是正确的,则得
解释: 菲克第二定律即为一维扩散方程 沿扩散方向,从 x 到 x+Δx,面积为Δs 的一个小体积元内的杂质数量随时间的 变化情况。设在小体积元Δv=ΔxΔs 内的杂质分布是均匀的。体积元内的杂质 浓 度 为 C(x, t) , 经 过 Δ t 时 间 , 该 体 积 元 内 杂 质 变 化 量 为 ,杂质在 x 处的扩散流密度分别为 J(x,t)则 在 Δ t 时 间 内 通 过 x 处 和 x+ Δ x 处 的 杂 质 流 量 差 为 ,假设体积元内的杂质不产生也不消失,

半导体器件制造新技术探讨考核试卷

半导体器件制造新技术探讨考核试卷
2.掺杂是通过引入不同的杂质原子到半导体材料中,以改变其电导率和类型。掺杂是关键步骤,因为它决定了半导体器件的电学特性。
3.金属互连的电迁移会导致电流泄漏和器件退化。解决方案包括使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如铜,以及采用新型栅极结构,如高介电常数材料。
4. 3D集成电路优点包括提高集成度,减小尺寸,降低功耗。挑战包括热管理,信号完整性,以及更高的制造复杂性。
C.减少漏电流
D.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
8.以下哪些是深紫外光刻技术的主要挑战?()
A.光刻胶灵敏度低
B.光刻机成本高
C.对环境控制要求严格
D.分辨率低
9.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半导体器件的表面修饰?()
A.氧化
B.氮化
C.化学气相沉积
D.离子注入
10.在集成电路设计中,以下哪些因素需要考虑?()
A.器件尺寸
B.化学气相沉积
C.离子注入
D.磨光
5.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光刻技术中,紫外光的主要波长是多少?()
A. 193nm
B. 248nm
C. 365nm
D. 436nm
6.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半导体器件的绝缘层制备?()
A.硅烷
B.硅氧烷
C.硅化物
D.氧化硅
7.在半导体制造中,下列哪个过程用于去除表面的有机物和微粒?()
A.气相反应离子刻蚀
B.离子束刻蚀
C.湿法刻蚀
D.等离子体刻蚀
5.以下哪些材料可以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导电层?()
A.硅
B.砷化镓
C.铝
D.铜互连
6.下列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半导体器件的掺杂?()
A.离子注入
B.扩散
C.光刻
D.化学气相沉积
7.在半导体器件中,绝缘层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

半导体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半导体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半导体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之间。

A. 导体和绝缘体B. 金属和非金属C. 正电荷和负电荷D. 电子和空穴答案:A解析: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

A. 硅、锗B. 铜、铝C. 铁、镍D. 金、银答案:A解析:硅和锗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3.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杂质,其导电能力()。

A. 不变B. 减弱C. 增强D. 不确定答案:C解析:掺入杂质会增加载流子浓度,从而增强导电能力。

4.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包括()。

A. 电子B. 空穴C. 电子和空穴D. 质子和中子答案:C解析: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有电子和空穴。

5. P 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

A. 电子B. 空穴C. 正离子D. 负离子答案:B解析: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

6. N 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

A. 电子B. 空穴C. 正离子D. 负离子答案:A解析:N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电子。

7. 当半导体两端加上电压时,会形成()。

A. 电流B. 电阻C. 电容D. 电感答案:A解析:电压作用下,半导体中有电流通过。

8. 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温度升高,载流子浓度增加,电阻率减小。

9. 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

A. 单向导电性B. 放大作用C. 滤波作用D. 储能作用答案:A解析: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10. 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分别是()。

A. 基极、发射极、集电极B. 正极、负极、地极C. 源极、漏极、栅极D. 阳极、阴极、控制极答案:A解析:三极管的三个电极是基极、发射极、集电极。

11. 场效应管是()控制器件。

A. 电流B. 电压C. 电阻D. 电容答案:B解析: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

12.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是()。

A. 光刻B. 蚀刻C. 扩散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光刻、蚀刻、扩散都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工艺。

半导体行业面试题库

半导体行业面试题库

选择题:
在半导体制造中,下列哪项技术常用于制作微小电路图案?
A. 化学气相沉积
B. 光刻技术(正确答案)
C. 湿法刻蚀
D. 干法刻蚀
下列哪项是半导体材料的主要特性之一?
A. 良好的导电性
B. 在特定条件下导电性可发生变化(正确答案)
C. 完全绝缘
D. 恒定的电阻值
半导体行业中的“摩尔定律”主要描述了什么?
A. 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正确答案)
B. 芯片尺寸每年缩小一半
C. 处理器速度每年提升一倍
D. 半导体材料成本逐年下降
下列哪项不是半导体器件的常见类型?
A. 二极管
B. 晶体管(正确答案)
C. 二极管
D. 集成电路
在半导体生产中,下列哪项是衡量芯片制造精度的重要指标?
A. 线程数量
B. 工艺节点(正确答案)
C. 缓存大小
D. 主频速度
下列哪项技术不是半导体存储器的常见类型?
A. DRAM
B. SRAM
C. Flash存储器
D. SSD(正确答案,SSD是固态硬盘,不是半导体存储器类型)
半导体行业中的“FinFET”技术主要用于提升什么?
A. 芯片的尺寸
B. 芯片的功耗
C. 芯片的性能(正确答案)
D. 芯片的成本
下列哪项不是半导体测试中的常见步骤?
A. 功能测试
B. 可靠性测试
C. 外观检查(正确答案)
D. 性能测试
在半导体封装中,下列哪项技术常用于连接芯片与外部电路?
A. 焊接
B. 粘接
C. 引线键合(正确答案)
D. 螺丝固定。

半导体制造技术期末题库参考答案

半导体制造技术期末题库参考答案
1. 分别简述
RVD 和 GILD 的原理, 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方向。
答:快速气相掺杂(RVD, Rapid Vapor-phase Doping)是一种掺杂剂从气相直接向硅中扩散、 并能形成超浅结的快速掺杂工艺。 原理是利用快速热处理过程(RTP)将处在掺杂剂气氛中 的硅片快速均匀地加热至所需要的温度,同时掺杂剂发生反应产生杂质院子,杂质原子 直接从气态转变为被硅表面吸附的固态,然后进行固相扩散,完成掺杂目的。 RVD 技术的优势(与离子注入相比,特别是在浅结的应用上) :RVD 技术并不受注入所 带来的一些效应的影响,如:沟道效应、晶格损伤或使硅片带电。 RVD 技术的劣势:对于选择扩散来说,采用 RVD 工艺仍需要掩膜。另外,RVD 仍然要在 较高温度下完成。杂质分布是非理想的指数形式,类似固态扩散,其峰值处于表面处。 应用方向:主要应用在 ULSI 工艺中,例如对 DRAM 中电容的掺杂,深沟侧墙的掺杂, 甚至在 CMOS 浅源漏结的制造中也采用 RVD 技术。 气体浸没激光掺杂(GILD: Gas Immersion Laser Doping)的工作原理:使用激光器照射处 于气态源中的硅表面,使硅表面因吸收能量而变为液体层,同时气态掺杂源由于热解或 光解作用产生杂质原子,杂质原子通过液相扩散进入很薄的硅液体层,当激光照射停止 后,掺有杂质的液体层通过固相外延转变为固态结晶体,从而完成掺杂。 GILD 的优点:杂质在液体中的扩散速度非常快,使得其分布均匀,因而可以形成陡峭的 杂质分布形式。由于有再结晶过程,所以不需要做进一步的热退火。掺杂仅限于表面, 不会发生向内扩散,体内的杂质分布没有任何扰动。可以用激光束的能量和脉冲时间决 定硅表面融化层的深度。在一个系统中相继完成掺杂,退火和形成图形,极大简化了工 艺,降低系统的工艺设备成本。 GILD 的缺点:集成工艺复杂,技术尚不成熟。 GILD 的应用:MOS 与双极器件的制造,可以制备突变型杂质分布,超浅深度和极低的 串联电阻。 2. 集成电路制造中有哪几种常见的扩散工艺?各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原始扩散杂质源在室温下的相态可将扩散分为三类:固态源扩散,液态源扩散 与气态源扩散。 (1) 固态源扩散:常见的主要有开管扩散、箱法扩散和涂源法扩散 a.开管扩散是把杂质源和硅片分开放置在扩散炉管中,通过惰性气体将杂质蒸汽输 运只硅片表面。其特点是温度对杂质浓度和杂质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重复性与稳 定性都很好。 b.箱法扩散是把杂质源和硅片壮在由石英或者硅做成的箱内,在氮气或氩气的保护 下进行扩散。其特点是扩散源多为杂质的氧化物,箱子具有一定的密闭性。含有杂 质的蒸汽与硅表面反应,形成含有杂质的薄氧化层,杂质由氧化层直接向硅内扩散。 其硅表面浓度基本由扩散温度下杂质在硅中的固溶度决定,均匀性较好。 c.涂源法扩散是把溶于溶剂的杂质源直接涂在待扩散的硅片表面,在高温下由遁形 其他保护进行扩散。其特点是杂质源一般是杂质的氧化物或者杂质的氧化物与惰性 氧化物的混合物,当溶剂挥发后在硅表面形成一层杂质源。这种方法的表面浓度难 以控制,且不均匀。可以通过旋转涂源工艺或化学气象淀积法改善 (2) 液态源扩散是使用携带气体通过液态源,把杂质源蒸汽带入扩散炉管。其特点是载 气除了通过携带杂质气体进入扩散炉内之外,还有一部分直接进入炉管,起到稀释

“半导体制造技术”题库

“半导体制造技术”题库

32.简述 APCVD、LPCVD、PECVD 的特点。 33.简述外延薄膜的生长过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34.影响外延薄膜的生长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35.下图为硅外延生长速度对 H2 中 SiCl4 摩尔分量的函数曲线,试分析曲线走势,并给出其 变化的原因。
36.什么是扩散效应?什么是自掺杂效应?这两个效应使得衬底/外延界面杂质分布有怎样的 变化? 37.解释为什么导热型规表在超高真空下不能工作。 38.简述几种典型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39.下图为直流等离子放电的 I-V 曲线,请分别写出 a-g 各段的名称。可用作半导体制造工艺 中离子轰击的是其中哪一段?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C1 7.72 10 m h
2 2 1
B/A
C2 6.23 106 m 2h 1 E2 2.0eV
E1 1.23eV
湿氧 H2O
C1 2.14 102 m 2h 1 E1 0.71eV C1 3.86 10 m h
2 2 1
C2 8.95 107 m 2h 1 E2 2.05eV C2 1.63 108 m 2h 1 E2 2.05eV
15.什么是离子注入的横向效应?同等能量注入时,As 和 B 哪种横向效应更大?为什么? 16.什么是离子分布的偏斜度和峭度造成的损伤,温度要低于杂质热扩散的温度,然而,杂质纵向 分布仍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解释其原因。 18.什么是离子注入中常发生的沟道效应(Channeling)和临界角?怎样避免沟道效应? 19.什么是固相外延(SPE)及固相外延中存在的问题? 20.简述硼和磷的退火特性。 21.简述 RTP 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对于传统高温炉管它有什么优势? 22.简述 RTP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常见应用。 23.对 RTP 来说,很难在高温下处理大直径晶圆片而不在晶圆片边缘造成热塑应力引起的滑 移。分析滑移产生的原因。如果温度上升速度加快后,滑移现象变得更为严重,这说明晶圆 片表面上的辐射分布是怎样的? 24.物理气相淀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什么?简述这两种方法制备薄膜的过程。 25.热蒸发法淀积薄膜的淀积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淀积速率的测量采用什么办法?简述其 工作原理。 26.什么是溅射产额,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因素对溅射产额产生的影响。 27.当靶不断远离硅片时,用溅射淀积填充窄沟槽的底部的能力是如何改变的?忽略任何气 相碰撞的影响。 28.常用溅射技术有哪几种,简述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9.下图是硅烷反应淀积多晶硅的过程,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并简述其中 1~5 各步的含 义。

半导体制造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半导体制造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半导体制造技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摩尔定律”是()提出的?A:1960 B:1958年 C:1965年 D:1970年答案:C2.第一个晶体管是()材料晶体管?A:硅 B:锗 C:碳答案:B3.戈登摩尔是()科学家。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答案:C4.第一个集成电路在()被研制。

A:1958 B:1955 C:1965 D:1960答案:A5.()被称为中国“芯片之父”。

1、A:邓中翰 B:吴德馨 C:许居衍 D:沈绪榜答案:A第二章测试1.硅在地壳中的储量为()。

A:第一 B:第四 C:第二 D:第三答案:C2.脱氧后的沙子主要以()的形式。

A:二氧化硅 B:碳化硅 C:硅答案:A3.半导体级硅的纯度()。

A:99.9999999% B:99.999999% C:99.999% D:99.99999%答案:A4.西门子工艺制备得到的硅为单晶硅。

()A:错 B:对答案:A5.一片硅片只有一个定位边。

()A:对 B:错答案:B6.晶面指数(m1 m2 m3): m1 、m2 、m3分别为晶面在X、Y、Z轴上截距的倒数。

()A:对 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通过薄膜淀积方法生长薄膜不消耗衬底的材料。

()A:对 B:错答案:A2.热氧化法在硅衬底上制备二氧化硅需要消耗硅衬底。

()A:对 B:错答案:A3.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发生反应。

()A:对 B:错答案:A4.薄膜的密度越大,表明致密性越低。

()A:错 B:对答案:A5.电阻率,表征导电能力的参数,同一种物质的电阻率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

()A:错 B:对答案:A第四章测试1.光刻本质上是光刻胶的光化学反应。

()A:错 B:对答案:B2.一个透镜的数值孔径越大就能把更少的衍射光会聚到一点。

()A:错 B:对答案:A3.使用正胶进行光刻时,晶片上所得到的图形与掩膜版图形相同。

()A:对 B:错答案:A4.使用负胶进行光刻时,晶片上得到的图形与掩膜版上的图形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分别简述 RVD 和 GILD 的原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方向。 2. 集成电路制造中有哪几种常见的扩散工艺?各有什么优缺点? 3. 杂质原子的扩散方式有哪几种?它们各自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从原子扩散的角度举例说 明氧化增强扩散和氧化阻滞扩散的机理。 4. 写出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含义。 5. 以 P2O5 为例,多晶硅中杂质扩散的方式及分布情况。 6. 分别写出恒定表面源扩散和有限表面源扩散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扩散杂质的分布函 数,简述这两种扩散的特点。 7. 什么是两步扩散工艺,其两步扩散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8. 假设进行一次受固溶度限制的预淀积扩散,从掺杂玻璃源引入的杂质总剂量为 Q cm-2。 (1)如果这次预淀积进行了总共 t 分钟,若预淀积温度不变,引入 3Q cm-2 的杂质需要多长 时间? (2)预淀积后再进行推进扩散,要求推进的杂质足够深,使得最后表面杂质浓度等于其固 溶度 Cs 的 1%。若已知预淀积过程中的(Dt)predop,推导出推进扩散过程中(Dt)drive-in 的表达式。 9. 简述几种常用的氧化方法及其特点。 10. 说明 SiO2 的结构和性质,并简述结晶型 SiO2 和无定形 SiO2 的区别。 11. 以 P2O5 为例说明 SiO2 的掩蔽过程。 12. 简述杂质在 SiO2 的存在形式及如何调节 SiO2 的物理性质。 13. 简述常规热氧化办法制备 SiO2 介质薄膜的动力学过程, 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氧化过程由 反应控制或扩散控制。 14. 说明影响氧化速率的因素。 15. 简述在热氧化过程中杂质再分布的四种可能情况。 16. 一片硅片由 0.3um 厚的 SiO2 薄膜覆盖。 (1)在 1200℃下,采用 H2O 氧化,使厚度增加 0.5um 需要多少时间?。 (2)在 1200℃下,采用干氧氧化,增加同样的厚度需要多少时间? 所需数据见下表,玻尔兹曼常数 k=1.38×10-23。 氧化工艺 干氧 B
30.对于某种薄膜的 D 过程,淀积温度为 900℃,质量传输系数 hG=10cm s-1,表面反应速 率系数 ks=1×107exp(-1.9eV/kT)cm s-1。 现有以下两种淀积系统可供选择(1)冷壁, 石墨支座型; (2)热壁,堆放硅片型。应该选用哪种类型的淀积系统并简述理由。 31.CVD 淀积过程中两个主要的限制步骤是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支配整个淀积速 率?
E1 0.78eV
10.Si-SiO2 界面电荷有哪几种?简述其来源及处理办法。 11.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离子注入系统。 (1)给出 1~6 数字标识部分的名称,简述其作用。 (2)阐述部件 2 的工作原理。
12.离子在靶内运动时,损失能量可分核阻滞和电子阻滞,解释什么是核阻滞、电子阻滞? 两种阻滞本领与注入离子能量具有何关系? 13.采用无定形掩膜的情况下进行注入,若掩蔽膜/ 衬底界面的杂质浓度减少至峰值浓度的 1/10000,掩蔽膜的厚度应为多少?用注入杂质分布的射程和标准偏差写出表达式。 14.As 注入到轻掺杂的 P 型 Si 衬底内,能量 75eV,剂量为 1×1014cm-2。硅片相对于离子束 做 7°倾斜,使其貌似非晶。假设对注入区进行快速退火,结果得到了完全的电激活,其峰 值电子浓度为多少?所需参数可参考下图。
C1 7.72 10 m h
2 2 1
B/A
C2 6.23 106 m 2h 1 E2 2.0eV
E1 1.23eV
湿氧 H2O
C1 2.14 102 m 2h 1 E1 0.71eV C1 3.86 10 m h
2 2 1
C2 8.95 107 m 2h 1 E2 2.05eV C2 1.63 108 m 2h 1 E2 2.05eV
68.如图所示为一个 MEMS 微喷嘴的结构图,整个喷嘴采用一块硅片制成。请简单写出其制 作的工艺步骤。
15.什么是离子注入的横向效应?同等能量注入时,As 和 B 哪种横向效应更大?为什么? 16.什么是离子分布的偏斜度和峭度,和标准高斯分布有什么区别?
17.热退火用于消除离子注入造成的损伤,温度要低于杂质热扩散的温度,然而,杂质纵向 分布仍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解释其原因。 18.什么是离子注入中常发生的沟道效应(Channeling)和临界角?怎样避免沟道效应? 19.什么是固相外延(SPE)及固相外延中存在的问题? 20.简述硼和磷的退火特性。 21.简述 RTP 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对于传统高温炉管它有什么优势? 22.简述 RTP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常见应用。 23.对 RTP 来说,很难在高温下处理大直径晶圆片而不在晶圆片边缘造成热塑应力引起的滑 移。分析滑移产生的原因。如果温度上升速度加快后,滑移现象变得更为严重,这说明晶圆 片表面上的辐射分布是怎样的? 24.物理气相淀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什么?简述这两种方法制备薄膜的过程。 25.热蒸发法淀积薄膜的淀积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淀积速率的测量采用什么办法?简述其 工作原理。 26.什么是溅射产额,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因素对溅射产额产生的影响。 27.当靶不断远离硅片时,用溅射淀积填充窄沟槽的底部的能力是如何改变的?忽略任何气 相碰撞的影响。 28.常用溅射技术有哪几种,简述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9.下图是硅烷反应淀积多晶硅的过程,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并简述其中 1~5 各步的含 义。
40.射频放电与直流放电相比有何优点? 41.如果刻蚀的各项异性度为零, 那么当刻蚀厚度为 0.5m 的膜时产生的钻蚀量 (或刻蚀偏差) 为多少?各项异性度为 0.75 时进行刻蚀,钻蚀量又是多少?假定在每一种情况下不存在过 刻。
42.简述 BOE(或 BHF)刻蚀 SiO2 的原理。 43.根据原理分类,干法刻蚀分成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4.在一个特定的刻蚀过程中: (1)若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选择性,应该使用何种刻蚀设备? (2)若首先考虑的因素是离子轰击损伤,应该选用何种刻蚀设备? (3)若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获得垂直侧壁结构,应该选用何种刻蚀设备? (4)若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选择性和获得垂直侧壁结构,应该选用何种刻蚀设备? (5)若需要选择性、垂直侧壁结构和损伤,同时还需保持合理的刻蚀速率,应该怎样? 45.采用 CF4 作为气体源对 SiO2 进行刻蚀,在进气中分别加入 O2 或 H2 对刻蚀速率有什么影 响?随着 O2 或 H2 进气量的增加,对 Si 和 SiO2 刻蚀选择性怎样变化?为什么? 46.在干法刻蚀的终点检测方法中,光学放射频谱分析法最常见,简述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47.一个简单的光学曝光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 48.根据曝光方式的不同,光学光刻机可以分成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49.在光刻中,能够在增加分辨率的同时增加聚焦深度吗?为什么? 50.一个投影曝光系统采用 ArF 光源,数值孔径为 0.6,设 k1=0.6, n=0.5,计算其理论分辨率和 焦深。 51.典型的光刻工艺主要有哪几步?简述各步骤的作用。 52.什么是光刻中常见的表面反射和驻波效应?如何解决? 53.浸没式光刻机相对于传统的光刻机有何不同。 54.简述电子束光刻的光栅扫描方法和矢量扫描方法有何区别。 55.画出侧墙转移工艺和 self-aligned double patterning(SADP)的工艺流程图。 56.从寄生电阻和电容、电迁移两方面说明后道工艺中(Back-End-Of-Line, BEOL )采用铜 (Cu)互连和低介电常数(low-k)材料的必要性。 57.在铜互连中,为什么要用铜扩散阻挡层?阻挡层分成哪几种,分别起什么作用? 58.分别画出单大马士革和双大马士革工艺流程图。 59.在 CMOS 工艺集成中,器件隔离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60.在 CMOS 工艺集成中,器件接触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61.简述 65nm LP CMOS 集成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工艺步骤作用(最好画出截面图) 。 62.简述 CMOS 集成工艺中 self-aligned-silicide (自对准金属硅化物, SALICIDE)与 LDD 的工 艺特点,画出集成步骤简图。
32.简述 APCVD、LPCVD、PECVD 的特点。 33.简述外延薄膜的生长过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34.影响外延薄膜的生长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35.下图为硅外延生长速度对 H2 中 SiCl4 摩尔分量的函数曲线,试分析曲线走势,并给出其 变化的原因。
36.什么是扩散效应?什么是自掺杂效应?这两个效应使得衬底/外延界面杂质分布有怎样的 变化? 37.解释为什么导热型规表在超高真空下不能工作。 38.简述几种典型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39.下图为直流等离子放电的 I-V 曲线,请分别写出 a-g 各段的名称。可用作半导体制造工艺 中离子轰击的是其中哪一段?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63.为什么在最新的 CMOS 工艺集成中采用高 K/金属栅材料(HKMG) ?目前主流的 HKMG 集成方案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64.为什么在最新的 CMOS 工艺集成中采用应变技术(Strain technology) ?目前主流的应变 技术集成方案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65.MEMS Si 加工工艺主要分为哪两类,它们最基本的区别是什么? 66.在 MEMS 加工中,为了精确控制腐蚀深度,有哪几种腐蚀停止技术,分别说一下其腐蚀 停止原理。 67.应力分为压应力和张应力,下图的形状是由于哪种应力产生的?请在图上标出应力的方 向。如果要让上面的结构材料变得平整,要怎么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