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导学案
《夏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夏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夏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夏本纪》教案教学设计引言《夏本纪》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珍贵资料,它记录了夏朝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我们应该有效地设计教案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夏本纪》中的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
一、教材分析《夏本纪》是《左传》、《尚书》、《春秋》之外的古代史书,它是作者罗贯中所著。
该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夏朝的历史纪事,包括舜禹时代、夏禹时代、夏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夏朝的文化特点和思想,包括礼制、音乐、祭祀、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的历史和文化,理解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了解古代史书的写作特点和历史价值。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夏本纪》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4. 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夏朝的历史纪事(1)舜禹时代:夏禹继位、治水、上德、下士。
(2)夏禹时代:夏禹巡行、废逆立正、刻石记功、封地立祖。
(3)夏代时期:夏桀与神农、夏启建国、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的经济和文化、夏朝的军事。
2. 夏朝的文化特点和思想(1)礼制:夏人的礼仪和礼节,礼作为一切行为和活动的规范。
(2)音乐:夏人的音乐和舞蹈,以礼乐文化为中心。
(3)祭祀:夏人的祭祀活动,包括宗庙祭祀、天地祭祀等。
(4)宗教:夏人的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祖先崇拜。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选取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让学生分析和评价,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
2. 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同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影响和价值,提高思辨和分析能力。
3. 观察教学法:让学生去实地考察夏朝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4. 互动教学法:设计一些交互式的历史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夏本纪》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夏本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史记》的体例,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记史形式要明确。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分析大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流畅朗读课文,并分析大禹形象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民不聊生,虽大力整治,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中解救出来。
面对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夏禹子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励精图治、勤勤恳恳、以天下为己任,最终获得成功,使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自足、井然有序的盛世太平。
二、朗读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三、整体把握问题:文章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①家族谱系,出身不凡②洪水滔天,鲧治无功③禹续父业,成美尧功④禹平水土,敏给克勤⑤三过家门,躬身力行⑥九州攸同,四海会同⑦声教四海,告以成功⑧谦虚礼让,卒成天子四、分析与讨论1、阅读本文,明确大禹有那些业绩?(用原文回答)2、阅读本文,明确大禹有哪些高尚品质?(找出原文并加以概括)3、分析大禹的形象,思考他对中华文明有何影响?4、大禹治水给你那些启迪?五、课后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1、下面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属:zhǔ,属意:倾注心意,归向B、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洽:融洽,和谐。
这里有顺服的意思。
C、而辟居箕山之阳。
辟:开辟D、是为夏后帝启。
后:帝王2、翻译句子:①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 夏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一、读准字音鲧.(ɡǔn) 殛.(jí) 祗.台(zhī) 陂.(bēi) 橇.(qiāo) 稽.首(qǐ) 皋陶.(yáo) 沟淢.(xù) 为嗣.(sì) 后稷.(jì) 涤.原(dí) 巡狩.(shòu) 二、识记通假(1)女平水土(“女”同“汝”,你)(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3)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4)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5)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同“源”)(6)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7)六府甚修,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8)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三、一词多义 (1)视⎩⎪⎨⎪⎧女其往视.尔事矣(动词,办理)此何声也?汝出视.之(动词,看看)行视.鲧之治水无状(动词,发现)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子孙视.之亦不甚惜(动词,看待)(2)度⎩⎪⎪⎪⎨⎪⎪⎪⎧度.九山(音duó,动词,测量)度.我至军中(音duó,动词,估计)身为度.,称以出(名词,尺度)一夜飞度.镜湖月(动词,渡过)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过)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动词,考虑)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名词,限度)内立法度.,务耕织(名词,法度,制度)高祖为人有大度.(名词,度量)众里寻他千百度.(量词,回,次) (3)是⎩⎪⎨⎪⎧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形容词,正确)无乃尔是.过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指示代词,这)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指示代词,这样)安能辨我是.雄雌(动词,表示判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动词,认为正确)唯命是.从(助词,用在前置宾语后,宾语前置的标志) (4)道⎩⎪⎪⎪⎨⎪⎪⎪⎧以开九州,通九道.(名词,河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词,道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名词,思想,主张,学说)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规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5)其⎩⎪⎨⎪⎧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代词,他的)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女其.往视尔事矣(副词,还是)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副词,难道)四、词类活用(1)陂.九泽(名词用作动词,筑堤防)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 (3)劳.身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薄.衣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5)可种卑湿..(形容词用作名词,低洼潮湿的地方) (6)行山表.木(名词用作动词,作标记) (7)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 (名词用作状语,在陆上;在水中;在泥沼中;在山路上)(8)南面朝.天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9)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 (10)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五、古今异义(1)中国..赐土姓 古义:指九州之中。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夏本纪》学案1

《夏本纪》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预习日期月日课文有关知识: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第一课时
一、请浏览课文,正音
颛顼()( )鲧()殛()后稷()敏给()克勤
陂()九泽九州攸()同祗()台()东渐()于海
暨()声教讫()于四海姓姒()氏()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女平水土:
致费于沟淢:九州攸同,四奥既居: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六府甚,众土交正:
于是帝锡禹玄圭: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二、朗读课文,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第1段
玄孙:曾大父:
第2段:
怀山襄陵负命毁族:
等之:贤:
巡狩:无状:
殛:诛:
是:
第3段:
崩:成美尧之事:
居官:维是勉之:
拜:稽首:
让于:女其往视尔事矣:第4段:
敏给克勤:声为律:
身为度:称以出:
为纲为纪:
第5段:
百姓:兴人徒:
行山表木:劳身焦思:薄衣食:卑宫室:
左准绳,右规矩:陂九泽:
度九山: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夏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夏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夏本纪》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夏本纪》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夏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夏朝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史书的重要篇章。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本纪》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讨论作品所传达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批改学生的练习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史记》及相关注释、译文版本。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记选读》之《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本纪》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2.了解《夏本纪》的组成和结构3.了解《夏本纪》的主要内容4.掌握对《夏本纪》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文献分析能力5.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本纪》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内容、阅读方法和文献分析能力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三、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夏本纪》的历史背景,掌握《夏本纪》的基本内容和组成结构,并对不同版本的《夏本纪》进行对比分析。
2.教学重点:(1) 《夏本纪》的组成和结构:由《系本》和《补坊》两部分构成,其中《系本》包括《夏启》、《夏后氏》、《康诰》、《夏则》、《文命》、《纣备》六篇,而《补坊》又包括《后传》、《国语》和《周书》。
(2) 《夏本纪》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夏朝的历史演变和夏禹治水的壮举,突显了中国优秀文化的起源,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3) 《夏本纪》的阅读方法:应从整体出发,审视《夏本纪》的整个结构和发展脉络,对于每篇内容要求深入分析,了解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4) 《夏本纪》的文献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从文献分析的角度深入分析《夏本纪》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讨论四、教学过程1.导入【学法指导】通过导入让学府感受到“夏朝”这个词语的时代感、历史厚重感。
导入:请学生回顾中学历史课本,让他们说说自己对夏朝的印象,都知道哪些历史事件、哪些人物和哪些历史文化?2.学习笔记和疑问【学法指导】学生在旁听课程过程中,应有记笔记、整理思路、提出疑问的好习惯。
《夏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夏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夏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夏本纪》。
(2)学会运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多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对夏朝历史的了解。
(3)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培养学生诚信友善、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夏本纪》的阅读与理解。
2. 夏朝历史背景的了解。
3. 作品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夏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对作品中所体现的古代神话传说的解读。
(2)对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朝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夏本纪》,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夏本纪》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夏本纪》,使学生了解夏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3. 引导学生掌握《夏本纪》中的重要人物、事件,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通过对《夏本纪》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夏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 《夏本纪》中的重要人物、事件。
3.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夏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夏本纪》中的重要人物、事件,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夏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夏本纪》,理解其中的人物、事件,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讲解,梳理《夏本纪》的故事情节。
4. 案例分析:选取《夏本纪》中的重要人物、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夏本纪》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夏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讲解夏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大禹治水、夏启继位等关键事件。
2. 分析《夏本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大禹、夏启等,理解其在我国历史中的象征意义。
3. 探讨《夏本纪》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以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七、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夏朝的历史背景,阅读理解《夏本纪》。
2. 第3-4课时:讲解夏朝的建立过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本纪》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中本纪的形式。
2、了解篇章的内容及相关的文化内容。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三、课时安排第一、二课时:语文快餐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初识文本,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情节第三课时:语文快餐二,完成第一、二部分的理解,同步训练第四、五课时:语文快餐三、四,完成三、四、五部分,同步训练基础擂台一得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栖息膝盖蹊跷文笔犀利息事宁人B.体恤酗酒和煦蓄谋已久井然有序C. 篝火伛偻构陷罪恶勾当藏污纳垢D.渗透慎重缜密甚嚣尘上海市蜃楼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淤积抹杀殊途同归兵来将当,水来土掩B.伏法真缔嘘寒问暖二人同心,其力断金C. 颓唐睿智投鼠忌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D.磨蹭苛刻披沙捡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国将取消代课教师,全面推行农村的教师聘任制,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任教。
②山东省2007年高考阅卷将正式由山大鲁能和山大欧玛联合开发的网上阅卷综合管理系统多功能扫描阅读一体机。
③科学技术犹如助推器,山东农业由粗放型、传统型,向节约型、循环型经济转变,这是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出路。
A. 逐步起用督促B.逐渐启用催促C. 逐渐起用督促D.逐步启用催促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些商家为了促销,利用有歧义的语言来误导消费者,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实在不足为训....。
B.本是一桩普通的经济纠纷,可当事双方一个得寸进尺,一个当仁不让....,最后落了个两败俱伤。
C.他的脑部神经在车祸中严重受损,如今躺在病床上六亲不认....,事实上已差不多是一个植物人。
D.这伙歹徒为牟取暴利不惜披肝沥胆....,铤而走险,疯狂走私违禁物品,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下熟练技师严重缺乏,尽快提高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已成当务之急。
B.由于历史教科书的原因,日军侵华史对于大多数日本年轻人已经非常陌生。
C.有关各方应慎重、稳妥地处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
D.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与奥运有关的纪念品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基础擂台二得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矗立罢黜相处怵目惊心触类旁通B.拮据狙击拘泥鞠躬尽卒囤积居奇C.颐养旖旎绮丽倚马可待虚与委蛇D.崛起猖獗联袂诡谲奸诈精神矍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瑕疵势利眼流言诽语无所不用其极B.急躁杀风景剑拔驽张真金不怕火炼C.安谧吓马威老羞成怒有志者事竟成D.慰藉闭门羹加官晋爵可望而不可即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据悉,从央视辞职的黄健翔已于------与凤凰卫视签约,正式加盟凤凰。
②台北地方法院15日上午首次开庭----- 陈水扁“机要费”贪腐案。
③欧盟轮值主席容克表示,欧盟的预算争议,------- 拖累欧元,因为市场投资人已习惯欧盟遭遇挫折。
A.日前审理不致B.日前审判不至C.目前审理不至D.目前审判不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据了解,当今国内绝大多数作家的作品,超过3万册可以称畅销,印数超过十万的寥若晨星,上百万的更是屈指可数....。
B.作为我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和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马季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
C.今年七十四岁的拉姆斯菲尔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防部长,告别了五角大楼,这回也许真的是衣锦还乡....了。
D.2006年最后一部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公映前夕,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方时直言不讳....:“拍这种古装大片,纯粹是为市场拍,尤其是海外市场。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我国明年将加快建立黑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B.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的各高校进行文化测试、面试等一般要安排在寒假期间进行,以免干扰和影响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
C.中国利用非洲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把自身在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和实用技术带到非洲,帮助非洲改善自身的发展能力。
D.近年来,德州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便利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
基础擂台三得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鬓角颠覆扶摇直上万事具备只欠东风B.落魄帐房惨绝人寰行百里者半九十C.勾连轰动死心塌地即来之则安之D.告诫精彩穷乡僻壤鹬蚌相争渔人得利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与会各方一致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并_________恢复关于此问题的六方会谈。
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条_________沙漠的绿化带沿着公路种植起来。
③在这里,托尔斯泰_________度过了60年,他那浩瀚的作品,和这坐庄园息息相关。
A.敦促抵御前后B.督促抵御相继C.敦促防御相继D.督促防御前后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原因又是什么?B.继茅盾与巴金之后,今年49岁的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三任主席,她年轻,干练,风韵雅致,令人侧目而视....。
C.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已经感动了几代人。
这封让每一个人都不忍..卒读..的遗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在日伪档案中发现的。
D.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洁净的银白世界,使得这里游人如织。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自1933年出版《夜》之后,林庚又陆续写了大量诗篇,分别收在《春夜与窗》、《北平情歌》、《问路集》……等诗集中。
(《美丽的东西捡起来──送别林庚先生》)B.“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C.峰顶有平坦处,舒舒展展地仰卧在上面,顿时山啊、云啊、鸟啊,都一起屏息,只让你静静的休息。
D.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一个罗贯中?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晨,中科院高级工程师赵晖在南京最高峰头陀岭拍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水星凌日”照片,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所钟爱。
B.丁俊辉入读上海交通大学,将使他的竞技水平和心理意志有较大提高,我们相信他的前程更加辉煌。
C.在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进行的采访老红军战士活动中,我们不仅收集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
基础擂台四得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古刹/刹那强悍/强弩之末当头棒喝/独当一面B.奔放/投奔给予/自给自足应接不暇/应运而生C.刚劲/劲敌揭露/出乖露丑间不容发/令人发指D.主角/角斗装载/载歌载舞遂心如愿/半身不遂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使用------密码和无能为力付密码的客户,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
②订立和变更聘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一致的原则,并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③尽管上半年国际干散货市场运价一直走低,但“中海发展”却风景这边独好,上半年---经营业绩没有下滑,----- 实现了强势增长。
A.登陆磋商非但/反而B.登录协商非但/反而C.登录磋商不但/而且D.登陆协商不但/而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张家辉近来在杜琪峰的作品中频频亮相,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尤其是在《黑社会》系列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B.长期以来,国内企业防病毒市场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深奥的产品宣传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整个行业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
C.“养老险”保费较高,选择不当,很容易成为经济负担。
因此,专家呼吁:选择“养老险”,要点之一就是量入为出....。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
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两条,就能重塑新我。
B.今天下午,商务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向第一批430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授牌并颁发证书。
C.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从试验方法到程序动作、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酝酿了三、四年的时间才正式推出了中国NCAP项目。
D.我们国家排在世界第一的是什么?是人口。
13亿人口的沉重负担向13亿人力优势转变,靠教育,13亿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还是靠教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入世后,国内商品价格同国际市场的关联度日益增长,以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依托所编制的义乌指数,将为中国生产小商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引导。
B.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观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
C.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D.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证实,中国台湾南部海域发生的强烈地震,导致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信号中断,大陆的网民无法正常访问国际网站。
一、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解题:《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
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二)、课文说明: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