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东北财大,邓立立)
国际经济学课件-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節 古典貿易理論的含義
古典貿易理論是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一部分,是英 國古典經濟學家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從生產成本 方面提出的貿易理論。
基本觀點是:當勞動是惟一的生產要素時,生產 技術差異具體體現為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勞動生產率 差異是國際貿易的決定因素。
封閉條件下:生產一個單位Y的勞動投入 1/ aY
開放條件下:用一個單位Y的勞動投入生產X,再按國際市場 價格交換Y。所得到的Y數量為:
(1/ aY ) aX PW PW / PA 1
第三節 古典貿易理論的評價
麥克杜格爾(Mac Dougall)對李嘉圖的貿易模型進行 了第一次經驗檢驗,使用了1937年英、美兩國25個產業的生 產率和出口數據。結果表明,勞動生產率和出口間具有正相 關關係。
著名的古典貿易理論: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 (利益)論與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利益)論。
比較優勢=比較成本?
斯密的絕對優勢論
1、絕對優勢論的基本內容 2、絕對優勢論的數學說明 3、絕對優勢論的圖形說明 4、絕對優勢論的評價
一、絕對利益說的基本內容
背景:
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了其 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 因的研究》(又稱《國富 論》),書中對重商主義的思 想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 了絕對優勢理論。斯密所處的 時代背景是:英國資產階級的 原始資本積累已經完成,經濟 力量得以壯大,不再需要實行 保護貿易政策,重商主義嚴重 阻礙著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資產階級要 求實現自由竟爭和自由貿易。 斯密的學說正是當時英國資產 階級經濟利益和政治主張的反 映。
X︰Y
A國獲利
1︰1.5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 41页)

• 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开创 性贡献
• 提出比较优势学说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 2×2×1模型 • 机会成本不变 • 没有运输费用 • 劳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 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 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 比较优势的含义及衡量方法 – 比较优势的含义 •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 一国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 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另一国或相对劳动 生产率高于另一国
绝对优势理论的图形分 析
Y B国进口50X
100
B国出口50Y
50
C A国出口50X
B
IB
I
25
A
IA
A国进口50Y
O
40 50
80 100
X
三、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 斯密的贡献
– 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首次提出了贸易 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益
• 理论假设前提不符合国际贸易实际
– 理论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 贸易
• 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字例证
–2×2×1模型
• A、B两国;X、Y两种产品;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
• 由于生产技术不同,同样的劳动人数,可能的产出 是不同的
–如果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X或者都用来生产Y, 我们可以给出两国每年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假设
X
Y
A国
• 绝对优势的含义
– 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同 类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则该国拥有这一商品生 产上的绝对优势
ax bx
a y by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P16机会成本递增是指两个国家在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
到两国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同时,这种分工就会停止,贸易也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
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军徽大雨贸易前的消费水平。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不论是小国还是大国都存在着不完全分工。
随着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就会逐渐接近,直到该价格在两国之间相等为止。
2.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比较利益的分解P17比较利益可以分解为交换所得(图中A→T)和分工所得(图中T→E)。
一国在国内资源配置不变、铲除不变的情况下,按国际市场价格同另一国交换一部分产品获得的福利水平的提高是交换所得,这是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
一国在对本国资源按照比较优势进行重新配置得到的福利水平的提高是分工所得,这是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
3.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P18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指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制度等方面的诧异以及由各国贸易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存在与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相比,降低了国内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减少了贸易规模和贸易利益。
只要交易成本不高于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各国仍会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贸易参加国仍可以获得高于封闭状态下的福利水平。
4.贸易条件——商品贸易条件P23商品贸易条件,也称纯易货贸易条件,它等于一国出口价格指数(P X)与进口价格指数(P M)的比乘以100,即N=(P X/P M)·100贸易条件上升一般被称为贸易条件改善,贸易条件下降被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P28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较少使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产品上,有着比较优势。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四、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 价
一)、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
斯密的一个假设前提是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 就必须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 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 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 入国际市场。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 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 两难境地。
三、绝对利益说的其他有关叙述
斯密的绝对利益说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定 义。
认为社会财富应该以商品劳务的生产来衡量,而 不是单纯的贵金属的保有数量;政府应鼓励经济 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斯密从货币流的调整机制出发认为,贸易的顺差 与逆差事实上存在自动调节机制,会导致贸易自 动向平衡的方向发展。贸易的利益是双方的,这 样才能使贸易得到正常发展。
B国 Y
隐含世界贸易价格
x
隐含世界贸易价格
x
假设A国与B国各生产X与Y产品。左图为A国的 基本情况,右图为B国基本情况。图形表明,当 两国发生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后,两国的生产点 和消费点出现了空间上的分离。
A国的产业优势在于生产、出口X产品,B国产业 优势则在于生产、出口Y产品。因此A国使用全部 资源生产X产品,并用X产品按照国际交换比率 Tw交换Y产品进行消费。
盖交换中存在的不等价交换与国际剥削 60年代初:批判地吸收 改革开放后:分成两方观点
第三节 比较利益的分解
从来源上可从两方面分解比较利益
来自国际贸易
来自国际分工
1.来自于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 Y
C Y0 B
Ⅱ Ⅰ
T
Y1
B’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早期的国际贸易学说第一节前资本主义的贸易学说一、奴隶社会的贸易观念1. 奴隶社会的经济背景-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奴隶主拥有土地和奴隶。
- 手工业和商业相对落后,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发达。
2. 奴隶社会的贸易特点- 贸易形式简单,主要以直接交换(物物交换)为主。
- 贸易商品多为奢侈品,如贵金属、香料、丝绸等,这些商品主要用于满足奴隶主阶级的奢侈需求。
- 贸易活动受到地理限制,通常只在相邻地区或通过丝绸之路等少数渠道进行。
3. 奴隶社会的贸易观念- 贸易被视为一种政治和军事行为,而非经济活动。
- 奴隶主阶级通过贸易获取稀有商品,以显示权力和地位。
- 贸易的目的不是创造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欲望。
二、封建社会的贸易观念1. 封建社会的经济背景- 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控制,农民依附于土地。
-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城市兴起,货币经济开始出现。
2. 封建社会的贸易特点- 贸易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受封建割据和交通不便的限制。
- 贸易商品多样化,包括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地方特产。
- 贸易活动受到封建领主的严格控制,商人地位较低。
3. 封建社会的贸易观念- 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商业和工业是次要的,主张自给自足。
- 封建领主通过贸易税和关税来控制贸易,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 贸易被视为对封建秩序的潜在威胁,因此受到限制和压制。
第二节重商主义的贸易学说一、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1. 财富观-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财富和权力取决于其持有的贵金属(如黄金和白银)。
- 贸易被视为一种零和游戏,国家的财富增加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财富减少。
2. 贸易差额论- 强调贸易顺差的重要性,即出口必须大于进口,以保持国家财富的净流入。
- 认为贸易顺差是国家富强和军事力量的基础。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1. 托马斯·孟(Thomas Mun)- 英国经济学家,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David Ricardo,1772-1823
22
1.3.1 基本概念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 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 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 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 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 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21
1.3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 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 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 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 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 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 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 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 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 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14
1.2.4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为了进一步理解“绝对优势”贸易理 论,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
15
(1) 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 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 假设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 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假设5: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 ; 假设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 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假设7:无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
8
(2)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 Mun )
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 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 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顺差)即可。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 衡论。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 贸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 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 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这就是晚 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培训

研究重点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关注比较优势 和贸易利益分配,现代贸易理论 则更注重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和
企业行为。
政策含义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 ,现代贸易理论则认为政府政策
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 国家间的经济交流和繁荣,提高生产效率 和福利水平。
贸易平衡与国际收支
贸易与经济增长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强调贸易平衡的重要性 ,认为国家应保持贸易顺差以增加财富。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能够促进经济 增长,通过交换和分工合作实现国家经济 的快速发展。
CHAPTER
02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培训
CONTENTS
目录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 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相互需求理论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现代发展
CHAPTER
0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背景和起源
19世纪初工业革命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国际贸易日益 频繁,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 其机会成本较高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
该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即生产者数量众多且规模相当, 产品同质化,价格由市场供需决
定。
生产要素流动性
该理论假设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国 家之间自由流动,以实现最优配置 。
关注跨国公司和全球价值链
新贸易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全球价 值链的形成和影响。
提出战略性贸易政策
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来干预和影响国际贸 易,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经济学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特点 封闭条件和开放条件下一国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贸易利益如何分解 国际贸易的起因
08.05.2021
37
THANK YOU!
X
16
商品市场均衡
取决于市场上商品相对价格
Y
X的相对价格线
Y1
E
O X1
完全竞争市场上 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以Y衡量 X价格为Px/Py X边际成本就是X的
机会成本
X的相对价格等于X的机会成本
X
08.05.2021
17
国际贸易主要分析工具(二)
社会无差异曲线与需求
(个体)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 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曲线。代表消费者偏好与 福利
(个体)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
得如 到何
阿罗不可能 定理
任何情况下,从个人偏好次序 达到社会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
08.05.2021
18
案例:三个投票
一家三口看电视,发生争论,父亲、母亲与儿子的 偏好均不相同:
父亲 母亲 儿子
最爱看 新闻 电视剧 动画片
还可以 动画片 新闻 电视剧
不想看 电视剧 动画片 新闻
08.05.2021
14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与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需放弃的其他产 品的产出数量—— 如X的机会成本为:-△Y/△X或 |dy/dx|
Y
O
X
08.05.2021
15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三种情形
Y
Y
Y
O
O
XO
X
机会成本(-△Y/ △X )递增、不变与递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Fra bibliotek工前分工后
毛呢
英国 100 1单位 90
酒
120 1单位 80
毛呢
220 2.2单位 0
酒
0 0单位 170
葡萄牙 合计
1单位 2单位
1单位 2单位
0单位
2.2单位
2.125单位
2.125单位
1.3.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1)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1936 年哈伯勒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 势理论。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的比较优势理论,有 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2)多边贸易与多种产品贸易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大都是由多个国家 参加的,相互之间交换多种产品。在这种复杂的多 边国际贸易的情况下,比较优势理论也同样适用。
1.3.3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1)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Y
A
MRT = MRS = PX/PY
O
X
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一国)
Y A国
E C
O
B
X
(2)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两国)
Y 甲国 P = PX/PY=1 Ⅱ D C Y A′ 乙国
B
Ⅰ
E′
D′ C′ Ⅱ
Ⅰ
P = PX/PY=1 O E O B′
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
贸易成为可能。
理论的假设
(1)使用2-2-1模型的分析方法
(2)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3)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4)全部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在国内完全自由流
动,但不可在国际间流动
(5)交易双方成本不变,即规模收益不变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的经济关系,是国内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是将
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相融合,对国际经济活动以及经济资 源的国际配置进行分析和探讨的一门科学。
绪 论
1.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 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政策两大部分。
●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以及
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它代表的是新兴商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首次从国家财富增长 的角度讨论了国际贸易的作用和国家应当采取
的政策。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只有货币或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国家财富的增长
即是一国拥有的金银量的增长。
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鼓励商品出 口、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
济学原理》一书中阐述了相互需求理论。
穆勒认为,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或比较优势决 定了两国间产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而实际的国际交换
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实际的交换比例
即均衡的交换比例,它取决于两国各自对对 方商品的相 对需求强度。
毛呢 英国 德国 10码 10码
麻布 15码 20码
国内交换比例 10:15 10:20
1.2 绝对优势理论
1.2.1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2.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2.1 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 年出版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 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学说,阐述了国际 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果。
● 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 ● 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
● 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
● 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
1.2.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够增加国家财 富。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 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 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 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 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假定英、德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为10:17。如果在这个交 换比例上,英国对德国麻布的需求(• 假定为17• 码×1,000=17, 000码)与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假定为10码×1,000=10,000 码)恰好能使两国的进出口额相等,则这个比例就是一个稳定的、 均衡的交换比例。
1.4.2 贸易条件的局部均衡分析
PX/PY
P3 出口 Sx
PX/PY
S
PX/PY
Sx A´ B
P2 P1
O
B
A Dx X
B* A*
O
E*
D X O
进口
E´
Dx X
1.4.3 贸易条件的一般均衡分析
(1)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形状 (2)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1)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形状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20 世纪初的两名
● 第10章 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 ● 第11章 外汇与汇率 ● 第12章 汇率决定理论 ● 第13章 国际收支 ●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 第15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
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内的延
伸和应用,它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
并且构成了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研究的是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经济与其外部世界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理论等。 ● 政策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政策以及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国 际 贸 易 模 式
国际金融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外 汇 理 论
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理论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
(3)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一国)
Y E A国
A C O B PB=1 X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两国)
Y 甲国 Ⅱ Ⅰ A C E B′Ⅰ Ⅱ E′ B C′A′ Y 乙国
P = PX/PY=1
P = PX/PY=1
O
X
O
X
(4)比较利益的分解
Y Ⅱ E Ⅲ
T
Ⅰ A
B Pw=1 O Pb=Pw=1 X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邓立立
目录
● 绪论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 对外贸易措施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目录
● 第8章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 第9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①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又称纯易货贸易条件指数,它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表示的是一国每出口1单位商品所能交换的进口商品
数量的变动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
N
Px 1 / Px 0 Pm1 / Pm 0
PX / PM
②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是指用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反映该 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用公式表示是:
Ⅲ
H
G C
PW=1/4 X
(2)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Y
C´
甲国提供曲线
PW=1
E
乙国 提供曲线
PW = 1/2
O
G
C
D
X
1.4.4
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是一国出口商品价 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通常情况下,贸易条件是以价 格指数表示的,叫做贸易条件指数。
富。
早期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理论称为“货币差额论”,也被称 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 主张通过国家立法,绝对禁止金银出口,尽量输出 商品,增加金银进口,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 甚至只卖不买,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贸易都是顺差。
晚期的重商主义
以贸易差额论为理论依据。
贸易差额论把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主张在对 外贸易中应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大本国货
●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首次明确地肯定了国际贸易
可以为参与双方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斯密提出了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思路,
为国际贸易中古典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很大,无法解释绝对先进 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1.3 比较优势理论
1.3.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结合
第1 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析三方面的问题:
(1)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和贸易的流向以及各
国贸易的类型; (2)进行国际交换的交换比率或贸易条件的确定;
(3)贸易双方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
(5)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Y
E E´ A C´ C O B´ B PB=1 X
1.4
相互需求原理
1.4.1 相互需求原理 1.4.2 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 1.4.3 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1.4.4 贸易条件
1.4.1
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理论的基础上,在其《政治经
其中,前两个问题属实证经济学范畴,第三个问题 则属规范经济学范畴。
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1.2 绝对优势理论
1.3 比较优势理论 1.4 相互需求原理
1.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16—17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