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夏本纪》人物关系
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演进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人物。
其生平和治水联系在一起;他和他的儿子启开创了夏朝,从而为中国几千年的世袭制政权奠定了基础。
有关他的记载,零星见于西周以来的各种史料,其中尤以《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所记最为系统,可以说是当时各种资料的一个综合。
因此,下文中,我们首先根据《史记》提供的脉络,对禹的整个生平作一概览;然后对其中涉及问题,加以简要分析。
一按照《史记》的说法,禹和尧、舜一样,都出自黄帝世系,只是所属支系有所不同:尧为青阳一支,而舜、禹则为昌意一支。
当尧之时,天下遭遇洪水之害。
尧接受四岳的建议,任命鲧来治理洪水。
然而9年过去,鲧并没有治水成功。
这时,尧的年纪大了,决定找个有贤德的人,把帝位禅让给他。
于是众人向尧推荐了舜。
这时的舜还是一介平民,但尧仍然决定让舜摄行天子之政。
而舜果然不负众望,他发现鲧治水无功,便在羽山将其殛灭。
这一举措十分果断,令天下为之叹服。
因此,尧死后,舜便继承了尧的帝位。
他启用鲧的儿子,也就是禹,命其继续治水;又命皋陶、伯益为其辅佐,以成治水之功。
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演进 文/向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禹得到舜的任用,有感于其父无功而受诛,于是劳身焦思,治水13年,路过家门也不入,终于把洪水平抑下去。
《国语·周语下》说,禹之所以能够治水成功,是因为他所用方法和鲧不同。
鲧采用的方法是防堵,而禹采用的方法则是疏导:随顺水的自然趋势,将水引入江、河之中,最后注入大海。
所以孟子评论禹说:“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a 又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b 而禹在治水同时,还下工夫考察沿途各地形势,从而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并详细记录各州的山川和物产情况。
禹的功绩如此之大,所以舜年老以后,便把帝位禅让给禹,禹也因此作了“天子”。
到了晚年,禹原本也想仿效尧、舜成例,把帝位禅让给益。
但是益的功绩没有舜、禹那样伟大,而禹的儿子启又是个有才能的人,所以天下人不拥戴益而拥戴启,于是启便乘势建立夏王朝,从而开启世袭制时代。
史记·夏本纪(6)全文

史记·夏本纪(6)全文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
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⑤,摄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
②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
襄:上漫,淹没。
陵:大土山。
③负命:违背天命。
毁族:毁败同族的人。
④等:相同,一样。
这里是比较的意思。
贤:好,强。
⑤登:升,提升。
⑥摄行:代理执行。
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
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
⑨殛:通极,流放远方。
以:而。
⑩诛:惩罚。
是:对,正确。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
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
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
居官:居于官职,即做官。
③嗟:叹词。
④女(rǔ,汝):你。
⑤维:句首语气词。
是:此,这,指平水土这件事。
勉:勉力,努力。
⑥拜:行敬礼。
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
稽首: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
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
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
夏本纪

朗读课文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 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孙而帝颛顼之 孙也① 孙也①.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 在帝位② 为人臣. 在帝位②,为人臣.
补充注释: 补充注释: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 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 己为本位,上有父, 曾祖,高祖; 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 曾孙,玄孙. 子,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曾大父:即曾祖父.
朗读课文
禹乃遂与益, 后稷奉帝命, 禹乃遂与益 , 后稷奉帝命 ,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 傅土① 行山表木② 定高山大川③ 傅土 ① , 行山表木 ② , 定高山大川 ③ . 禹伤先人 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 乃劳身焦思⑤ 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④ , 乃劳身焦思 ⑤ , 居外十三 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⑥ 致孝于鬼神⑦ 年 , 过家门不敢入 . 薄衣食 ⑥ , 致孝于鬼神 ⑦ . 卑宫室⑧ 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 水行乘船, 卑宫室 ⑧ , 致费于沟 淢 ⑨ . 陆行乘车 , 水行乘船 , 泥行乘橇⑩ 山行乘檋 泥行乘橇⑩ ,山行乘檋(11).左准绳 .左准绳(12),右规矩 , (13),载四时 ,载四时(14),以开九州 ,以开九州(15),通九道 ,通九道(16),陂 , 九泽(17), 度九山 九泽 , 度九山(18). 令益予众庶稻 . 令益予众庶稻(19), 可种 , 卑湿(20).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 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 相给,以均诸侯(2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 相给, 以均诸侯 .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 及山川之便利(23). 及山川之便利 .
当帝尧之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 或重于泰山, 鸿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夏本纪

《史记》体例 简介 1 、本纪:记载帝王事迹的传记。十二本纪 大约是根据材料的多少,有的几个帝王为一 本纪,有的是一个帝王一个本纪,有的是一 个朝代为一本纪,年代愈久的材料愈少。 2 、世家:用以记载诸国王侯功臣的事迹。 有的是一国一王侯为一世家,有的是两国两 王侯为一世家,有的是多个为一世家;也有 是一些特殊人物被称为世家的。 3 、列传:是记一般人臣、古今特殊的人 物的事迹。有的是一人一传;有的是以类相 从,多人一传。还有几篇总记外国大事、物 产风俗的。
比较, 衡量
惩罚
诛杀
正确 这个,这
是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是说也,人常疑之 惟利是图
“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勉 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力量不够而尽力做 勉为其难 谦让 让 让于契、后稷、皋陶。 责备 秦二世使人让章邯 克制,战胜 克 禹为人敏给克勤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克日到达 约定或限定(时间)
攸,所。同,同一。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刊:砍削 ;旅:治理。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陂,筑堤防 四海,四方诸侯(指全国各地)
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府,藏财货处,仓库。交:都。正: 同“征”,征收。则:标准、准则。成赋:确定应交纳的赋 税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中国:指九州之中。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祢(zhī) :恭敬 台:我,自称。距:拒,违背。行:行 为准则
禹为人敏给克勤 敏给:敏捷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为:符合 为:是
克:能
勤:勤苦
度:尺度。 称:称量,权衡.
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 的样子。
夏本纪

四
岳: 乃尧之四大诸侯,分别主管东南西北四方,史书 称为四岳。东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 和仲;北岳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尧的 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决策,尧都要与四岳一起 商量。 1、举舜:尧的年事已高,由谁来继承皇位,多年来一 直是他的一个心病。尧本来有儿子,名叫丹朱,可是 不成才。为了天下苍生,尧决计不将皇位传给他。于 是,尧征求四岳的意见,请他们举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四岳在一起,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舜。于是,他们共 同向尧举荐舜作皇位继承人。
薄:使…微薄,即节俭的意思。致:送达,表达。于:对
禹有哪些业绩?从中体 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禹的业绩: 禹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 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 通九道,度九山,考察 了九州的土地特 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明了各地 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 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 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 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史记》体例 简介 1 、本纪:记载帝王事迹的传记。十二本纪 大约是根据材料的多少,有的几个帝王为一 本纪,有的是一个帝王一个本纪,有的是一 个朝代为一本纪,年代愈久的材料愈少。 2 、世家:用以记载诸国王侯功臣的事迹。 有的是一国一王侯为一世家,有的是两国两 王侯为一世家,有的是多个为一世家;也有 是一些特殊人物被称为世家的。 3 、列传:是记一般人臣、古今特殊的人 物的事迹。有的是一人一传;有的是以类相 从,多人一传。还有几篇总记外国大事、物 产风俗的。
本纪 ——《夏本纪》
世家 ——《鲁周公世家》 列传 书 表 ——《河渠书》 ——《六国年表》
了解有关知识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 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 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 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 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 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 公元前十六世纪。
白话文史记——夏本纪

夏本纪夏禹,名叫文命。
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就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
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没有在位称帝,只是做别人的大臣。
当尧帝在位时,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山岭,淹没丘陵,百姓十分忧虑。
尧寻求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
尧说:“鲧为人违背命令,摧残同类,不可用。
’’四岳说:“比较起来,没有比鲧更合适的,希望您能试一试他。
”于是帝尧听从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
九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没有成功。
这时,帝尧再次寻求人才,意外地得到舜。
舜被起用,代替天子管理国政,巡视各地。
巡行时,发现鲧治水失败,就把鲧流放到羽山,直至死在那里。
天下的人都认为舜的惩罚很对。
于是舜举荐鲧的儿子禹,让他继续鲧的治水事业。
尧死后,帝舜问四岳道:“有谁能成就帝尧的事业,可叫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作司空,可以成就尧的事业”。
舜说:“嗯,对!”命令禹说:“你平治水土,尽心尽力做好这件事吧。
’’禹跪拜叩谢,推让给契、后稷、皋陶。
舜说:“你快去上任办事吧。
”禹为人敏捷机智,克勤克俭,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说话诚实;声音的高低快慢,合于律吕,自身的进退屈伸,合于法度,一举一动,都能适宜于事理,勤勉敬谨,可以作为纲纪。
禹于是与益、后稷奉舜帝的命令,率领诸侯、百官发动民夫动土治水,行山路,树标志,测定高山大川情况。
禹感伤先人父鲧没有完成治水大业以致受惩罚,于是勤劳奔走,苦苦思索,在外十三年,就是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敢进去看一看。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省出财力,用于治水。
他坐车在陆地上走,乘船在水中行,遇到沼泽,利用两头翘起像船形的橇前进,遇到高山,就穿着有铁齿的鞋爬行。
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还带着测量四时的仪器,终于开辟了九州,疏通了九条河道,筑堤修治了九个大湖,凿通了九座大山。
他叫益发给民众稻种,在低湿的地方种植。
叫后稷发给民众欠的粮食。
粮食缺少的地方,就加以调剂,使各诸侯管辖区内,能够大致平衡。
《史记》人物传记篇目排列探析

《史记》人物传记篇目排列探析摘要:《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著作。
这部著作在它所包括的时代上,在丰富的内容上都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五种体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虽各有区别,但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而对《史记》列传的篇目此第的排列分析和研究有不少学者。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本纪》、《世家》与《列传》篇目排列方式的分析和比较,来分析司马迁这样安排的原因以及其所要反映的思想。
论文第一部分具体分析《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篇目排列。
第二部分就是比较《本纪》、《世家》与《列传》的篇目排列,探析作者司马迁的价值判断。
第三部分就是由《史记》人物传记看司马迁的文化思想。
第四部分是通过对《史记》人物传记篇目次第排列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关键词:《本纪》、《世家》、《列传》、篇目排列Abstract:Shiji is a great historical work,which was written by Sima Qian in Han dynasty. This book is unprecedented in the age it included and in rich content. Shiji has five kinds of style: Benji,Biao,Shu,Shijia,Liezhuan, although each has difference, but their mutual coordination constitute an organic whole. And many scholars have researched the subjects’array of Liezhuan. On the baasis of synthesizing previous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why Sima Qian arranged subjects of Liezhuan so that, and what thoughts this subjects’array reflec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s’array of Benji,Shijia and Liezhuan. The second part is to compare the subjects’array of Benji,Shijia and Liezhuan,and to analyze Sima Qian’s values. The third pard analyzes the thought of Sima Qian which is reflected form biography of people.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Key words: Benji Shijia Liezhuan Subjects’array目录1.《本纪》、《世家》、《列传》的篇目排列 (3)1.1《本纪》的篇目次第排列 (3)1.2《世家》的篇目次第排列 (4)1.3《列传》的篇目次第排列 (6)2.由篇目排列探析司马迁的价值判断 (10)3.由《史记》人物传记看司马迁的文化思想 (12)3.1“究天人之际” (12)3.2“通古今之变” (15)3.3“成一家之言” (16)3.3.1赞颂无为,反对多欲 (16)3.3.2贤臣良将治平天下 (17)4.结论 (17)《史记》作为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识见超群的历史著作,它奠定了中国“正史”的基础,成为二十四史之首。
中华历史朝代的道德轮回(二):夏商周开启王朝时代(图)

中华历史朝代的道德轮回(二):夏商周开启王朝时代(图)伟大的商王汤,启王道换代先河,行仁德二、夏商周时代——中国进入王朝时代五帝时期,天下的共主,譬如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都是因为贤德而为各个部落所尊崇、所拥戴。
而五帝对天下的治理也都是以德为上,较为松散。
在挑选继承人方面,五帝基本遵循“传贤”的原则,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情况下,将帝位传给符合这一条件之人,而并不一定将帝位传给子嗣,除非子嗣符合这一要求。
在舜帝去世后,夏族的首领禹因为治水有功,并且为人贤德谦逊,而继承了帝位。
禹死之后,其儿子启继承了天子之位,从而真正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王位由“父子相传”的先河,即古人所说的“家天下”的肇始。
自此之后的历代王朝,基本延续了这一继承法则。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的、松散部族社会的基本结束,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夏朝——“家天下”的开始、华夏子孙的来历德性尚色:帝禹继帝舜的土德以金德称王(土生金),建立了夏王朝,服饰尚黑,即服饰旗帜以黑色为尊,姓姒。
主要成就: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人们都为此十分忧愁(此时西方可能正是挪亚方舟时期)。
尧便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众人推举了鲧。
鲧采用息壤堵水的办法,但是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泛滥不息,鲧治水没有取得成效。
舜被定位继承人后,鲧因为嫉妒舜而反叛,禹劝说父亲无效,日夜向天祈祷,希望父亲改过。
鲧因反叛被杀,舜命大禹来治理洪水,大禹有定水神针,可以知道水的深浅,并且通过疏通河道取得治水的成功。
经过禹十三年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海之内都可以居住了。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
舜帝去世后,大禹被禅位为天子。
《史记夏本纪》上说,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而且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
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的儿子启也很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
启即位后,继承了大禹的事业,并以德化来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