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性多糖涂膜果蔬保鲜技术研究及发展x

合集下载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提伟钢1 于文越 1 邵士凤2周兴本1刘洋1(1.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10122 2.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110000)摘要: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是一种安全、卫生的保鲜技术。

本文综述了可食性膜的种类和性质,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不同种类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关键词:可食性涂膜保鲜食品Study Progress on Edible Coating FilmsAbstract: Edible filming preservation is an safe and hygienic technology. In this article, the types and the properties of edible film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of the edible films were emphasized.Key words: edible films;preservation; food1.可食性涂膜介绍很多食品原料在常温状态下暴露在空气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变质,这是因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原料中酶的活性以及果蔬原料的后熟作用。

延长食品原料的保藏期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低温和气调保藏,然而这两种方法的成本都较高。

可食性涂膜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食品原料保藏期的方法。

1.1可食性涂膜保鲜原理可食性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质(如多糖、蛋白质、脂类等)为原料,添加可食性的增塑剂、交联剂等,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并以包裹,涂布,微胶囊等形式覆盖于食品表面(或内部),以阻隔水气、氧气或各种溶质的渗透,起保护作用的薄层。

可食性涂膜保鲜的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少物料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降低干果所含的脂肪氧化的速度以及果蔬类酶促褐变的速度;第二,减少外界微生物对食品原料的污染;第三,降低水分传递的速度,减少果蔬失水及干果类吸潮;第四,降低果蔬类的呼吸强度。

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新鲜度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果蔬保鲜技术因此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评述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果蔬保鲜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然后概述国内外在果蔬保鲜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现状,接着分析当前果蔬保鲜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创新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果蔬保鲜技术全景图,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国内果蔬保鲜技术在国内,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历程虽然较国外稍晚,但随着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果蔬保鲜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目前,国内果蔬保鲜技术主要包括冷藏保鲜、气调保鲜、减压保鲜、辐照保鲜、化学保鲜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生物保鲜技术等。

冷藏保鲜技术:冷藏保鲜是国内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果蔬保鲜方法之一。

通过降低果蔬的贮藏温度,延缓其呼吸作用,从而延长保质期。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果蔬冷藏体系,包括冷库、冷藏车、冷藏船等。

气调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是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腐败变质。

国内的气调保鲜技术主要包括低氧高二氧化碳保鲜、真空保鲜等。

这项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果蔬基地和果蔬加工企业中。

减压保鲜技术:减压保鲜是通过降低贮藏环境的压力,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腐败变质。

这种技术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在一些高端果蔬产品中得到应用。

辐照保鲜技术:辐照保鲜是利用电离辐射对果蔬进行处理,杀灭或抑制果蔬表面的微生物,延长保质期。

这项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出口果蔬产品的保鲜处理中。

化学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对果蔬进行处理,延缓其腐败变质。

果蔬保鲜膜保鲜机理及研究进展

果蔬保鲜膜保鲜机理及研究进展

果蔬保鲜膜保鲜机理及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对果蔬新鲜度和安全性的日益重视,市场对果蔬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果蔬保鲜方法主要有低温冷藏、气调贮藏、辐照、化学方法和保鲜膜包装等。

与其他方法相比,保鲜膜包装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应用广泛、效果明显的优点,因此果蔬保鲜膜的研究与应用必将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果蔬采后特点及保鲜膜的保鲜机理采收后的果蔬仍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依旧在进行着旺盛的生理活动。

首先果蔬通过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的呼吸热,若呼吸热不及时除去而在果蔬内部或贮藏环境中积累,就会提高果蔬的温度,从而加速物质消耗而导致衰老;其次新鲜果蔬含水量较高,但在贮藏过程中由于果蔬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果蔬就会逐渐失水而出现萎蔫,表面失去鲜嫩状态,从而导致果蔬品质降低;再次乙烯伴随着果蔬的成熟而产生,可促进新鲜果蔬的进一步成熟与衰老。

所以,把呼吸作用控制在最低水平,减少水分损失和减少环境中的乙烯含量可以延缓果蔬在贮藏过程中的成熟与衰老,达到延长贮藏时间的目的。

保鲜膜就是针对果蔬采后的这些生理特点和贮藏要求设计的。

将采后的果蔬以特定性能的薄膜进行包裹,尽可能使包装内达到适于果蔬最低代谢水平的微环境并加以维持,从而达到防止病虫侵染、损伤和腐败发生的目的。

1.果蔬包装后,由于呼吸作用,其生活环境中的O2减少,CO2增加,此时果蔬的呼吸强度下降,产生保鲜作用。

但如果O2的减少和CO2的增加分别超过组织所能忍受的程度时就会导致无氧呼吸及CO2中毒。

如发生这种情况,不仅养分消耗过快,而且会积累有毒代谢产物,使很多重要的酶系活性受抑,生理活动反常,品质迅速劣变。

因此,控制好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关键。

一般来讲,适宜果蔬保鲜的氧气最佳浓度约为2%~4%,在这一浓度范围内,果蔬产品呼吸速率降低,保藏效果较好。

2.及时排除果蔬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等气体,以减少这些气体对果蔬的催熟作用,减少衰老。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所在学院:食品工程分院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二0一七年三月目录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I)1 前言 (1)2 果蔬贮藏的主要保鲜技术 (1)气调保鲜技术 (1)防腐剂保鲜技术 (2)生物保鲜技术 (2)臭氧保鲜技术 (3)冷藏保鲜技术 (3)辐照保鲜技术 (3)减压保鲜 (4)3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4)建立完善的保鲜系统 (4)促进果蔬贮藏的多样化发 (4)开发天然保鲜剂贮藏保鲜技术 (4)大力发展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和设备 (4)发展果蔬贮藏中的病害防治技术 (5)建立全国果蔬保鲜和加工信息网 (5)促进贮藏保鲜系列化 (5)4 结论 (5)参考文献 (5)致谢 (7)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摘要:新鲜水果、蔬菜是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促进食欲,具有独特的形、色、香、味的保健食品.果蔬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但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果蔬的消费要求。

果品蔬菜需求量是世界上仅次于粮食的农产品.据《国际商报》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果蔬产品生产国,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多种果蔬的发源地,堪称“世界园林之母”.果蔬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的延续,保持果蔬质量和鲜度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果蔬贮藏、运输、流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果蔬贮藏,果蔬保鲜Fruit and vegetable fresh-keep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trendAbstract: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is everyday must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vitamins, minerals and dietary fiber, is to promote appetite, has a unique shape, color, aroma and taste of health food. Fruit and vegetable group tender, water content is high, easy to rot, resistant storage, postharvest loss of fresh extremely easily, resulting in lower quality, and even loss of nutritional value and commodity value, but through the fresh-keep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can eliminate the season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umers around the consumption of fruit and vegetable. Demand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is second only to food crops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ily reported,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fruit and vegetable products,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bundant germplasm resources, is the birthplace of many kind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the world, can be called the \"mother of the world garden. Fruit and vegetable fresh-keeping is a contin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ep fruit and vegetable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 is in the process of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transportation, circulation must solve the problem.Keywords: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fresh-keeping1 前言国内果蔬贮藏加工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生产经验,创造了一系列成熟完善的贮藏保鲜技术。

常见可食性涂膜保鲜剂研究进展

常见可食性涂膜保鲜剂研究进展

现代食品XIANDAISHIPIN 81/行业综述Industry Review doi:10.16736/41-1434/ts.2020.22.024常见可食性涂膜保鲜剂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Edible Coating Preservatives◎ 杨 青,顾颖慧(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YANG Qing, GU Yinghui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Qingzhou 262500, China)摘 要:涂膜保鲜是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安全无毒害的常用保鲜方法,在果蔬产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对壳聚糖、芦荟胶、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和瓜尔胶等涂膜保鲜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果蔬;涂膜保鲜;壳聚糖;海藻酸Abstract :Coating is a common preservation method with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safety and non-toxic,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tosan, aloe gum, konjac glucomannan, alginate, guar gum and other coating preservatives.Keywords:fruits and vegetables; coating preservation; chitosan; alginate中图分类号:TS255.31 可食性涂膜保鲜剂的作用原理和分类1.1 可视性涂膜保鲜剂的作用原理果蔬产品季节性强,难贮藏,贮藏期间常发生失水、黄化、褐变和腐烂等现象,果蔬产业每年会因贮藏问题遭受上百亿经济损失。

壳聚糖涂膜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涂膜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涂膜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李慧慧(20090801118 徐州工程学院)摘要:天然食品防腐剂壳聚糖具有易于生物降解,抗菌性强,安全无毒等优点。

近年来,壳聚糖涂膜保鲜技术已成为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

笔者对壳聚糖涂膜及其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现阶段壳聚糖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壳聚糖;涂膜保鲜;果蔬近几年,鲜切果蔬因其具有新鲜、食用方便、营养卫生、百分之百可食等多种优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应用可食性保鲜膜保鲜果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涂膜处理后的果蔬能有效保持其品质,并可明显降低果蔬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腐烂率﹑并且安全无毒﹑成膜﹑还可抑菌﹑可食用﹑可降解。

壳聚糖(chitosan ),又称脱乙酰甲壳素﹑甲壳胺,化学名称是1,4-2氨基2-9-D葡聚糖。

壳聚糖作为甲壳素的脱乙酰化的产物,它是从虾蟹的甲壳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氨基类多糖,壳聚糖不仅天然大量地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无毒,可降解,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壳聚糖具有许多优良的功能性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特性就是成膜性壳聚糖以其氢键相互交联成网状结构,利用适当的溶剂,可制成透明的具有多孔结构的薄膜。

2005年来,壳聚糖作为一种优良膜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壳聚糖安全无毒,易形成膜,其膜具有良好的黏附性通透性抗菌性保湿性和一定的弹韧性,且对氧气﹑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具有选择渗透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保鲜剂,2006年已广泛应用于果蔬的保鲜研究证明,壳聚糖对蟠桃﹑杨梅﹑草莓﹑大豆﹑马铃薯﹑青椒等均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本文综述了壳聚糖涂膜及其复合涂膜的应用。

1 壳聚糖的保鲜机理1.1 果蔬腐变机理果蔬的腐败变质可分为生物败坏和非生物败坏两种形式。

前者主要是由于果蔬贮藏中受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破坏而引起败坏,其中影响果蔬微生物繁殖的因素有温度、湿度、适量氧气、化学稳定性等。

涂膜保鲜技术涂膜保鲜技术是在食品表面人工涂上一层特殊的薄膜使 bb

涂膜保鲜技术涂膜保鲜技术是在食品表面人工涂上一层特殊的薄膜使 bb
响,添加亲水性物质,则透水性增强,添加疏水 性物质,则透水性减弱
改性后魔芋精粉的保鲜效果将得到明显改善
⑤褐藻酸钠类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阻湿性有限 膜厚度对抗拉强度影响不大,但透湿性随着
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交联膜的性质明显优于非交联膜,环氧丙烷
和钙双重交联膜的性能最好 环境湿度高于95%时,仍能显著地阻止果蔬
用机器在果实表面喷上一层均匀而极薄的涂料
涂膜保鲜技术
涂膜保鲜技术是在食品表面人工涂上一层特 殊的薄膜使食品保鲜的方法 1.涂膜保鲜的发展历史
早在12~13世纪,我国就用蜂蜡来装桔子和柠 檬,16世纪开始用脂类涂膜保鲜水果
19世纪,Harvard和Harmony提出用明胶涂层 保护肉制品及其它食品
90年代,无污染易降解的可食用膜的应用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涂膜保鲜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果蔬类 保鲜,而且在肉类、水产品等食品中的应用也日 益增加
2.涂膜保鲜的机理
涂膜是人为形成的一种有一定阻隔性的膜, 可阻止果蔬失水
果蔬的呼吸作用使膜内O2浓度下降,CO2浓 度上升。当膜内O2和 CO2浓度符合果蔬贮藏的适 宜气体条件,可起到自发气调作用,抑制果蔬呼 吸延缓衰老
出,光泽性明显增强,有打蜡的效果,是一种很 好的果蔬涂膜保鲜剂
(2)蛋白质类 ①小麦面筋蛋白
小麦面筋蛋白膜柔韧、牢固,阻氧性好,但 阻水性和透光性差
当小麦面筋蛋白膜中脂类含量为干物质含量 的20%时,透水率显著下降
小麦面筋蛋白制膜液的pH值应控制在5
②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制膜液的pH值应控制在8 大豆分离蛋白膜的透氧率低、透水率高,因
环境的相对湿度对纤维素膜透氧性也有很大 的影响,当环境湿度升高时,纤维素膜的透氧性 急速上升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il f m— f o r mi n g ma t e r i a l s ,a n d t h e a p pl i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e di bl e c o a t i n g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r u i t s a n d v e g e t a b l e s , me a t ,e g g s , s hr i mp, e di b l e f u ng i a n d o t h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y pe s o f f o o d s t o r a g e ,p u t f o r wa r d t h e ma i n p r o b l e ms a t p r e s e nt , a nd l o o k e d f o r wa r d t h e d e v e l o pme n t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Ke y wor ds:e di b l e c o a t i n g ;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 f o o d
今后 研 究 与应 用的发展 方 向 。

关键 词 : 可食 性 涂膜 ; 保鲜 ; 食 品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Ed i b l e Co a t i ng Pr e s e r v a t i o n Te c hno l o g y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2 0 5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食性多糖涂膜果蔬保鲜技术研究及发展x//《食品保藏与物流》题目:可食性多糖涂膜果蔬保鲜技术研究及发展学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年级:食品工程2015级学生学号: 2015051430学生姓名:任璐可食性多糖涂膜果蔬保鲜技术研究及发展摘要:近年来可食膜的迅速发展为食品保鲜领域提供了新方法,而可食性多糖保鲜膜由于其生物可降解、可食、透湿性好等优点,更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多糖膜的分类及性能,重点对植物胶类多糖可食膜在果蔬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多糖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果蔬;贮藏保鲜;多糖;可食膜;植物胶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由于果蔬的生长季节性强,易在贮藏期间大量失水而导致严重萎蔫、衰老黄化和腐烂,给贮藏带来极大的困难,致使我国果蔬采后造成数百亿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高质量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已迫在眉睫。

目前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包括冷藏保鲜、气调贮藏、化学方法保鲜、涂膜保鲜等。

其中,冷藏保鲜和气调贮藏能耗高、资金回收期长、设备昂贵、技术不易掌握;化学方法保鲜容易产生化学残留、对果蔬造成二次污染。

比之于这些不足,涂膜保鲜是一种操作简便、投资低、安全环保的绿色保鲜方法。

多糖类物质具有来源广泛、经济实用等优势,更成为涂膜保鲜中的热点研究对象。

可食性多糖膜是指以天然可食性生物大分子物质(多糖)为原料,添加安全可食的交联剂等物质,通过一定的工序处理使不同成膜剂分子间产生相互作用,干燥后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和力学性能的薄膜。

可食性多糖涂膜保鲜应具备以下特征:能够适当调节食品表面的气体(乙烯、O2和CO2等)交换作用,调控果蔬等的呼吸作用;能够改善食品的外观品质,减少食品内外部水分的蒸发,提高食品的商品价值;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还可作为防腐剂的载体从而防止微生物污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表皮的机械损伤等。

可食性多糖膜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对他们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壳聚糖类可食膜,壳聚糖( chitosan,CTS)又名脱乙酰甲壳素,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又称聚甲壳糖、甲壳胺、聚氨基葡糖、可溶性甲壳素、粘性甲壳素等。

壳聚糖化学名称是聚( 1, 4) -苷-2-氨基-β-D-葡萄糖,是由大部分2-氨基-2-脱氧-D-吡喃葡萄糖和少量2-乙酰氨基-2-脱氧-D-吡喃葡萄糖通过β-( 1,4)糖苷键连接的二元线性聚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众多天然多糖中唯一丰富的碱性多糖。

壳聚糖具有成膜性,当该物质喷涂于果蔬表面,待溶剂挥发后,被处理的果蔬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无色薄膜,即壳聚糖分子形成层层交联的膜层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为氨基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广谱抗菌性,不溶于水而溶于稀酸等性质,在果蔬涂膜保鲜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孟祥红等[1]通过研究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壳聚糖与壳寡糖对四种同属不同种青霉菌菌丝与孢子的抑制作用发现,随着壳聚糖与壳寡糖浓度的升高,离体条件下抑菌效果逐渐增强,且壳聚糖的抑菌效果优于壳寡糖。

Martínez-Camacho 等[2]研究发现,从虾废料中提取的壳聚糖和商业用壳聚糖的抑菌性并无差异,且二者均显示出相似的玻璃化温度;玻璃态转化温度TG 值与抗拉伸率呈负相关,壳聚糖膜的TG 值较对照组(玻璃纸)低,说明壳聚糖膜具有较高的抗拉伸强度。

目前壳聚糖主要研究方向已由局限于自身性质的研究转向其改性的研究,从而保鲜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根据FT-IR 光谱分析可知,壳聚糖膜的抑真菌性与壳聚糖氨基基团和增塑剂山梨醇或聚合物的羟基间的氢键构造有关,且增塑剂山梨醇的添加可增强壳聚糖膜的抗拉伸强度。

Xiao 等[3]对鲜切梨进行纯氧预处理,并结合壳聚糖涂膜、添加迷迭香提取物进行贮藏保鲜,结果显示相较于未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只进行纯氧预处理及壳聚糖涂膜保鲜的鲜切梨,添加迷迭香后的壳聚糖保鲜可更好地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果实软化和质量损失,并可更好增强果实硬度,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该处理可更好改善鲜切梨性能,并延长其货架期。

Ghasemnezhad 等研究发现[4],添加吐温80 制成壳聚糖涂膜液,可使枇杷抗氧化性能显著增强。

二、淀粉类可食膜,淀粉成膜机理主要利用其凝沉特性,凝沉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直链淀粉分子的结合,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分子间结合越容易,凝沉越易发生。

淀粉基可食膜主要以淀粉中的直链淀粉为基质,但这种淀粉膜在低pH 下透氧性小,较脆易断,因此可加入增塑剂(多元醇、类脂质等)或增强剂(动植物胶等)以增大透气性。

从添加的增塑剂上看,Riku 等[5]的研究认为,甘油较木糖醇和山梨醇对淀粉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有更好的增塑作用。

甘油的添加量、淀粉交联度均与共混材料的兼容性呈正相关。

单纯的淀粉膜防水、防油性差,易脆裂等缺点,可添加海藻酸钠、明胶等增强剂进行改善。

Chiumarelli等的研究表明[6],鲜切芒果经5g/L 柠檬酸浸泡结合10g/L 木薯淀粉涂膜处理保鲜,相较于对照无处理的芒果呼吸速率有41%的降低,且处理后的芒果贮藏期内质地及色泽均得到更好的保持,涂膜处理对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和褐变反应亦有延迟作用。

三、改性纤维素可食性膜,天然的纤维素聚合物分子链结构紧密,不溶于中性溶剂,碱处理后与甲氧基氯甲烷或氧化丙烯反应可制得羧甲基纤维素(CMC)、甲基纤维素(MC)、羧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羧丙基纤维素(HPC)等,它们均可溶于水并具有良好成膜性,因此可作为涂膜剂的基质。

改性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阻气性较差,通常加入增塑剂(甘油、脂肪酸等)加以改善。

增塑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纤维素膜的机械性能有所影响,赵力超等[7]指出,增塑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取决于增塑剂和膜材料的相容性,甘油对CMC 膜的增塑效果较好,而聚乙二醇对MC 膜的增塑效果较好。

甘油含量对膜透氧性能的影响较弱,而对抗拉伸强度、透油性、透湿性等的影响显著[8]。

四、植物胶类可食膜,植物胶是一类重要的多糖涂膜保鲜材料。

目前,已知的植物胶多是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等单糖和其相应的糖醛酸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多糖。

根据植物胶的存在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细胞内多糖、细胞壁多糖和细胞外多糖。

根据植物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树胶、海藻胶(如海藻酸钠、卡拉胶)、植物种子胶(如瓜尔胶、长角豆胶、半乳甘露聚糖)、茎叶果实提取胶(如芦荟胶、果胶、葡甘聚糖)、根和块茎胶(如魔芋胶)等。

植物胶易溶于水并可溶胀水和形成高粘度溶胶液。

海藻酸盐是从褐藻中提取的天然物质,由1-4-β-D-甘露糖醛酸和α-L-古洛糖醛酸组成。

多价金属离子尤其是Ca+可与海藻酸盐反应,这有助于海藻酸盐立体网状结构的形成。

经交联化处理的多价阳离子可改善海藻酸盐膜本身的亲水性、机械阻力、凝聚力和硬度。

卡拉胶又名角叉菜胶,是一种硫酸酯海藻多糖,较塑料膜有很好的阻气性,可以减弱果蔬的呼吸速率和熟化程度。

虽然卡拉胶的透湿率高,但它可以通过吸收水分而非充当屏障来暂时阻止水分的损失[9]。

果胶是所有陆生植物初生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通过酸解醇析法、酸解盐析法、酶萃取法、微波萃取法等方式获取。

果胶溶于水后可形成粘稠的胶溶液,影响果胶凝胶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其酯化度和分子量。

一般随分子量增大,果胶的凝胶强度增强;高酯果胶的凝胶速度与酯化度成正比,而低酯果胶的凝胶速度随酯化度的降低而加快[10]。

芦荟胶是一种新型抗菌涂膜材料,国内应用较少。

芦荟胶具有抗真菌活性,可减轻由匍枝根霉、葡萄孢菌和青霉菌造成的果实腐烂程度,芦荟胶膜还可阻止果蔬表皮的气体扩散,改善内部环境,通过减弱呼吸作用、乙烯生成、失重和软化从而减缓果蔬成熟过程。

果蔬质地随中间层和初级细胞壁组成的化学成分以及可改变细胞壁质地的果胶多糖降解的变化而变化,由此Diana 提出假设[11],芦荟胶涂膜可减缓果胶降解酶的降解速度,从而改善果蔬质地。

Guillén 等[12]的研究表明,用芦荟胶对采收后的蜜桃和李子进行涂膜保鲜,有助于减缓呼吸跃变型果蔬的乙烯合成和质量损失情况。

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水溶性非离子型多糖,具有耐水性、阻湿性、抑菌性差,机械性能低等缺陷,而经物理共混和化学改性后,形成的膜的性能(强度、耐水性、阻湿性、成膜性等)得到改善,应用范围亦随之扩大[13-14]。

Suriyan 等[15]指出,与对照无处理蒲桃相比,鲜切蒲桃经1%魔芋葡甘聚糖涂膜液浸泡处理并于4±2℃、90±2%RH 下贮藏6d,其失重率显著降低、总酚含量提高、PPO 和POD 活性显著降低,因而蒲桃可更好地保持其感官品质,显著改善鲜切桃的褐变情况。

具有保护阻滞性、价格经济、安全无污染等特点的多糖类可食性膜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渐扩大,然而多糖类可食性膜的保鲜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索,并且仍需大量的研究来提高膜性能及实用性。

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多糖可食性膜还存在着机械强度小、透水透气性差、干燥时间长等不足。

因此多糖可食膜需要添加其他复配剂以达到更好的抑菌及保鲜效果。

同时也需要根据果蔬的生理生化特性,寻求合适的成膜材料并优化成膜工艺以提高多糖类膜的性能。

选用天然水溶性多糖材料作为成膜剂,以乳化剂、防腐剂、疏水性物质、酶等活性物质作为辅基膜液,通过成膜材料的改性或交联,制备具有合适的透水透气性和机械强度、防腐、抑制褐变等优势的多功能多糖类可食性膜在今后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1]马增新,杨玲玉,孟祥红.壳聚糖和壳寡糖对四种青霉病菌生长和病害控制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1(32):72-77.[2]Martínez-Camacho AP, Cortez-Rocha MO,Ezquerra-Brauer JM,et al. Chitosan composite films:thermal,structural,mechanical and antifungal properties [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0(82):305-315.[3]Xiao CL, Zhu LW, Luo W, et al. Combinedactionof pure oxygen pretreatment and chitosan coating incorporated with rosemary extracts on the quality of fresh-cut pears [J]. Food Chemistry,2010,121(4):1003- 1009.[4]Ghasemnezhad M, Nezhad MA, Gerailoo S. Changes in postharvest quality of loquat (Eriobotrya japonica)fruits influenced by chitosan[J]. Hort Environ Biotechnol,2011,52(1):40-45.[5]Riku A, Helen H, Jouppila K, et al. Effect of various polyols and polyol contents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tato starch -based films [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7,67(3):288-295.[6]Chiumarelli M, Pereira LM, Ferrari CC,et al. Cassava starch coating and citric acid to preserve quality parameters of fresh-cut “tommy atkins” mango[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0,75(5):297-304. [7]赵力超,彭志妮,游曼洁,等.增塑剂对改性纤维素膜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1):105-109.[8]李东娜,马小军,王晓敏,等.甘油含量对NMMO 工艺天然纯纤维素膜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2,43(17):2377-2384[9]Hamzah HM, Osman A, Tan CP. Carrageenan as an alternative coating for papaya (Carica papaya L. Cv. Eksotika)[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3(75):142-146.[10]Rhim JW, Wang LF. Mechanical and water barrier properties of agar/κ-carrageenan/konjac glucomannan ternary blend biohydrogel films[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13,96(1):71-81.[11]Hamzaha HM, Osmana A, Tan CP, et al. Carrageenan as an alternative coating for papaya (Carica papaya L. cv. Eksotika)[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3(75):142-146.[12]Shi XQ, Chang KC, Schwarz JG, et al. Optimizing pectin extraction from sunflowerheads by alkaline washing[J]. Bio resource Technol,1996(58):291-297.[13]Levigne S, Ralet M C, Thibault JF. Characterisation of pectins extracted from fresh sugar bee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using anexperimental design[J]. Carbohyd Polym,2002(49):145-153.[14]Shkodina OG, Zeltser OA, Selivanov NY,et al. Enzymic extraction of pectin preparations from pumpkin[J]. Food Hydrocolloids,1998(12):313-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