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名著《家》导读

合集下载

最新巴金《家》导读(含答案)

最新巴金《家》导读(含答案)

巴金《家》导读1.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故事情节作简要介绍。

答: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只忙着读书写文章。

鸣凤在花园里痛苦地思考,明白了:“她应该放弃他。

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

”最后她极其温柔而凄楚地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2.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悲痛的故事。

答: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

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

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

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

因为陈姨太的要求,觉新被拒之门外,不能和瑞珏见最后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3.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答: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4.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答: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

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

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

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

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5.简述《家》中觉新、觉慧、高老太爷或鸣凤的一个故事。

答:例1:除夕夜,高家一派节日的喜庆,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

散席后,觉慧带着酒意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

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手里。

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例2:新旧军阀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

巴金《家》名著导读 ppt课件

巴金《家》名著导读  ppt课件
ppt课件 9
在广元,巴金五个兄弟姐妹一起上课,在一位刘 先生的教导下,认方块字,念《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一类村塾常用的启蒙读物。巴金与大他一岁的三 哥尧林最为亲密。有一个时期,在夜晚的油灯下,兄弟俩依 偎在母亲身旁,听她熟读诗词,颇有文化修养的母亲教他们 吟读《白香词谱》。他们学词的课本由母亲用工整、娟秀的 小楷抄录、装订,这似乎是巴金最早接触到的文艺作品。 他不仅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古典诗词,还学到宽容厚道的 博爱精神。 辛亥革命开始后,李道河辞官回家,1914年,陈淑芬因 病去世,四个多月后,巴金的二姐也死了,过了两年,巴金 的两个堂兄弟患白喉症死了。随后,巴金和三哥也患了白喉 症,他们的病尚未痊愈,巴金的父亲李道河病亡了。在其后 的分家过程中,家族内部的倾轧丑态毕露,巴金看到了人情 世态和诗礼传家背后的龌龊。1920年,巴金的祖父也因病死 去,遗产的争夺由此引发,巴金在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人性的 复杂和善恶,他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后来, 这些都成为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家》的丰富素材。
巴金《家》赏析
——名著导读
ppt课件
1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 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满是 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 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 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 上。 --巴金 《家》
ppt课件 4
作品介绍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 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 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 重要的地位。

巴金《家》导读

巴金《家》导读

巴金《家》导读巴金《家》导读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二、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家》名著导读整合课件

《家》名著导读整合课件

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不像觉
新那么软弱、中庸,也不像觉慧那么好斗、
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者。觉民身上有着强
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
更重行为结果。觉民与觉慧的愤怒不同,觉
民更多的是轻蔑。没有效果的反抗和斗争,
他是不会轻易干的。觉民决不作无谓的牺牲,
更不会作祭品。觉民的爱情缺乏情趣,共同
的境遇促使他与琴走到了一起,为共同志向
奋斗取代了谈情说爱。觉民有理性、有勇气
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家"中渐渐"死"去,
2他021/5却/27 在"家"中成活,并走向成熟。
10
• ③觉慧(三弟)——陆毅(饰)
觉 慧 与 鸣 凤
2021/5/27
11
• 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有理想追求但
又单纯幼稚,可说是高公馆中的一个“异数”。他
2021/5/27
觉 新 与 瑞 珏
7
• 《家》中的长房长孙。他一表人材,能文
能武。曾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家”的重压却
过早地笼罩了他。他尊敬长辈,真切地爱着
弟妹们,维护着这个家的名声,甚至不惜把
种种过失揽到自己身上。梅是他青梅竹马的
爱人,但他还是无奈接受了长辈们为他挑选
的妻子—瑞珏。觉新对生活有无限的眷恋,
• 3.梅表姐的悲惨遭遇
• 本来觉新与梅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却因为长辈之间的无端恩怨断送了幸福, 封建大家长的专制有时会毁了子女的一生。 梅芬嫁了一个病夫,丈夫不久就死了,梅 分回到娘家处处受辱,她也意志消沉,渐 渐积劳成疾,悲惨的死去。从一个青春少 女到全身素缟色的寡妇,梅芬的悲惨命运 与她妥协的性格有关,更显示了那个时代 的黑暗。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巴金《家》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巴金《家》
年在医院度过。 2005年10月17日去逝。
2003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 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竞如此厚重。他在 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 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 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 命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 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觉新的家庭生活
典型的封建大家庭 家长:爷爷、三叔、四叔、五叔、继母 充满仇恨和暗算、嫉妒和虚伪。
二、觉新的复杂性格
懦弱的新青年
接受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思想的影响, 认识到封建制度必然会奔溃的命运。
长期接受封建伦理教育,思想观念里, 他要做“孝子贤孙”,要挑起当家的 大任
不合格的长孙、长房
对上要“孝顺”,对下要“严格”,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 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 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 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 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 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 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 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 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进产房的理由没有来救她。没有丈夫 在身边陪伴,这个柔弱的女子失去了 主心骨。
瑞珏的悲剧结局
瑞珏死了,是谁害死了她,是难产, 因为可能就算是觉新进了产房,瑞珏 仍可能活不下来,真的就是难产吗? 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思想的毒害, 瑞珏的顺从软弱,以夫为纲,觉新的 “作揖主义”,都是害死瑞珏的武器。
(三)用生命来证明爱情的鸣凤的悲剧
觉新的学业 中学时成绩优良, 对化学研究有浓厚 的兴趣,毕业后打 算到北京著名大学 研究,或去德国留 学
觉新的爱情 梅芬、瑞珏 觉新的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反抗,顺从 接受 觉新的事业

《家》导读

《家》导读
《家》导读
主讲 张春海
揭示目标
1.了解《家》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其大概内容。 3.通过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深入理解其主题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巴金,现、当代作家。 巴金一生中创作 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 《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 等文学作品的《随想录》。
现实意义
敢于奋斗,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在旧制度崩溃时获得新生;而 懦弱胆怯,屈从环境和命运,必然成为牺牲者。
人物分析
高觉民: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的一个人物,是一个稳健温和 的人。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 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太爷的封 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 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 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
人物分析
高老太爷 。作者通过高老太爷塑造了一个封建制度行将崩溃 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表现了旧思想、旧制度、旧道德必 定灭亡的趋势。
人物分析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 毒害的典型人物。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深受封建伦 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他委曲求全、怯懦顺从。他喜欢 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 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 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总之他怯懦优 柔,充满矛盾——应该反抗而没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勇 气走新道路,只能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人物分析

巴金名著《家》导读 ppt课件

巴金名著《家》导读 ppt课件

•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 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 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 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 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祖父高老 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让觉新把 他囚禁在家里。
•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 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 ,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 两个哥哥听,书里的
• 鸣凤的死很快被这大公馆里的人忘记,而觉慧 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有把他心爱的 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 民没有胆量,其实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 个没有胆量的人。他对现在的生活已厌倦了, 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 在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 向高老太爷提亲,冯乐山要觉民娶自己的侄孙 女,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 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 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
• 恐怖的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 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起来。觉民 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黎明周报》 ,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 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 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 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 至于觉民,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 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 像觉慧那样热心。
• 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 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 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 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 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 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 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 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 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 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 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

名著导读--《家》_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家》_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家》一、关于作者巴金,原名李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黄树辉、比金等。

原籍浙江绍兴,曾祖一代起定居四川成都。

祖父为官多年,父亲也在四川广元做过二年知县。

19xx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这个地主官僚家庭。

他在这个封建家庭生活了19年,时代的震荡和家庭的黑暗,使少年巴金产生了对封建专制的不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同时也受到了克鲁泡特金、廖抗夫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0年9月,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了一个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青年团体“钧社”的活动。

1923年,和三哥离开家庭到上海考入东南大学附中班。

1925年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和自由》,编辑了《革命论丛》等书。

1927年1月,到法国后翻译了廖抗夫的《夜未央》。

1928年9月在巴黎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同年底回上海,埋头写作和翻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巴金参加了救亡运动,这个时期,他写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一的《家》、《灭亡》的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描写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砂丁》《萌芽》(后改为《雪》),另外,还写作出版了多卷的短篇小说和集。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写了《激流三部曲》的《火》《憩园》《寒夜》以及为数众多的散文、短篇小说、游记、童话等。

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巴金的艺术风格。

他的文笔热情奔放,语言凝练清新,被誉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各种文字,驰誉海外,被国际文艺界目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巨擘。

二、内容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家》导读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新旧时代交替、新旧势力搏斗 的背景)
内概括
时间: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 地点: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主要人物及情节:四世同堂 (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命运为线索。)




《家》人物分析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民,琴

觉新:集以上三种人物性格于一身的矛盾复杂 的人物形象

高公馆
统治者 牺牲者 反叛者
大家长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家长制和礼教的代表。 具体表现: 1、囚禁觉慧 2、包办婚姻(觉民、鸣凤、婉儿等) 3、大肆举办生日活动 4、年轻玩女人,年老养姨太
牺牲者的形象:梅芬,瑞珏,
牺牲者的形象:鸣凤,婉儿
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民,琴
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民,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