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3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 / 5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在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 )
A .酒精温度计
B .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
C .水银温度计
D .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
3、在图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4、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 .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
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20 0 5 0 45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同学们走进医务室时,常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一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2.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冰雪融化 B.滴水成冰 C.浓雾消散 D.气凝结霜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述的是太阳升起后,露珠消失,这是因为露珠()A.吸热熔化B.放热凝华C.放热液化D.吸热汽化4.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制冰新技术:用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使管外的水结冰。
该技术中二氧化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5.小明对某一固态物体加热直至沸腾,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AB段为固态,DE段为气态B.该物质在CD段为固液共存态,DE段为液态C.BC段表示熔化过程,DE段表示汽化过程D.AB段物质吸热,CD段物质放热6.俗话说“熬汤煮肉,加火不如加盖”,对这句话里包含的科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是()A.汤水沸腾后,加火会使汤的温度继续升高,容易糊锅B.加盖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柴火燃烧时产生的烟灰落入锅里C.加盖的目的只是为了汤水的热量不容易散失到空气中去D.加盖可以使汤水沸点升高,汤水里的肉更容易煮烂7.烧水时用小火使水持续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A.持续升高B.保持不变C.持续降低D.忽高忽低8.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
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D.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取决于火焰大小9.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盛水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稍后也沸腾了B.温度高于沸点,立马沸腾C.同时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10.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11.室温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有两支示数相同、规格相同且完好无损的温度计甲、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A.毛巾摊开晾B.谷子放在阳光下晒C.湿头发用电吹风吹D.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2.对下图中四种情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1中,利用自制温度计测量室温时,室温升高,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B.图2中,“简易冰箱”中的饭菜不容易变质是因为水蒸发时会吸热C.图3中,放在火上加热后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高于纸的着火点D.图4中,初秋清晨,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3.2023年6月,时逢夏收,却偏遇阴雨天气,收割的新鲜小麦含水量高,需及时脱水变为干粮后才能堆积保存。
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小麦中水分蒸发的措施是()A.将小麦平铺在通风的场地进行晾晒B.将小麦装在袋中,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C.开放政府大院、广场等场地作为晒场,将小麦充分摊开晾晒D.用谷物烘干机将小麦烘干4.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A.100℃B.60℃C.40℃D.80℃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C.稍后沸腾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6.关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放热B.物质在液化过程中要不断放热C.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不断放热D.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不断吸热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雨后地面的积水扫开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8.下列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林业部门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C.农村使用塑料地膜种植花生D.将洗过的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9.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会冒“白气”,但很快“白气”又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升华后汽化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升华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的清晨,湖面上的冰化成水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二、填空题11.气体打火机中的液态燃料丁烷,是通过(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丁烷气体成液体的;冬天坐车时,我们常发现在车窗的(选填“外”或“内”)壁出现水雾。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含答案)【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科学探究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基础篇】一、选择题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发现酒精干了,同时感到手背凉凉的.针对这一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汽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 B.这是汽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C.这是液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 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2、(多选)关于汽化和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一定会沸腾B.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蒸发一定加快C.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液化3、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 B.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C.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D.沸腾过程中,水需不断加热二、填空题1、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2、冬天,人们长跑时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热。
3、观察水的沸腾:①水未达到沸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里脱离器壁上升的气泡数量逐渐。
②水沸腾后,不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 (填“升高”或“不变”)。
停止加热,会看到杯内的水沸腾。
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热。
三、实验题小红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如图),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80 84 88 92 96 98 98 98(1)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A.汽化时吸热B.液化时放热C.熔化时吸热D.凝固时放热2.晾晒的湿衣服在逐渐变干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3.小方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没有沸腾之前不会汽化B.纸锅中的水沸腾时不会吸热C.纸锅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4.炎热的夏天,吃一杯液氮冰淇淋降温是件快乐的事。
如图所示,以下关于液氮冰淇淋旁出现的“白气”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凝固B.熔化C.汽化D.液化5.在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水在沸腾过程中()A.温度升高B.温度降低C.温度不变D.无法判断6.同学们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沸腾时观察到了两个现象,一是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二是水杯上方冒“白气”,关于这两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形成会吸热,“白气”形成会放热B.气泡和“白气”都是汽化现象,形成时都需要吸热C.气泡是杯中的水汽化而成,“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D.以上说法都不对7.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1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8.一件湿衣服按下列四种方式晾晒,最容易晾干的是()A.B.C.D.9.关于蒸发和沸腾,正确的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热B.液体不需要吸热就可以一直沸腾C.汽化的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10.如图所示,运动员为了能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平时刻苦训练时往往会大汗淋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某科学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关系,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丁2.下列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现象是()A.皮肤上涂抹酒精会感到凉爽B.夏天,在干燥的地面上洒水C.发烧时,在额头敷湿毛巾D.冰熔化时,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3.严冬,人们口中不断呼出“白气”,它是水蒸气经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汽化B.熔化C.液化D.凝华4.小明在吃火锅时,发现了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奶茶杯外面比冰镇汽水瓶更容易“出汗”B.离锅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低C.在吃火锅时,小明的眼镜片上出现的“雾气”是汽化形成的D.将火锅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大火加热,汤汁继续升温5.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锅里的水沸腾前没有发生汽化现象B.纸锅里的水沸腾时吸热,会使水的温度升高C.纸锅里的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D.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6.2024年2月4日,一场瑞雪之后,泉城济南银装素裹、美景如画,但大雪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为此,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在积雪路面撒盐来加快积雪熔化。
撒盐是为了()A.降低雪的熔点B.升高雪的熔点C.降低雪水的沸点D.升高雪水的沸点7.根据家用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当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管道中不断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吸收热量B.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C.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D.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放出热量8.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
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10 0 5 0 3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雾气消散是液态小水滴遇热汽化成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夏天可以通过洒水或放置冰块来降低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B.洒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冰块熔化时从周围物体吸收温度D.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解:AB、夏天温度高时洒水,水蒸发时从周围吸收热量,可以降低温度,而不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A正确、B错误。
C、冰块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不能说吸收温度,故C错误;D、冰块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严寒天气“泼水成冰”C.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泼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错误;C、露珠消失是水的汽化现象,故C正确;D、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
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答案】C【解析】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3.3(同步练习)汽化和液化(原卷版+解析)

3.3《汽化和液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小明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烧杯上方盖一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D.由图知,水的沸点是99℃,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2.如图所示,是“水沸腾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应该从下向上组装器材BB.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总是100℃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D.加盖子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3.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不能沸腾,B能沸腾B.A能沸腾,B不能沸腾C.A能沸腾,B也能沸腾D.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4.下列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用吹风机吹干头发B.冬天将湿衣服晾在暖气上方C.将湿衣服展开晾晒D.将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5.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汽化形成的小水滴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全部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凝华吸热、升华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D.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6.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7.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1.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下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2.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3.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嘴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嘴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嘴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4.等量的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
B.水蒸气温度比沸水温度高
C.水蒸气烫伤的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5.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6.天热时,打开电风扇,人感到凉快些,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的是凉风
B.空气流动加快,使室内温度降低
C.电风扇的风带走了周围的热量
D.电风扇的风使汗液蒸发加快,从而加快了从身体吸热
7.下表中列出了标准大气压下3种气体的沸点.现把这3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用液化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分离出来,则得到的气体的顺序是( )
A.氧、氢、氮B.氢、氧、氮C.氢、氮、氧D.氧、氮、氢8.(2015泰州)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
A.液化B.凝华C.汽化D.凝固
9.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棉球擦发烧病人的额头为他降温,这是利用酒
精在(填物态变化名称) 过程中(选填“吸”或“放”)热.
10.如图所示,将裙子晾在下列三种不同环境中,裙子晾干快慢是不同的.①表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选填“越快”或“越慢”);②表
明液体越大,蒸发越快;③表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选填“越快”或“越慢”).
11.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
(1) 仅增加水的质量;(2) 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 既增加水的质
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线分别对应、和.(选填“a”、“b”、“c”
或“d”)
12.电热液体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
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雾”飘出,其“白雾”是驱蚊液先后
的物态变化过程产生的.
1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罐装式液化石油气是采取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
14.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