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ppt494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ppt49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答:我只知道只有我的君主能在中原称帝,如果立异姓 关键词:“帝”,称帝;“中国”,中原地 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区; “苟”,如果;“立”,使做国君;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 “死”,为动用法,为…… 而死。
• 俱:可译为“同、一同、一起、一块儿、一 道、一齐、共同”(√) • ④面责:译为“当面指责”的意思即可,面可 译为“当面、对面、面对面、当着…… 的面、拜 见……的面”,责可译为“指责、斥责、责骂、 责问、责备、质问、问询”。(√) 必须同时译出“面责”二字才可得分,只译 出一字不得分。 • ⑤庶或:可译为“或许、也许、兴许、或者、 大概、有可能、说不定、没准”(√) 译为“平民、百姓、庶民、庶子、万一、有时” 不得分(×) • 错别字不扣分
√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 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 原文“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 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傅留太子不遣”表明金人并未索求太子。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 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他骗金人的话 也与原文不符。
• ③苟:译为与“如果”相关的意思即可,可 译为“如若、倘若、假如、假若、假设、假 使、要是、若是、如、一旦、若”(√) • ④当:译为与“就、将”相关的意思即可, 可译为“就、要、会、将要、将会、一定会、 一定、必定、肯定、必当、当然”(√) • 表“应该、应当”相关意思的不得分,如 译为“该当、宁愿、宁可、宁肯、当即、马 上”(×)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述ppt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糊涂的样子), 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 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 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 忿然,又计曰: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 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 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闲暇,空闲)。 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 乃以镵伐树,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 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 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 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发)散 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 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 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 一市粲然(笑的样子)。
其中①②⑦为译得不确切、多余,③④⑤⑥译得不明白通顺。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 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 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 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 语病。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 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 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就是我们平时 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
高考的知识准备
文言语句的准确翻译,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 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对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 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 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 ,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 “词 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ppt(共373张)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 主体:
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 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 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知会稽县:立斗门, 治水灾
之果然
知郑州:有使丢失物品,
2020/7/28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
作的“盖棺论定”(有时会有补叙)
3 .语言特点——凝练简洁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简洁,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 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得几 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要放过 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 名、官名、官职名、庙号、年号、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 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 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 是“死字”,不必拆开。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 。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2020/7/28
整体阅读方略
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人物 传记,这是多年没有改变的命题习惯。因而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质上是古代浅易的人物 传记阅读。从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入 手,寻找阅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例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项是(2009年福建卷第3题) (B)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 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 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 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 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用法
所谓“常见文言虚词”就是 从《考试大纲》中确定的文言虚 词,近年来基本确定为以下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则、者、之。
3、文言句式主要掌握的是:
倒装句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前置、省略 句及复句间的关系 4、理解并翻译文句
二、怎样考?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 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 具体含义。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 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 就是要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教育部确定了高中生应 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偏义复音等 现象。
120个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乘、 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 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何、恨、 胡、患、或、及、即、既、假、见、间、解、就、 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 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 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 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 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 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所谓明示信息,就是文章中说得明明白白 的事和明明白白的意思,根据提供的标准给这 些材料定性和分类,例如,题目要求选出“全 部表现刚直向上举动的一组”,那么,“言论” 就不能选,表现其他品质或特点的也不能选。
高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阅读(共61张精美ppt)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第一章
设误角度二:以今释古
考生掌握实词如果不够牢固,往往用今义去理解古义,造成以今释古的现象。出题 者也常借用以今释古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情况,这种设误角度多针对古今异义 词而言。 (2007年江西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
. . 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 . .
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
.
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
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 “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
..
【解析】B项中的“完”,今义就是“结束”,但古汉语中此义极少见,而且将此义代入 原句之后文意不能贯通。此处明显是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实词,句中应为“缴清”之意。 在原文语境中我们会发现“完”有“赋”与之搭配,是说“像这样催缴之后赋税才能缴 清,然而缴清赋税之后老百姓就有十分之七八的人死了”,这样文意才能贯通。由于D项 “比”作“挨着、连着”解,考生不熟悉,所以D项成了最大干扰项。其实在《促织》中 有“纳比笼中”,在《核舟记》中有“其两膝相比者”,其中的“比”均为“挨着、连 着”。可见平时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 【解题指津】进行代入辨别。即将词义代入原句,看是否合乎情理,上下文意是否通顺, 比较鉴别其与现代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如果能找出更为恰当的词义替代,即可初步判 断此词义不正确。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乃:连词,表承接,于是。 以:介词,因为。 以:介词:用。 以:介词,凭借。
当死. 而口不讼.直 宣帝嘉.之 鲁芝洁.身寡.欲
死:名词作动词,处死。 讼:名词作动词,争辩。 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他好,欣赏。 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自身洁。 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欲望寡。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 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堂房亲属关系,如“从弟”。
根据上下文意,看时间、地点、什么人说、为什么说、对谁说、怎么说等语言环境。不但要看
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 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
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文言实词】
谠.言嘉.谋 芝坐.爽下狱 和.而不同. 塞.天下之望. 【文言虚词】
谠:正直。嘉:美,善。 坐:因犯……罪。 和:谦和。同:苟同。 塞:隔阻,堵。望:怨恨。
乃.引芝参骠骑军事 一旦以.罪见黜 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 诸葛诞以.寿春叛 【词类活用】
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 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492

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
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 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 的推断。特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 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 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 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 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 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 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 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 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 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2016届高三语文
高考文言文复习
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指导
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
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 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2011-2015年五年高考传记类文言文选文
年 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高考试 传记选 题套数 文份数 18套 18套 17套 17套 12 12 11 12 所占 比例 66.7 % 66.7 % 64.7 % 70.5 % 46.7 % 选传记类 散文省份
山东、浙江、福建、安徽、辽宁、 天津、湖北、重庆、四川、广东
2015年
15套
7
全国新课标卷 1 、全国新课标卷 2、
江苏、安徽、四川、广东、上海
确立阅读的切入点
1、以文言字词句的基础着手; 2、懂得传记类文本的选文特点; 3、根据阅读进行解读: (1)人物(2)事件(3)品德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PPT (共21张PPT)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 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 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 “结发”指到了成年。
方法归纳:
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 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 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练习
每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屈原)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 “应节而舞”中的“应”与“节”搭配,“应节”即“合 着节拍”,“应”可译为“随着、合着”。 “应对诸侯”中的“应”与“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 的位置,“对”为“回答”之意,故“应”可当“应答” 讲。 方法归纳: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 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 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三.(12分,每小题3分) (2004年浙江高考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 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 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 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 称君为能,日:“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 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 蛮?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 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日:“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 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 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 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 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日:“?侯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 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 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表官职变化的 •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 征拜郎中。《张衡传》 •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 荐、举:由地方官向上一级或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 拜郎中。《张衡传》 •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 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 表》
四、答题策略
• 1、语言题①选择题:判断词语释义的正误先要从语 境中判断词的词性、然后带入原文检验释义是否正 确。 • ②翻译题:依照全文意思,先踩点---确定重要字词 的文中意,然后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 • 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 题。 • ⑴人物性格概括题---采用排除法。在准确理解文句 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四个照应①人物和事件是否对 应;②人物品行与事件是否对应;③事件与事件的 发展阶段是否对应;④刻画手法是否正确(手法如 直接或正面表现,间接或侧面表现)。 • ⑵主要事件概括题---把选项和原文的信息仔细进行 核对,找出细节的误差然后进行选择。
传记类文言文
阅读方法指导
切入点的确立
• • • • 1、以文言字词句的基础着手; 2、懂得传记类文本的选文特点; 3、根据阅读进行解读: (1)人物(2)事件(3)品德
一、传记体文言文的选文特点
•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简洁。 • 2. 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 形象,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 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 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 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 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 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 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 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 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 台阁。《孔雀东南飞》 •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
•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 成语“加官进爵” •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 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 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 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 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 (13)太史:记史,管文收。(14)国子监:中央教育 机构,也是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 •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 (18)知县(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 (21)掾(yuàn)或掾吏: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 (22)有司 :有关的官员。(23)从事:比较小的 官职。
•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 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 能得以赏。《封建论》 •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 贾鲁传》 •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 (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附一: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及升降的词语
• • • • • •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 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 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9)宦官:宫廷内侍, 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 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 (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 还涉及哪些人? • (二)是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 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 (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 悌?仁义?严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文 治?武功?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 (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 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 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三次审读,完成解题
•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 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 勾画出事件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明确事件。 •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 宾语。 •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 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 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 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 否合适。 •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