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岭遗址景区简介

合集下载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后感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后感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后感你知道吗?我去了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穿越之旅”呢!一走进公园,就感觉像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拉回到了古老的时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遗址的发掘现场,虽然只是一部分展示在我们眼前,但也足够让人惊叹了。

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土坑,可都是历史的宝藏盒啊!你能想象吗?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劳作,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文明。

我看到那些用小牌子标注着的不同区域,有的是居住区,有的是劳作区。

我就寻思着,那时候的人可真聪明,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说不定在那个居住区里,曾经有个老奶奶坐在门口,给一群小娃娃讲故事呢;而在劳作区,一群强壮的汉子正挥汗如雨地耕种着,就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热火朝天的场景。

公园里还有一些复原的古建筑模型,哇塞,这可太酷了。

那些房子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那么气派,但却有着一种质朴又独特的美。

它们矮矮的,屋顶是那种斜斜的,感觉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我站在旁边,仿佛能看到古代的屈家岭人进进出出,忙活着自己的小日子,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还有那些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那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

陶器、石器什么的,每一件都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着那些形状各异的陶器,有的上面还有一些简单的花纹,就觉得那时候的人不仅勤劳,还很有艺术细胞呢。

也许他们在制作这些陶器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创作一幅画一样,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不过呢,这里也有一些小遗憾。

比如说,有些展示的东西可能对于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要是能多一些通俗易懂的讲解或者有趣的互动环节就好了,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屈家岭文化啦。

总的来说,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就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虽然书页有些陈旧,但每一页都写满了精彩的故事。

它让我对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毕竟,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呀!我觉得这个地方特别适合带小朋友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古老文化的魅力,说不定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呢。

中国农谷的“前世今生”——来自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的报告

中国农谷的“前世今生”——来自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的报告

谷 战 略构 想发 源 地 、农 谷建 设 的前 哨
和 核 心 区 .荆 门 市 屈 家 岭 管 理 区 承 领
统” , 遂命 名 “ 屈家 岭文 化” 。 4 6 0 0年前 某个 秋 日, 阳光 明媚 , 低 山连绵 下 的屈 家 岭村 人 头攒 动 ,青 木 河流水潺潺 , 旷野开阔 , 景色怡人 , 满 怀 丰 收喜悦 的先 民们 一 片忙 碌 ,有 的 在 制作 蛋壳 彩 陶 , 有 的整理 稻 谷 , 有 的
栽 种 的粳稻 品种 最
1 5
世 纪行 2 0 1 3年第 1 O期
地方政 协 ・ 荆 门篇
地 方政协 ・ 荆f - I 篇
[ D i F a n g z h e n g x i e J i n g M e n P i a n ]
中国农谷的“ 前世今生"
来 自中国农 谷 核 心 区屈 家岭 的报 告
口曹平斌
“ 中 国 农 谷 , 省 级 战 略 , 荆 门 实 施。 ” 十二 个字 , 字 字千 钧 。 作 为 中 国农
转 动着 纺 轮 . 用 细纤 维 纺纱 , 劳 作 的 小 曲 和 纱 轮 的 奏 鸣 在 村 庄 里 交 织 流 淌
植 水 稻 的历 史提 早 至 4 6 0 0多 年前 。 把 水 稻原 产 期 向前 推进 了近 千年 。这 一 发 现 .使 我 国水稻 源 于 外 国的 说法 不 攻 自破 。 我 国是世 界水 稻原 产地之 一 。
1 9 5 6年 , 在 屈 家 岭 遗 址 的 发 掘 中 .发 现 了 大 量 的
稻谷和水稻茎秆 。
经 鉴 定 .这 些 稻 谷 属 于 粳 稻 . 与 今 天
五 三农场— — 拓荒 者 的青春 之歌

江汉平原与屈家岭文化

江汉平原与屈家岭文化

江汉平原与屈家岭文化目录·概述·地貌·气候·历史·经济概况概述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

位于长江中游。

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

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东迄武汉,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

介于北纬29°26′~31°10′,东经111°45′~114°16′。

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

地貌平原主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地势低平,除边缘分布有海拔约50米的平缓岗地和百余米的低丘外,海拔均在35米以下。

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微倾,西北部海拔35米左右,东南降至25米以下,汉口仅23米。

平原内湖泊星罗,水网交织,垸堤纵横。

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属细砂、粉砂及粘土,第三纪红层仅于平原边缘地区出露。

长江、汉江和东荆河沿岸地势较高,一般在28~38米。

地貌上可分为两部分:①处于河床与人工堤防之间的堤外滩地,现代冲积作用旺盛,地势较高,大部分在30米以上,土壤多为砂壤质。

②大堤以内的堤内平原,一般较堤外滩地低3~6米,向内侧微倾,土壤多为厚层粉砂壤土。

江河之间相对低下,形成长形凹地,主要有汉北河与汉江间的天门河、汈汊湖凹地;汉江与东荆河间的通顺河、排湖凹地;东荆河与长江间的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凹地;长江右岸的松滋河、王家大湖凹地等。

凹地的地面高程多在25~28米,地表组成物质主要为粘土,地下水位一般离地表0.5~1.0米,甚有不及0.5米者,每遇大雨,易成涝渍。

江汉平原大小湖泊约300多个,重要的有洪湖、汈汊湖、长湖、排湖、大同湖、大沙湖等。

湖泊一般底平水浅,是淡水养殖业的基地;又能调蓄江河水量,减轻平原旱涝灾害。

气候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约460~480千焦耳/平方厘米。

无霜期约240~260天,10℃以上持续期约230~240天,活动积温5100~5300℃。

荆门 院士村

荆门 院士村
◎民宿地址: 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农谷大道8号(武荆高速屈家岭出口下,10分钟车程) ◎联系电话: 18581550317
果园飘香
修竹繁茂 □责任编辑/李黎版式/林林59
好彥施嫁m竟
文/惠பைடு நூலகம் 图/由院士村提供
民宿亮点:农耕文化水果采摘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是中国农耕文化发源地,农耕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屈家岭遗址曾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无论在历史、科学、艺术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院士村位于屈家岭,所在地原名“公子埴”。据载,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早年起兵 后加入了绿林军。他在与王莽征战时曾驻兵太子山,其长子随父驻山顶,幼子随军驻山后西北坡下。刘 秀长子病逝后葬于山下,此山故名“太子山”。幼子曾驻于西北坡下村埴中,故名“公子壇”。
院士村毗邻风景秀美的月湖公园,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犹如天然氧吧。当春雨润湿了大地,染 绿了湖边的垂柳,原生态纯绿色的野菜破土而出,成群的白鹭翩翩起舞,惊艳了整个屈家岭。
院士村由院士楼和科技交流中心两部分组成,为中式院落群建筑,将屈家岭文化建筑风格特征与自 然环境融为一体。其中,院士楼有十一座院落,每座院子是以不同的花卉来命名的,配有独立厨房、餐 厅和小会议室。天晴时,庭院中阳光明媚,正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里还是一个一年四季不打悻的采摘胜地。这里不仅可以采摘草莓、桑套、蓝莓、 无花果,还可以釆摘八月瓜、枣子、百香果、火龙果、苹果等水果。
每年的五月中旬,枝繁叶茂的蓝莓园就能采摘游玩了。作为“浆果之王”,蓝莓虽 然身材小巧,却皮薄香甜,果香诱人,花青素的含量非常高。这里的蓝莓都是纯天然培 养种植的,原汁原味,从树上摘下就能直接吃,入口酸甜、细腻多汁。周末全家出动, 一边品尝新鲜饱满的鲜果,一边尽享亲近自然的乐趣。如果采摘还不过瘾,就到附近的 王莽洞、太子山转转,京山特产很多,桥米、香菇等当地土特产都值得购买。•

2023年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

2023年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

2023年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省屈原故里。

屈原故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湖北屈原故里,感受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我们将来到长江之滨的湘江上,这里是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所在的地方。

屈原故里地处湖北省南部,潜江市的东南面,距离省会武汉市只有100多公里,与黄鹤楼遥相呼应,山水相依,形成了一个“长江之滨、楚国文化一脉”的人文景观。

其次,我们将来到潜江市屈家岭,这里是屈原故里的核心景点。

屈家岭是一座大型的文化园林,占地面积约600亩,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址和景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屈原祠和屈原纪念馆。

屈原祠是屈原故里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明代,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仿古建筑为体的大殿,以黄色为主色调,气势恢宏,富有民族特色。

屈原纪念馆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屈原而建立的,馆内收藏了有关屈原的文物、书籍和图片等,让游客更深刻地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

接下来,我们来到屈家岭的另一重要景点——屈原墓。

屈原墓是屈原故里文化的精髓所在,它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见证,是楚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屈原墓位于山腰之上,建于先秦时期,现存石室和石门等建筑,被誉为中国安放的最早的文人墓,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我们回到潜江市屈家岭,来到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是清代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省乡亲聚会而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爱乡团体,也是屈原故里文化的重要载体。

会馆内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文字等资料,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湖广会馆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总之,屈原故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积极努力,让湖北屈原故里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感谢各位游客的光临,祝大家在屈原故里度过愉快的时光!尊敬的各位游客,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景区等待着我们探索。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屈家岭·中国农谷”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是一处集农业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放松心情、感受乡村文化的好去处。

“屈家岭·中国农谷”也注重挖掘和传承本地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音乐资源,为游客呈现出一幅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乡村画卷。

一、文化内涵“屈家岭·中国农谷”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核心文化之一。

这里通过农耕体验、农耕活动等形式,让游客了解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技艺精湛的农耕技术以及农耕文化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屈家岭·中国农谷”形成了独特的农圃景观,让游客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增强对农业文化的认同感。

2. 民俗文化“屈家岭·中国农谷”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着游客,如农民歌舞表演、民俗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庆典等,将传统的乡村文化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当地民众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平台,为了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 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屈家岭·中国农谷”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音乐资源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深深地吸引游客的关注。

这里不仅有着悠扬动听的农民歌舞,还有着原生态的民谣音乐,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也能感受到美妙的音乐魅力。

1. 农民歌舞农民歌舞是“屈家岭·中国农谷”最具特色的音乐资源之一。

每当节假日或者重大活动举行时,都会有着精彩纷呈的农民歌舞表演,这些表演节目形式多样,歌舞活泼欢快,充分展示了农民的朴实、热情和劳动作风,使游客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风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3. 乡村音乐会“屈家岭·中国农谷”还经常举办乡村音乐会,吸引了不少音乐爱好者前来参与。

走访屈家岭遗址

走访屈家岭遗址

走访屈家岭遗址从做了考古这行就想去看看屈家岭遗址,但一直也没有这样的机会甚是遗憾,前不久方志办的藩老师邀我陪他去看这个大名鼎鼎的古遗址心里非常高兴,我们选择了一个周末就前往我们心中的敬仰之地。

我们一早就驱车往京山方向赶,因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十堰离京山还有很长的路,车行大约有四个小时才到京山县境。

京山位于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的美誉。

京山历史悠久,秦汉以来,境内一直设县置州(郡),隋大业三年(607年)设京山县,沿袭至今。

京山人杰地灵,历史人文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子文和大夫申包胥等著名人物;两汉时期有绿林起义首领“三王”(王匡、王凤、王常);在近代京山是豫鄂革命根据地,贺龙、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我们并没有到京山县城而是从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直奔屈家岭镇而去。

屈家岭街景我们要到的屈家岭遗址,首先要到屈家岭镇。

所谓的屈家岭镇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以前这里叫五三农场,是一个大型的国营农场,由于有了屈家岭遗址,加之这几年国家对大遗址开发和保护名声大震,于是当地政府将原来的名字改为屈家岭镇。

届屈家岭镇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屈家岭村在镇子的西北,村子的坡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的遗址,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距今已约五千余年,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屈家岭遗址。

屈家岭遗址因屈家岭村而得名,屈家岭村坐落在一片椭圆形的岗地之上,地势缓平,附近丘陵起伏,青木垱和青木河由东西两侧环绕其南,交汇合流。

坡地土壤肥沃,非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现在耕地或水田,我们去时正是冬天所以没什么农作物。

1954年因修建石龙水库发现这里有古文化遗物,在1955年及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工作队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石器和陶器石器,石器造型美观、制作精细;陶器光洁坚硬,还有大量的蛋壳陶器、彩绘陶器和彩绘纺纶等。

遗址中所出土的古文化遗物,因其有别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故将这种文化以屈家岭村而定名,故称为“屈家岭遗址”,而这种文化在二湖地区大量发现,又以此将这种文化称之为“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摘要】屈家岭·中国农谷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渊源的文化景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详细探讨了屈家岭·中国农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了音乐资源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包括丰富多样的音乐类型和保护传承工作。

文章指出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音乐资源在推动其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音乐资源将继续对屈家岭·中国农谷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推动该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音乐资源,历史渊源,丰富种类,保护与传承,重要作用,发展意义1. 引言1.1 介绍屈家岭·中国农谷屈家岭·中国农谷坐落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是一处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景区。

屈家岭·中国农谷以其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里山清水秀,田园风光如画,是人们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理想去处。

屈家岭·中国农谷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种植、收割、加工等农耕生产的乐趣。

“农耕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屈家岭·中国农谷正是这一文明的生动写照。

1.2 探讨文化内涵屈家岭·中国农谷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其独特的历史和传统使其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

在屈家岭·中国农谷,人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农耕文化的魅力,体验到传统农民生活的情感和哲理。

这里的文化内涵包括了丰富的农耕文化、民间传统、古老的祭祀习俗等元素,这些都构成了屈家岭·中国农谷独特的文化底蕴。

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是多元的、丰富的,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是一座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这一文化瑰宝,传承发扬其精神内涵,促进文化的再创造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
长江中游最早命名的原始文化——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遗址位于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县雁门口镇高墩村,是以屈家岭遗址点为核心的大型遗址群,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聚落遗址,距今约4600—5300年之间。

自1954年被发现以来,发掘面积约1045平方米(部分遗层堆积厚3米以上)。

1956年第二次发掘后成为“屈家岭文化”命名地遗址。

国务院于1988年公布屈家岭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总面积约1205公顷,其中遗址保护范围约28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约921公顷。

国家文物局在“十一五”期间将屈家岭遗址列入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项目之一。

屈家岭遗址位于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遗址在两条河的汇合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这为发展原始农业、畜牧业,以及从事辅助性的渔猎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屈家岭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防织品、磨制石器和炭化稻谷等。

陶器以生活用具为主,个别为生产工具。

其种类有鼎、甑、壶、碗、罐、盆、纺轮等。

屈家岭出土的陶器代表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陶器形状一般都做得十分规则,胎壁也很均匀。

有些杯和碗,胎壁薄如蛋壳,需要很高的技术才能成型和烧制出来。

纺轮,是纺织工具,出土数量大,花纹形式丰富多彩,别具一格,以陶色而言,有黑、灰、红、黄、黑褐和红褐色等;以花纹图案而言,有直线横竖垂直四分纹、弧线横竖垂直五分纹、漩涡纹、麻点对三角纹、蝌蚪纹、十字含麻点四分纹、同心弧线纹等。

它们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纺织工具,而且是反映原始人类审美情趣的工艺品。

磨制石器均为生产工具。

其种类以斧、锛为主,兼有凿、铲、镰刀、钻等。

其中斧、锛、铲、镰是农具,凿、钻是手工工具,镟是狩猎器具。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反映了原始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956年发掘屈家岭遗址时,在8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一片面积约500平方米,体积约200立方米的红烧土遗迹。

红烧土中,包含了大量的稻壳,密结成层。

从稃毛、粒形和标本测定来看,这些谷粒当属于粳稻,而且是比较大粒的粳稻品种,与今天栽培的粳型品种最为相近。

这也说明,距今约三四千年前,在这个大平原上已开始普遍种植水稻。

屈家岭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使屈家岭文化,成为长江中游最早命名的原始文化。

屈家岭文化得名于5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京山屈家岭》一书首次提出。

书中指出:‚屈家岭遗址出土的遗物,具备了较多的特有的文化特征,应属于已发现的新的一个文化系统,因此我们它命名为‘屈家岭文化’。

‛由此,屈家岭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公认,并编入多种教科书。

据统计,在长江中游,已发现屈家岭文化遗址近千处。

屈家岭文化的分布范围,北部到达河南方城一带,南部到达洞庭湖,西部到达西陵峡,东部到达武汉、黄陂一带。

遗址公园鸟瞰图
遗址文化博物馆鸟瞰图
遗址公园结构规划图
屈家岭遗址石碑
彩陶纺轮
红烧土块(稻谷碳化物)
石斧
陶豆
刻划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