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口诀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口诀心法

中医妇科口诀心法

中医妇科口诀心法--------熟记考试无忧。

可参考总结的笔记同背,事半功倍。

中医妇科口诀心法--------熟记考试无忧。

可参考总结的笔记同背,事半功倍。

月经病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

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

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

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经先期,热与虚。

补中汤,气虚与。

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

经后期,寒虚滞。

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

经愆期,气血伤。

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

期延长,瘀虚热。

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经量多,虚与热。

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

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

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

经量少,虚与痰。

滋血汤,血虚予。

桃四物,血瘀逐。

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

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

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

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

谷不化,参苓术。

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

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

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

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

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

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

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

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

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

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

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

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

中医妇科速记口诀

中医妇科速记口诀

中医妇科的速记口诀
以下是中医妇科的一些速记口诀:
1.月经过少:血虚肾虚化源枯,血瘀痰湿经被阻,归肾当地小营滋,
桃红通瘀痰苍附。

2.闭经:阴虚血燥气血弱,肾亏气滞痰湿阻,加减一阴参养荣,四
君苍附苁蓉逐。

3.经行乳房胀痛:经行乳胀寻三脏,肝胃肾经入乳房。

肝郁逍遥自
逍遥,胃虚四物二陈汤。

肝肾亏虚一贯煎,或用滋水清肝方。

4.经行头痛:肝藤瘀通八珍血。

5.经行感冒:少小桑风荆穗寒。

6.经行身痛:当归补血瘀趁痛。

7.经行泄泻:四神健固苓白术。

8.经行浮肿:苓桂肾气温脾肾,八物养血理气滞。

9.经行吐衄:加味麦冬阴顺经,清肝引经降郁火。

10.经断复来:脾虚肝郁肾阴虚,复来湿毒湿热注,安老知柏龟胶补,
桂苓萆薢易黄汤。

11.带下过多:阴虚挟湿知柏地,肾阳内补完带脾,带多热毒五味消,
湿热虫毒止带疗。

12.带下过少:带下过少全因虚,血枯瘀阻肝肾亏,小营补益兼化瘀,
养精益血左归奇。

以上速记口诀仅供参考,中医妇科内容较为广泛和深入,如需更专业
的解读和指导,建议咨询中医妇科专家。

有效记忆妇科知识的口诀

有效记忆妇科知识的口诀

有效记忆妇科知识的口诀妇科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记忆妇科的相关症状,治疗方法等,学习妇科的同学一直抱怨记不住知识点。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有效记忆妇科知识的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妇科方剂学记忆口诀1.归肾丸【三仙兔祈福当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茯苓、当归、杜仲2.清经散【清经散中苓熟地,丹青黄白地骨皮】丹皮、地骨皮、白芍、大熟地、青蒿、白茯苓、黄柏3.两地汤【两地汤内用麦冬,玄参阿胶白芍共】大生地、地骨皮、元参、白芍药、麦冬、阿胶4.丹栀逍遥散:丹皮、山栀、柴胡、生姜、薄荷、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甘草5.大补元煎【三仙人种草当枸杞】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6.《金匮》温经汤【(熊皮贵,无人要。

冬将夏,草当浇)】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7.《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丹桂四物去熟地,人参甘草来补气,莪术牛膝活血脉,温经散寒效无比】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8.举元煎【举元煎内用参芪,白术升麻炙草宜】人参、炙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9.失笑散:蒲黄、五灵脂10.保阴煎【生熟地断山芍药,黄芩黄柏生甘草】生地熟地芍药、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11.苍附导痰丸【二陈化痰清嗓,苍附唱只南曲】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12.固本止崩汤【固本止崩用熟地,参芪术姜当归齐】大熟地,白术,黄耆,当归,黑姜,人参13.清热固经汤【清热固经用两地,龟板牡芩藕节榆。

棕碳焦栀同甘草,血热崩漏此方奇】炙龟板,牡蛎粉,清阿胶,大生地,地骨皮,焦山栀,生黄芩,地榆片,陈棕炭,生藕节,生甘草14.清热调血汤【桃红四物用生地,黄连丹皮清热气,莪索香附能止痛,湿热痛经效真奇】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黄连、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牡丹皮、蓬莪术15.少腹逐瘀汤【川姜回乡索药,当官少见失笑】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16.滋水清肝饮【滋水六味归芍枣,山栀柴胡清肝妙】熟地当归身白芍枣仁山萸肉茯苓山药柴胡山栀丹皮泽泻17.二仙汤【二仙迎伯母归天】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18完带汤【苍山狐皮少,白人借车草】人参、白术、白芍、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

《中医妇科学》必背54首方歌!建议收藏

《中医妇科学》必背54首方歌!建议收藏

《中医妇科学》必背54首方歌!建议收藏1、一贯煎(《柳州医话》)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经带胎产俱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

3、八珍汤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4、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5、失笑散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6、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7、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

8、金铃子散: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9、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11、止带方(《世补斋》)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1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13、少腹逐瘀汤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14、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5、逍遥散(《和剂局方》)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16、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宫寒,止带调经腹痛退。

17、左归丸(《景岳全书》)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18、右归丸(《景岳全书》)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19、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中医中西医考点速记:妇科病记忆口诀

中医中西医考点速记:妇科病记忆口诀

中医中西医考点速记:妇科病记忆口诀妊娠病1. 恶阻恶阻发,孕之初;头眩晕,食即吐;胃气逆,冲脉究。

若胃虚,脘闷胀,倦思睡,六君良。

因肝热,酸水长,胸胁满,苏连汤;痰滞者,心悸漾,呕痰涎,夏苓汤。

2. 胎动不安、胎漏、滑胎胎不安,漏下频,小腹坠,腰俊甚;调气血,固冲任。

若肾虚,尿频遗,寿胎丸,强腰膝;固冲丸,滑胎宜。

若气虚,神委糜,血色淡,举元益。

固益汤,漏下止;磐石散,坠胎安。

因血热,色红鲜,烦且渴,保阴煎;止胞漏,阿胶加。

若血虚,黄肿颐;苎麻汤,坠下已。

因外伤,跌仆闪,胎气损,圣愈痊。

素徽痼,瘀胞阻;摄养失,桂茯丸。

3. 子肿子肿病,气水辨,察肤色,视凹陷,温脾肾行气先。

脾虚者,大便溏,白术散,健脾阳。

肾虚者,腰酸恙,下肢冷,真武汤。

气滞者,胸闷胀,天仙藤,为散尝。

4. 子淋于淋病,小便频,点滴下,疼痛甚;气不化,水不行,勿大利,宜清润。

阴虚者,两颧红,烦不寐,知柏祟。

实热者,尿热痛,口渴苦,导赤宗。

湿热注,尿黄赤,渴不饮,加五淋。

5. 难产难产者,有多样;生理异,手术良;胎不正,早查防;气血乖,调和量。

虚弱者,微痛胀,面苍白,难产方。

若瘀滞,剧痛样,催生饮,行则昌。

产后病1、产后血晕产后晕,眩晕昏,或呕吐,或口噤;虚与瘀,两病因;速急救,促清醒;可针灸,可醋熏。

属血虚,恶寒多,面苍白,冷汗作;补血加,独参妥。

属血瘀,恶露少,腹拒按,喘促貌;夺命散,补兼消。

2 、产后腹、身痛产后痛,称儿枕;运行滞,疼痛生。

因血虚,朽痛吟,且喜按,耳中鸣;肠宁汤,建中增。

因血瘀,小腹痛,多拒按,得热松;生化汤,祛瘀通。

又身痛,寒与虚;风寒痛,独寄生;血虚痛,芪桂五;肾虚痛,壮肾汤。

3、恶露不绝恶露淋,责冲任;热虚瘀,三病因。

气虚者,色淡红,多而稀,益气宗。

血热者,色红鲜,稠且臭,保阴煎。

血瘀者,色紫黯,少腹痛,生化汤。

4、产后发热产后热,阴血亏;阳浮散,腠理脆,邪易侵,虚瘀随;调气血,和营卫。

因血虚,身热微,眩晕悸,八珍类。

中医妇科学口诀

中医妇科学口诀

中医妇科学口诀中医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及其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医学学科。

在学习中医妇科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中医妇科学的口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月经病口诀月经不调须掌握,气血阴阳辨虚实。

血热妄行宜清热,血瘀胞宫宜祛瘀。

寒凝胞宫须温经,湿热下注用清热。

肝气郁结疏肝气,痰湿阻滞用化痰。

肾虚精亏补肾虚,冲任失调调冲任。

2、带下病口诀带下异常须辨因,湿热寒虚各不同。

湿热下注用清热,寒湿带下温脾胃。

脾虚带下用健脾,肾虚带下补肾虚。

3、妊娠病口诀妊娠呕吐须辨因,气血虚弱分别治。

气滞呕吐用疏肝,痰湿呕吐用化痰。

4、产后病口诀产后多虚宜补益,产后多瘀宜活血。

产后腹痛宜调经,产后发热宜清暑。

产后出血宜固脱,产后恶露宜祛瘀。

5、妇科杂病口诀妇科杂病须辨位,脏腑经络须分清。

气滞血瘀用行气,血瘀胞宫宜祛瘀。

肾虚精亏补肾虚,冲任失调调冲任。

痰湿阻滞用化痰,湿热下注用清热。

寒凝胞宫须温经,肝气郁结疏肝气。

以上是中医妇科学的一些口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这些口诀,还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用法,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中医妇科学的精髓。

中医妇科学口诀心法中医妇科学是一门深奥而富有魅力的学科,它揭示了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在学习中医妇科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口诀心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月经生理口诀月经周期二十八,三日阳长阴消长,七日阴长阳渐消,经行之时血海盈。

经血盈盈血海满,经血自溢胞宫内,经血下行胞宫内,经血盈满再循环。

二、带下病口诀带下病多因湿生,湿邪内盛脾虚成,脾虚运化失常时,湿浊内停带脉中。

带下病机分虚实,实证多因湿邪成,虚证多因脾肾弱,治疗原则应分清。

三、崩漏病口诀崩漏病机分虚实,虚证多因脾肾弱,实证多因热迫血,瘀血阻滞胞宫内。

崩漏治疗应分证,虚证补益脾肾气,实证清热化湿瘀,瘀血阻滞破瘀生。

【中医】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

【中医】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

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1️⃣ 引言:中医妇科学的独特魅力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融合了古代哲学的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实践,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女性健康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歌,作为中医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成为中医妇科学习者必背的精华所在。

2️⃣ 中医妇科学必背方歌精选2.1 四物汤方歌“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经带胎产皆可治,加减运用在心中。

”四物汤是中医妇科调经养血的基础方,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组成,主治营血虚滞证,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2.2 当归芍药散方歌“当归芍药散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同;妊娠腹痛绵绵痛,养血疏肝功效宏。

”当归芍药散用于治疗妊娠期间的腹痛,尤其是由血虚肝郁引起的疼痛,具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的功效。

2.3 温经汤方歌“温经汤用吴茱萸,归芍丹桂姜夏宜;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煦。

”温经汤是治疗宫寒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的经典方剂,通过温经散寒、养血祛瘀,达到调理月经、促进生育的目的。

3️⃣ 方歌背后的中医理念与临床应用3.1 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中医妇科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方歌中的每一味药、每一个剂量,都是基于这一原则精心配伍的。

3.2 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中医认为,女性生理病理与气血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

方歌中的药物多具有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作用,如四物汤中的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共同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3.3 预防为主,治养结合中医妇科不仅注重疾病的治疗,更强调预防与调养。

方歌中的方剂往往包含有调理身体、增强体质的药物,如温经汤中的吴茱萸温中散寒,阿胶补血滋阴,既治疗疾病,又调养身体。

3.4 临床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在实际临床中,中医妇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方歌中的方剂进行加减化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妇科学》方剂歌诀

《中医妇科学》方剂歌诀

《中医妇科学》方剂歌诀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少腹逐瘀小茴香,延胡没药归芎姜,肉桂蒲黄灵脂芍,治疗经行腹痛强。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圣愈汤《兰室秘藏》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芎归芍地黄,体倦神衰经量多,胎产崩漏气血伤。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从,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当归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芎膝,血化下行免作劳。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燥湿祛痰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

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痛,固肾安胎此方咨。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药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远志味,补肾益气服后康。

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芪归术炮姜匡,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固经丸《医学入门》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龟芍香附依,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易黄汤中芡白果,山药车前黄柏合,带下黄白兼腥臭,清热燥湿脾胃妥。

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柴苓荆芥菟丝子,调补肝肾效力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口诀(自己整理版)妇科月经先期证治歌诀:先期连续早七天,--月经先期:1.提前7天以上。

2.连续两个周期气虚血热两因连。

--先期的病因:1.气虚。

2.血热脾虚归脾补中益,--脾气虚证,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肾虚归肾固阴煎。

--肾气虚证,用固阴煎或归肾丸阳盛血热用清经,--阳盛血热证,用清经散阴虚两地凉血痊。

--阴虚血热证,用两地汤(生地,地骨皮)肝郁血热不难治,--肝郁血热证,用丹栀逍遥散方用丹栀逍遥丹妇科月经后期证治歌诀:后期推后多七日,--月经后期:1.周期推后7天以上,2.连续两个周期。

不通不荣两因迟。

--病机:1.不通(寒凝,痰湿,气滞),2.不荣(血虚,肾虚)。

当归地黄应肾虚,--肾虚证:当归地黄饮血虚补元煎来治。

--血虚证:大补元煎实寒良方虚金匮,--实寒:良方温经汤。

虚寒:金匮温经汤乌药专治是气滞。

--气滞证:乌药汤辨证清楚用方明。

芎归二陈去痰湿。

--痰湿证:芎归二陈汤。

妇科月经先后不定期证治歌诀:先后不定期,责之脾肾肝。

--先后不定期,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郁逍遥散,--肝郁证,用逍遥散肾虚固阴煎。

--肾虚证,用固阴煎肝肾定经汤,--肝郁肾虚证,用定经汤脾虚归脾丸。

--脾虚证,用归脾丸。

妇科月经过多证治歌诀:月经过多辨分明,--经量大于100ml脾虚举元或安冲。

--脾虚证,用举元煎或安冲汤血热通用保阴煎,--血热证,用保阴煎失笑一下血瘀通。

--血瘀证,用失笑散妇科证月经过少治歌诀:过少不通与不荣,--过少之因分虚(肾虚,血虚),实(血瘀,痰湿)血虚滋血或小营。

--血虚证用滋血汤,或小营煎归肾归地补肾虚,--肾虚证用归肾丸,或当归地黄汤血瘀通瘀或桃红。

--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痰湿苍附导痰妙,--痰湿证用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二陈芎归亦有功。

妇科经期延长证治歌诀:经期延长仔细辨,气虚便下举元煎。

--气虚证,用举元煎虚热两地合二至,--虚热证,用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血瘀亦致经期延。

桃红四物合失笑,--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或桂枝茯苓丸或用桂枝茯苓丸。

妇科经期出血证治歌诀:经间出血病复杂,阴虚两地二至法。

--肾阴虚证,用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脾虚通用是归脾,--脾虚证,用归脾汤湿热清肝止淋下。

--湿热证,用清肝止淋汤血瘀逐瘀止血用,--血瘀证,用逐瘀止血汤辨证论治效堪夸。

妇科崩漏证治歌诀:崩漏辨证须分明,脾虚固本或固冲。

--脾虚证,用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肾虚又分阴阳气,阳虚右归气苁蓉。

--肾阳虚证,用右归丸。

肾气虚证,用加减苁蓉菟丝子丸阴虚左归合二至,--肾阴虚证,用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血瘀逐瘀将军通。

--血瘀证,用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血热再分虚实热,虚热相资实固经。

--虚热证用上下相资汤,实热证用清热固经汤妇科闭经证治歌诀:闭经三虚三实分,--三虚证:气血虚,肾气虚,阴虚。

三实证:气滞血瘀,痰湿,寒凝血瘀证气血虚弱用人参。

--气血虚弱证,用人参养荣汤肾气亏损苁蓉菟,--肾气亏损证,用加减苁蓉菟丝子丸阴虚血燥用一阴。

--阴虚血燥证,用加减一阴煎气滞血瘀两逐瘀,--气滞血瘀证,用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痰湿苍附合四君。

--痰湿阻滞证,用苍附导痰丸合四君子汤寒凝血滞用良方,--寒凝血瘀证,用良方温经汤辨证当时细思忖。

妇科痛经证治歌诀:痛经一病易分辨,前痛为实后虚按。

--经前痛,拒按为实,经后痛,喜按为虚湿热清热调血治,--湿热瘀阻证,用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气滞膈下少腹寒。

--气滞血郁证用膈下逐瘀汤,寒凝血瘀证用少腹逐瘀汤气血两虚用圣愈,--气血虚弱证用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活血汤肾亏益肾或调肝。

--肾气亏损证用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阳虚内寒用金匮,--阳虚内寒证用金匮温经汤温经汤下痛即痊。

妇科行经乳房胀痛证治歌诀:经行乳胀寻三脏,肝胃肾经入乳房。

--经行乳胀与肝,胃,肾三脏关系密切肝郁逍遥自逍遥,--肝郁证,用逍遥散胃虚四物二陈汤。

--胃虚痰滞证,用四物汤合二陈汤肝肾亏虚一贯煎,或下滋水清肝方。

--肝肾亏虚证,用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妇科行经头痛证治歌诀:经行头痛皆内因,--经行头痛都属于内伤范畴不通不荣仔细分。

--不通包括:肝火,痰湿,瘀血,不荣包括血虚肝火羚角钩藤下,--肝火证用羚角钩藤汤瘀血通窍活血吞,--血瘀证用通窍活血汤半夏白术治痰湿,--痰湿证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血虚头痛用八珍。

--血虚证用八珍汤妇科经期感冒证治歌诀:经行感冒莫疏忽,风寒即下荆四物。

---风寒证用荆穗四物汤。

风热特殊用桑菊,---风热证用桑菊饮,比较特殊邪入少阳小柴胡。

---少阳证用小柴胡汤妇科经期全身痛证治歌诀:经行身痛是血病,--经行身痛分血虚,血瘀两个证型血虚当归补血行。

--血虚证用当归补血汤(李东垣)血瘀舌黯有寒象,见此便可用趁痛。

--血瘀证用趁痛散妇科行经泄泻证治歌诀:经行泄泻是重点,脾虚参苓白术散。

--脾虚泄泻用参苓白术散肾虚腰膝会酸软,健固再合四神丸。

--肾虚泄泻用健固汤合四神丸妇科行经期浮肿证治歌诀:经行浮肿辨清楚,脾肾阳虚占多数。

苓桂术甘合肾气,--脾肾阳虚证,用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气滞血瘀用八物。

--气滞血郁证,用八物汤妇科行经吐衄证治歌诀:经行吐衄倒逆经,--经行吐衄也叫倒经,逆经清肝引经肝火清。

--肝火证,用清肝引经汤肺肾阴虚不难辨,顺经汤或麦门冬。

--肺肾阴虚,用顺经汤或麦门冬汤妇科行经期异常证治歌诀:经行情志会异常,肝经郁热丹栀汤。

---肝经郁热证,用丹栀逍遥散甘麦大枣合养心,心血不足乃成伤。

---心血不足证,用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痰火扰神燥烦乱,生铁落饮对症方。

---痰火扰神证,用生铁落饮妇科绝经期前后诸证治歌诀:绝经前后诸证三,--绝经前后期诸证有三个证型阴虚左归二至丸。

--肾阴虚,用左归丸合二至丸肾阳亏虚用右归,--肾阳虚,用右归丸两虚二至合二仙。

--阴阳两虚,用二至丸合二仙妇科证带下过多治歌诀:带下过多证型多,脾虚完带病可瘥。

--脾虚证,用完带汤肾阳亏虚内补丸,--肾阳虚证,用内补丸阴虚夹湿知柏托。

--阴虚夹湿证,用知柏地黄丸湿热止带方正用,--湿热证,用止带方热毒五味消毒活。

--热毒证,用五味消毒饮妇科带下过少证治歌诀:阴液不足带下少,--带下过少的病机为阴液过少肝肾亏虚左归找。

--肝肾亏虚证,用左归丸血枯瘀阻用小营,--血枯瘀阻证,用小营煎服后安然乐陶陶。

妇科妊娠恶阻证治歌诀:妊娠恶阻孕妇常,--妊娠恶阻是孕妇常见病香砂六君脾虚方。

--脾胃虚弱证,用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也多见,对症橘皮竹茹汤。

--肝胃不和证,用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妇科妊娠腹痛证治歌诀:妊娠腹痛仔细辨,血虚当归芍药散。

--血虚证,用当归芍药散虚寒胶艾有奇效,--虚寒证,用胶艾汤气滞逍遥莫迟延。

--气滞证,用逍遥散血瘀活血须安胎,桂枝茯苓寿胎丸。

--血瘀证,用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妇科胎漏胎动证治歌诀:胎漏胎动须辨清,胎漏出血无腰痛。

气血虚弱胎元饮,--气血虚弱证,用胎元饮肾虚寿胎功分明。

--肾虚证,用寿胎丸血热总用保阴煎,--血热证,用保阴煎,或当归散血瘀寿胎合桂苓。

--血瘀证,用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妇科滑胎证治歌诀:滑胎七证重点病,--滑胎分七个证型肾虚气阳精分清。

--肾虚分肾气虚,肾阳虚,肾精亏损阳虚肾气去泽泻,--肾阳虚证,用肾气丸去泽泻(体会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本就虚)气虚用补肾固冲。

--肾气虚证,用补肾固冲汤肾精不足育阴汤,--肾精不足证,用育阴汤脾肾两虚安奠功。

--脾肾两虚证,用安奠二天汤(先天后天)气血虚弱泰山磐,--气血虚弱证,用泰山磐石散血热保阴二至共。

--血热证,用保阴煎合二至丸血瘀活血须安胎,妇科子肿证治歌诀:子肿子气皱脆脚,--子肿,古人又称之为子气,皱脚,脆脚脾虚光亮白术消。

--脾虚证,皮薄光亮,按之不起,用白术散或健脾利水汤肾虚如泥下肢甚,--肾虚证下肢肿甚,按之如泥。

用真武汤或肾气丸真武肾气功自高。

气滞肢肿随按起,--气滞证肢体水肿,随按随起,用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天仙藤散对症药。

妇科产后发热证治歌诀:产后发热证多端,邪毒五味失笑散。

--感染邪毒证,用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外感风热用银翘,--外感风热证,用银翘散(与内科相同,经行感冒则用桑菊饮)荆穗四物治风寒。

--外感风寒正,用荆穗四物汤(经行感冒同),或参苏饮(内科气虚感冒同)邪入少阳小柴胡,--邪入少阳证,用小柴胡汤(经行感冒同)清暑益气暑湿沾。

--感染暑湿,用王氏清暑益气汤产后血瘀服生化,--血瘀证,用生化汤或桃红逐瘀汤血虚补中益气丹。

--血虚证,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法)妇科产后腹痛证治歌诀:产后腹痛证分明,不通不荣两元凶。

--产后腹痛的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气虚血弱肠宁汤,--气血虚弱证,用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生化治瘀通用功。

--血瘀证,用生化汤,或散结定痛汤或补血定痛汤刘氏妇科产后身痛证治歌诀:产后身痛四证见,--产后身痛,分四个证型肾虚血虚瘀风寒。

--四证依次为肾虚,血虚,血瘀,风寒养荣壮肾黄芪桂,--用方对应上句之顺序依次为:养荣壮肾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防风趁痛散。

--风寒证,用独活寄生汤(湿盛),防风汤(风盛),趁痛散(寒盛)产后身痛血瘀证,身痛逐瘀服后欢。

--血瘀证,用身痛逐瘀汤--内科腰痛之血瘀证亦用身痛逐瘀汤妇科产后恶露不绝证治歌诀:恶露不绝三证分,--产后恶露不绝有三个证型气虚补中益气吞。

--气虚证,用补中益气汤产后血瘀用生化,--瘀血证,用生化汤血热总是用保阴。

--血热证,用保阴煎妇科癥瘕证治歌诀:癥瘕包块有四证,--癥瘕有四个证型,皆有包块,皆有血瘀之象。

气滞香棱或蜇虫。

--气滞血瘀证,用香棱丸,或大黄虫丸肾虚补肾祛瘀服,--肾虚血瘀证,用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痰湿苍附合桂苓。

--痰湿瘀滞证,用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湿热瘀阻黄牡丹,--湿热瘀阻证,用大黄牡丹汤辨证论治有奇功。

妇科盆腔炎证治歌诀:急性盆腔高热痛,--急性盆腔炎特点是高热,疼痛较剧,急性发作。

湿热下仙方活命。

--湿热瘀结证,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黄牡丹,最是对症热毒盛。

--热毒炽盛证,用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慢性盆腔分四种,湿热瘀结银甲用。

--湿热郁结证,用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气滞膈下寒少腹,--气滞血瘀证用膈下逐瘀汤,寒凝血瘀证用少腹逐瘀汤气虚血瘀用理冲。

--气虚血瘀证,用理冲汤妇科不孕证治歌诀:不孕病机虚实端,--不孕之病机,无非虚实两端,即不通与不荣肾虚气阳阴共三。

--肾虚分三个证型: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气虚毓麟阳温胞,--肾气虚证用毓麟珠,肾阳虚用温胞饮,或右归丸阴亏养阴种玉堪。

--肾虚证证用养精种玉汤肝郁开郁种玉治, --肝气郁结证用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瘀滞少腹膈下安。

--瘀滞胞宫证用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痰湿内阻苍附下, --痰湿内阻证用苍附导痰丸抱得麟儿笑开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