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5:丧事大全
老祖宗留下的白事规矩

老祖宗留下的白事规矩
1.葬后三天,要烧“圆墓纸”;往后每隔七天烧一次,一个老人烧六七次,两个
老人要烧满七七四十九天。
最后一个七日为尽七,烧尽七时要把麻辫头,
用火燎过;若要犯七,还须用白纸按亡者的年龄(一岁一个)糊制小白旗
和一把小伞。
小白旗沿路插至坟地,绕墓堆插一圈,坟头插小伞。
如犯重
丧,还要用纸糊个小棺材在下葬时一起埋掉。
2.家里有老人亡故的,儿女要“服孝”;过年时,不能在初一“拜节”(拜年),
不能张灯结彩,写春联要用蓝、绿纸、不能燃放鞭炮等,单亲过世服孝年
半,双亲过世服孝三年。
3.一周年烧新坟,三周年后转为正常祭祀。
烧新坟要在清明节前一天,比正
常上坟早一天。
以上就是老祖宗留下的白事规矩,这些规矩在现在看来可能有些繁琐或已不实用,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规矩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红白喜事礼仪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不论是婚礼、寿宴还是丧礼,都离不开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这些礼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尊重。
下面将针对红白喜事礼仪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遵循中国传统礼仪。
红事礼仪
婚礼
婚礼是人生大事,参加婚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
1.礼金:在婚礼中,亲朋好友送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表示对新人的
祝福。
2.穿着:参加婚礼时,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穿礼服或旗袍。
3.祝福语:可以说“恭贺新婚”、“百年好合”等吉祥话语来祝福新人。
庆寿宴
庆寿宴是对长辈寿辰的祝福,礼仪要点如下:
1.压寿礼:赠送寿礼时需要注意尊重和谦逊,不要过于昂贵或过于简
单。
2.敬酒:庆寿宴上通常要进行敬酒表示敬意,要注意敬酒顺序和敬酒
姿势。
3.敬茶:在长辈面前,应该学会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白事礼仪
丧礼
丧事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丧礼礼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朝仪:在丧礼上要遵循适当的哀思和朴素的礼仪,表示对逝者的尊
重和哀思。
2.吊唁:参加丧礼的亲友需要进行吊唁,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悼念。
3.制片:在丧事中要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情感。
总结而言,红白喜事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遵循这些礼仪规范,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以礼仪之道相待,和睦共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丧事祭拜礼仪

农村丧事祭拜礼仪
生老病死是我们的人之常情,那么你们知道人去世之后的丧事祭拜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农村丧事祭拜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农村丧事祭拜礼仪介绍
费县传统白事流程
在费县当地红白喜事民俗活动中,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一个等级仪式编制,分别是:
大总管(也叫问事地,总指挥),
帮忙的(帮忙的有:站桌子头地,记账地,跑腿地,烧水地,买菜的,厨师,伺候“叭喇匠子”地,抬丧馆地等不同等级)。
1、丧主(丧主当地称呼)去世后,亡人的子女找到大总管,行大礼请大总管来主持白事总过程。
2、大总管进场,安排帮忙人员及整场白事所有事宜(被安排的帮忙人员家中没有劳动力的处外,其他必须服从安排。
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和对生命,对丧者的一种敬畏。
)
3、阴阳先生进场,由大总管派跑腿地人员请阴阳先生进场对出殡的日期、及下葬的地点风水进场勘察。
4、“叭喇匠子”进场,由大总管派跑腿地人员请鼓乐班“叭喇匠子”进场举办仪式。
农村丧事祭拜仪式进程
(第一天中午)开门:孝子们(丧主的子女当地称呼“孝子”)面向亡人全跪行八拜礼,辈分小于亡人的行八拜礼,与亡人平辈的行四 ..........。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1、搬铺(有的地方叫调床)在亲人临近死亡时,将病人由卧房移至中堂临时铺设的软床上,称“搬铺”。
被搬铺者已知将离人世,召唤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嘱咐家人预备办理后事。
男移中堂左侧,女移右侧。
未成年人夭折,不移。
家有长辈,亦不移中堂而移侧屋。
2、送终老年人病危时,儿女都要在面前日夜守候谓之“送终”。
死前给男老人理发,一般是剃光头,妇女不剃头,只将头发梳整齐。
穿好寿衣,戴好帽子(哥在世不能戴帽)、穿好鞋袜(弟在世不能穿鞋,只穿袜子)等。
一方面因为死后胳膊、腿硬不好穿,另一方面按迷信说法,死后穿就“赤着身子去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内疚的。
咽气后,眼睛、口闭合不好的,再帮其合好。
口里含着拴着红头绳的铜钱。
把红头绳挽成圈,按男左女右的规矩挂在死者耳朵上。
“口中含宝”寓吉祥意,谓之“噙口钱”。
用白纸盖在脸上叫“蒙脸纸”。
这时在脚脖子套条麻绳叫“绊脚绳”,以防止“炸尸”,入殓时解开。
用手帕包着“打狗饼子”装在死者的袖筒里。
门上贴上白纸,男先死,白纸贴在左边门上,女先死,白纸贴在右边大门上。
死者年龄多大,就用多少根谷草扎成草把,放在死者床头前叉开,叫“隐身草”。
头面前面以碟、盏盛油放灯芯点燃为灯,称“长明灯”。
再放上一个阴瓶子,外面用高粱秆做框、纸糊的四方框灯罩挡风。
3、喊路老人咽气后,把以上这些物件整备好后,孝子应立即到大门前路口烧纸喊路。
让亲邻中高嗓门的一人喊:“×××明光大路向西南”。
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赴西南极乐世界。
连喊三声后,全家人才能大哭,又曰“举丧”。
在老盆里烧纸(老盆底钻三个洞)砍好哀棍,砍哀棍时,要注意选好一支较长柳树的枝,够所有孝子用的,粗头是老大的,依次截取,一根比一根长一点,干儿最后,全部用白纸剪穗子糊上,糊好白幡,曰招魂幡。
死一位糊一杆,死两位糊两杆。
4、戴孝比死者小的平辈、晚辈都要戴孝。
孝子(包括儿媳)戴重孝(布最好是粗麻布),并腰系辫好的麻绳,束顶帽外束麻绳坯子,塞上棉花,男左女右,意思是堵耳眼,不闻他事,专心守丧。
河南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河南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一)召开亲属会议办理丧事头绪繁多,为了避免手忙脚乱,建议在殡仪活动展开之前召开亲属会议,亲属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确定丧仪的规模,拟定参加丧仪活动的亲友及有关单位的人员名单,统计参加仪式和丧宴的大致人数,准备奠酬和谢礼等;2.联系逝者生前单位,确定是否需要成立治丧委员会,确定讣告内容、致悼词人、致答谢词人和追悼会主持人等;3.确定追悼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4.治丧的经费及分摊等;5.对遗言中须立刻确定或处理的事项的安排;6.人员的分工负责。
(二)整理遗体人死亡后,对其遗体的清理一般是由殡仪馆的化妆人员进行,可是有些亲属希望在亲人死亡后,能亲手为其作最后一次的清理,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如在医院病房内死亡,亲属可为其脱去衣服,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如死者的口、眼没有闭合,可轻轻按摩,使其合拢,再换上新衣裤即可。
然后陪送其至医院太平间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亲属将遗体移至硬板床上,换下脏衣服,也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换穿新衣裤后,将其口、眼合闭,然后将其手、足放直,以防遗体变形。
按照有些风俗,还需由直系亲属替其剪净手、脚的指甲,梳理头发。
这些事情可酌情处理。
(三)寿衣的选择1.寿衣知识寿衣就是给逝者穿的衣服。
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开始日趋奢华和繁缛起来。
因死者的衣着代表着生前的地位、财富和等级,所以给死者穿何种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称在当时都是非常讲究的。
寿者,顾名思义,永生也,先人死后,孝子忌讳言死,而将死人所着衣服冠以"寿衣"之称。
一般来说,寿衣皆取单数,得吉利之意。
同时其量词亦有不同,上衣不称"件"而曰"领"(古时候寿衣皆有领),有三领、五领、七领之别;裤不称"条"而曰"腰",有三腰、五腰之别。
"五领三腰"就是穿五件上衣着三条裤子。
白事事宜

白事事宜现在新丧大多以三天为期,下面按时间先后,详列各项事宜。
第一天穿寿衣人病危时,绝气之前,先穿寿衣。
夫妇先亡一方的,穿寿衣为单数;夫妇双亡的,穿寿衣为双数。
两头见棉,取“以棉(眠)为安”之意。
丢噙口钱噙口钱是一枚青铜钱,由长子丢入死者口内,为“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
放饼子和麸子亡人已逝,包一包麸子和一包小圆饼分别放在死者左右手中,同时念歌:“走到蚂蚁山,麸子撒两边。
走到恶狗山,饼子撒两边。
”使死者在去阴司的路上一路平安。
系绊脚绳人死后停尸在屋当门灵床上,用一条麻绳捆住两脚,以防炸尸。
到辞灵或入殓时,再解开去掉。
盖蒙脸纸用一张白纸盖上脸,从头部向下盖。
因死后脸色难看,以免亲人伤心或害怕。
放隐身草隐身草就是一把谷草,呈三角形放在尸体上面。
烧倒头纸意为给死者送钱,亲人痛哭一场。
做倒头面做一碗面条,放在棺头前面,叫倒头面,斜插一双筷子,备死者食用。
点长明灯在棺材前面放一盏油灯,为死者照路,从点上一直到油尽自灭,不能添油。
挂衣服在堂屋北墙立一把扫帚,把死者生前穿的一件衣服挂在扫帚上,下葬时烧掉。
放粮食棺后放一袋粮食,敞开袋口,斜靠棺上,抬棺时使粮食自然倾洒,向前洒得越长越好。
剪岁数纸按死者岁数,有多少岁就剪多少对,用死者拐棍挂在胡同口,男左女右,以示家中亡人,街坊邻居前来吊纸。
第二天晚上辞灵时烧掉,换上一方形白布。
做孝服孝家主要成员,用麻系腰,戴孝帽,系孝带。
搭灵棚在灵堂门外搭灵棚,设香案,摆祭品,立牌位。
正中间挂竹帘,安放遗像,像下用白纸写一大“奠”字,像侧写丧联。
牌位图示:图一:第一天吊纸时用图二:烧轿时用图三:上林请神用图四:安神毕换此牌位,辞灵时用图五:起灵、路祭、墓祭用素联:挽父:一天雨雪凋椿树,满目云山惨棘人(薤露兴悲)泪洒冰天悲失祜,父归东土痛无依(蓼莪抱痛)挽母: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遗爱千秋)终天唯有思亲泪,百草痛无益母灵(慈云缥缈)讣告派人报丧,亲友前来吊纸。
如果发丧,还需发帖。
丧事习俗

丧事习俗赵福山村内办理丧事,规纳起来,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堂屋停尸夜深入殓一、停尸1.病人在垂危之际,儿女日夜守护在身旁。
在确定人死之后,将人搬移到堂屋,躺放于门板或床板上。
在没咽气时给死者穿上装老衣裳。
不论春夏秋冬,装老衣都是棉的,因为古人认为阴间没太阳,终年寒冷。
人死之后,其灵魂就到阴间去了。
衣、帽、鞋都必须是布的,不许用皮的。
鞋底也不准用皮的,说是穿皮鞋,下辈子转生长蹄子的兽类。
若是女性,鞋底绣上莲花,即脚蹬莲花成仙的意思。
衣裳不缀扣儿,只缝小布条打结系带便可。
装老衣裳穿好,盖上苫单。
苫单的颜色以前是黑的或兰的。
现在以白色较多。
2.蒸一碗小米饭,为的是不能让死者挨饿。
再用面捏五个打狗棒,饭碗内插三个,死者双手各拿一个。
目的是防止死者的灵魂去阴间的路上被狗咬。
再用一个铜钱(或现在的硬币)塞入死者口中,在口里含着,这个钱币称“压口钱”,是让死者带上口粮的意思。
为防备死者诈尸乱跑,还要用麻绑上两脚,袢上两手。
在死者的头顶前面,摆一张小供桌,放上祭品。
点一盏长明1灯(灯油以香油为最佳),目前有的以蜡烛代替油灯。
3.找纸扎匠给死者开书、铰座迁,都用白纸。
开书,过去称开殃榜。
其书写排列都是竖排。
所开的书,就是三块纸,另有一个位牌和一块扣瓦。
第一块纸写的是:将此纸贴在座迁的最下端墙上。
23 第二块纸写的是死者的年龄和生死年月日时。
对其称谓依照古例将此纸贴在影壁墙的低处。
第三块纸贴在堂屋的门口一侧下方,分男左女右。
写的内容是入殓时所忌讳的外人的属相。
(不写属相而写地支名称)例如(女性)(男性)本村所忌的属相是按死的月份推算的。
有的村则不按月推,而是按死者的属相推。
看来并无一定之规,俗语说:“一个马勺一个柄儿,一个师父一个令儿。
”此之谓也。
此外,再用一块纸叠成灵牌的样式。
写上“某某”之灵位,置于供桌上。
另外,用一块瓦,上面写上字(符),扣在死者心口处,此为“扣心瓦”。
说是防止诈尸和妖邪用的。
写法多种多样,扣心瓦下也放一小把笤帚穰。
农村丧事礼仪礼节

农村丧事礼仪礼节丧事礼义礼节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两种礼,怎么行?还有过海,郭子仪带子上朝。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种地方风俗,今天因参加一亲戚的葬礼,发现很多同龄人都不知道跪拜礼仪。
有感而发,向大家分享我知道的,探讨我所不知道的。
白事也就是农村所说的死人所办的丧事。
具体规矩太过繁杂,这里就不说了,现在主要说一下我所知道的所有关于白事所行礼的礼节及注意。
注意1:在行礼时都需要上奠,就是在供桌前行礼,先行一揖礼,跪下,转接上奠所转物品。
第一个为香:意为香火传递,禁断香。
第二个为箸,意为衣食传承。
第三个为三杯酒,意为长久,第三杯酒一定要洒与供桌前,祭天。
之后对着灵牌叩一头,起身再行一揖礼。
注意2:行跪礼的最后一个头叩过之后并不能起身,要伏地大哭,自有旁边人拉起,串灵,破孝,礼毕,谢礼。
串灵,就是由灵棚左边进屋绕棺逆时针一圈,由右边出,出后着孝衣后再一揖,礼毕,主家谢礼。
注意3:农村遵循死者为大的思想,是以平辈大多也行跪礼。
注意4:行跪礼一般都先行揖礼后方跪,起身都要再一揖礼,行礼用的芦席称为奠席,除上奠外,其他行礼都在其上农村白事礼节如下:(缺少可以提出,以后补充)三鞠躬:发生在关系不太好或者平辈份的人之间。
一礼四叩:属于实在不会行礼者可选择,跪拜乃对死者的尊重表现。
具体:行一礼,叩四个头,哭,串灵,破孝(孝带、孝帽)之后起身再行一礼。
三跪九叩:也属于最简单的礼节之一,关系一般或不会行礼者可选。
具体:行一礼,叩四个头,起身,再行一礼,上奠。
转完物品完成上奠,回归下面原位,再行一礼,再叩四个头,伏地哭,旁人拉起,串灵,破孝,礼毕,谢礼。
三奠九叩:礼意同三跪九叩,一般亲朋。
具体:要上三次奠,叩首九次(原地一礼,直接上奠,回后叩一,再上奠,回后叩二,再上奠,回后叩三,哭,起,串灵,破孝,谢礼) 勤九拜:礼义一般,一般多用于姑父,姨夫,亲朋具体:一礼,上奠,下,一礼,两叩,一礼三上奠,回后一礼叩俩头,哭,起,串灵,破孝,谢礼懒九拜:礼义同勤九百,姑父姨夫多选具体:一礼,三叩,一礼,上奠,叩首三次(上奠叩仨头),下,一礼,三叩,哭,起,串灵,破孝,谢礼十三太保:一般礼节,亲人,非至亲选择此礼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夫妻悼挽联
挽妻
春风闲楚管;
明月断秦箫。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窗竹鸣秋雨;
床琴断夜弦。
梦游蝴蝶飞双影;
血泪杜鹃泣孤身。
宝琴无声弦柱断;
瑶台有月镜奁空。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宝琴无声弦折断;
瑶台有月镜奁空。
云深竹径樽犹在;
雪压芝田梦不回。
南极无辉寒北斗;
西风失望痛东人。
每思田园共笑语;
难禁空房悲泪流。
泪残秋雨遗罗衫;
肠断春风殒玉娇。
钗逐燕飞,影分鸾凤悲菱镜;梭停龙化,尘染鸳鸯废锦机。
负我多情,空抱鸳鸯偕老愿;祝卿再世,重寻鹣鲽未完盟。
终年辛劳,衣食无双,以致累君贫到老;
顿时醒悟,合计一番,自然先我死为佳。
最怜儿女无知,犹自枕畔娇啼,问阿母重归何日;
但愿苍穹有眼,补此人间缺憾,许良缘再结来生。
挽夫
花为春寒泣;
鸟因肠断哀。
每思田园共笑语;
难禁空房悲泪流。
碧水青山谁作主;
落花遗孀总伤情。
鸾飞镜里悲孤影;凤立钗头叹只身。
燕阵残斜孤月冷;
箫声吹断白云愁。
生前记得三冬暖;
亡后思量六月寒。
裂肺撕肝小寻老;
捶胸跺足妻哭郎。
假如我死替你死;
换来君生代吾生。
欲殉难抛黄口子;
偷生勉事白头翁。
鲲鹏云断声千里;
杜鹃声哀月一轮。
无禄才郎,长夜不醒蝴蝶梦;
伤心少妇,深宵悲听子规啼。
郎果多情,楼上冀迎萧史凤;
妻真薄命,冢前愿作舍人鸯。
哭望天涯,愿到黄泉痛洒大乔
泪;
恨如春水,谁言世上唯独小青
悲。
生立奇功,死留典范,九泉瞑目
君无憾;
上侍高堂,下抚子女,一家重担
我来挑。
君去矣,万事独任艰难,能无追
念前徽深为吾痛;
儿勖哉,尔父既归泉壤,尚其各
自努力克振家声。
三、亲属悼挽联
挽祖父
一夜秋风狂催祖竹;
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风起云飞,室内犹浮诫子语;
月明日黯,堂前似闻弄孙声。
挽祖母
慈训长昭,谨守燕谋毋或失;
深恩未报,情陈鸟哺永难忘。
挽父
深恩未报惭为子;
隐憾难消忝作人。
多感佳宾来祭奠;
深悲严父去难留。
屋内儿哭慈父逝;
门前吊客履霜来。
音容未远悲愁昔;
杖履空存忆老成。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父常望白鹤飞。
慎终不忘先父志;
追远常存孝子心。
只见三秋多苦雨;
谁知九月别严亲。
亲厌尘纷,寿终正寝归蓬岛;
儿慈手泽,眼流双泪滴麻衣。
挽母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慈竹当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不留香。
冰霜高洁传幽德;
圭璧清华表后资。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惊春花染杜鹃血;
倚门深得子规啼。
罔报难酬慈母德;
挥毫莫罄此儿情。
直骨尤超古鹤上;
慈教仍存青云中。
良操美德千秋花;
高节良风万古存。
看月瞻云慈容在目;
期劳戒逸母训铭怀。
杜宇伤春,泣残雪泪悲花老;
慈乌失母,啼破哀声夜光寒。
祸及贤慈,当年顽梗悔已晚;
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慈母东来,绕膝慕深萱草碧;
彩云西去,献觞悲断菊花黄。
挽父母
杳杳双亲无复见;
哀哀两字不堪闻。
深恩未报惭为子;
饮泣难消欲断肠。
挽岳父
丁年病入黄家路;
午夜惊颓太岳峰。
峰顶大人嗟已矣;
膝前半子痛何如。
泰岳无云滋玉润;
东床有泪滴冰清。
冀泰山常荫婿;
鹤龄方祝,孰期冰鉴顿捐尘。
半子荷深恩,玉镜台前承色笑;一朝悲怛化,璇闺堂上失慈晖。
挽岳母
自入婿乡蒙厚爱;
何堪甥馆杳慈云。
凄凉甥馆慈云黯;
缥缈仙乡夜月寒。
挽同辈亲属
杨柳春风怀逸致;
梨花寒食动哀思。
玉树栽来欣擢秀;
琼枝萎去动悲怀。
不图花萼终联集;
何忍雁行各自飞。
(挽兄弟)
雁阵霜寒悲折翼;
鸰原露冷痛孤翔。
(挽兄弟)
幸托丝罗荣分椿荫;
悲歌蒿薤空奠椒浆。
(挽亲家)儿女亲事今世如意;
两家结缘再生相逢。
(挽亲家)魂兮归来,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挽兄)
训弟课儿,一生辛苦今犹在;
持身涉世,十分忠厚古来稀。
(挽兄)
贞静幽娴,姊妹行中惟独冠;
凄凉寂寞,杜鹃声里暗伤神。
(挽堂妹)
原上春深,鹊鸽音断云千里;
林梢夜寂,鸿雁声哀月一轮。
(挽兄)
风片雨丝,萧飒忽摧女贞荫;
莺啼燕语,凄凉偏杂子规声。
(挽亲家)
人羡陆家姑,万事补缝能爱弟;我仪张玄妹,一时荣秀不留春。
(挽妹)同气遽分途,原隰秋风魂不返;异时谁共被,池塘春草梦难通。
(挽弟)
寥落数晨星,鹤驾云中偏去远;凄凉忆旧雨,蟀吟床下不成声。
(挽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