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风采:宁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
苏区精神PPT

结束语
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 合、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 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并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 的直接源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苏区精神“既蕴涵 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 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 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和价值追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 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 重要尝试。苏维埃政权作为新生的国家政权,不仅是工 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而且代表了工农 劳苦大众的利益,践行了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共 产党不仅从理论上认识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的重要性,而且从行动上非常关心群众生产和生活,因 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前四次的反“围剿”斗争,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指导下,均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受到王 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破坏,致使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1933年9月底,蒋介石集中一百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其中用于 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有50万人。这次“围剿”,敌人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方针。此时,毛泽 东已经离开红军的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直接领导这次反“围剿”战争。 他们反对“诱敌深入”,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使红军辗转于敌军主力和 堡垒之间,陷于被动地位。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左”倾错误 领导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调集红军主力同敌人“决战”。经过18天的血战,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广昌 失守。7月,在敌人新的进攻面前,又兵分六路,全线防御。10月初,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使 红军在根据地内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性已经完全丧失,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宁都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于2021年暑假期间参加了宁都社会实践。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深入了解了宁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次社会实践的总结和感悟。
二、社会实践背景宁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是赣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宁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西省的文化名城之一。
近年来,宁都县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更好地了解宁都的发展现状,我选择了宁都作为社会实践地点。
三、社会实践内容1. 参观宁都县博物馆在参观宁都县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宁都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的文物,如青铜器、陶瓷、书画等,让我感受到了宁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 走访宁都县工业园区为了了解宁都县的经济发展情况,我走访了宁都县工业园区。
在园区内,我参观了多家企业,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
同时,我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和面临的挑战。
3. 采访宁都县居民为了了解宁都县的社会现状,我采访了部分居民。
他们向我讲述了宁都县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通过采访,我了解到宁都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
4. 参与宁都县志愿服务活动在宁都社会实践期间,我还参与了宁都县志愿服务活动。
在活动中,我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如打扫卫生、关爱老人等。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社会实践感悟1. 深入了解宁都的历史文化通过参观宁都县博物馆,我对宁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宁都作为江西省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 认识到宁都县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宁都县工业园区,我看到了宁都县经济发展的蓬勃态势。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这让我认识到宁都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未来有望成为江西省的经济强县。
苏区风采:宁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

苏区风采:宁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
温子荣
【期刊名称】《老区建设》
【年(卷),期】2014(000)013
【摘要】自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启动以来,宁都县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致力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温子荣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扶贫和移民办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民族团结成就富裕和谐——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民族团结成就富裕和谐——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J], 郝婕;张超
2.苏区振兴示范县——广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 [J], 广昌县扶贫和移民局
3.数说建市十年中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数说建市十年中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J], 张秀兰;
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经验启示——人民要论·“十三五”辉
煌成就·经济社会 [J],
5.2014—2015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获奖名单及风采展示——“兴合
杯”2015-2015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十大新闻人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苏区精神(z修改版)

浅析苏区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中共宁都县委宣传部温东升钟庆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始至终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而苏区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发展苏区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区精神是一种继承,也有着自身丰富的内涵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直接延续和发展,是井冈山精神的展开和放大,同时又是井冈山精神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从井冈山精神到苏区精神,它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它们在基本内涵方面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质和优良的作风。
但由于它们所处的时期不同,必然会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容,因而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
苏区时期的斗争较之井冈山斗争具有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苏区精神因而较之井冈山精神,在内涵上也有更丰富的发展和深化。
1、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毛泽东针对当时部队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具体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二是对部队进行整编;三是进思想教育,指明革命方向,鼓励士气,坚定革命信念。
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体的来说就是创造了把“支部建在连上”和连以上仍采用党代表制度。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红军由弱到强,靠的就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始终不渝的坚信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崇高信念。
到了中央苏区,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毛泽东为党在不可能做到大量增加工人成分的情况下,确立了一条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觉悟的建党新途径。
主要是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积极开展马克思理论主义论教育,是中央苏区从思想上建党的基础。
中央苏区初期,在革命处于低潮阶段这一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论著。
赣州改革开放4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

赣州改革开放4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作者:林远洲彭小亮来源:《中国市场》2019年第23期[摘要]赣州改革开放4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同时面对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历史经验,笔者认为,赣州市改革开放必须立足赣南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緊抓机遇,与时俱进地探索具有赣州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为人民谋福利,确保改革开放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赣州;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经验总结[DOI]10.13939/ki.zgsc.2019.23.0211 赣州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赣州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持续开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局面,促使赣南这片红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振兴发展开启新纪元,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第一,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市GDP从1978年至2017年由11.59亿元提升至2524.01亿元,位次稳居全省第二,相比1978年增长216.77倍,年均增长10.7%,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年均增幅0.4和1.2个百分点,名列全省前茅;人均GDP达29300元,年均增长9.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年均增幅0.4和1.1个百分点。
第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7年赣州粮食产量突破290万吨,是1978年的1.68倍;水果、烤烟、油料作物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164.1、8.3、2倍;水产品、肉类总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43.8、10.9倍。
第三,工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2017年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1家,位列全省第一位,既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代表的十大产业集群,又以赣粤电子信息产业、青峰药谷、中国稀金谷为代表的“两城两谷一带”等主导产业加速发展遍地开花的势头。
宁都县:坚定不移强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宁都县:坚定不移强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作者:***来源:《老区建设》2022年第04期近年来,宁都县坚持“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市场引领、群众参与、多重保障”的原则,紧盯地方优势产业,持续发力,进一步注重产业发展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巩固、提质、增效”,探索了一条“千家万户参与、持续稳定增收”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形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宁都经验”。
一棵菜富了一方人2016年以来,宁都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将设施蔬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支柱产业来抓,经过努力,该产业實现了跨越式发展,富民效应不断凸显,“宁都辣椒”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市蔬菜产业发展现场会多次在宁都县召开。
一是“七统一分”显活力出效益。
宁都县充分借鉴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经验,深刻总结大户种植经验教训,探索实施“七统一分”发展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实行分户经营”),特别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扶持与服务,为经营户解决了选址、建棚、配套、资金、品种、技术及销售等各方面难题,加快了蔬菜基地建设步伐。
从最初发展的6个乡镇共8个基地2700亩,到2019年全面覆盖24个乡镇83个基地2.6万亩,再发展到2021年191个基地5万亩。
通过分户经营充分调动了经营户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益,管理更加精细,通过引领示范及辐射带动,涌现出田头镇邓新红、安福乡曾过房、青塘镇何朝阳等一大批通过蔬菜产业发家致富的典型示范户,其中邓新红种植10亩辣椒,连续3年盈利15万以上;曾过房2020年9月中旬种植30亩螺丝椒,到现在已实现销售额79万元,纯利润达60万元;何朝阳种植8亩丝瓜,连续2年纯利润超20万元。
目前,宁都县有职业菜农4000余户,户均年收入30万元,带动1.8万人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宁都县概况

宁都县情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
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
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2万。
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宁都是客家祖地。
宁都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属纯客家县,现有130多个客家姓氏。
境内客家遗存十分丰富,客家民俗文化光辉灿烂,至今保存有千年古村田埠东龙村、孙中山先祖东平侯孙誗墓,宁都道情被列为全国地方戏曲独立曲种,客家傩戏、竹篙火龙、桥帮灯、采茶戏等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0 年荣获“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称号。
宁都是文乡诗国。
“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文乡”之誉添于明清。
南宋时成立的“江湖吟社”享誉全国,清初创立的易堂学馆位列当时“三山学派”之首。
这里人才辈出,涌现出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肉眼发现新星的天文学家段元星、最早分离并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冠状病毒的微生物学家管轶等名人大家。
自宋至清,宁都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30人,居赣南之首。
宁都是苏区摇篮。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驻扎地;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巩固后方以及最后阻击和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是红军作战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地。
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成立了少共国际师。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
全县有5.6万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1.6万多人,建国初期授衔的宁都籍将军有13人,从“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军有30人。
宁都是赣南粮仓。
现有耕地76万亩,年产粮食8亿斤以上,占赣南总产的五分之一,自古就有“纵使三年两不收,仍有米谷下赣州”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
赣州改革开放4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

赣州改革开放4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赣州地处江西中部,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典型代表。
本文对赣州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与经验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赣州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的经济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县逐步转变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商贸、物流中心。
赣州市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6%以上。
赣州市不仅拥有农业、工业、建筑业等传统支柱产业,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其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城镇化进程加快,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提升,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了更多的满足。
再次,赣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赣州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实施“双创”工程为契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先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
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这些措施使赣州的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赣州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赣州市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推进赣州的对外开放。
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赣州市成为江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区域,进一步提升了赣州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一系列开放举措使赣州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经济提供了赣州的机遇。
总之,赣州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赣州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并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 。改 造 升 级 农 村 电
网4 6 1 . 4 公里 , 完成总投资 1 . 1 亿元 。
噻瑞梅铁路 重新启动 前期T作 。
万 亩,新 种 植油 茶 2 . 2 标准 化 牛 态 l 粜吲 0 . 5
,新增 ,7 . f : 发 茶
园0 . 2 亩。“ 翠 田”、 “ 村犬乐 ”、
出 叫2 8 l 5 . 3 美元 ,增 K 1 2 . 1 % 。
规 模 以 上工 业 、 新增 2 l家,达 到6 4家;实现 丰 营 、 l 务收 入 7 5 亿
元、 增 加 值 l 9 . 4亿 C 、 利 税 总 额
电站建成投运 ,竹笮 、
长胜 1 1 O干 伏 变 I U站 开 工 建 设 , 瑞 金 红 都 全宁 都横 Ⅲ2 2 0 伏 输 电 线 路 通 过 研 评
1 发 展 。 引 进 了恒 丰 矿 冶 、 中 矿 电 气 、 禹 恒 五 金 等 一
批大项 目,实际利用 外资 4 4 0 7 . 6 万
美 元,增 长 l O . 1 % ; 实 际 引 进 内 资
l 9 . 1 亿 元,增 长 l 7 . 3 % ; 实脱 外 贸
横一 纵 ”的 千路 网全 面竣 工,二
环南 路南 延工 程全 线贯 通;改造 老 城 道路 1 . 8万 平方 米 ,多条道 路
建 设 中 长 期 未 决 的节 点 问 题 成 功 破 解 , 城 市 通 畅 度 进 步 提 高 。 工 业 园 扩 区 调 区 加 速 推 进 , 新 开 发 园 区
亿 元 ,增 长 3 O . 6 % 。物 流 、 i 实 现 税
体规 划修编 ,投 入城 f 1 基 础 设施建 设资金 1 2 . 8亿 元。宁都大道 c段 改 造路 而T 程 全而 完成 ,龙溪 湾 “ 三
收4 0 0 1 万 元,增 长 6 3 . 1 % 。 “ 宁都
菜谱 ” 收集 整 理 完 毕 , 3 道… 都 菜 ”
生产总值 1 1 3 . 4 亿元 , 财政 总收入 7 . 9 亿元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5 . 9 7 亿 元,
望: !
定 南 、古 安 至 』 吕 高 速 公路 令= 面开 I 建设 ,
3 5 0 0亩 , 万
I
框 架 成 ;
门业 产 、 l 基 地 被 确 定 为 省 级 产 业 基
龙村 入 选第 二批 “ 中国传 统村 落 ”
名录,黄 陂、长 胜被 列 为全省 百强 中心镇 ,竹 笮被 列为 市级 示范镇 。 恢复和 改善农 田灌溉面积 5 . 5 万亩 , 新增标 准 粮 田 2 . 8万亩 ,完成 土地
整治 5 . 1 万亩 、病 险水库 除 险加 固
围绕 “ 依L 【 J 傍 水 、山环水 绕 、 “ 天 和 ” 商 标 被 认 定 为江 西 省 著 名
滨江 园林 ”生态 城 定位 ,加快推 进
永 宁 新 城 和 龙 溪 湾 新 区 建 设 ,城 区 新增 建成 区 面积 1 . 5平 方 公 艰 , 达 1 8 . 2平方 公 ;新 增 人 口 0 . 8万 人 , 达2 0 . 2万 人 。启 动 了 新 一 轮 县 城 总
商 标。现 代服 务、 7 J l 】 快 发展 。金 融
机 构 各项 存款 余 额 1 5 0 . 3 亿 元 ,增
长 1 5 . 3 % :各项贷款余额 7 7 . 9亿元, 增长 3 5 . 2 % ; 新 增贷 款 额 超 过 新增 存 款 额。 房地 产 开 发 完成 投 资 9 . 3
2条省 道 升 为 道 , 国 道 3 5 6( 原省道 3 2 3 )
地; 完成锂 电新 材料 产业 基地 长胜
小 6平 方 公 控 规 编 制 和 首 期
宁 石 亭 至 赖 坊 段 、 国
道 2 3 6( 原省道 2 0 8 ) 七 里 至 竹 笮 段 改 造 工 程 开 工 建 设 , 蛇 形 排 至 小 布 、 安 福 至 连 陂 公 路 改 造 路 基 工 程 完 工 , 洛 口 至 来 源 、 蔡 江 源 头 至 黄 陂 朱 源 等 公 路 改 造 工 加 速 推 进。温 坊 1 l 0干 伏 变 电站 、小布 3 5 伏 变
荣 获个 国第 届海 峡 客家烹 饪大 赛
金奖 。 村镇 联动 整治 牵 J J 成 效 ,完 成
1 7 3个新 农村 建 设 点 “ 清 入 改 四 普 及 ”、改造 农村 危 ¨ 1 上 坯膀 2 . 0 8
万 户,建 成梅 江 长木 、竹笮赖 沙 、 小 布大 土楼 等一批 示范 点 。田埠 东
苏区风采 旨 宁都经济 、 社会 、 文化发展成就
口 温子荣
自苏区振 兴发展 工作启 动 以来 ,宁都县 牢 固树 立 “ 发展 为先 、生态 为重 、创新为魂 、民生为本 ”理念 ,大力实施 “ 主攻项 目、决战两区、壮 大总量 、集聚发展 ”战略 ,全面推动加快发展 、转型发展 、和谐发展,致 力建 设人文、开放 、 创业 、 平安 、 幸福新 宁都 , 开创 “ 宁静致远 、 都和 民安 新境界,致力打造赣南苏区振 兴发展 “ 宁都样板 ”。 2 0 1 3 年 ,全 县实现
6 . 6亿 元 ,分 别 增 长 2 5 % 、1 1 . 1 % 、 1 7 4 . 6 % 。工、 l 区 业 实 税 收
7 0 3 8万元 。农、 、 l 持续壮 火 。粮
食总产最达 4 1 . 4万 吨 ,连 续 年 被 评 为 全 国 粮 食 牛 产 先 进 县 : 脐 橙 总 产量 l 2万 吨 , 出 笼 宁 都 黄 鸡 3 2 8 5 万 羽 , 种 植 莲 3 阿、 叶0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