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其实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而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运用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而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一、《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二、《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翻译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翻译《春江花月夜》是唐代作者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似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春江,随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开遍鲜花的树林好似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因此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流水。
游子似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离人的梳妆台。
《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

《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参考!《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作者:【张若虚】体裁:【乐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初唐诗人张若虚是广陵人,他的传世名作只有“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虽纤美,却是从容大气,充满诗情画意。
写于大唐初始的《春江花月夜》,既雍容又纯洁,展现在眼前的是那么富有生命活力的纯洁诗意。
今天,车行润扬大桥,桥下的长江依然阔大,江面上征帆点点。
只是,一切都是那么工业化,真的很难再寻找那份初始的纯美。
瘦西湖公园亭台错落,美景如画,一簇簇的游人穿行其间。
对着“锦泉花屿”,有着宛转碧水和鲜花青草的水岸,我不胜喜爱,试图想象诗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样如诗如梦的美景。
今天的花屿和昔日的芳甸也许还有些相似,那么花屿的边上还找得到当初江边那个思恋情郎的女孩吗?我不禁恍惚了。
《春江花月夜》的场景日日在瘦西湖边上的舞台上上演着,今日的扬州人以此炫耀。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江花月夜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全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全诗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下面跟着来看看《春江花月夜》翻译及全诗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作者:【张若虚】体裁:【乐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初唐诗人张若虚是广陵人,他的传世名作只有“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虽纤美,却是从容大气,充满诗情画意。
写于大唐初始的《春江花月夜》,既雍容又纯洁,展现在眼前的是那么富有生命活力的纯洁诗意。
今天,车行润扬大桥,桥下的长江依然阔大,江面上征帆点点。
只是,一切都是那么工业化,真的很难再寻找那份初始的纯美。
瘦西湖公园亭台错落,美景如画,一簇簇的游人穿行其间。
对着“锦泉花屿”,有着宛转碧水和鲜花青草的水岸,我不胜喜爱,试图想象诗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样如诗如梦的美景。
今天的花屿和昔日的芳甸也许还有些相似,那么花屿的边上还找得到当初江边那个思恋情郎的女孩吗?我不禁恍惚了。
《春江花月夜》的场景日日在瘦西湖边上的舞台上上演着,今日的扬州人以此炫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月”之内蕴: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 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 “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 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 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 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 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如 曹 植 《 送 应氏 》 “ 天地无终 极 ,人命 如朝 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 悠”,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而张若 虚却翻出新意。*
江月虽然恒存,却永远如一、单调,没有变化, 没有生命,不过是单调的重复罢了;人生虽然短暂, 但作为群体的人类是代代绵延、繁衍不尽的;作为 个体而言,人生的悲喜丰富而生动。
韵律节奏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 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 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 共换九韵。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 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 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 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整体感知
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自然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 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 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 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 憬。 情感美
月之色----春江花月(景) 月之问----宇宙人生(理) 月之情----思妇游子(情) 完 美 融 合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 收载,属“清商曲吴声歌”。 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言长制。其转韵 铺陈节奏与唐初七言歌行相似。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 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 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 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 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 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意象“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
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 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 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 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解
题
1、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7《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四《唐书•乐志》曰:“《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 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 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 艳丽者,以为此曲。” 2、《隋书•乐志》曰:“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骊 留》及 《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 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 其音甚哀。”
3 、“昨夜闲潭梦落花”以下 八句写游子思归之情。“梦落 花”连做梦都想回家。花落幽 潭,春光将老,人还是与家远 隔天涯,思归之情难以忍受。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 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 他凄苦的寂寞之情。
•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 限路。”沉沉海雾隐遮了落月, 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 那么遥远, “沉沉”二字加重渲 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则无 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意象“明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空 间 意 象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时 间 意 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情 感 意 象
课后思考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
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 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江水”之内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 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 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 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 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 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 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 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
学习目的
• 1、掌握诗歌的写景特色。 • 2、体会诗歌情、景、理水乳交融的意境。 • 3、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 4、了解诗歌的韵律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情、景、理水乳交融的意境。 2、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 调。
难点:诗歌的韵律特征。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盖全唐”、 “春风第一 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超越了前 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局限, 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 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这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 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 , 也体现了 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的传统精神。 天人合一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看成密不可 分的整体,人类既受到大自然的恩惠,也受到自然灾难 的威胁,依赖自然,崇敬自然,亲和自然,保护自然。
内容分析
•
• • • •
“月”是全诗的灵魂,具体表现为:
一、“月”是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二、“月”是景物描写的主体。 三、“月”是哲理思考的凭借 。 四、“月”是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的依托。
一、“月”是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月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 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 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高悬—— 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 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1、 “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总 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 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 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 , 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摇情,即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表 面写月的光辉实写作者的思乡之情,月 光之情、游子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 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余韵袅袅, 摇摆多姿。
总
结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 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 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 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 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 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 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 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 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3、《隋书•五行志》曰:“祯明初,后主作新歌, 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 ‘玉 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 不久兆也。”
4、《南史》曰:“后主张贵妃名丽华,与龚孔 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 婕妤、江修容等,并有宠,又以宫人袁大舍等为 女学士。每引客游宴,则使诸贵人女学士与狎客 共赋新诗,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 送宫女千数歌之。”
总之,随着月光的脚步,作者依次描绘了江水、沙滩、天 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 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飘泊的游子、 含情的江树,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 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 二、“月”是景物描写的主体。
• 1、开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潮 无垠,仿佛与海相连,气势雄伟,一轮明月随潮共生, 景象壮观。 2、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 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月光朗照万里,千里 春江处处流光溢彩,江波滟滟,气象万千。月色倾 泻在花树上,“花林似霰”,点染出月色之下花的 奇异、美丽。
• 三、“月”是哲理思考的凭借。
•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承上启下, 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作者笔触从大到小、由远及近, 最后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从而引发对人生哲理和宇宙 奥秘的思考和探索。 2、“江畔何人初见月”几句表明思考和探索。 “江畔何人初见月”,侧重在“何人”,写出明月长 圆而人情不圆,显示景物与人情的矛盾;“江月何年 初照人” 侧重点在“何年”,写出明月长在而人生不 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探索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
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光将世 间万物浸染成梦幻一般的银色世界,因而“流霜不觉 飞”、“白沙看不见”,“流霜”、“白沙”和皎洁 的月光浑然一体,江天一色,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