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开远市第八中学昝文平整理★字词总复习◎第一单元:攒(cuán) 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 )轻捷(jié)蟋蟀(xī shuài)臃肿(yōnɡzhǒnɡ)相宜(yí)书塾(shú)蝉蜕(tuì)人迹罕至(jìhǎn)人声鼎沸(dǐnɡ)斑蝥(máo)窍(qiào)覆盖(fù)收敛(liǎn )脑髓(n ǎo suǐ)秕谷(bǐɡǔ)鉴赏(jiàn shǎnɡ)肿胀(zhànɡ)叮嘱(dīnɡzhǔ)恐惧(kǒnɡjù)骊歌(lí)花圃(pǔ)耻笑(chǐ)玉簪花(zān)衣襟(jīn )掸子(dǎn zǐ)徘徊(pái huái)栅栏(zhà lán)蒲公英(pú)丑陋(lòu)讪笑(shàn)嫉妒(jídù)啄(zhuó)吐绶鸡(shòu)篱笆(líbā)沼泽(zh ǎo zé)沮丧(jǔsànɡ)嘎(ɡā)泥泞(nìnɡ)骇人(hài)简陋(lòu)铰链(jiǎo liàn)冰雹(báo)木屐(jī)飕(sōu)佣人(yònɡ)灌木(ɡuàn)恭敬(ɡōnɡjìnɡ)火钳(qián)弥漫(mí màn)瞬息(shùn)幽寂(jì)延绵(yán mián )荒草萋萋(huānɡqī)涉足(shè)伫立(zhù)足迹(jì)路径(jìnɡ)忧郁(yōu yù)方仲永(zhònɡ)皆(jiē )邑(yì)扳(pān )环谒(yè)泯(mǐn)◎第二单元:颠(diān)澎湃(pénɡpài)屏障(pínɡzhànɡ)哺育(bǔ)九曲连环(qū)气魄(pò)郝(hǎo )叟(sǒu)哽(ɡěnɡ)懊悔(ào huǐ)祈祷(qídǎo)捂(wǔ)惩罚(chénɡ)逼狭(bī xiá)崎岖(qí qū)阻抑(zǔyì)亦复如是(yì fù rú shì) 浊流(zhuó ) 雄健(xiónɡjiàn ) 险峻( jùn)炽痛(chìtònɡ) 嗥鸣(háo mínɡ) 斑斓(bān lán) 谰语(lán ) 怪诞(dàn) 亘古(ɡèn) 默契(mò qì) 田垄(l ǒnɡ) 蚱蜢(zhàměnɡ) 污秽(huì) 泛滥(làn) 呻吟(shēn yín) 镐头(ɡǎo)碾(niǎn)辘(lù) 杼(zhù) 鞍鞯(ān j iān) 辔头(pèi) 啾(jiū) 朔(shuò) 柝(tuò) 鬓(bìn) 戎(rón ɡ)◎第三单元:宰割(zǎi ɡē)筹划(chóu)彷徨(pánɡhuánɡ)仰慕(yǎnɡmù)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当之无愧(kuì)锋芒毕露(l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ú)马革裹尸(ɡu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ɡōnɡcuìyǐ)至死不懈(xi è)元勋(xūn)孕育(yùn)黯然神伤(àn)曛(xūn)铤(tǐng)衰微(shuāi wēi) 赫然(hè )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xuè) 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一反既往(fǎn jì) 慷慨淋漓(kānɡ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dǒu) 卓越(zhuó)浠水(xī)弥高(mí)炯炯(jiǒnɡ)窥视(kuī)无暇(xiá)衙门(yá)重荷(hè)深邃(suì)踌躇(chóu chú)磐石(pán)喧嚣(xuān xiāo)沉郁(yù)应声而至(yìnɡshēnɡ)一拍即合(jí)义愤填膺(yīnɡ)魅力(mèi)琐事(suǒ)滑稽(jī)荒谬(miù)头颅(lú)轮廓(kuò)钦佩(qīn)白皙(xī)脚踝(huái)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 liè)孰(shú)刮目相待(ɡuā)★古诗文默写总复习(二)《山中杂诗》(吴均)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初一语文期中上册复习资料

初一语文期中上册复习资料1.初一语文期中上册复习资料1、一词多义积累: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并且”)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可译为“却”)择其善者而从之(顺接连词,可不译)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温故而知新(知:知道)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其恕乎(大概)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当,做)知之为知之(是)以:可以为师矣(凭借)仁以为己任(把)三:三人行必有我师(几)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后:然后知松柏(之后)松柏之后凋也(最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走路)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奉行)2、通假字积累: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3、成语积累(本文中流传至今的成语):①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②任重道远:任务重,路程又长。
比喻担负的责任很艰巨。
③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⑤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要想着和他看齐。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格言积累①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谈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谈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温/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初一语文期中上册复习资料1、字音汉语拼音规则,及容易读错的字。
掌握带写规则的重点字,这些字的音节拼写对了,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些字分别是:(1)维、会、温、驼、优、流的拼写规则(2)英、呀、烟、叶、晕的拼写规则(3)公、荣、雄、翁、拥、窘的拼写规则(4)女、绿、掠、虐、与、机、区、需、鱼的区别。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祈qǐ祷斑斓气冲斗dîu牛锋芒毕露B.污秽huì脑髓suí一拍既合来势汹汹C.嫉jì妒澎湃pài鞠躬尽瘁人迹罕至D.骊lí歌屏障炽chì痛杂乱无章3.下列每项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线标出并改正在方格内。
(4分)A.人声鼎沸万丈狂澜芳草萋萋九屈连环B.回环曲折亦复如事绝壁断崖家喻户晓C.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潜心惯注一反既往D.丛山迭岭义愤填膺一泻万里博学多识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无从:没有办法。
B.骊歌:告别的歌。
炽痛:热烈而深切。
C.萦带:弯曲的带子。
铤:疾走。
D.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5.用诗文原句填空。
(9分)(1)山际见来烟,___ _________ ______。
(吴均《山中杂诗》)(2),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独坐幽篁里,___ 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4)峨眉山月半轮秋,__ 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5) 故园东望路漫漫,_ ____。
(岑参《逢入京使》)(6) _ 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请写出前后相连的两句:___ ___ _,___ ________ __。
答案:2.D 3.A 曲B 是C贯D叠4.C 5.(1)竹中窥落日(2)此夜曲中闻折柳(3)弹琴复长啸(4)影入平羌江水流(5)双袖龙钟泪不干(6)当窗理云鬓(7)一切都是瞬息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8)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名著导读、文学常识、阅读理解)[精品]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名著导读、文学常识、阅读理解)[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c18b5050b1c59eef8c7b499.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名著导读、阅读理解)文学常识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复习

(二)古代诗歌四首 水何澹澹, 1、《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山岛竦峙 ;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 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 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展现大海雄伟气魄和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 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 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 海日生残夜, 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江春入旧年。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第4自然段,完成下面各题。
1、第一段文字是围绕文中的哪个字来描写的? 妙 又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加以描述的? 雪光、雪色;雪态 2、有人认为第一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也有人认 为是时间顺序写的雪,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你的 理由。均可以,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上山 尖山坡山腰的景物,或按由白天到傍晚的的时间顺序来 写,其标志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3、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 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 积雪 指 ___________________,“暗黄”指 草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2、说说下面各章的大意
• • • •ຫໍສະໝຸດ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问题探讨:
找出课文中有关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句子, 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 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资料语文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中考学科,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下面是店铺小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资料一生字1. 确凿攒菜畦桑葚轻捷蟋蟀臃肿脑髓适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拗人迹罕至人声鼎沸2. 肿胀叮嘱惧怕骊歌花圃3. 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4. 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6. 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7. 郝叟哽懊悔祈祷8. 逼狭坎坷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9.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11.宰割筹划彷徨仰慕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2.衰微赫然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13.重荷愁苦深邃踌躇巴望锁闭磐石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14.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16.惮踱棹归省行辈撺掇凫水17.狂舞闪射火烈飞溅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搏击烧灼奔突翻飞大彻大悟18.撇蘸幽暗舒服疏密包罗朱砂口头禅参差不齐19.清扬咿哑端凝颦蹙粲然嗔视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静穆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及妍息息相通21.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遗孀坚持不懈千辛万苦精打细算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自得告罄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步履语无伦次与其……毋宁22.泅作践沮丧搁浅斫痕日规抵御愁闷孤立无援冻饿之虞闻所未闻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23.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勇往直前24.余暇阴霾疆域迫不及待孜孜不倦刚毅不屈梦寐以求26.巢瞅雏呷垂蔓眼睑眸子流泻斑斑驳驳生意葱茏27.肌腱逞能恍惚甜腻娴熟进退维谷一尘不染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28.铰劝诱抽搐沟壑不羁叽叽喳喳石破天惊29.觑鬣剽悍驯良疆场勇毅窥伺迎合疮痍枉然阔绰观瞻慷慨以赴庇荫遒劲犷野畸形颚骨妍丽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三.解释1.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初一复习资料(共10篇)

初一复习资料(共10篇)初一复习资料(一): 初一复习重点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指南说明:孩子们刚进入初一,还不知初中语文考什么,如何复习迎接考试.为了帮孩子们更好地复习,现将考试的基本题型与复习内容整理好,打印出来供参考.其中,加“横线”的“加粗”的内容,表示这是...初一复习资料(二):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初一复习资料】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1 期中测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1、联系全文想一想,村人为什么会叹惋?为外面世界的动荡、黑暗而叹惋,为外界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怎样的心理?不愿和外界人交往,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3、“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
4.写刘子骥“欣然规往”却“未果”“寻病终”的用意是什么?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处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世界,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社会。
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个怎样的社会?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如何看待这一理想的社会?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个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和平安定的美好社会。
用意是寄托作者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否定,反映了当时的人民要求摆脱压迫剥削、摆脱战乱的愿望,具有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陋室铭》1、中间第4-7四句从哪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关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⑴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关情景⑵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2、本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提及“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有什么言外之意?表达作者对封建官僚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否定4、文末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作用?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结构)。
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也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内容).《爱莲说》1、本文通过三种花的不同评价以及人们对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予独爱莲”中“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先写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鄙弃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知识整理基础知识一、重点生字识记、解词第 1 课《邓稼先》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第 2 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第 3 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第 5 课《黄河颂》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谰斓)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zī)长(zhǍng)第 6 课《老山界》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苛(kē)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jiǍo):①交纳,交付,缴公粮。
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弯曲。
呜咽(wū 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第 7 课《土地的誓言》蕻(hóng)(端木蕻良)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
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奇怪,古怪。
亘(gèn)古:远古。
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
(蒿hāo篙gāo)田垄(lǒ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蚱(zhÀ)蜢(mě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wū)秽(huì):肮脏的东西。
第 9 课阿长与《山海经》骇(hÀi)掳(lǔ)孤孀(shuānɡ)粗拙(zhuō)陆玑(jī)惧惮(dÀn)憎恶(zēnɡ)懿(yì)辟头(pī)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惶(huÁnɡ)急:惊慌急迫。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疮(chuānɡ)疤( 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诘(jié)问:责问。
渴慕(mù):非常思慕、渴望。
霹(pī)雳(lì):原指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文中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sǒnɡ):因恐惧而颤动。
文中是震惊的意思。
第 10 课《老王》荒(huāng)僻(pì)骷(kū)髅(lóu)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镶(xiāng)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伛:弯(腰)曲(背)。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滞(zhì)笨:呆滞笨拙。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愧(kuì)怍(zuò):惭愧。
第 11 课《台阶》凼(dÀng)门槛(kǍn)揩(kāi)筹(chóu)划尴(gān)尬(gÀ)撬(qiÀo)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卓.越(zhuó)哽.咽(ɡěnɡ)踌.躇(chóu)锲.而不舍(qì)B.云鬓.(bìn)字帖.(tiè)可汗.(hÁn)兀.兀穷年(wù)C.祈.祷(qí)踱.步(duó)校.对(jiÀo)鲜.为人知(xiān)D.哺.育(pǔ)晌.午(shǍng)咳嗽.(sou) 锋芒毕露.(l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A.揩汗渲闹伫立目不窥园B.懊诲硕果嫉妒来势汹汹C.斑斓崎岖屏嶂九曲连环D.澎湃深邃彷徨妇孺皆知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D.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云霞升起来了.。
(助词)B.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
(助词)C.这是很.清楚的。
(副词)D.我在.房间里读书。
(连词)二、文学常识及文章思想内容第 1 课《邓稼先》1.文学常识《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 2 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文学常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第 3 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文学常识《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2.文章主题思想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 4 课《孙权劝学》1.文学常识(1)体裁:编年体通史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
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2)作者:北宋司马光(3)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第 5 课《黄河颂》1.文学常识《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是光未然,现代作家、评论家,939 年3 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文章思想内容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第 6 课《老山界》1.文学常识《老山界》作者陆定一(1906~1996),无产阶级革命家。
2.文章主题思想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抄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袭神。
第 7 课《土地的誓言》1.文学常识《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20 世纪30 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
2.文章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第 8 课《木兰诗》1.文学常识乐府: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
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
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文章主题思想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胜利归来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淳朴、勇敢、刚毅、轻视功名利禄、热爱家乡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和愿望。
第 9 课阿长与《山海经》1.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 年5 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