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检查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报告

合集下载

多层螺旋CT仿真肠镜与结肠镜检查技术在发现结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多层螺旋CT仿真肠镜与结肠镜检查技术在发现结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多层螺旋CT仿真肠镜与结肠镜检查技术在发现结肠肿瘤中的
应用价值对比
马利军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8(009)022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仿真肠镜(CTVC)与结肠镜检查技术在发现结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疑似结肠肿瘤患者,对其采用CTVC及结肠镜检查,探讨CTVC与结肠镜检查在发现结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VC诊断结肠肿瘤时其灵敏度(90.91%)、准确度(96.25%)、特异度(98.28%)均比结肠镜(68.18%、83.75%、88.66%)高(P<0.05).结论将CTVC应用于诊断结肠肿瘤时,能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其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较为显著,且对患者影响小,更易被接受.
【总页数】2页(P117-118)
【作者】马利军
【作者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笑气吸入与异丙酚静脉麻醉镇痛技术在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J], 李玉梅;杨世忠;王建建
2.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J], 李霄麟
3.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J], 李霄麟;
4.多层螺旋CT仿真肠镜与结肠镜检查技术在发现结肠肿瘤的应用价值对比 [J], 李静秋; 艾松涛
5.监控下麻醉管理技术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J], 李萌;黄学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结、直肠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结、直肠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结、直肠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郑柏军;王轶博【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仿真内窥镜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20例临床高度怀疑结、直肠疾病的患者分别采用仿真内窥镜(CTVE)和纤维常规结肠镜进行检查,统计CTVE诊断结果,并与常规纤维肠镜(CC)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本文12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因为肠道准备不足,而未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其余116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诊断结果。

其中常规纤维肠镜诊断显示结、直肠癌52例,结、直肠息肉24例,慢性结、直肠炎22例,溃疡结、直肠炎12例,正常6例。

其中常规C 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果显示结、直肠癌48例,结、直肠息肉22例,慢性结、直肠炎18例,溃疡结、直肠炎8例,正常20例。

结论64层螺旋C T仿真内窥镜技术作为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扫描速度快,高分辨率,检查无创性等优势,可作为结、直肠疾病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

【总页数】4页(P667-669,670)【作者】郑柏军;王轶博【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CT室河北唐山 063300;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CT室河北唐山 06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R814.42【相关文献】1.64层螺旋CT诊断血管性病变急腹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J], 梁汉欢;张洪;彭可雨2.64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对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筛选价值 [J], 杨湘怡;熊文坚;许永华3.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对照分析[J], 赵强;王成伟;刘淑萍4.64层螺旋CT应用于诊断结直肠占位病变中的准确率探讨 [J], 冯泽川5.64层螺旋CT应用于诊断结直肠占位病变中的准确率探讨 [J], 冯泽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 CT 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2-10-31T01:45:58.7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7期作者:王玲琳[导读] 目的:探讨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王玲琳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600【摘要】目的:探讨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20年1月-2021年2月1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方法: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处理图像评估肿瘤病变位置、浸润程度、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受累情况等,诊断肿瘤T、N分期。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判断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

结果:本组100例结肠癌患者中,肿瘤病变位于乙状结肠30例,降结肠11例,横结肠9例,升结肠30例,回盲部13例;浸润型15例,溃疡型60例,肿块型25例。

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T分期88例(88.00%),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N分期74例(74.00%)。

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都可有效较完整清晰逼真地清晰显示肿瘤病灶位置、形态、浸润深度,用于评估术前T、N分期具有较高价值【关键词】结肠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术前诊断结肠癌是在结肠上长恶性的肿瘤,它长在结肠内的黏膜上,疯狂增长的肿瘤细胞堵住结肠,侵犯到结肠壁,因此出现肠梗阻、便血、疼痛、腹痛,而且会转移到肝脏、腹腔、骨骼、脑,全身都会转移,这是一种恶性疾病。

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随着电子结肠镜检查应用的进一步普及,早期的结肠癌的检出率有望大大得以提高,给手术根治也创造了机会。

然而,术前应准确评估肿瘤分期、浸润转移情况,以便制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1年2月1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10±3.10)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6层螺旋CT在结肠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16层螺旋CT在结肠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16层螺旋CT在结肠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目的研究分析采用16层CT在结肠病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消化道症状患者,分别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和常规结肠镜检查,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

结果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在淋巴结转移、胆结石、慢性胆息肉以及其他肠外病变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者在结肠癌检出率、肝脏转移、肾前筋膜转移、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慢性烂尾炎的阳性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检查准确率高,且是一种无创、安全性高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结肠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标签:16层螺旋CT;常规结肠镜;结肠病结肠病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仅仅低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1]。

对于结肠癌的传统检查方法主要为大便潜血实验、数字直肠造影以及纤维结肠镜等。

从上世纪90年代首次使用螺旋CT开始,在诊断技术和螺旋CT的不断改善提高后,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已经成为诊断结肠病的首选检查方法[2,3]。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症状患者,分别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和常规结肠镜检查,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消化道症状患者。

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26~87岁,平均年龄为(63.6±2.7)岁。

病程3d~22年,平均(5.2±1.5)年。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检查前2d进食清单食物,在前1d进食流质食物,在检查前晚口服蓖麻油30mL,在检查前3~4h口服33%硫酸镁150mL和大量饮水来清洁肠道。

对不完全性梗阻症状患者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措施,在症状得到缓解之后再进行清洁灌肠。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肠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肠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著[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社会发展类(B E 2017614)[作者简介]彭明洋(1985-),男,硕士,主治医师,E -m a i l:605602804@q q.c o m [通讯作者]马跃虎(1976-),男,硕士,副主任医师,E-m a i l :m a yGu e h u 1967@163.c o m多层螺旋C T 小肠成像诊断肠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彭明洋,马跃虎,张卫东,陈慧铀,张丹凤,智婷婷,王丽萍,卢铃铨,殷信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南京㊀210006)[摘要]㊀目的:分析肠道病变的多层螺旋C T 小肠成像(c o m p u t e dt o m o g r a p h y e n t e r o g r a p h y,C T E )影像征象,评价C T E 对不同肠道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2于我院行C T 小肠造影的患者150例,对横轴面源图像(a x i a l s o u r c e i m a g e s ,A S I )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 u l t i -p l a n a r r e f o r m a t i o n ,M P R )及最大密度投影(m a x i m u mi n t e n s i t ypr o Gj e c t i o n ,M I P )图像重建,部分患者增加血管容积再现(v o l u m e r e n d e r i n g,V R )重建.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对C T E 图像进行分析并独立给出诊断意见.采用K a p pa 一致性检验比较诊断结果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 i s h e r 确切概率法比较C T E 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及C T E 诊断肠道病变的敏感性㊁特异性㊁阳性预测值㊁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150例患者中,经肠镜证实111例,经胶囊内镜证实8例,经手术证实17例,余14例经临床治疗后症状缓解.2名阅片者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很好(K>0.75),诊断小肠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89.3%和92.7%;通过分析C T E 能有效发现炎症性肠病㊁肠道一般炎症㊁肿瘤㊁憩室㊁肠系膜血管病变(P <0.05),而对小肠息肉的诊断无明显优势(P =0.076).结论:C T E 能观察肠管内外的异常改变,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对肠道疾病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检查操作简便㊁易于被患者接受,可以作为小肠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关键词]㊀小肠病变;㊀小肠成像;㊀体层摄影术;㊀X 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㊀R574.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 [文章编号]㊀1007-8622(2019)10-0612-05[D O I ]㊀10.16021/j.c n k i .1007-8622.2019.10.004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 o fm u l t i -s l i c e s p i r a l C Te n t e r o g -r a p h y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s m a l l b o w e l d i s e a s e P E N G M i n g y a n g ,MA Y u e h u ∗,Z H A N G W e i d o n g ,C H E N H u i y o u ,Z H A N G D a n f e n g,Z H I T i n g t i n g ,WA N G L i p i n g ,L U L i n g q u a n ,Y I N X i n d a o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N a n j i n g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A f f i l i a t e d N a n j i n g H o s p i t a l ,N a n j i n g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N a n j i n g 210006,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E -m a i l :m a yu e h u 1967@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㊀O b je c t i v e :T oa n a l y z et h ei m a g i n gf e a t u r e so f m u l t i -s l i c es p i r a lb y c o m p u t e d t o m og r a ph y e n t e r o g r a p h y (C T E )i ns m a l lb o w e ld i s e a s e sa n dt oe x p l o r ei t sc l i n i c a lv a l u e .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150p a t i e n t s 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A x i a ls o u r c ei m a ge w a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b y u s i n gp o s t -p r o c e s s i n g s of t w a r e i n t h ew o r k s t a t i o n .T h e d i a gn o s i sw i t hb l i n dm e t h o d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b y t h e t w od o c t o r s.K a p p ac o n f o r m a n c e t e s tw a su s e d t oc o m p a r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d i a g n o s t i c r e s u l t,a n d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s p e c i a l i t y,p o s i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n e g a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a n da c c u r a c y o fC T Ei nt h ed i a g n o s i so f i n t e r e s t i n a l l e s i o n sw e r ec o m p a r e d.R e s u l t s:I n150c a s e s,111c a s e s w e r ec o n f i r m e db y c o l o n o s c o p y,8c a s e s w e r ec o n f i r m e db y c a p s u l e e n d o s c o p y,17c a s e sw e r e c o n f i r m e db y s u r g e r y,a n d14c a s e s s y m p t o m sh a d i m p r o v e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t w o d o c t o r s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s m a l l b o w e l d i s e a s e sw a s89.3%a n d92.7%.A g o o da g r e e m e n tw a s f o u n db e t w e e nt h e2s u b j e c t s(K>0.75).C o n c l u s i o n:C T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s s i m p l e a n d e a s y t ob e a c c e p t e db yp a t i e n t s.I t c a nd i s p l a y t h e l o c a t i o na n d r a n g e o f s m a l l i n t e s t i n a l l e s i o n s,a n dc a nb eu s e da sa ni m p o r t a n te x a m i n a t i o n m e t h o df o rs m a l l i n t e s t i n a l d i s e a s e s.[K e y w o r d s]㊀s m a l l b o w e l d i s e a s e,㊀e n t e r o g r a p h y,㊀t o m o g r a p h y,㊀X-r a y c o m p u t e d㊀㊀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因其走形迂曲和相互重叠,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诊断及评估标准,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㊁实验室检查㊁肠道内镜㊁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结果.传统的检查方法只能观察肠管腔内结构,无法较好地显示肠壁及肠管外的结构[1,2].许多肠道疾病会穿透肠壁侵及腔外,因此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C T小肠造影(c o m p u t e dt o m o g r a p h y e n t e r o gGr a p h y,C T E)结合了C T与钡剂小肠造影的优点,使肠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5].本研究通过分析150例患者的C T E影像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收集2014-01~2017-02我院消化内科疑似肠道病变且行C T E的患者150例,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15~85岁,平均47.2岁.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㊁腹泻㊁黏液便㊁血便及肠梗阻等症状.1.2㊀检查方法:使用P h i l i p s I n g e n u i t y64排128层螺旋C T成像系统.患者检查前禁食8h,扫描前1h内分次口服2.5%甘露醇等渗溶液2000~2500m l,扫描前5m i 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5~10m g.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行平扫加增强二期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 V,管电流300~350m A,矩阵512ˑ512,F O V:350mm.横断位重建图像层厚5mm,层间距5mm.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浓度:370m g I/m l)100m l,注射速率3~4m l/s,采用自动示踪技术(C T阈值=120H u)行动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后25~35s),动脉期扫描结束后延时20s采集静脉期数据.对扫描数据采用层厚0.75mm㊁间距为0.50mm重叠重建出薄层图像,获得横轴面源图像(a x i a l s o u r c e i m a g e s,A S I),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对A S I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 u l t i-p l a n a rr e f o r m a t i o n,M P R)及最大密度投影(m a x i m u mi n t e n s i t yp r o j e c t i o n,M I P)进行图像重建,部分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增加血管容积再现(v o l u m e r e n d e r i n g,V R)重建.1.3㊀图像分析:所有病例的C T E检查图像转入P A C S工作站(M i S t u d i oV5.12),由2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在不明确其他检查资料的情况下按随机顺序分析C T E图像并独立给出诊断意见.1.4㊀统计学方法:采用K a p p a一致性检验比较诊断结果的差异,K a p p a值<0.4提示两者一致性较差,0.40~0.75提示两者有中等的一致性,ȡ0.75提示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采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统计2名诊断医生采用C T E诊断肠道病变的敏感性㊁特异性㊁阳性预测值㊁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判断标准,采用χ2检验或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比较2名医师的C T E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诊断结果:150例患者中经肠镜证实111例,经胶囊内镜证实8例,经手术证实17例,其余14例经临床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中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型结肠炎)62例,肠道一般炎症38例,病毒性肠炎3例,急性胃肠炎12例,肠道肿瘤15例(间质瘤5例,肠癌9例,淋巴瘤1例),息肉7例,憩室2例,肠系膜血管病变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表1㊀C T E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n=150)T a b l e1㊀C o m p a r i s o n o fC T Ed i a g n o s t i c r e s u l t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t i c r e s u l t s(n=150)项目C T E医生甲医生乙临床诊断P值医生甲医生乙炎症性肠病676462<0.001<0.001肠道一般炎症323638<0.001<0.001病毒性肠炎323<0.0010.016肠道肿瘤1916150.003<0.001息肉2270.0760.076憩室222<0.001<0.001肠系膜血管病变566<0.001<0.001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5例),肠道功能紊乱5例.所有病例的C T E图像显示被甘露醇溶液充盈并适当扩张肠管均超过腹腔肠管的60%,达到诊断要求.12例急性胃肠炎患者经胃镜及肠镜证实为C T难以显示的胃肠道黏膜轻度水肿及渗血点.2名医生均把1例回盲部溃疡伴穿孔误诊为占位.医生甲把1例炎症性肠病误诊为肠道肿瘤,1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的缺血性肠病误诊为肠道一般炎症,6例肠道一般炎症误诊为炎症性肠病,2例急性胃肠炎肠道内血块误诊为肠壁增厚.医生乙漏诊1例病毒性肠炎,1例急性胃肠炎误诊为肠炎,2例肠道一般炎症误诊为炎症性肠病.7例肠道息肉中有5例均未能被2名医生正确诊断.2名医生通过分析C T E图像的诊断结果见表1,诊断小肠病变的效能见表2.表2㊀C T E诊断小肠病变的效能T a b l e2㊀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C T E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㊀㊀s m a l l i n t e s t i n a l l e s i o n s项目医生甲(%)医生乙(%)敏感性96.295.4特异性88.294.1阳性预测值98.599.2阴性预测值75.076.2Y o u d e n指数84.489.5准确度89.392.72.2㊀小肠病变的C T E表现:小肠一般炎性病变的C T E表现为肠壁增厚㊁毛糙,肠腔狭窄以及肠壁的异常强化;炎症性肠病的肠壁异常增厚及强化表现更为明显,部分可见肠壁分层㊁窦道形成,多可见直小血管沿肠壁呈梳状排列(梳征),见图1㊁图2.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以显示血管内的栓子及肠缺血肠壁增厚所致的 靶征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可重复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关系,梗阻上游胃及十二指肠的扩张,见图3;肠道肿瘤表现为肠壁局部增厚或肿块形成,局部管腔狭窄,肿块较大可致肠梗阻,小肠淋巴瘤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典型呈 夹心面包样 ,见图4.2.3㊀阅片者一致性检验结果:2名阅片医生之间的K a p p a检验值为0.76,说明一致性很好.3㊀讨论小肠占消化道全长的70%~75%,传统的胃镜㊁结肠镜均很难到达,因此小肠疾病的诊断较困难[6].目前有关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的报道各异[7,8].胶囊内镜简便㊁易于接受,能较好地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提高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但胶囊内镜无法活检,对肠道显示较片面,当肠管狭窄时有嵌顿的风险.多层螺旋C T具有多通道的快速采集,扫描覆盖范围大,抗运动伪影干扰能力强,图像分辨率高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C T E技术是在肠腔内充盈对比剂后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它不仅可以显示肠壁增厚㊁黏膜强化㊁肠壁分层㊁肠腔狭窄㊁肠系膜血管扩张等肠道病变,而且在诊断肠道外病变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C T E肠道造影剂的引用有口服法和插管法两种.口服法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但存在部分肠道充盈欠佳的可能,插管法患者耐受性较差,检查时间长,但肠道充盈扩张较好.文献报道[9]两种方法对肠道的充盈扩张以及诊断肠道病变的精确性上没有差异.本研究采用2.5%甘露醇等渗液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充盈扩张各段小肠效果比较理想,与文献报道相符[10,11].检查前5m i 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可抑制胃肠蠕动,在肠道充盈的同时,保持检查过程中肠管充盈状态和位置的相对稳定[12].C T E上肠壁异常增厚伴强化是肠道炎性病变的主要表现,多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增大,C T征象难以反映炎症病因.炎症性肠病有时可见比较特异性梳征㊁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等征象,结合临床表现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注:患者,女,36岁,反复腹泻5年余.A:C T E冠状位重建示升结肠㊁降结肠㊁部分乙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结肠及回肠末端管壁增厚,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周围小血管增多增粗,似见 梳征 ;B:病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理示黏膜组织急慢性炎,局灶见隐窝脓肿形成及表层糜烂,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图1㊀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检查结果F i g u r e1㊀R e s u l t s o f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n o n e c a s e sw i t h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注:患者,男,29岁,因腹胀3个月入院.A:病理示固有层内见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部分黏膜坏死㊁溃疡形成,部分腺体杯状细胞减少;B:C T E冠状位重建示回肠远端及升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结肠局部管壁增厚,增强可见异常强化,肠管周围小血管增粗,似见 梳征图2㊀1例克罗恩病患者检查结果F i g u r e2㊀R e s u l t s o f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n o n e c a s e sw i t hC r o h nᶄs d i s e a s 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注:患者,男,58岁,A:C T E冠状位重建示右中腹回肠局限性管壁不规则增厚,中度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化,局部肠腔轻度狭窄,邻近肠系膜密度稍增高;B:病理示小肠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图3㊀1例小肠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检查结果F i g u r e3㊀R e s u l t s o f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no n e c a s e sw i t h l a r g e c e l l n e u r o e n d o c r i n e c a r c i n o m a o f s m a l l i n t e s t i n 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注:患者,男,16岁,晚餐后呕吐持续2个月入院.A:轴位C T示梗阻上游胃及十二指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肠的扩张;B:血管V R重建示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减小;C:矢状位重建示肠系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减小图4㊀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检查结果F i g u r e4㊀R e s u l t s o f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n o n e c a s e sw i t h s u p e r i o rm e s e n t e r i c a r t e r y s y n d r o m e诊断正确性较高.有研究[13,14]认为,C T E能够显示肠腔内㊁肠壁的病变和肠镜不能显示的肠外病变,并可对肿瘤进行分期,确定有无实质脏器的转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三维重建技术和血管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胰腺㊁腹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的三维关系.此外,C T E检查避免了肠道内镜发生肠穿孔的风险.M i n o r d i等[15]通过C T E上特征性的征象如肠壁的厚度㊁病变范围㊁肠腔直径的大小和 靶征 的数目等和量化的指标评估治疗后的疗效,评价结果与临床的评价有很好的一致性.小肠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比例<5%,较为常见的小肠肿瘤有腺癌间质瘤和淋巴瘤,C T E因扫描时间短㊁空间分辨率高在小肠肿瘤的检出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P i l l e u l等[16]报道C T E检出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和96.9%,诊断准确率为84.7%,小肠淋巴瘤C T E表现有时会与炎性肠病相似,容易出现误诊.除了横断面图像外,还可以在动脉期及静脉期进行三维后处理,以显示血管性病变㊁病灶的血供情况㊁肠管病变范围及管腔外并发症[17,18].最常用的多平面重组M P R可任意角度进行冠状位㊁矢状位或斜冠状位检测,充分显示肠道和邻近结构和器官之间的关系,最大密度投影M I P和容积再现V R能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及血管与肠管之间的空间关系.本研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均在C T E的后处理图像上得以良好显示.综上所述,C T E能观察肠管内外的异常改变,对肠道疾病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病情提供帮助.另外,C T E检查操作简便㊁易于被患者接受,可以作为小肠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ʌ参考文献ɔ[1]程英升,宋富珍.小肠疾病影像学诊断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7):669-676.[2]蓝星,唐皓,周帆,等.双源C T小肠成像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炎性肠病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28(5):345-349.[3]解骞,窦娅芳,梁宗辉,等.256层多排螺旋C T小肠成像对小肠炎症性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J].C 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22(2):329-338.[4]A l h a w a r y M,Z i mm e r m a n nE M.A n e wl o o ka tC r o h nᶄs d i s e a s e:n o v e l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J].C u r rO p i nG a s t r o e nGt e r o l,2012,28(4):334-340.[5]阿布都克尤木江 阿布力孜,艾克拜尔江 吐鲁洪,戴国朝.多层螺旋C T小肠造影在诊断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中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78-79.[6]K o r m a n M U.R a d i o l o g i ce v a l u a t i o na n ds t a g i n g o f s m a l l i n t e s t i n en e o p l a s m s[J].E u rJR a d i o l,2002,42(3):193-205.[7]M a s s e l l iG,C a s c i a n iE,P o l e t t i n iE,e ta l.M a g n e t i cr e s oGn a n c e i m a g i n g o f s m a l l b o w e l n e o p l a s m s[J].C a n c e r I m a g,2013,13(20):92-99.[8]S o y e rP,A o u tM,H o e f f e l C,e t a l.H e l i c a lC T-e n t e r o c l yGs i s i n t h e d e t e c t i o no f s m a l l-b o w e l t u m o u r s:a M e t a-aGn a l y s i s[J].E u rR a d i o l,2013,23(2):388-399.[9]成科,邓生德.C r o h n病的多层螺旋C T小肠造影征象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3):466-469.[10]易文中,庄英帜,刘进才,等.口服等渗甘露醇S C 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946-1950.[11]张丹凤,殷信道,姜亮,等.C 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4):508-510.[12]何伯圣,龚沈初,盛美红,等.口服低张等渗甘露醇法M S C T小肠造影的正常表现[J].交通医学,2013,27(4):323-326.[13]戴丽娟,田雨,王霄英,等.多排螺旋C T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2):1845-1847.[14]杨莉,牛俊坤,缪应雷.超声内镜㊁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㊁磁共振小肠造影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2):858-860.[15]M i n o r d i L M,S c a l d a f e r r iF,L a r o s aL,e ta l.C o m 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c l i n i c a l a n d r a d i o l o g i c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a fGt e rm e d i c a l t h e r a p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r o h nᶄs d i s e a s e:n e w p r o s p e c t i v e r o l e so fC T e n t e r o g r a p h y[J].R a d i o l M e d,2015,120(5):449-457.[16]P i l l e u lF,P e n i g a u d M,M i l o tL,e ta l.P o s s i b l es m a l l-b o w e l n e o p l a s m s:c o n t r a s t-e n h a n c e da n d w a t e r-e nGh a n c e d m u l t i d e t e c t o rC Te n t e r o c l y s i s[J].R a d i o l,2006,241(3):796-801.[17]严福华.小肠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3):213-215.[18]方舒,蒋政焱,章伟,等.C 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的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4):549-552.(收稿日期:2019-03-15)。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杨军;赵春龙
【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40)009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结肠癌患者47例,采用16层螺旋CT对结肠癌临床分期(T),淋巴结转移(N)及远处转移(M)进行影像学分期,并与病理学分期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T、N和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1.49%、89.36%和95.74%,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的检查速度快、无创伤,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分期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3页(P1000-1002)
【作者】杨军;赵春龙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河北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5;R814.42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低张充气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J], 赵全泽
2.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全国彪;张康胜;温
志玲;欧春燕;陈俏倩
3.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 [J], 李木子
4.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 白锡光;冉慕光;曾庆千;邓树芳;王惠琼
5.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宋微; 郭桐汇; 齐永海; 张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癌术前多层螺旋CT的分期诊断及对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结肠癌术前多层螺旋CT的分期诊断及对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Oct 31(19)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改变,发病率不断升高,仅次于胃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

癌灶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结果的主要因素,早期准确判断癌灶分期,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意义重大[2,3]。

本研究将88例结肠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层螺旋CT 对其预后及诊断价值。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结肠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男50例、女38例,年龄45~68=(56.7±10.3)岁,肿瘤直径1.5~14.4(8.48±2.36)mm 。

纳入标准:(1)术前行内镜活检、腹部多层螺旋CT ;(2)术前未接受化疗;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术前接受放疗或新辅助化疗者,有其他恶性肿瘤史,病历资料不完整者。

1.2分期根据UICC/AJCC 肿瘤分期手册中相关标准[4],T0期:癌灶仅存在黏膜内或上皮;T1:癌灶侵犯黏膜下层:T2:肠壁固有肌层遭受癌灶侵犯;T3期:结肠旁组织、浆膜下、固有肌层下受癌灶侵犯;T4期:癌灶穿透腹膜。

N0期:淋巴结直径<3mm 或未发生淋巴结;N1期:存在1~3个淋巴结转移;N2期:淋巴结转移个数≥4个;N3期:淋巴结存在远端转移。

影像学检查[5]:T0期:原发病灶;T1期:局部明显强化,肠壁增厚≥6mm ,无变形;T2期:明显强化,肠壁增厚≥6mm ,且轻度变形;T3期:无条索状高密度阴影、肠壁明显增厚强化,增厚≥6mm ;T4期:可见多发条索状高密度影、肠腔明显狭窄、肿瘤病灶突破外膜,肠壁增厚。

N0期:淋巴结直径<3mm ;N1期:淋巴结1~3枚,直径≥3mm ;N2期:淋巴结≥4枚,且直径≥3mm ;N3期:淋巴结沿供血分布大量转移。

1.3方法采用64排飞利浦多层螺旋CT ,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剑突下膈顶层开始扫描至耻骨联合层面;告知患者检查前8h 禁食,前1d 使用流质食物;将2.3%泛影葡胺(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00ml 于检查前30min 空腹口服,使肠道充盈,提高对比度。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道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道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道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结合各项重组技术在诊断肠道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MSCT检查并经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克罗恩病患者的CT资料。

本组患者均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 或Somatom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行常规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法(CPR)、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图像重组,研究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结果:本组22例均表现为多节段性肠壁增厚,以肠系膜侧增厚为主;增强扫描后病变肠壁均匀强化15例,分层状强化7例。

肠系膜增厚7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3例,肠系膜血管改变13例,肠壁溃疡2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1例,炎性肿块4例,腹腔脓肿2例,瘘管形成1例。

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克罗恩肠病及肠外并发症,可以评估病程,对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及治疗后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标签:X线;体层摄影术;克罗恩病肠道克罗恩(Crohn)病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以消化道炎性肉芽肿性病变为主,好发于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呈节段性分布。

临床以慢性腹泻、腹痛、腹块、便血、肠梗阻和瘘管形成为特点,可伴有全身表现。

本文回顾性分析22例经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克罗恩病患者的MS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特征性表现,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克罗恩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及郑州市人民医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克罗恩病病例共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1~58岁,平均42.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营养障碍。

1.2 检查方法患者禁食8 h以上;检查前1~2 h清洁灌肠;本组22例患者中,16例于检查前1 h开始分4次口服(每次间隔15 min,约250 ml)2%泛影葡胺,其余6例口服温开水使肠管充盈;为抑制肠蠕动,于扫描开始前肌肉注射山莨菪碱20 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各 型 肝 炎 血 清 A P检 测 结 果 ( ± S g L 5 6例 F i ,p / )
A P升 至 最 高 时 期 也 是 血 清 A T开始 下 降 、肝 细 F L
临床类型
例数
治疗前 A P值 F
治疗后 A P F 值
胞 转 入 修 复 时 期 。A P的 消 失 大 约 需 要 两 个 月 左 F

肠 镜 检查 也 见 回 盲 部菜 花 状 占位 ( 6 。 图 ) 例4 C T号 7 7 女 , 9岁 。便 血 半 月 。 5 2 0, 4 MCV S T C见 升 结 肠 肝 曲处菜 花 状 隆起 引起 肠 腔 狭 窄 ( 7 。 电子 结 肠镜 也 见 菜 花状 占位 ( 8 。 图 ) 图 ) 讨 论 1 本 组 病 例 系 用 美 国 G E 公 司 生 产 型 号 为
摘 要 目的 : 探讨 M C V S T C的临床应 用价值 。方法 : 报告 4 M C V 例 S T C和 电子结 肠镜检 查结果 与对照 。结果 :S T C和 MC V 内镜 检查 结肠 体层摄影 x线 计算机
电子 结肠镜检 查结果全 部相符 。结论 : 不能作 电子结肠 镜检查 的病例, 以选择用 M C V 。 在 可 S TC 关键词
肝 细 胞修 复 引起 。我 们对 5 6例 A P增 高病 例 进行 F
动 态观 察 , 现 主 要 有 三 种类 型 :1 发 ( 急剧 下 降 型 : ) ) ( 2 先 高 后低 型 : ) ( 反复 波 动 型 。这与 肝 癌 患 者所 表 现 3 的 急 剧 上 升 型 、 持 续 上 升 型 、 马鞍 型 等 不 同 。 2 我 们在 作 A P动 态 观 察 时 , 时检 测 肝 功 能 , 现 F 同 发
技出版社 .00 59 5 2 0 : 4 ~5 0
多层螺旋 C T仿真 结肠 镜检 查临床应用 价值 的初步报 告
许有生 沈 纪林 黄小荣 杨其 根 王土 兴 余 强 吴金 兴 范利 华
嘉 兴市 第 一 医 院 嘉 兴 学 院 医 学 院 附属 第 一 医 院 ( 1 0 0) 34 0
例 1 C T号 6 8 , , 2 岁 。便 血 半 年 。 9 0 男 5 2
MCV S T C见 直 肠 与 乙状 结肠 交 界 处有 菜花 状 隆 起 , 使 肠 腔 狭 窄 ( 1 。 电子结 肠镜 在 距肛 门 1 c 图 ) 0 m处有 菜花 状 隆起 , 占据 部份 肠 腔 , 4 m大 小 ( 2 。 约 c 图 ) 例2 C T号 7 2 7 女, 9岁 。腹痛 不适 月余 。 08, 2
维普资讯
7 8
表 1 7例肝 炎血清 A F P检测 阳性 结果 2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兴 医 学 》2 0 嘉 0 2年 第 1 第 2期 8卷
成 年 人在 血 中仅 有微 量 浓 度 的A P 一般 低 于 1  ̄3 F, 0 0 1 / [ 。近 年来 , . L2 t g 】 实验 证 实 了 A P有 免 疫 调 节作 F 用 , 种 免 疫调 节 功 能对 调 节 新 生 期免 疫 反应 极 为 这 重要, 如重症 肝 炎 肝 细胞 坏 死 后 再 生, F A P的产 生 为
右 的 时 间 ,肝 炎 患 者 大 多 数 呈 良性 一 过 性 增 高 。 本 文 中一 例 A P> 3 0 g/ F 00 L的病 例, 0天后 A P 5 F 降至 2 6 g/ 。笔 者 认 为对 这 种 A P呈一 过 性 高 0 L F 浓 度 变 化 的 患者 , 院 后 仍 应 多次 复 查 , 出 以资 与 肝 癌 进 行 正确 的鉴 别 。
注: 治疗 前后各类 型肝炎 A P值 t F 检验 比较 , P< 0 0 .5
查 均 未 提 示 有 占位 病 变 。
讨 论
参考 文献
1 叶维法, 钟振 义 主 编 . 床 肝 胆 病 学 . 2 . 津 : 津 科 临 第 版 天 天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9 8 8 0 19 :6
多层螺 旋 C T仿真 结肠 镜 检 查 ( S T C M C V )是 目 前 世 界上 最 先 进 的影 像学 检 查技 术之 一 。我们 开 展
MCV S T C见 在 升结 肠 肝 曲 、脾 曲处 , 多个 圆形 隆起 有
病灶 , 缘光 滑 , 边 有蒂 。诊 断 为 多发性 结肠 息 肉 ( 图 3 。 电子 结肠 镜 检 查与 M C V ) S T C所 见 相 同 ( 4 。 图 ) 例3 C T号 7 8 1 上 腹 隐痛 2年 , 02 , 黑便 1 。 天
MC V S T C在 回盲 部见 菜 花 状 隆起 肿块 ( 5 , 图 ) 电子结
了这 项 科研 工作 。现 作初 步 总 结 。
本 院 使用 G E公司 生 产 的多层 ( 四层 ) 螺旋 C T 机, 型号 为 L g t p e p u 。 i h S e d l s
病 例 介 绍
甲胎 蛋 白是 一 种 糖 蛋 白, 要 由肝细 胞 粗 面 内 主
质 网上 的核 糖 体 合 成 , 胎 儿生 长 期肝 细 胞 有 合 成 在
A P的 能力 且 分 泌进 入 到 血, F 出生 后 一周 消 失 , 正常
2 池肇春主编 . 实用临床 肝病学 . 1 北京 : 第 版. 中国医药科
维普资讯
《 嘉兴医学》2 0 0 2年第 1 8卷第 2期 L g t p e l s的多层 ( ihS ed pu 四层 ) 旋 C 螺 T机检 查 。 2 四例 病例 的M C V S T C图像清 晰逼真 , 比单层螺 旋 C 图像 更细致 , 有立 体感 觉 , 是 单层螺 旋 C 无 T 富 这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