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含答案)【精品】.doc

合集下载

江西省上饶县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特,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县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特,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其中1-7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8-11小题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 质量分别是m和m/的两球发生正碰前后的位移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两球的质量之比m :m/为A. 1:3B. 3:1C. 1:1D. 1:2【答案】A2.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有A.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且动能减少量小于势能的增加量B.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且动能增加量与势能减少量相等C.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且动能减少量小于势能的增加量D.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且动能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答案】C【解析】放出光子时,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子动能增加,根据玻尔理论得知,原子的能量减小,原子电势能减少,即电子动能增加量小于原子势能减小量.故A B 正确.吸收光子时,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电场力做负功,电子动能减小,根据玻尔理论得知,原子的能量增大,原子电势能增加,即电子动能减小量小于原子势能增加.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关键要抓住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电子轨道变化与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关系.即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若放出光子,轨道半径减小,电子动能增加,原子的总能量减小.若吸收光子,轨道半径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3. 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裂变反应,其可能的裂变方程为,、、、的质量分别为、、、,原子核的半衰期为,其比结合能小于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B. 若提高的温度, 的半衰期将会小于C. 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D. 原子核比原子核更稳定【答案】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质量数、电荷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掌握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道半衰期的大小与原子核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半衰期可能变短B. 某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和两次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C. 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D. 粒子的电离能力比粒子大【答案】B【解析】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不变,故A错误.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再经过两次β衰变后,质量数不变,电荷数要增加2,所以整个过程质量数减小4,电荷数不变,所以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故B正确.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C错误.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D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三种射线的不同电离即穿透能力,掌握两种衰变的电荷数即质量数的变化特点,知道半衰期适用条件以及半衰期影响因素,基础题目.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金属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B. 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市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等,则它们的动量相等C. 现在很多手表的指针上涂有一种新型发光材料,白天外层电子吸收光子跃迁到高能级轨道,晚上向低能级轨道跃迁放出光子,其放出光子的波长一定吸收光子的波长相等D. 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答案】B【解析】根据E km=hγ-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A错误;根据可知,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市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等,则它们的动量相等,选项B正确;原子由高能轨道向低能级辐射光子时,不止放出一种波长的光子,所以不是跟吸收的光的波长完全一致,故C错误.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D错误;故选B.6. 一摆钟走慢了,下列办法能使摆钟走准是A. 增大摆锤的质量B. 适当增大摆锤的振幅C. 减少摆长D. 把摆钟放在更高的位置上【答案】C【解析】摆钟走慢了,是周期T变大了,要校准,则要使周期变小;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要使周期变小,可以减小摆长,选项C正确;把摆钟放在更高的位置上,则重力加速度减小,选项D错误;单摆的周期与振幅和质量无关,故AB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①从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到校准单摆的两种方法:减小摆长或增加重力加速度;②重力加速度与高度和纬度有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单摆的周期与质量和振幅无关.7. 物体在恒定的合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在时间t 1内动能由零增大到E 1,在时间t 2内动能由E1增加到2E1,设合力在时间t1内做的功为W1,冲量为I1,在时间t2内做的功是W 2,冲量为I2,则A. I1<I2,W1=W2B. I1>I2,W1=W2C. I1>I2,W1<W2D. I1=I2,W1<W2【答案】B【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得:W1=E1-0=E1,W2=2E1-E1=E1,则W1=W2.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式为, 则由动量定理得:,,则I1>I2.故选B.点睛:根据动能的变化由动能定理求合力的功、根据动量的变化由动量定理求合力的冲量是这两大定理基本的应用.8.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有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若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这群氢原子辐射出的光中共有4种频率的光能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B. 如果辐射进来一个能量为2.6eV的光子,可以使一个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C. 如果辐射进来一个能量大于1.32eV的光子,可以使处于能级的一个氢原子发生电离D. 用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照射金属A,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2eV【答案】BD【解析】若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4到低能级的跃迁中,还有从4→1,3→1,2→1三种跃迁辐射光子的频率大于从4→2辐射光子的频率,则共有4种频率的光能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选项A正确;从2到4的能级差为3.40-0.85=2.55eV,则如果辐射进来一个能量为2.6eV的光子,则不能被原子吸收,即不可以使一个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选项B错误;使n=4的氢原子发生电离的最小能量为0.85eV,则如果辐射进来一个能量大于1.32eV的光子,可以使处于能级的一个氢原子发生电离,选项C正确;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能量为2.55eV,因金属A的逸出功未知,则不能确定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D.点睛:该题考查玻尔理论,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玻尔理论的几个基本假设以及跃迁理论,理解当入射光的能量大于基态的能量时,才能使电子被电离.9.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过程是A. 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要放出光子,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B. 原子不能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C. 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放出光子后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D. 原子无论是吸收光子还是放出光子,吸收的光子或放出的光子的能量恒等于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由玻尔理论的跃迁假设知,原子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可自发地向低能级发生跃迁,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光子的吸收是光子发射的逆过程,原子在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但不管是吸收光子还是发射光子,光子的能量总等于两能级之差,即hν=E m-E n(m>n),故C、D选项正确.考点:能级的跃迁玻尔理论点评:解决此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原子的跃迁条件;二、关系式hν=Em-En(m>n).10. 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a、b、c分别表示在不同能级之间的三种跃迁途径,设在a、b、c三种跃迁过程中,放出光子的能量和波长分别是、、和、、,则A. B. C. D.【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知,所以,则.故BD正确.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吸收或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即.11. 某同学在研究某金属的光电效应现象时,发现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图线在横、纵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和-b,已知电子所带电荷量为e,由图线可以得到A.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零B. 普朗克常量为,单位为C. 当入射光的频率为2a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bD. 当入射光的频率为3a时,遏止电压为【答案】CD【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γ−W0,横截距表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不为零,故A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单位为J/Hz,故B错误;由图可知W0=b,ha=W0, 则当入射光的频率为2a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h∙2a−W0=b,选项C正确;当入射光的频率为3a时,则E km=h∙3a−W0=2b,由U遏e=E km可得,选项D正确;故选C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E km=hγ−W0,知道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知道遏制电压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U遏e=E km.填空题(每空4分,共12分)12. 如右图所示,曲轴上挂一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以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

江西省上饶县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物理试题 (惟义、特零、零班)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县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物理试题 (惟义、特零、零班)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 物理试卷(惟义、特零班、零班)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质量为1kg 的物体在xoy 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y 方向的速度图象和x 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6N C .质点的初速度为4m/s D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s2.2018年7月22日美国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Telstar19Vantage ,定点在西经63度赤道上空.2018年7月25日欧洲航天局在圭亚那太空中心成功发射了4颗伽利略导航卫星(FOCFM ﹣19、20、21、22),这4颗伽利略导航卫星质量大小不等,运行在离地而高度为23616km 的中地球轨道。

设所有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4颗伽利略导航卫星运行时所需的向心力大小相等B .FOC FM ﹣19运行时周期小于 Telstar 19 Vantage 的运行周期 C .Telstar 19 Vantage 运行时线速度可能大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D .FOC FM ﹣19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小于 Telstar 19 Vantage 的向心加速度3.机场使用的货物安检装置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 的恒定速率运动,AB 为传送带水平部分且长度L=2m ,现有一质量为m=1kg 的背包(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的放在水平传送带的A 端,可从B 端沿光滑斜面滑到地面。

已知背包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背包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为2.0sB .背包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为2.3sC .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为0.3mD .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为0.1m4.一质量为m 的均匀环状弹性链条水平套在半径为R 的刚性球体上,已知不发生形变时环状链条的半径为2R,套在球体上时链条发生形变如图所示,假设弹性链条满足胡克定律,不计一切摩擦,并保持静止。

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新版 新人教版.doc

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新版 新人教版.doc

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6分,共30分)1. 英国的一位科学家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这位科学家指的是A. 奥斯特B. 法拉第C. 麦克斯韦D. 安培【答案】B【解析】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的科学家是法拉第,故选B.2. 如图是酒精测试仪的电路,R0是定值电阻.已知酒精气体的浓度越大,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越小,则对酗酒者进行测试时A. 酒精气体传感器电阻变大B. 电压表示数变大C. 电压表示数变小D. 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答案】B故本题选B【点睛】根据酒精气体的浓度变化,可知酒精传感器的电阻变化,电路总电阻变化,电路中电流变化,导致R0两端电压变化。

3. 右图为远距离输电的电路原理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U1>U2B. U2=U3C. I4 < I2D. I1 > I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远距离输电中,首先是升压,故U2>U1,根据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I1U1=I2U2,可知I1 > I2,选项A错误,D正确;在远距离输送过程中,导线上是有电压损失的,故U2>U3,根据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I2U3=I4U4,可知I4 > I2,选项BC错误;故选D.考点:变压器;远距离输电【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变压器以及远距离输电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远距离输电的原理,为了减小导线上的功率损失必须升压降流,到用户后要降压升流;注意在变压器中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是相等的;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4. 如图所示,当平行板电容器C充电后把电键S断开.设电容器电压为U,电量为Q.现只将电容器两板的正对面积减小,则A. Q变大B. Q变小C. U变大D. U变小【答案】C【解析】电容器与电源断开,Q不变,选项B正确。

【水印已去除】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水印已去除】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其中1-10为单选题,11-13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B.目前的核电站、核潜艇在利用核能时,发生的核反应均是重核裂变C.对于某种金属来说,其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是恒定的,且与光的强度有关D.“人造太阳”是轻核聚变的一个重要应用之一,它的核反应方程是2.(4分)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要放出能量B.乙图中,若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出A光,只要用波长小于A 光波长的光照射,都能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C.丙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丁图中,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3.(4分)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在未来出现“核燃烧”现象,从而导致人类无法生存,决定移民到半人马座比邻星的故事。

据科学家论证,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太阳内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核燃烧”,其中“核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He+X→Be+γ,方程中X表示某种粒子,Be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粒子是HeB.若使Be的温度降低,其半衰期会减小C.经过2T,一定质量的Be占开始时的D.“核燃烧”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4.(4分)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氢原子处于不同的能级时,氢原子核外的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B.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频率小C.当用能量为11 eV的电子撞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一定不能跃迁到激发态D.当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一定能释放出8种不同频率的光子5.(4分)如图,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A.A和B都向左运动B.A和B都向右运动C.A静止,B向右运动D.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6.(4分)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衰变放射出某种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1和2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已知两个相切圆半径分别r1、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可能发生α衰变,也可能发生β衰变B.径迹2可能是衰变后新核的径迹C.若衰变方程是U→TH+He,则衰变后新核和射出的粒子的动能之比为117:2D.若衰变方程是→TH+He,则r1:r2=1:457.(4分)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接有电阻R和小灯泡。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 理 试 卷(实验班)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其中7-10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 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有关电磁场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法拉第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揭示了电、磁、光现象在本质上的统一性B.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C.均匀电荷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D.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2.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 、b 从水面下射向A 点,光线经折射后合成一束光,则正确的是A.在水中a 光的波速比b 光的波速小B.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 、b 光做实验时,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干 涉条纹间距C.用同一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分别以a 、b 光做实验时,b 光的衍射现象更加明显D.从水射向空气时a 光的临界角小于b 光的临界角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A 上端与轻弹簧固定,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下端用轻绳系住质量为m (m M ≠)的木块B ,期初静止,突然剪断A 、B 间轻绳,此后A 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写运动,则A.物块A 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Mgk B.物块A 做简谐振动的振幅为mgkC.剪断A 、B 间轻绳瞬间,物块A 的加速度为零D.剪断A 、B 间轻绳瞬间,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Mg mgM+ 4.一弹簧振子的位移y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0.1sin(2.5)y t π=,时间t的单位为s。

则位移y的单位为m,A.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mB.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sC.在t=0.2s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D.在任意0.2s时间内,振子的位移均为0.1m5. 一束光线穿过介质1、2、3时,光路如图所示,则A. 介质1的折射率最大B. 介质2是光密介质C. 光在介质2中的速度最大D. 当入射角由45°逐渐增大时,在2、3分界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6. 如图所示是一个柱体棱镜的横截面图,图中MN为圆弧,点E、F、G、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虚线EE1、FF1、GG1、HH1平行于半径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物 理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B .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 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2.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 的人站在船头,若不计水的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则船对地面的位移是( ) A .L M m M + B .L M m m + C .L M m D 、L mM3.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将一水平放置的金属棒ab 以水平速度v 0抛出,设整个过程中,棒始终平动且不计空气阻力,则金属棒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变化情况应是( )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保持不变D .无法判定4.如图所示,A 、B 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灯泡,L 为自感系数很大、直流电阻可以忽略的带铁芯的线圈,则( ) A .在S 刚闭合时,A 灯逐渐变亮,B 灯立即变亮B .在S 刚闭合时,两灯同时亮,然后A 灯熄灭,B 灯更亮C .S 闭合一段时间后,再将S 断开,A 先熄灭D .S 闭合一段时间后,再将S 断开,A 灯闪一下,然后和B 灯同时熄灭5.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端接有电压有效值为U 的交流电,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各电阻的阻值相等,电流表为理想交流电表。

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I ,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35I ,则各电阻的阻值R 和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的比值k 分别为( ) A .R =I U 3,k =3 B . R =IU32,k =23C . R =IU5,k =2 D . R =I U ,k =21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密----------------------------------封---------------------------------线--------------------------------------------6.在图中的甲、乙、丙中除导体棒ab 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 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今给导体棒ab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导体棒的最终运动状态是A .三种情况下,导体棒ab 最终都是匀速运动B .图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图乙中ab 棒最终静止C .图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D .三种情况下,导体棒ab 最终均静止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A 、B 两物块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靠紧竖直墙。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含答案).doc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含答案).doc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惟义、特零班)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2、5、8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B. 自然光在玻璃表面的反射光是偏振光C.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D. 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效应进行防伪的【答案】B【解析】【详解】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故A错误;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自然光在玻璃表面的反射光是偏振光,故B正确;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而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非均匀变化的磁场,恒定的电场不会产生磁场,故C错误;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效应进行防伪的,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2.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4cmB.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sC. 在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D. 在t=4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答案】BD【解析】【详解】据题质点简谐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为:,则知振幅为A=2cm,故A错误;圆频率,则周期为,故B正确;当t=4s时,,可知该时刻质点的位移最大,则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故C错误,D正确。

所以BD正确,AC错误。

3.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射线的波长变长短B. 康普顿效应仅出现在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C. 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波动性D. 光子具有动量【答案】D【解析】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知波长增大,A错误;普顿效应不仅出现在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故B错误;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进一步表明光子具有动量,故C 错误D正确.4.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 理 试 卷(惟义、特零班)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2、5、8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 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B.自然光在玻璃表面的反射光是偏振光C.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D.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效应进行防伪的 2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2cos()2x t cm π=,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4cmB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sC .在t=4s 时质点的速度最大D .在t=4s 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 3.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石墨对X 射线散射时,部分射线的波长变短B .康普顿效应仅出现在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中C .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波动性D .光子具有动量4.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连接A 、B 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 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A 振动的振幅为A .B .C .D .5.如图所示为单摆在两次受迫振动中的共振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两次受迫振动分别在月球上和地球上进行,且摆长相同,则图线Ⅰ表示月球上单 摆的共振曲线B .若两次受迫振动是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进行,则两次摆长之比l 1:l 2=25:4C .图线Ⅱ若是在地球上完成的,则该摆摆长约为1 mD .若摆长均为1 m ,则图线Ⅰ是在地球表面上完成的6.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AB=AC ,O 为BC 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细光束自O点以入射角i=45°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该介质的折射率为.则三角形ABC的顶角A等于A.60°B.45°C.15°D.30°7.两束能量相同的色光,都垂直地照射到物体表面,第一束光在某段时间内打在物体上的光子数与第二束光在相同时间内打到物体表面的光子数之比为5:4,则这两束光的光子能量和波长之比分别为A.4:5 4:5 B.5:4 4:5C.4:5 5:4 D.5:4 5:48.如图所示,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摆长为l的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升降机保持静止,观察摆球正以小角度左右摆动,且振动周期为T.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仅将摆球的质量增大一倍,其余不变,则单摆的振动周期不变B.若升降机匀加速上升,利用此单摆来测定当地的重力知速度,则测量值偏大C.设想当摆球摆到最低点时,升降机突然以加速度g竖直下落,则摆球相对于升降机做匀速直线运动D.设想当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升降机突然以加速度g竖直下落,则摆球相对于升降机做匀速圆周运动9.一简谐横波正在沿着x轴的正方向在弹性绳上传播,振源的周期为0.4s,波的振幅为0.4m,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在t0+0.2s时A.质点P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B.质点P正处于波谷C.质点M正处于波峰D.质点Q通过的总路程为1.2 m10.如图所示是水平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为2m/s,波长为8cm,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C两处两质点是振动减弱的点B.B、D两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8 cmC.E处质点是振动减弱的点D.经0.02 s,B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8 cm1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同一实验装置(如图a)在甲、乙、丙三种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b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惟义、特零班)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2、5、8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B. 自然光在玻璃表面的反射光是偏振光C.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D. 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效应进行防伪的【答案】B【解析】【详解】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故A错误;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自然光在玻璃表面的反射光是偏振光,故B正确;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而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非均匀变化的磁场,恒定的电场不会产生磁场,故C错误;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效应进行防伪的,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2.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4cmB.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sC. 在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D. 在t=4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答案】BD【解析】【详解】据题质点简谐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为:,则知振幅为A=2cm,故A错误;圆频率,则周期为,故B正确;当t=4s时,,可知该时刻质点的位移最大,则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故C错误,D正确。

所以BD正确,AC错误。

3.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射线的波长变长短B. 康普顿效应仅出现在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C. 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波动性D. 光子具有动量【答案】D【解析】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则动量减小,根据,知波长增大,A错误;普顿效应不仅出现在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故B 错误;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进一步表明光子具有动量,故C错误D正确.4.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连接A、B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A振动的振幅为A.B.C.D.【答案】D【解析】绳剪断前,弹簧伸长的长度,绳剪断后,A做简谐运动,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拉力与重力平衡,此时弹簧伸长的长度为;所以A振动的振幅为,故选项D正确。

点睛: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在平衡位置时,A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求出绳剪断前弹簧伸长的长度和平衡位置弹簧伸长的长度,即可求出振幅。

5.(多选)如图所示为两单摆分别在受迫振动中的共振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两摆的受迫振动分别在月球上和地球上进行,且摆长相同,则图线Ⅰ表示月球上单摆的共振曲线B. 若两摆的受迫振动是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进行,则两摆摆长之比LⅠ∶LⅡ=25∶4C. 图线Ⅱ若表示在地面上完成的,则该单摆摆长约为1 mD. 若摆长均为1 m,则图线Ⅰ表示在地面上完成的【答案】ABC【解析】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单摆的固有频率,将发生共振,振幅最大.若两次受迫振动分别在月球上和地球上进行,因为图线Ⅰ单摆的固有频率较小,则固有周期较大,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知周期大的重力加速度小,则图线Ⅰ是月球上单摆的共振曲线.故A正确、D错误.若两次受迫振动均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进行的,则重力加速度相等,因为固有频率比为2:5,则固有周期比为5:2,根据T=2π知摆长比为25:4.故B正确.图线Ⅱ若是在地球表面上完成的,则固有频率为0.5Hz,固有周期为T==2s,由T=2π,解得L=1m.故C正确.故选A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以及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6.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AB=AC,O为BC边的中点。

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细光束自O点以入射角i=450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该介质的折射率为。

则三角形ABC的顶角角A等于()A. 600B. 450C. 150D. 300【答案】D【解析】设光线在BC面上的折射角为r,由光的折射定律得n=得:r=30°;根据全反射规律可知,光线在AB面上P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sinC=得:C=45°,由几何关系可得:B=r+C=75°,∠A=180°-2∠B=30°,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公式,正确画出光路图,再结合数学知识和折射定律进行研究.7.两束能量相同的色光,都垂直地照射到物体表面,第一束光在某段时间内打在物体上的光子数与第二束光在相同时间内打到物体表面的光子数之比为5:4,则这两束光的光子能量和波长之比分别为A. 4:5 4:5B. 5:4 4:5C. 4:5 5:4D. 5:4 5:4【答案】C【解析】【详解】两束能量相同的色光,都垂直地照射到物体表面,在相同时间内打到物体表面的光子数之比为5:4,根据E=NE0可得光子能量之比为4:5;再根据,光子能量与波长成反比,故光子波长之比为5:4,故C正确,ABD错误。

8.如图所示,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摆长为l的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升降机保持静止,观察摆球正以小角度左右摆动,且振动周期为T.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仅将摆球的质量增大一倍,其余不变,则单摆的振动周期不变B. 若升降机匀加速上升,利用此单摆来测定当地的重力知速度,则测量值偏大C. 设想当摆球摆到最低点时,升降机突然以加速度g竖直下落,则摆球相对于升降机做匀速直线运动D. 设想当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升降机突然以加速度g竖直下落,则摆球相对于升降机做匀速圆周运动【答案】AB【解析】【详解】单摆的周期公式为:,与重力无关,故仅将摆球的质量增大一倍,其余不变,则单摆的振动周期不变,故A正确;若升降机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向上,设为a,超重,利用此单摆来测定当地的重力知速度,则测量值偏大,为g+a,故B正确;设想当摆球摆到最低点时,升降机突然以加速度g 竖直下落,完全失重,球将做匀速圆周运动,故C错误;当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升降机突然以加速度g竖直下落,完全失重,故摆球相对于升降机会保持静止,故D错误。

所以AB正确,CD错误。

9.一简谐横波正在沿着x轴的正方向在弹性绳上传播,振源的周期为0.4s,波的振幅为0.4m,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在t0+0.2s时A. 质点P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B. 质点P正处于波谷C. 质点M正处于波峰D. 质点Q通过的总路程为1.2 m【答案】A【解析】【分析】质点P不随波迁移,在平衡位置两侧振动;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

【详解】当,经过二分之一个周期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可知,质点P的振动方向向上运动,故A正确,B错误;波速为,波传播到M点所需的时间:,则在t0+0.2s时波刚传播到质点M处,故C错误;波传播到Q点所需的时间:,则在t0+0.2s 时质点Q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走过的路程s=A=0.4cm,故D错误。

所以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波的平移法作图和质点的振动规律的掌握。

10.如图所示是水平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为2m/s,波长为8cm,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C两处两质点是振动减弱的点B. B、D两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8 cmC. E处质点是振动减弱的点D. 经0.02 s,B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8 cm【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A、C处两质点是两列波波峰与波谷叠加的地方,振动减弱,故A说法正确;由图可知,B、D两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振幅都是4cm,此时D点处于波峰,B 点处于波谷,则B、D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8cm,故B说法正确;B、D两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它们的连线上各点振动也加强,形成振动加强的区域,所以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点,故C说法错误;根据,时间t=0.02s 为半个周期,则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S=2A=2×4cm=8cm,故D说法正确。

所以选C。

1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同一实验装置(如图a)在甲、乙、丙三种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b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乙光的频率小于甲光的频率B. 甲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 丙光的光子能量小于甲光的光子能量D. 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答案】B【解析】乙丙两个的遏止电压相等,且大于甲光的遏止电压,根据,知乙丙两光照射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等,大于甲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逸出功相等,知乙丙两光的频率相等,大于甲光的频率。

所以乙丙两光的光子能量相等大于甲光的光子能量。

甲光频率小,则波长长,B正确.12.如图甲所示为研究某金属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图乙为采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图中频率v1、v2,遏制电压U C1、U C2及电子的电荷量e均为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普朗克常量h=B. 普朗克常量h=C.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v0=D.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v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出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通过图线的斜率求出普朗克常量。

遏止电压为零时,入射光的频率等于截止频率。

【详解】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v-W0,动能定理:eU c=E k,可得:,根据图象可得:,解得普朗克常量:,故A正确,B错误;截止频率:,故CD错误。

所以A正确,BC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插针法可以测量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

实验探究方案如下:在白纸上做一直线MN,并做出它的一条垂线AB,将半圆柱形玻璃砖(底面的圆心为O)放在白纸上,它的直边与直线MN对齐,在垂线AB上插两个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右侧插上适量的大头针,可以确定光线P1P2通过玻璃砖后的光路,从而求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中提供的器材除了半圆柱形玻璃砖、木板和大头针外,还有量角器等。

(1)某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垂线AB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半圆形玻璃砖的右侧区域内,不管眼睛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同时看到P1、P2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