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花诗句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卜算子 咏梅》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卜算子 咏梅》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师大版

第10课《卜算子咏梅》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卜算子”是这首词的;“咏梅”是。

答案:词牌名|题目解析:根据所了解的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直接解答即可。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词题”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

点评:学习诗词,对诗歌常识性知识要有所了解。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ng_____________梅花枝qiào_____________答案:咏|俏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读音即可,“咏”为“吟咏”的意思,所以是“口”旁;“俏”意为“俏丽”,是单人旁。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3、解释带点的字。

犹:_____________________ 俏: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还|俏丽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字词意义即可。

点评:解释诗歌中字词意义,如果词语本义没有变化,就直接解释;如果有变化就要根据语境来理解。

4、《卜算子·咏梅》的小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

本诗是毛泽东读陆游诗《咏梅》即兴而作。

注意小序中的“意”不要写成“义”。

点评:背诵诗歌时,诗歌的“牌”“名”“序”等关信息也要记忆。

5、比一比,组词。

寞摸犹尤俏消漫慢从丛答案:寂寞|摸着|犹豫|尤其|俏丽|消失|漫游|快慢|随从|丛林解析:分析字形结构,根据造字法中的“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特点,了解字义,然后组词。

点评:根据音形相近字组词对了解字义与词意的方法。

学习时要注意词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6、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卜从答案:扑|朴|纵|枞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要将两字做为偏旁组字,根据文字积累解答即可。

点评:汉字纷繁复杂,很多汉字是形义结合体,记忆汉字要注意其字形的结构,分析字形辅助记忆字义。

7、查字典“卜算子”的“卜”用部首查字法,直接查部首,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答案:卜|b|bǔ解析:根据查字典的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判断即可。

小学语文诗词试题练习

小学语文诗词试题练习

小学语文诗词试题练习(一)根据上句对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1、煮豆燃豆萁,□□□□□。

(曹植《七步诗》)2、□□□□□,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3、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咏柳》)4、□□□□□,人来鸟不惊。

(王维《画》)5、众鸟高飞尽,□□□□□。

(李白《独坐敬亭山》)6、□□□□□,桂树何团团。

(李白《古朗月行》)7、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8、□□□□□,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9、江碧鸟逾白,□□□□□。

(杜甫《绝句》)10、□□□□□,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11、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望洞庭》)12、□□□□□,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池上》)13、弄石临溪坐,□□□□□。

(白居易《遗爱寺》)14、□□□□□□□,我来施食尔垂钩。

(白居易《观游鱼》)15、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小儿垂钓》)16、□□□□□,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17、何当金络脑,□□□□□。

(李贺《马诗·其五》)18、□□□□□,独自占芳辰。

(欧阳修《和梅圣俞杏花》)19、千门万户曈曈日,□□□□□□□。

(王安石《元日》)20、□□□□□□□,却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花影》)21、小儿何所爱?□□□□□。

(汪洙《言志》)22、□□□□□,日日报平安。

(汪洙《绿竹》)23、舍后荒畦犹绿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春日》)24、□□□□□□□,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25、未觉池塘春草梦,□□□□□□□。

(朱熹《偶成》)26、□□□□□□□,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27、春雨断桥人不度,□□□□□□□。

(徐俯《春游湖》)28、□□□□□□□,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29、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30、□□□□□,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1、天门中断楚江开,□□□□□□□。

咏物诗专题练习学生版含答案

咏物诗专题练习学生版含答案

咏物诗专题练习(高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两小题。

古风(其五十九)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两小题。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3.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诗人“叹菊花”的原因是“移时晚”,错过了重阳这一赏菊的好时机。

B.颈联写“众芳”被精心采撷烘托甘菊生不逢时,即使甘菊的花蕾缀满枝头也无人观赏。

C.尾联从侧面反映了甘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

D.这首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

菊花的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两小题。

高松曾巩高松高于云,众林安可到?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①。

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②。

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

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

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

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③。

君求百常④柱,星日此可造。

般匠⑤世有无,方钟野人好。

诗歌景情关系练习(随堂+小练)

诗歌景情关系练习(随堂+小练)

姓名:班级:诗歌景情关系小练课堂笔记:课堂练习:指出下列诗句的景情关系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6、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谢浑《谢亭送别》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9、晓战随金鼓,宵面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11、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12、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实战演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散曲小令。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问)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问)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高考:(2011的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黄庭坚(贬谪失意)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问)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练习题

《2、花的学校》练习题1、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一群一群”写出了花的数量多。

“花”指的是天真、活泼、追求自由的孩子。

“跳舞、狂欢”体现了花兴奋、喜悦的心情。

想像“跳舞、狂欢”的情景写一写:他们手拉手,跳着优美的舞蹈。

2、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地下的学校”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花孩子在地下的学校会如何上学?想象:老师教他们读书写字。

3、“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句中“他们”指花孩子们。

“放假了”指的是花儿开放了。

“雨一来,便放假了”原因是:因为有了雨的滋润,花儿才能自由自在的生长,开放。

4、“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句中“拍着大手”表面指自然界的电闪雷鸣。

深层含义是对花孩子的热情欢迎。

“紫的、黄的、白的”说明了花的颜色多。

我能用成语“绚丽多彩”来形容。

“冲”说明了花儿生命强。

想象:他们冲出来后会干什么?他们会在绿草上唱着动听地歌曲,跳着优美的舞蹈。

体现了他们放假时快乐、急切、渴望自由的心情。

5、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急急忙忙”的原因是:想快点回家见到妈妈。

“对谁扬起双臂来”体现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6、含有花的诗句: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⑤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而且,这似乎就是现在教授高中生最好的教案抑或课件里的比较权威的结构层次分析了。

我看过后一下子理解了朋友的疑惑,也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冷颤。

这首诗歌的结构层次,能以现代人文章“万金油似的三部曲”的规则来划分吗?《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这样的填词之作能划分段落来解析诗意吗?而且,这首诗歌是采用的《西州》格调呀。

再者话又说回来,我们现代人的诗歌,尤其我们自己写的一些诗歌,谁考虑段落呀、层次呀、结构呀……这些子虚乌有的问题了?当然,我也是一家之言,就权当替正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孩子们向睿智的朋友们提出一个质疑的问题吧。

欢迎来小坐的朋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畅谈自己的看法。

春江花月夜同步练习(有答案)1.给带点字注音。

滟滟()霰()徘徊()捣衣砧()汀()碣石()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课文分层,并写出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7、“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⑴_________;⑵_________。

8、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9、“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_________想到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试题7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试题7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_________的精神。
3.《石灰吟》是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其中最能表达此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七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豆子悲惨命运的叹情。( )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句中的“闲”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
2.留连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填动物名)
3.即从( )穿( ),便下( )向( )。(填地名)
六、选择,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一首诗不是杜甫的诗( )
A.《春夜喜雨》
B.《泊船瓜洲》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王昌龄送辛渐的地点在( )
A.楚山
B.芙蓉楼
C.洛阳
3.下面哪一首诗不是写景诗( )
3.“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一词的意思是“第二天”。 ( )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明]于谦千锤万凿②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

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杜牧:《清明》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6.()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9.“朝饮()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0.()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之二
11.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花。

——唐王建《雨过山村》
12.有情()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13.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14.唯有()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6.四月南风大发黄,()未落桐荫长。

——李颀《送陈章甫》
17.()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1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9.绿杨烟外晓寒轻,()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2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1.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22.满地()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金陵驿》
23.()开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4.燕子来时新社,()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2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26.娉娉袅袅十三余,()枝头二月初——杜牧杜牧《赠别二首
27.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红,()白,()黄。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28..兴尽晚回舟,误入()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29.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扑鼻香?——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30.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
31.. 一路()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32. ()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33..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34..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花。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3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36.()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唐元稹《折枝花赠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