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充气玩具里的科学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充气玩具里的科学》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在探讨活动中能对研究进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互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或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擅长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功效。
3、了解空气被紧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准备】1.气球1个、气球小车5个、注射器5个、反冲瓶1个、铁丝2米、打气筒、球针、皮球2个(一个气足、一个气瘪)2.课件:演示动画演示注射器紧缩空气进程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师演示反冲瓶,设置悬念准备:课前教师在黑板一侧准备两张课桌,在桌上两个铁架台之间拉一根细铁丝。
一、谈话:老师这有一个塑料瓶,把它悬挂在铁丝上,用橡胶塞堵上口,你注意观察,老师用打气筒给它充气(谁上来帮帮老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教师演示实验:用打气筒向装有胶塞的塑料瓶里打气,瓶塞被冲出来,瓶子顺着铁丝反冲出去。
)二、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多找几个学生)生:我看到塑料瓶向另一边跑了(真细心,看得很认真)生:我看到老师给塑料瓶充气后,橡胶塞被气冲了下来(你观察的更仔细了,你还看到了什么)生:老师充气后只听一声巨响,塑料瓶跑到那里去了。
(你观察得真细致!谁能完整地说一说)3、老师把适才做的实验画下来,塑料瓶从那头跑到这头来,可以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谁来画?(让学生画箭头表明是瓶子的运动方向)4、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质疑:为何塑料瓶会从这头跑到那头呢?为何橡胶塞会掉下来?过渡:想知道其中的科学奥秘吗?咱们继续来玩。
【设计用意】奇妙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伊始留下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探讨之旅,对下一步探讨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二.玩气球小车——熟悉反冲看,这可是老师的爱车,我进行了一下改装,在上面安装了一个小气球,若是吹足气,堵上口,放在桌子上,一松手(师边做边说),汽车往哪里跑?1、学生猜想自己的假想。
四年级科学上册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教案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认识充气玩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了解不同充气玩具的优点和缺点。
3. 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充气玩具。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充气玩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不同充气玩具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1. 充气玩具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充气玩具的图片和实物。
2. 教学PPT。
3. 充气玩具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各种充气玩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充气玩具的外观和结构。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玩过的充气玩具,并谈谈它们的优缺点。
二、探究充气玩具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展示一个简单的充气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工作过程。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给充气玩具充气和放气,并观察其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充气玩具会变大或变形?充气玩具的哪些部分起到了关键作用?三、制作充气玩具(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制作充气玩具的材料和工具。
2.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充气玩具。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充气玩具,并介绍其工作原理。
2. 邀请其他学生评价展示的充气玩具,从创意、制作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回顾学习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充气玩具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充气玩具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充气玩具生产厂家,了解充气玩具的制作过程。
3. 开展充气玩具创意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探索充气玩具的稳定性(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探讨哪种形状更稳定。
青岛版小学科学《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优课比赛稿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优课比赛稿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充气玩具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充气玩具的特性。
教学内容:1. 展示各种充气玩具,引起学生兴趣。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充气玩具的观察和体验。
3. 引导学生思考充气玩具的特性,如柔软、弹性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充气玩具,引起学生兴趣。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充气玩具的观察和体验。
3. 引导学生思考充气玩具的特性,如柔软、弹性等。
第二章:探索充气玩具的原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充气玩具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充气玩具的内部结构。
教学内容:1. 介绍充气玩具的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充气玩具的内部结构。
教学活动:1. 介绍充气玩具的工作原理,如空气的压力和弹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充气玩具的内部结构,如气囊、管道等。
第三章:实验一:充气玩具的弹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充气玩具的弹性特性。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充气玩具的弹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充气玩具的弹性特性。
2. 设计实验来验证充气玩具的弹性。
教学活动:1. 介绍充气玩具的弹性特性,如能够弹回原形。
2. 设计实验来验证充气玩具的弹性,如挤压充气玩具后释放。
第四章:实验二:充气玩具的承重能力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充气玩具的承重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充气玩具的承重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充气玩具的承重能力。
2. 设计实验来验证充气玩具的承重能力。
教学活动:1. 介绍充气玩具的承重能力,如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
2. 设计实验来验证充气玩具的承重能力,如在充气玩具上放置重物。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总结充气玩具的特性和原理。
2. 学生能够反思他们对充气玩具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内容:1. 总结充气玩具的特性和原理。
2. 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对充气玩具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总结充气玩具的特性和原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14.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青岛版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3.通过评价,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将探究延续到课外。
4.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具、学具】教具准备:针管、橡皮、三个篮球、气针、气球、线绳、吸管、剪刀、双面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播放:(何震晖早上要骑小型自行车上学,起床后发现自行车前轮瘪了,眼看要迟到了,怎么办呢?何震晖很着急。
)何震晖很聪明,马上想出办法。
大家猜一猜何震晖想出的办法是什么呢?充气-车轮要充气、有些玩具也需要充气。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玩过的充气玩具,然后课件出示:学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充气玩具图片.同学们别小看这些充气玩具,这里面隐藏着不少的科学道理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板书课题:充气玩具里的科学这节课大家将跟随老师通过三个实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请看大屏幕:1、寻找充气玩具里充的是什么2、拍篮球(感受充气玩具的特点)3、玩气球(探索气球的运动特点)请看实验材料,它们是谁?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1:出示注射器,各小组拿出注射器 ,明确活动要求。
(1) 把活塞抽到顶,(2)堵住下面的小孔,(3)请你往下用力推活塞(4)最后慢慢放手注意事项:用力要均匀,不用猛压小组实验,班级交流提问:(1)展示实验过程,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塞推下去,我们放手后会慢慢反弹(2)谈谈在这个实验中你用眼睛观察到注射器内有什么变化吗?学生:我发现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减小了教师:我们身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做压缩空气。
青岛版小学科学《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优课比赛稿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优课比赛稿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充气玩具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充气玩具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充气玩具的特性。
2.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充气玩具作为实物展示。
2. 准备相关的科学原理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一些充气玩具,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充气玩具的了解和看法。
3. 引导思考:提问学生充气玩具与科学之间是否有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引言章节,学生对充气玩具产生了兴趣,并开始思考充气玩具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的章节将更深入地探索这个主题。
第二章:充气玩具的原理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充气玩具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解释充气玩具为什么能够漂浮。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充气玩具的浮力原理。
2. 引导学生了解气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2. 引导学生了解气体的可压缩性。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浮力原理介绍资料。
2. 准备一些充气玩具作为实物展示。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充气玩具的原理。
2. 讲解浮力原理:通过示例和图解,讲解浮力原理。
3. 实验演示:展示一些充气玩具,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它们能够漂浮的原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充气玩具的原理。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充气玩具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解释充气玩具为什么能够漂浮。
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也加深了他们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第三章:充气玩具的制作过程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充气玩具的制作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充气玩具制作的步骤。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充气玩具制作的步骤。
2. 引导学生关注充气玩具制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充气玩具制作的细节。
青岛版小学科学《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描述:一、玩具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如果你们认识就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好吗?(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玩具图片,生大声说出名字:救生圈、篮球、排球、气球等。
)真厉害,那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回答)由于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板书:充气玩具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而且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同学们想知道充气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补充课题:里的科学)【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由玩具入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篮球、足球、气球、排球、救生圈等是孩子生活中常玩的玩具,选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容易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由于生活中孩子只是玩过这些玩具缺乏更深层的认识,教师及时引导“这些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这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充气玩具里究竟有什么秘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1.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1)小组拍球,初步感受。
老师给每一小组都准备了球,同学们想不想拍一拍?每组只有一个球,同学们可以轮流拍,在拍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好!各组开始拍球吧!(学生分组拍球,完毕回到座位)现在谁愿来交流一下,通过拍球,你有哪些发现?(学生交流自己拍球过程中的发现)【学生在平时玩球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太仔细的观察,这一环节让孩子自由的拍球,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如何使球弹的更高,使学生对充气玩具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了铺垫。
】(2)拍球比赛,初探秘密。
活动一: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同学们基本找到了拍球的规律,老师准备了两个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拍球比赛,好吗?请看比赛规则。
课件显示:两名选手单手掷球,同时掷三次,球弹得高者获胜。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设计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2、让学生经历在玩充气玩具中发现科学原理和知识并提出疑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3、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将探究延续到课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打气筒、气球、注射器、篮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谁能勇敢的介绍自己?生:师:听了大家的介绍我发现同学们都是多才多艺的,介绍的非常详细,每个同学爱好都不一样,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生:想师:老师最喜欢-----玩具师:看老师在写什么生:玩具师:和老师一样也想玩玩具的同学举手师:看得出咱班的同学都喜欢玩玩具,不过老师在玩玩具的时候总能玩出一些科学道理来,你们能吗?生:能师:老师听出来,大家很自信,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玩具,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好,上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如果你们认识就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好吗?生:好师:出示课件生:大声说出名字师:真厉害,那谁能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需要充气师:对,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充气玩具里面究竟有什么科学秘密吗?生:想师:好,就我们一起探究它们的科学秘密----《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确探究的方向——充气玩具的秘密,同时学生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一、】教学压缩空气有弹性1、出示注射器(出示课件)老师这还有一个好玩的玩具,你们认识吗?它叫注射器,注射器由针孔、针筒和活塞三部分组成。
师:它是干什么的?生:打针的师:是的,在医生手里它是打针用的,在老师手里它就是玩具,你们玩过吗?生:玩过。
四年级科学上册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案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充气玩具的构造和原理,知道空气在其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充气玩具的种类和构造2. 空气在充气玩具中的作用3. 充气玩具的原理4. 实验:制作简易充气玩具5. 解决问题:充气玩具损坏的原因及修复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充气玩具的构造和原理,空气在其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充气玩具,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介绍充气玩具的种类和构造,让学生了解基本组成部分。
b. 讲解空气在充气玩具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c. 揭示充气玩具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3. 实验环节:制作简易充气玩具a.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明确实验目的。
b.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c.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d.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空气在充气玩具中的作用。
4. 解决问题:充气玩具损坏的原因及修复方法a. 让学生观察损坏的充气玩具,分析损坏原因。
b.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c. 分享修复成功案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b.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c. 布置课后作业:调查其他充气玩具的原理和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充气玩具的构造、原理和空气作用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充气玩具的构造和原理,理解空气的作用;实验操作规范,问题解决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