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脉穴位热敷结合温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肖然

合集下载

中医穴位温灸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12例

中医穴位温灸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12例

中医穴位温灸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12例丁雪梅;肖然;于天狐;杨艳丽;袁书民【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on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A total of 112 cases of out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lincomycin and chymotrypsin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A total of moxibustio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14 clays for a course, and after the end of 2 courses, statistical efficacy was calculat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 Conclusion: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has a good effect on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温灸法结合西药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全部112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林可霉素加糜蛋白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灸法治疗.14天为1个疗程,2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温灸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效果.【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2(007)006【总页数】2页(P527-528)【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温经理血汤;穴位温灸【作者】丁雪梅;肖然;于天狐;杨艳丽;袁书民【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双滦区卫生监督所,双滦区双塔山镇滨河大街212号,067101;河北承德市医学情报站;河北平泉县中医院;河北隆化县医院;河北隆化县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文献报道大约20%的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盆腔积液,且容易反复发作,导致长期的失眠,腰痛,月经不调等。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盆腔炎;温针灸;临床观察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者生殖系统反复感染所致[1]。

本病较顽固,具有发病缓慢,病情迁延,容易复发等特点[2]。

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部酸胀,也可出现经期紊乱,白带增多,严重者可导致不孕。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治疗上,西医主要通过消炎杀菌药物治疗,但往往效果不理想或者因副作用大而被迫停药。

中医将本病归于“带下病”、“痛经”、“月经失调”等范畴[3]。

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5.7±2.7)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8±0.7)年。

对照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4.5±2.9)岁;病程28d至5年,平均病程(2.6±0.8)年。

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第8版《妇产科学》[5]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①有人工流产术、盆腔手术、急性盆腔炎等病史;②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③体格检查有子宫压痛、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呈条索状包快;④B超或CT显示附件增厚、盆腔内低回声包快以及子宫增大等。

温针灸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186例

温针灸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186例
逐饮 消 肿 ; 细 辛祛 风散寒 , 通 窍止 痛 , 温肺 化饮 ; 延 胡索 活血, 散瘀 , 理气 , 止痛 ; 甘遂 泄水 逐饮 , 散结 消肿 ; 黄芩 归 肺经 , 可 引以上诸 药 入 肺 经 , 其性苦寒 , 可佐 制 以上
过敏性鼻炎是 一种 常见病 , 伴 随 着 人 类 工 业 文 明 的发 展 , 大 量 化 合 物 质 的应 用 以 及 城 市 空 气 污 染
f or Te a t i ng Chr o n i c Pe l v i c I nf la m ma t o r y i n 1 8 6 Ca s e s Wa n g Yu n
( T h e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 He’ n a n, 4 7 7 1 5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wa r m a c u p u n c t u r e c o mb i n e d mi c r o wa v e t h e r a p y i n t r e a t i n g c h r o n i c p e l v i c i n l f a mma t o r y
( 2 0 0 4年 , 兰州) [ J ] . 中 华 耳 鼻 咽喉 头 颈 外 科 杂 志 , 2 0 0 5, 4 0( 3 ) :
1 6 6. 1 6 7. ‘
[ 3 ] 赖远征. 穴 位 贴敷 配合 拔 罐 治 疗 发 作 期 过 敏 性 鼻 炎 [ J ] . 广 东 药 学 院学报 , 2 0 0 4 , 2 0 ( 5 ) : 5 6 9 .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评价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评价

·71·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评价湛杰莉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 400051摘 要:目的:评价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如何。

方法:慢性盆腔炎的病例在2018年7月-2020年5月的时间范围内选择,共计70例,将其按照红蓝球法完成分组,设定35例的红球患者为对照组,运用的是西药治疗,设定35例的蓝球患者为治疗组,运用的是温针灸治疗,组间最后对比的两项是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结果:两个组别予以比较的为治疗总有效率,其中命名为治疗组者,显著高于命名为对照组者,统计学差异为P<0.05;在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时,未见两个组有差异,即P>0.05。

结论:温针灸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不仅疗效优于西药治疗,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西药 温针灸所谓的慢性盆腔炎,它主要指的是细菌感染女性生殖道与邻近组织以后所导致的炎症反应,腰痛、小腹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以及坠胀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果不能在发病后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未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那么就很容易引起肠梗阻、腹膜炎、败血症等性质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存在异位妊娠、不孕的可能[1]。

以往临床治疗本病主要用抗生素抗炎的方式,但均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中医学的发展,使得温针灸等特色治疗手段已经逐渐运用于临床,其对控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病例,共确定70例,详细的报道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病例的时间:2018年7月-2020年5月;类型:慢性盆腔炎;例数:70例;分组依据:红蓝球法。

全部的病例均可满足《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

35例的红球命名为对照组,年龄上限43岁,下限24岁,平均的年龄为(31.8±2.6)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5年,平均的病程为(3.4±1.5)年;35例的蓝球命名为治疗组,年龄上限44岁,下限25岁,平均的年龄为(31.9±2.5)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6年,平均的病程为(3.5±1.4)年。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r l
rl
rl
rl
1』
]J
1J
1j


46 ・
J o u ma l o f E x t e ma l T h e r a p y o f T C M D e c 2 0 1 3 , 2 2 ( 6
36 —3 8.
病临床观察 [ J ] . 广西 中医药 , 2 0 1 l , 3 4 ( 6 ) : 2 3— 2 5 . 曹和平. 补 肾 通 络 中 药 配 合 针 刺 对 椎 动 脉 型 颈椎 病 患 者 血流动力学和血 液流变 学 的影 响 [ J ] . 中西 医结 合心脑 血管病杂 志 , 2 0 0 9 , 7 ( 8 ) : 9 2 1— 9 2 3 . 邢燕 玲 , 游 俊. 中药内服配 合艾灸对 椎动 脉型颈椎病 患者血 液 流 变 学 的 影 响 [ J ] . 湖北中医杂志, 2 0 0 9, 2 9
的 针 灸 综 合 治 疗研 究 。
彭冬青 , 刘云 霞 , 董 玉喜 , 等. 贺 氏针灸 三通法 治疗 神经 根型颈椎病 的临床研 究 [ J ] . 北京 中医药 , 2 0 0 9 , 2 8 ( 1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8— 2 0 修 回 日期 : 2 0 1 3—0 8— 2 8 本 文 编辑 : 张 慧芳
2 0 1 2 , 3 4 ( 4 ) : 3 7—3 9 .
万红棉 ( 1 9 7 1 一) , 女, 1 9 9 6年 毕业 于山 东中 医药 大学针 灸 系, 大学学历 , 副主任 中 医师。现在 山东省济南市 中医院针 灸科 S - 作。研 究方 向: 中风病 、 颈椎病 、 腰 痛、 面瘫等常见病 、 多发病

温阳通脉穴位热敷结合温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温阳通脉穴位热敷结合温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m e a s u r e m e n t : a mo r e o b j e c t i v e m e s l 1 8 o f d e t e n n i n i n g hv a -
t o r a v u l s i o n [ J ] . U l t r a s o u n d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 2 0 0 8 , 3 2 ( 7 ) :
第1 9卷 第 4期 2 0 l 3年 4月
河 北 医 学
HEB E I ME DI C I NE
Vo 1 . 1 9。 No . 4 Ap r . 。 2 o l 3
大 引 。这在观察治疗效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 7 ] 陈瑞 云 , 宋岩峰 , 等. 肛 提 肌 收缩 功能 的三 维超 声评 估 [ J ] . 实用妇产科 杂志 , 2 0 1 0 , 2 6 ( 9 ) . 6 7 1 - 6 7 3 . [ 8 ] 王 慧芳, 谢 红宁 , 主译. 盆底 超声 学图谱 [ M] . 第l 版. 北
【 1 0 ] D i e t z H P, B e n n e t t 砌. T h e e f e c t o f c h i l d b i r t h o n p e l x i c o r - g a n m o b i l i t y [ J ] .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 2 0 0 3 。 1 0 2 ( 2 ) : 2 2 3 — 2 2 8 . [ 1 1 ] T i m o r - T r i t s c h I E , M o n t e a g u d o A, P o r g s e R F 。 e t a 1 . S i m p l e

温散理血穴位热敷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06例临床观察

温散理血穴位热敷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06例临床观察
1 . 2 一般 资料 : 全部 1 0 6例 门诊 患者 随机 分 为 两组 。
叶、 吴茱萸、 乌 药、 小 茴香、 太子参各 1 0 g 。操作 : 下腹 部脐 中下 4寸 , 距前 正 中线 2寸 为 归来 穴 , 脐 与耻 骨上 方直 线连 接 中上 十分 之 三处 为 气海 穴。 患者 仰 卧 , 两
穴 区周 围涂耦合 乳 膏 , 取首 次煎 煮 中药后 的 药渣 装 入
小 纱布袋 中, 拧 成半 干 以不 滴水 为 宜 , 温度 5 0 ' t 2 左右, 分 别敷 于气 海和 归来 两穴 位 , 药袋 上敷 盖 一层 塑料 薄 膜, 将装 有 7 5  ̄ C左右 热 水 的两个 暖水袋 , 用 毛 巾包 好 ,
文献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O 0 6 - 6 2 3 3 . 2 0 1 3 . 0 2 . 6 6
2 0 0 9年 3月 至 2 0 1 1年 5月 我 院 门诊 收 治 C P I D
病人 1 0 6例 , 采 用 穴位 热 敷 法治 疗效 果 较好 。报 道 如
[ 1 ] 陈灏珠 . 实用 内科 学[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2 0 0 6 .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2 3 3 【 2 0 1 3 ) 0 2 - 0 3 1 0 - 0 2
温 散 理 血 穴 位 热 敷 结合 西 药 治 疗 慢 性盆 腔炎 1 0 6例 临 床 观 察
肖 然’ , 于天狐 , 丁 雪梅 , 杨 艳 丽 , 袁 书 民
( 1 . 河 北 省 承 德 市 医 学 情 报 站, 河 北 承 德 2 . 河 北 省 平 泉 县 中 医 院, 河 北

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的效果观察

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的效果观察
【 关键 词 】 慢 性 盆腔 炎 ;温 针 灸 ; 中 药 ; 临床 疗 效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a n a l y z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s o f wa r m n e e d l i n g t h e r a p y p l u s T C M me d i c i n e o n c h r o n i c p e l v i c i n l f a mma t o r y
的6 0例慢性盆腔 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 ,观察组加用 中药汤剂治疗 ,比较 两组 患者 临床效 果,血液流变 学及 c 一 反应蛋 白 ( C R P)的变化 。结 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 3 . 2 %高于对 照组 7 3 . 3 %( P < 0 . 0 5 ) ;治疗前 两组 患 者C R P 、血 浆粘度 及红细胞压积 水平 无明显差异 ( P > 0 . 0 5) ,治 疗后观察组低 于对 照组 ( P < O . 0 5 o结论:温针 灸配合 中药治 疗慢 性 盆腔 炎疗效确切,可有 效的改善患者微循 环,有助于炎症吸收 ,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周 敬 蓉
( 东莞市清溪 医院,广 东 东莞,5 2 3 6 6 0)
中图分类号 :R 7 1 1 . 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5 )5 - 0 0 1 8 - 0 3 证型 :I D
【 摘
要】 目的:对 温针灸配合 中药治疗 陵性盆腔炎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 2 0 1 2年 5月一 2 0 1 4年 5月我院收治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3 0 c a s e s f o r e a c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r t e a t e d wi t h wa r r f l n e e d l i n g t h e r a p y ,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9 卷 第 4 期 2013 年 4 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 19,No. 4 Apr. ,2013
大[13]。这在观察治疗效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 妇产科学[M]. 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6. 13. 4 ( 12) :
63. [3] Peschers UM ,Schaer GN ,Delancey JO,et al. Levater ani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childbirth[J]. Br Obstet Gynaecol, 1997,104( 9) : 1004-1008. [4] 邵春娟,李勤,等. 三维超声评价孕期女性盆膈裂孔的形 态结 构[J]. 中 国 医 学 影 像 技 术,2011,27 ( 7 ) : 1459 - 1462. [5] Digesu GA,Toosz-Hobson P,Bidmead J ,et al. Pregnancy, childbirth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 Caesarean for all[J]. Neurourol Urodyn,2000,19( 4) : 508-509. [6] 廖碧珍,杜春艳,等. 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 盆底肌张力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2008,1 ( 2) : 88 - 89.
代表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论和世界观[2],2006 年 3 月至 2009 年 5 月我院门诊收治 CPID 病人 96 例,采 用穴位热敷法治疗效果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621·
第 19 卷 第 4 期 2013 年 4 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 19,No. 4 Apr. ,2013
1. 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3]关于慢性盆腔炎 的诊断标准。①症状: 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 等,常在劳累、排便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白带增多、月 经失调、不孕等。②体征: 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活动 受限或粘连,在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片状增 厚,并有压痛,或可扪及包块。③B 超检查: 输卵管增 粗,后穹癃液性暗区,附件包块。 1. 2 一般资料: 全部 96 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6 例,年龄 26 -36 岁,病程 3 -18 年。治疗组 50 例,年龄 28-39 岁,病程 3 -20 年。2 组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对照组: 采用穴位温针法,操作: 先让患者排空 小便,以 1. 5-2 寸毫针剌入归来穴,得气后,采用中等 剌激 2min 左右。然后在针柄上套 2cm 左右长的艾段 并点燃。穴区放纸垫儿防烫伤,待艾段燃尽针冷后取 出针。每日一次,15 次为一疗程。 1. 3.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温阳通 脉汤穴位热敷治疗。方剂: 陆英、倒扣草、狮子七、牛耳 枫根、火焰兰、老鸦柿、败酱草、半枝莲、三棱、三叶铜钱 草、桂枝、艾叶、吴茱萸、乌药、川乌头、太子参各 10g,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233. 2013. 04. 058
CPID 是妇科常见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 疗或患者体质差及反复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而致。单纯 西医治疗较难痊愈[1],中医药治疗 CPID 报道较多,显 示了中医药治疗 CPID 的疗效和明显优势。辨证论治
CPID) 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0 例 CPID 患者采取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为主、温针法为辅的疗法。结
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 CPID 总有效率为 92%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显著提
高疗效,缩短疗程,简单安全,值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 温阳通脉汤; 穴位热敷法; 慢性盆腔炎; 自拟中药; 温针法
[12] Dietz HP,Abbu A,Shek KL. The levator - urethra gap measurement: a more objective means of determining levator avulsion[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8,32( 7) : 941 -945 .
[7] 陈瑞云,宋岩峰,等. 肛提肌收缩功能的三维超声评估 [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 9) : 671-673.
[8] 王慧芳,谢红宁,主译. 盆底超声学图谱[M]. 第 1 版.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3.
[9] 王慧芳,谢红宁,主译. 盆底超声学图谱[M]. 第 1 版.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2.
[10] Dietz HP ,Bennett MJ. The effect of childbirth on pelxic organ mobility[J]. Obstet Gynecol,2003,102( 2) : 223-228.
[11] Timor-Tritsch IE,Monteagudo A,Porges RF,et al. Simple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anal sphincter in female patients using a transvaginal transducer[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5,25( 2) : 177-183.
[13] 王慧芳,谢红宁,主译. 盆底超声学图谱[M]. 第 1 版.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3.
欇気
欇気
欇欇欇欇欇欇気
中医中药
欇欇欇欇欇欇気
文章编号: 1006-6233( 2013) 04-0621-03
温阳通脉穴位热敷结合温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肖 然1 , 于天狐2 , 丁雪梅3 , 杨艳丽4 ,袁书民4
( 1. 河 北 省 承 德 市 医 学 情 报 站, 河北 2. 河 北 省 平 泉 县 中 医 院, 河北 3.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卫生监督所, 河北 4. 河 北 省 隆 化 县 妇 幼 保 健 院, 河北
承德 平泉 承德 隆化
067000 067500 067001 068150)
摘 要: 目的: 探讨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