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 : 0 9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17 — 92 2 0 )8 O O — 4 F 4 A 6 4 0 1( 0 80 一 O 4 0
在 20 05年 国务院文件 出台后 ,经 过各方 面的努
[0 5 29 20 ]19号 )在重点行 业 、 , 重点领 域 、 产业 园区和 省 市开展第一批 国家循环经济试 点。选择 了钢铁 、 有
试点 。
发展循环经 济已经上升为 国家发展 战略 。为贯彻 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 ,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 出台《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
济的若干意见》 《 、关于 印发节 能减 排综合性工 作方案
的通知》 等文件 。 国务院批准 , 经 国家发改委 、 国家环保
的快速发展。
1 循环 经济的发展逐 步纳入规划 . 1
作基础好 、 节能减排潜力大的重点企业 ; 再生资源加工
利用和集散市场 、 废旧金属再生利用 、 装备再制造 、 废 旧电池及城市 生活垃圾资源化等企业 和地方 的资源综
合利用单位 ; 重化工业集聚区 、 园区和集约型农业 工业
生 产 、 产品加 工 、 农 农业废弃物综合 利用一体化 园区 , 按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行规划 、 建设和改造 ; 资源型城 市, 资源约束矛盾突 出的城市 , 以及依靠高科技 、 轻型 产业结构推进循环经 济发展 的典型城市或省市 ,开展
收利用 等 4个重点领域 1 7家单位 ,国家 和省级 开发
区、 重化工业集 中区和农业示范 区等 1 个产业园区及 3 1 0个省市 , 探索建立不同行业 、 不同领域 、 不同 区域循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项 目符合 国家产 业政策 梢关 要求 : 心技术 成熟 可 核 靠 , 艺路 线 清 晰 , 品得 到 市场 认 可 : 源产 f 丁 产 资 f J 率、 单位 产 品资源 消耗 、 资源综 合利 用 、 废物循 环 利
中 国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V0I . 29. No. 1
。 新
闻
Chia Re o r e mp e e sv iia in n s u c sCo r h n i eUtlz to
2 1 0 1年 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印发《 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循
近 日, 全 面贯 彻落 实 《 环经 济 促 进 法》 指 为 循 ,
析和发 展循环 经济 的保 障措施 等部 分 。 《 南 》 吸纳 近 儿年 来 循环 经 济 一 作 成 果 的 指 在 r 基 础 上 , 【 了大 量 专家 、 者 集体 智 慧 和地 方 循 集 { 1 学
环 经 济 发 展 综 合 管 理 部 门 有 关 同 志 的 管 理 经 验 编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原 则进 行 编 制 第 二 部 分 提 m 规 划
制 而成 ;指南 》 出台将 对各 地编 制循 环经 济发展 《 的 规 划起 到积极 的促进 作
( 商 讯 )
的框架 内容 . 括 前 研究 建 立 完 整先 进 的废 旧商 品 回收利用 体 系
会 议要求 , 贸服务 司 牵头 , 商 以科 学发 展 观为 指导 , 以节约 资 源 、 护环 境 为 目的 , 保 以完 善废 旧商 品 回收 网络 和提 商 回收利 用率 为重 点 . 以加强法 规
废 旧商品 回收 利用 体系 得到 了较怏 发 展 , 远不适 仇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最新汇编(2011.3)

节能降耗法律法规政策汇编(部分)2011年3月目录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1号)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5、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2643号)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7、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249号)8、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1]51号)9、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11、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12、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2441号)1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办〔2010〕173号1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1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16、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582号)1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18、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质监局17号令)19、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528号)20、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税[2009]166号)(与17重复)2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22、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国发〔2009〕38号)23、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978号)2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25、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二、循环经济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主席令第四号)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3、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4、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5、关于印发《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303号)6、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工信厅节[2010]192号)7、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8、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9、关于印发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25号)三、清洁生产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主席令72号)2、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令16号)3、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03]100号)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太湖流域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09]104号)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09]461号)6、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707号)7、《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简介8、《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第二批)9、《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10、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铜冶炼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1]113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2、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3、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4、关于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48号)4、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5、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公告)6、工信部发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公告(工产业政策[2010]第4号)7、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管理暂行规定8、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9、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五、节能评估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2、国家节能中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0年本)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资料汇编(征求意见稿)4、《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国家发改委第37号公告)5、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135号)六、新能源1、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2、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七、其他1、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2、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改委公告2009年第27号)4、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 (2010年第33号公告)5、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应用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工信部节[2011]9号)6、国家能耗限额标准(26项)目录7、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8、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9、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浙江省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人大常委公告第9号)2、浙江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浙经贸资源[2001]268号)3、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4号)4、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43号)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10〕39号)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63号)7、浙江省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实施方案8、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6〕511号)9、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34号)10、浙江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浙财企〔2010〕232号)11、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7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418号)1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80号)14、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8〕42号)15、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贯彻国发〔2009〕38号文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27号)16、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17、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浙政发[2010]39号)18、关于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加价标准的通知(浙价资〔2010〕275号)二、循环经济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63号)2、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6〕158号)3、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及工业循环经济财政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企字[2008]134号)三、清洁生产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3]22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经贸资源〔2003〕1040号)3、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5〕643号)4、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8〕331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7〕265号)2、关于我省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意见(浙经贸资源〔2003〕39号)五、节能评估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35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程序(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75号)3、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及深度要求(试行)4、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59号)5、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1〕101号)六、新能源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9号)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杭州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杭州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杭政〔2011〕1号)2、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0〕276号)3、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6号)4、关于印发杭州市节能奖励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83号)5、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助力度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77号)二、循环经济1、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05]211号)2、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53号三、清洁生产1、杭州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实施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39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市经委关于转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杭经资源[2007]336号五、节能评估1、杭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66号)2、杭州市2010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杭政办函〔2010〕11号)3、杭州市薄钢板行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六、新能源1、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0〕86号)2、杭州市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政办函〔2011〕31号)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330号)七、其他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08〕283号)2、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政办函〔2010〕258号)富阳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7]109号)2、关于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6〕39 号)3、转发省发计委《关于富阳市江南片造纸企业集中供热热力规划的批复》的通知(富政办〔2004〕53号)二、循环经济1、富阳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富政办〔2008〕3号)2、关于调整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富政〔2006〕1号)3、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富政函[2007]110号三、清洁生产1、富阳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富政函〔2005〕73号)四、节能评估1、《富阳市2008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富政〔2008〕5号)2、关于促进富阳造纸行业转型提升的若干意见(富政〔2007〕13号)节能降耗基础知识1.能源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

决蕹鱷芎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工信厅(委)、财政厅 (局)、国土资源厅(局)、环保厅(局)、住建厅(委、局)、水利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商务厅(局)、国资委、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林业厅(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党的十八 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经国务 院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循环发展引领行动.doc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2017年4月21曰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 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胜期,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发展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凸 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问题相互交织,提高发展质 量和效益、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
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 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 益,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绿 色转型,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本引领行动。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 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以资源 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制度和政策供给,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 新,激发循环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绿色循环低碳产 业体系和城镇循环发展体系,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资源基础,构筑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的污染防 控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发改委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与会者 认为 . 各地 编制 循环 经
济 发 展 规 划 是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 环 经 济 促 进 法 》 具 体 要 循 的 创 性 、 战 性 较 强 。 由 于 循 环 经 济 挑
于 资 源 节 约 、 环 境 保 护 和 生 态 改 善 , 利 于 统 筹 协 调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有 与 其 他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 利 于 促 进 有 编 制 。 与 会 人 员 一 致 认 为 , 家 发 国 布 《 环 经济发 展规 划编 制指 南》 循 对 指 导 各 地 科 学 制 定 规 划 很 有 意 义 , 议 尽 快 研 究 发 布 建
方 面 的 情 况 住 建 部 要 求 。 对 检 查 中 发 现
设 兵 团 .开展 2 l 0 0年 建 设 领 域 节 能 减 排 专 项 监 督 检 查 检 查 内
的 问 题 要 提 出整 改 措 施 . 跟 踪 并
工 作 情 况 进 行 评 分 . 由高 到 低 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容 包 括建 筑 节 能 、 供热 计量 改 革 、
j
电、 铁 、 纸等 4 钢 造 5个 行 业 的清
洁 生 产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在 重 点 行 业 和 企 业 实 施 清 洁 生 产 评 价 在 近 期 的 一 些 招 标 中 , 方 对 产 品 设 官 计 、 产 、 收 的 全 过 程 实 施 清 洁 生 回
标体 系将成 为行业 准入 的 门槛 、 政 束 性 指 标 , 善 法 律 法 规 、 强 规 完 加
督 导 。对 违 反《 节约 能 源 法》 《 、 民 排 序
清 洁 生产 指标体 系将成 行 业准入 门槛
《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开始编制

7 5
7 0
2 刘
1 2 3 4 5 6 7 8 9 1 0
学 , 彦. 国城市第 三产 业清 洁生产 的几个 问题 [] 刘承 我 J.
现代 化 工 ,0 3 2 ( )5 7 2 0 ,3 5 :- .
时 间 () d
3 高廷 耀 . 国 维 . 污染 控 制 工 程 ( 册 )第 二 版 )M] 顾 水 下 ( [ . 北 京 : 等 教 育 出 版社 ,9 9 高 19 . 4 刘 则 华 . 新会 . 孔微 生 物 载 体 固定 床 生 物反 应 器 的污 邢 多 水处 理 特 性 [] 处 理 技 术 ,0 6 1 ( )6 — 5 J冰 2 0 ,9 5 :4 6 . 5 白韬 光 , 雪 飞 , 建 仁 ./ 杨 周 A O接 触 氧 化法 处 理城 市 生 活污 水 的工 程 实 践 [] 境 工 程 ,0 1 1 ( )4 5 . J. 环 2 0 ,9 5 5 - 5 6 国家 环保 总 局 《 和废 水 监 测分 析 方法 》 水 编委 会. 水和 废 水
高了 1%左右 。②粉末化生物载体强化 AO工艺 0 /
中对进 水水 质 的变化 的抗 冲击 能力 明显增 强 , 主 这
要 是 由 于 粉 末 化 生 物 载 体 强 化 后 A O 工 艺 中 的 /
监 测分析方法 『 . 4版. : M] 第 北京 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 ,0 2 2 0.
( 责任 编辑/ 曲志平 )
。 简
讯
《 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开始编制
日前 。 国家 发改 委 获悉 , 国 已开始 编制 《 从 我 全 国循 环 经济 发展 规划 》 ,并且 已经 着手 起草 指 导各 地 方循 环经 济发 展规划 编 制指南 。 今后 . 区 的市 以上地 方人 民政府 循环 经 济发 设 展 综合 管理部 门 , 同本级 人 民政 府环 境保 护 等有 会 关 主管部 门 , 须 编制本 行 政 区域 的循环 经 济发 展 必
国家发改委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扩 大 ,原来 一个地 区所 掌握 的资源 和供应层面上 的微观表达。
和可配置的资源有 限 ,形成大量小
推行循环经 济还要选择 一个突
第 三 ,发展循环 经济必须有 相 破点 ,成严重 的 应 的政 策和手段 。发 展循环经济要 源战略。能源是整个工业社会 、 工业
一 就 资源 浪费 。现在是在一 个更广泛 的 结合 地方特点 , 突出特 色 , 根据 不同 生产 的粮食 , 旦短缺成 为瓶 颈 , 区域 ,甚 至于在全球 化范 围配置世 区域 、 同产业及 面对 的不 同问题 , 阻碍 了其他 发展 。所 以能源战略成 不
界 资源 , 这个基础就 大多了 。第二 , 采 取不 同的补贴方式 。要把原来 传 为一个拳头 型的 、 集群经济 的领头 ,
就《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进行研讨。
与会者认 为, 各地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和《 循环经济促进 法》 的具体要求 , 但这 项工作没有先例可循 , 开创 性、 战性较强。由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不同于常规的产业发展规划 , 挑 也
暄
,,
。
。
_
不是 一般 的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规划 , 因此规划要按 照有利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 , 有利于统
循环经济: 国家 整 体 战 略 “ 支撑 点”
一
个 非常好 的选择 。
源头就要少用 ,然后 每一个层 次都 要解决 的问题 。这 三者之 间——政
首先 ,发展循环 经济是要分享 要重复利用 、 多次利用 和新型利用 , 策 ( 或者 制度 )资 金保 证 和技 术上 、
和创造发展红利 。 什么是发展红利? 材料 、资源用得越 少 ,清洁性 就越 的支持必须 到位 ,循环 经济才有可 第一 , 空间逐步扩大 , 理区域逐渐 高 , 是从 企业层 面 , 实施 、 费 能真正地开展起来 。 地 这 从 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关于支

( 以下简称 《 循环经济促 进法》 和《 ) 国务 院关于加 快发
展循环 经济 的若干 意见 》 国发 [0 5 2 ( 2 0 ]2号 )加 大对 , 发展循 环经济 的投融 资政策支持力度 ,促 进循环 经济
向市场 、有利 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和环境 , 形成有 效的激励机制 , 引导社 会资金投向循 环
行, 国有商业银行 , 股份制商业银行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为贯彻落 实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循环 经济促进 法》 系。 发展循环经济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的作用 , 又要 强调政府 的主导作用 , 需要政府综 合运用 规划 、 资 、 投 产业 、 价格 、 财税 、 金融等政策措施 , 建立 一个 良性 、 面
紧迫感和责任感 , 建立健全投融 资政 策支持体 系 , 加快 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 。 同时 , 有关金融机构要抓住 国家 大力发展循环经
行 的减量 化 、 再利用 、 资源化活 动的总称 , 是最 大限度
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实施可持
续发展 战略的重要 内容。 中央 、 党 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 循环经 济。十六届 五中全会 指出 :要把节 约资源作为 “ 基 本 国策 , 发展 循环经 济 , 保护生态环 境 , 快建设 资 加 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 。”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
济 的有利时机 , 充分考虑循环经济企业和项 目的特点 ,
稳步有序 开展促进循 环经济发展 的金 融服务工作 , 努 力通过加大对循环经济 的金融支持 ,寻求新 的盈利增
长点。 二、 充分发 挥政府规 划 、 资 、 业和价格政 策 的 投 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
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
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33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为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难度大,综合性强。
各地区要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牵头,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组织得力的规划编制人员及专家开展工作。
二、确保工作进度循环经济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时间协调一致,要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各地要安排必要的资金,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强沟通协调各地要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方针,做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要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要与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做好与其他规划的衔接;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公众参与度,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本次印发的《指南》是各地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各地编写时应充分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内容、发展重点等方面体现本地特色,在形式、目标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各地可将规划编制情况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附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gzdt/att/att/site1/20110128/001e3741a2cc0eac618a01.pdf附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一、编制背景和总体要求 (1)(一)背景 (1)(二)总体要求 (2)二、《规划》的框架内容 (4)(一)前言 (4)(二)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 (4)(三)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5)(四)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6)(五)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 (7)(六)空间布局 (10)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及关键技术与装备 ..10 (七)(八)实施效果分析 (12)(九)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12)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我国生态文明水平,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明确要求,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应会同同级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加强对各地编制《规划》的宏观指导,提高编制水平,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次印发的《指南》是各地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各地编写规划时应充分体现本地特色,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内容、发展重点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
一、编制背景和总体要求(一)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更加严峻。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性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
“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005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是我国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要求。
《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年 1 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该法明确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制定和实施《规划》,是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在理论上、实践上、政策体系和制度创新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初步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凝炼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必须通过规划加以引导规范,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制定和实施《规划》,是理清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工作重点,为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指明方向和提供保障的有效措施。
(二)总体要求《规划》编制要落实十七大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全局性。
循环经济发展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规划》编制要遵循法律要求,体现一致性。
《规划》编制要充分体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
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及资源化等各项活动都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源减量的基础上。
《规划》编制要结合本地优势特色,坚持创新性。
《规划》要体现各地资源、环境以及产业特点,在经济发达、科技力量较强的地区,应加强科技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大宗废弃物产生较多的地区,就应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有大的突破;在资源型城市和地区,要满足产业转型需要。
不同区域和层次的规划,重点也应各有侧重。
大中城市的《规划》,可在构建循环型城市方面有所侧重,如循环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人文生态及社会消费等;省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在整体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等方面形成特色。
《规划》编制要深入调研,具有操作性。
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综合各种调节手段。
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提出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必要时可考虑编制从属于循环经济规划的相关的专项规划,例如:“三废”综合利用规划、共伴生矿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节水规划等;以及专门针对某种废弃物的专项规划,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规划、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等;还可以开展重点区域(工业带、农业区、矿区等)循环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及专项规划等。
《规划》编制要与相关规划紧密衔接,保持协调性。
《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市规划紧密衔接。
目前,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在国家规划正式发布前,建议各地在制定《规划》时留有一定可调的空间,如在制定某些预期性指标时,可提出指标范围,以便在与国家规划衔接时进行适当调整确定。
二、《规划》的框架内容(一)前言简述编制规划的背景、必要性、适用范围、规划期限、编制依据、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及组织工作等。
规划期可按五年考虑,以便与国家五年规划相结合和衔接。
(二)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1.规划区域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特点、气候条件等。
2.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1)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情况:一、二、三产业结构情况,支柱产业和重(2)点产业情况;(3)产业布局情况:各产业的空间布局情况,园区和产业集群;(4)社会发展情况:人口、科教文卫等情况。
3.规划区域资源环境基本情况资源情况主要包括:土地、水、能源、矿产、森林等主要资源的品种、储量、开采、消耗情况等。
环境情况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各种废弃物的排放情况,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等。
应对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1.“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效各地区应对本地“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及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
2.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充分考虑本地区环境资源以及气候变化等面临的形势,结合当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和压力,比较本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与先进国家、地区的差距,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论述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3.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财政能力、产业基础、空间布局、人文基础、管理水平、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论述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基础,特别是总结本地已开展的循环经济工作及成效,以及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
4.制约因素主要论述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和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指导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方向,要明确规划的使命,体现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2.基本原则规划原则是规划的具体指导方针,是对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要符合指导思想的要求并面对具体的规划内容,把指导思想的具体要求贯彻到规划的重点领域中。
3.发展目标制定五年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目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要能够体现规划实施效果,要与地区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
其中,定量目标要有指标体系表。
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关于印发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1815号)的要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含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率,以及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含处置)降低等四大类指标;此外还要列出体现当地循环经济特点的特色指标。
对于有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指标体系中要达到或优于国家强制性指标。
指标要可量化、可考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包含规划基准年数据、阶段性指标和规划终期指标。
各地在“十二五”期间原则上应开展物质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