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3_第三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工程测量第3章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步骤和方法
收集资料
收集工程项目的相关 资料,包括工程规模、 地理环境、施工要求 等。
确定布网方案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 和要求,确定合适的 布网方案,包括控制 点的位置、密度、精 度等。
实地踏勘
对选定的控制点进行 实地踏勘,了解地形、 地物、交通等情况, 以便于施工和后期维 护。
控制点测量
数据整理与校核
02
数据转换与处理
03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校 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将观测数据转换为统一坐标系下 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 如平差计算等。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图像等 形式进行可视化,并进行相关分 析。
控制网的精度分析与评定
精度指标
01
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如点位中误差、相对
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 和精度要求,对控制 点进行测量,获取准 确的地理坐标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包括平差计 算、精度评定等,以 确保控制网的精度和 可靠性。
02
工程控制网的坐标系与投 影
坐标系及其分类
地理坐标系
以地球赤道面为基准,用于描 述地球上点的位置,通常采用
经纬度表示。
兰勃特投影
将椭球面上的点按照一定的数学公式 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常用于大比例 尺地图制作。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投影到平面上的 方法,常用于全球范围的海图制作。
墨卡托投影
将地球表面全部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 常用于航海和航空导航图制作。
坐标系的转换与联测
坐标系转换
将不同坐标系下的点进行坐标转换,以便统一使用某个坐标 系进行测量和计算。
工程测量学:第 3 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x、y方向的2平移 方向的2 2平移、1绕Z旋转 平移、 2平移、1旋转、1缩放 平移、 旋转、 3在x、y、z方向平移,1 方向平移, 绕z旋转 3平移、1旋转、1缩放 平移、 旋转、 3平移、3绕x、y、z旋转 平移、 3平移、3旋转、1缩放 平移、 旋转、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若将全部网点的坐标作为未知数, 若将全部网点的坐标作为未知数,则表现为观测值和坐标 值之间的联系不固定, 值之间的联系不固定,这将产生平差线性模型的图像矩阵 A的秩亏。法方程矩阵N将出现秩亏 的秩亏。法方程矩阵N
d = u − r ,u为坐标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观测了基线向量,需要三个平移, 观测了基线向量,需要三个平移,三个旋 转,一个缩放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精度准则
总体精度、点位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未知数函数的精度、 总体精度、点位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未知数函数的精度、 主分量、 主分量、准则矩阵
观测了水平方向,需要X 观测了水平方向,需要X、Y方向两个 平移,一个绕Z轴的旋转, 平移,一个绕Z轴的旋转,一个缩放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观测了边长和天顶角或边长和水平方向或边长、 观测了边长和天顶角或边长和水平方向或边长、天顶角 以及水平方向,需要X 以及水平方向,需要X、Y、Z方向三个平移,一个绕Z轴 方向三个平移,一个绕Z 的旋转 在同一铅直面内,从天 在同一铅直面内, 顶方向与倾斜视线之间 的夹角, 的夹角,称为天顶角
S1
辽工大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三章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 M / R/(4 n) 每公里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 MW WW / F/ N
水 准 测 一等 量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MΔ 的 限 ≤±0.45 值 MW 的 限 ≤±1.0 值
≤±1.0 ≤±2.0
≤±3.0 ≤±6.0
≤±5.0m m
≤±10.0m m
水准路线的设计、选点和埋石
普 通 4-8
2-4
10
水准
标石
设于各等级水准路线上,以及山区水
准路线高程变换点附近,长度超过 300米度 各等级水准测量的精度,是用每公里高
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 和每公里高差中数的 全中误差来表示的。
水 准 测 一等 量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MΔ 的 限 值 MW的限 值
缺点:导线结构简单,没有三角网那样多的检 核条件,不易发现粗差,可靠性不高。
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
边角全测网的精度最高,相应工作量也较大。 在建立高精度的专用控制网(如精密的形变监 测网)或不能选择良好布设图形的地区可采用 此法而获得较高的精度。
2、天文测量法
天文测量法是在地面点上架设仪器,通过观测天体(主 要是恒星)并记录观测瞬间的时刻,来确定地面点的地理位 置,即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该点至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
一、大地测量控制网概述
1、基本任务: • 确定大地测量系统 • 建立大地测量框架
2、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作用:
• 为地形测图提供精密控制
• 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其它学科提 供资料
二、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布设原则: •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 应有足够的精度 • 应有足够的密度 • 应有有统一的规格
03 第三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 大比例尺测图所需的高程控制网,通常采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 • 水准测量的等级分为二、三、四等,各等 级的精度指标基本上与国家规范要求一致。 • 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可代替三、四等水 准测量。
3.1.4 施工控制网
•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设计和施工地区的 地形条件来确定。 • 对于起伏较大的山岭地区(如水利枢纽)及跨越江河的工 程(如大桥),过去一般采用三角测量(或边角测量)的 方法建网。 • 对于地形平坦但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例如扩建或改建的 工业场地,多采用导线网; • 而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臵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 亦可将施工控制网布臵成规则的矩形格网,即所谓建筑方 格网。 • 现在,大多数已为GPS网所代替。对于高精度的施工控制 网,则将GPS网与地面边角网或导线网相结合,使二者的 优势互补。
• 在布网前,应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平面、高 程控制和地形图等测绘资料。 • 网点的密度视测图比例尺而定,点的位臵 取决于地形条件,控制范围应较大,应尽 量均匀,便于施测和进行图根加密。 • 测图控制网还应与国家控制点相连。 • 对于小型或局部工程,也可将首级测图控 制网布成独立网。
• 测图网加密时应该尽可能减少布网的层次, 有条件时应该一次性地加密。 • 用GPS技术布设测图控制网,便于与国家控 制点联测,不需要网点之间相互通视,而 且对边长和网的图形无特别限制,可以使 控制网的精度更均匀,可使测区边缘地区 的精度大为改善。经济的做法也可用GPS技 术作首级控制,以常规的地面方法进行加 密。
由于在工程测量中采用得最多的是不与大地测量控制网相联系的专用网所以自由网平差以及基准确定问题更为重3333331331精度准则总体精度点位精度相对精度未知数函数的精度等费用准则3434341341分类固定参数待定参数零类设计zod一类设计fod二类设计sod三类设计thod部分a和p基准设计图形设计观测精度设计已有网的改进342342网的优化设计是一个迭代求解过程它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测量学授课教本资料精

第十二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5 学时)
教学内容
§12.1 概述 §12.2 大型工业厂区的控制和施工测量和施工测量 §12.3 市政工程测量 §12.4 高层和高耸建筑物测量 §12.5 文物和古建筑测量
教学重点 高层和高耸建筑物测量
第十三章 地下工程测量(6 学时)
教学内容
§13.1 地下工程的种类、特点及对测量的要求 §13.2 隧道贯通误差预计 §13.3 地面和地下控制测量 §13.4 联系测量 §13.5 陀螺经纬仪及定向测量 §13.6 隧道施工与竣工测量
每次课布置习题和思考题供学生复习时参考,进行两次课间实习。
《工程测量学》教案
课程名称
工程测量学
授课专业
测绘工程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 )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
课程教学
二、教案编写说明 1、 因在准备本课程的 PPT 时,内容做得比较充分、详细,基本上包含本课程在课堂上要
讲授的全部内容,故 PPT 的片子可作为本教案的参考。 2、本教案的要点主要包括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起指导作用。 3、本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布置习题和作业(分 3 次上交,作为平时成绩),
第二章 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信息管理 (3 学时)
教学内容
§2.1 工程勘测设计阶段测量工作 §2.2 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 §2.3 工程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 §2.4 工程建设中的测量信息管理
教学重点 工程建设三阶段中的测量工作,测量信息管理。
第三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5 学时)
第三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3)某两个点之间的边长等于由近似坐标计算而得的边长。 在平差过中,上述假设可以用方程表示。测角三维网, 基准数为7,我们可以固定1点的坐标,1点到2点的方位角, 1点到2点及1点到3点的高度角和1点到2点的距离来定义其 参考基准。
上述假设条件可以用矩阵方程表示为
将(3-3)式称为基准条件方程;将(3-3)式与(3-1)式一并 求解,就可求得网点坐标x的惟一值。(3-3)式表示了三维测 角自由网的参考基准。对于不同的三维网,根据观测值的不 同,可以删除 DT 矩阵中的某些对应行。
2.D标准 D标准为
矩阵行列式
该行列式的值反映的是由 矩阵所作的超误差椭球的体积大小, 它也是网点点位误差大小的一种整体反映,当 称 为D最优。 3.E标准 E标准为 的最大特征值 大的点位误差的大小,当 称为E最优。 ,该特征根主要是反映网中最 时,最弱点的点位精度最好,
4.C标准 C标准为 矩阵的最大和最小特征值比值 值反映网点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当
i arctg
0 i
1 m 0 x xi m i 1
0
— 0
1 m 0 y yi m i 1
— 0
( y yi ) y ( x xi ) x
0 i
0
αi表示重心点至第i点向径的方位角。 对上式按泰勒公式展开,顾及一次项,得αi的改正数△αi为
— — 1 i 0 2 {( yi0 y 0 ) xi ( xi0 x 0 ) yi } ( Si )
(Si0 )2 i ( yi0 y ) xi ( xi0 x ) yi
— 0
— 0
(S
i 1
m
0 2 i
) i {( y y ) xi ( x x ) yi }
控制测量学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布设原则如§1.1所述,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房地产管理测量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观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
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对于工测控制网,通常先布设精度要求最高的首级控制网,随后根据测图需要,测区面积的大小再加密若干级较低精度的控制网。
用于工程建筑物放样的专用控制网,往往分二级布设。
第一级作总体控制,第二级直接为建筑物放样而布设;用于变形观测或其他专门用途的控制网,通常无须分级。
2.要有足够的精度以工测控制网为例,一般要求最低一级控制网(四等网)的点位中误差能满足大比例尺1:500的测图要求。
按图上0.lmm的绘制精度计算,这相当于地面上的点位精度为0.1×500=5(cm)。
对于国家控制网而言,尽管观测精度很高,但由于边长比工测控制网长得多,待定点与起始点相距较远,因而点位中误差远大于工测控制网。
3.要有足够的密度不论是工测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网,都要求在测区内有足够多的控制点。
如前所述,控制点的密度通常是用边长来表示的。
《城市测量规范》中对于城市三角网平均边长的规定列于表2-3中。
4.要有统一的规格为了使不同的工测部门施测的控制网能够互相利用、互相协调,也应制定统一的规范,如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
表2-3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布设方案现以《城市测量规范》为例,将其中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列于表2-3,电磁波测1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列于表2-4。
从这些表中可以看出,工测三角网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各等级三角网平均边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边长显著地缩短;②三角网的等级较多;③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这是因为工程测量服务对象非常广泛,测区面积大的可达几千平方公里(例如大城市的控制网),小的只有几公顷(例如工厂的建厂测量),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各个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④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
注册测绘师-综合-第三章第2节-工程控制网建立

第2节工程控制网建立大纲要求:工程控制网的设计重点:工程控制网的坐标系选择、工程控制网的施测方法、《工程测量规范》知识点一:工程控制网的分类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三维控制测量;按照用途,工程控制网可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
(1)按照网点性质,可分为一维网(水准网、高程控制网)、二维网(平面控制网)、三维网;(2)按照网形,可分为三角网、导线网、混合网、方格网等;(3)按照施测方法,可分为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gps网等;(4)按照坐标系和基准,可分为附合网(约束网)、独立网、经典自由网、自由网等;(5)按照其他标准,还可分为首级网、加密网、特殊网、专用网(如隧道控制网、桥梁控制网、建筑方格网)等。
知识点二:工程控制网的特点测图控制网精度取决测图比例尺。
1.隧道控制网的点位布设要保证隧道两端都有控制点;2.桥梁控制网要求纵向精度高干其他方向精度;3.投影面的选择应满足“控制点坐标反算的两点间长度与实地两点间长度之差应尽可能小”;隧道控制网的投影面一般选在贯通平面上,或选在放样精度要求最高的平面上;知识点三:工程控制网建立过程(了解)工程控制网建立过程如下:(1)设计。
(2)选点埋石。
(3)观测。
(4)平差计算。
知识点四:工程控制网设计步骤工程控制网的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控制网建立目的、要求和控制范围,经过图上规划和野外踏勘,确定控制网的图形和参考基准(起算数据);(2)根据测量仪器条件,拟定观测方法和观测值先验精度;(3)根据观测所需的人力、物力,预算控制网建设成本;(4)根据控制网图形和观测值先验精度,估算控制网成果精度,改进布设方案;(5)根据需要,进行控制网优化设计。
知识点五:工程控制网的坐标系选择在满足工程精度的前提下,工程控制网一般采用国家统一的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题)当不能满足工程对高斯投影长度变形的要求(通常不大于2.5 cm/km)时,可以自定义中央子午线和投影基准面,建立任意带的独立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但应与国家坐标系衔接,建立双向的坐标转换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分类只是从概念上去理解,网的设计不一定 完全按此思路,常常是几类设计同步进行。
2007-5-9 40
3.4.2 优化设计的任务
网的优化设计是一个迭代求解过程,它包括 以下内容(参见图3-2): 提出设计任务; 制定设计方案; 进行方案评价; 进行方案优化。
2007-5-9
41
图 3-2 控 制 网 优 化 的 内 容 和 流 程
2007-5-9 42
3.4.3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
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两种: 解析法: 通过数学方程用最优化方法求解。 模拟法: 根据经验和准则,通过计算比较、修改, 得到最优方案。
2007-5-9
43
3.4.3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
3.4.3.1 解析法优化设计
⎧ ⎧ ⎧一维问题 ⎪ ⎪无约束问题⎨ ⎪ ⎩n 维问题 ⎪ ⎪静态问题⎨ 最优化问题⎨ ⎪约束问题⎧线性规划 ⎨ ⎪ ⎪ ⎩非线性规划 ⎩ ⎪ ⎪动态问题 ⎩
特点: • 通常是一种微型边角网,边长从几米至一百多米 • 整个网由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基本图形组成 • 精度要求很高,其测量精度有时要达到计量级
2007-5-9
15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3.2.1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
(1)约束网:具有多余的已知数据。 (2)最小约束网(经典自由网):只有必要的已 知数据。 (3)无约束网(自由网):无必要的已知数据。
d =|| d || ⋅ g = ag
灵敏度用 a 来度量,它与单位向量 g (又称形式向量)有关。 愈小,灵敏度愈高。 a
2007-5-9 34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 在变形监测网设计中,除考虑精度、可靠性和费用 等准则外,要求所布设的网对需要监测的变形向量 具有尽可能高的灵敏度。
• 灵敏度实质上是特殊方向上的网点精度的反映,网 的灵敏度愈高,所要求的观测值的精度也愈高。
12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特点: 1) 控制的范围较小,控制点的密度较大,精 度要求较高; 2) 使用频繁; 3) 受施工干扰大; 4) 控制网的坐标系与施工坐标系一致; 5) 投影面与工程的平均高程面一致; 6) 有时分两级布网,次级网可能比首级网的 精度高。
2007-5-9 13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2007-5-9
37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2007-5-9
38
3.4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分类 优化设计的任务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 模拟法优化设计
2007-5-9
39
3.4.1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分类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一般分为四类,各类设计 的含义列于下表:
二、 点位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 三、 未知数函数的精度 四、 主分量 五、 准则矩阵
2007-5-9
25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3.3.1.2 可靠性准则
定义: 控制网发现(或探测)观测值粗差的能力 (称内部可靠性)和抵抗观测值粗差对平差结果 影响的能力(称外部可靠性)。 作用: 可靠性准则可以提供衡量控制网内部观测值 相互控制、检核的量化数值和可能出现但不能被 发现的最大模型误差值。
3.4.3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
3.4.3.2 模拟法优化设计
4)模拟初始观测方案,进行平差计算,对 精度、可靠性乃至灵敏度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观测精度是否合理,是否需作调整,基于观测 值内部可靠性指标按从“肥”到“瘦”,从“密”到 “疏”的策略进行网的优化设计。 GPS网也可看作是全边角网,故模拟法优化 设计方法同样可以用于GPS网。
⎡ ⎤ ∇ xi = Qxx AT P ⎢∇ 0li ⎥ ⎢ 0 ⎥ ⎣ ⎦
0
∇xi = QXX aiT pi ∇ 0li
2007-5-9 33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3.3.1.3 灵敏度准则
对变形监测网,定义为在给显著水平α 0和检验功效 β0 下,周期平差结果统计检验时,能发现位移向量的下界值。灵 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对于不同的变形向量具有不同的下界 值。 一般将变形向量用表示其大小的模 a 和表示其方向的单位 向量 g 来表示,即
l ' = l + ∇l
2007-5-9 28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vi = −(QVV P)ii ∇li = −ri∇li
ri 为矩阵 (QVV P)主对角线上的元素
r = Σ ri = n − u = tr (Qvv P )
i −1 n
2007-5-9
29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2007-5-9 31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4)对于独立网来说,观测值的内部可靠性是与基 准的位置无关的不变量。 5)一个好的控制网,观测值的多余观测分量应大 于0.3。
2007-5-9
32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外部可靠性 未被发现的模型误差对于点位坐标或其函数的 影响具有更大意义。对于观测值中只含一个粗差 的情形,未被发现的粗差 ∇ o li 对未知数向量的影 响可表为
2007-5-9
16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表3-1 各种工程控制网的基准秩亏和基准参数
2007-5-9
17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3.2.2 工程控制网基准的建立方法
测图控制网多为约束网,总是选国家或城市 坐标系(含平面和高程)下的已知点坐标为 其基准。
2007-5-9
18
第三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2007-5-9
1
第三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内容
工程控制网的作用和分类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典型工程控制网 控制点的埋石与标志 控制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重点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2007-5-9 2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20
2007-5-9
2007-5-9
21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1.E准则 置信超椭球的最大半轴应尽可能地小
λmax = min
2.体积准则 置信超椭球的体积应尽可能地小
det( ∑ xx ) = Π λi ⇒ min
i =1
2007-5-9 22
u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3.方差准则(A准则) 置信超椭球的半轴平方和应尽可能地小
3.4.3.2 模拟法优化设计
2.基于可靠性的模拟优化设计法 要点和步骤: 1)网的初始方案应对所有可能观测的边和方 向进行全测,是一个“肥网”或“密网”。 2)观测值之间的精度相差不要太大,边角间 的精度应基本匹配。 3)观测精度应选取仪器所能达到的最高精 度,使优化时有降低的余地。
2007-5-9 46
tr ( Σ x x ) = ∑ λ ii ⇒ m in
i =1
u
4.平均精度准则
σ
x
1 = tr ( Σ xx ) u
23
2007-5-9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5.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准则
λ λ
m ax m in
⇒
1
λmax − λmin ⇒ min
2007-5-9
24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2007-5-9
8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按其他标准划分: 首级网 加密网 特殊网 专用网(如隧道控制网、建筑方格网、 桥梁控制网等)
2007-5-9
9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二、作用 工程控制网也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 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 三、建网步骤(略) 遵循大地测量学的原理,如: 要有坐标系和基准 要构成网 要逐级布设等。
3.1.5 变形监测网
要点: • 变形监测网由参考点和目标点组成; • 变形监测网的坐标系和基准的选取原则; • 对变形监测网应作同时顾及精度、可靠性、 灵敏度以及费用进行监测网的优化设计; • 对变形监测网都要进行重复观测。
2007-5-9 14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3.1.6 安装测量控制网
2007-5-9 26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提高实现质量的办法 • 对网进行第二次独立观测(复测) • 布网时事先考虑用独立的附加观测值来 控制网的结构(较常用)
2007-5-9
27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内部可靠性 内部可靠性是假设控制网中只有一个观测 值 li 包含粗差 ∇ li 且观测值粗差主要由某种系统 性影响或点的变动所引起的假设情况下导出的。
2007-5-9
49
3.5 典型工程控制网 洞内导线网布设示意图
2007-5-9
50
G P S
某 大 桥
首 级 平 面 控 制 网
2007-5-9 51
某 大 型 水 利 枢 纽 工 程 施 工 控 制 网
2007-5-9 52
2007-5-9
44
3.4.3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
3.4.3.2 模拟法优化设计
1.模拟法优化设计过程: ① 设计网形、实地踏勘; ② 定初始方案,模拟观测值,网平差; ③ 观测修改; ④ 再作模拟计算,重复进行,直到满意。 ⑤ 人机交互方式进行。
2007-5-9 45
3.4.3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3.3.1.4 费用准则
• 控制网的费用一般包括用于设计、造标埋石、交通运输、仪 器设备购置、观测、计算、检查等各项费用。 • 网的设计有两个原则: 最大原则(费用一定,网的质量最好) 最小原则(质量满足要求,费用最小) • 建网费用常用观测值权的函数来度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