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何足道_高三作文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康乾盛世

【高中·历史】康乾盛世

经济上,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全面繁荣。19世纪 经济上,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全面繁荣。19世纪 初,中国经济实力和财政储备达到历史的巅峰。到乾隆末年,中国 中国经济实力和财政储备达到历史的巅峰。到乾隆末年, 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 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 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中国传统经济达到顶峰。 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中国传统经济达到顶峰。 文化上,康乾时代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文化工程,文学艺术也 文化上,康乾时代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文化工程, 取得了辉煌成就。新航路开辟后,中国文化西传,17—18世纪,欧 世纪, 取得了辉煌成就。新航路开辟后,中国文化西传,17—18世纪 洲兴起中国文化热。 洲兴起中国文化热。 对外交往方面,开放海禁,中国的货物畅销世界各地,中国成 对外交往方面,开放海禁,中国的货物畅销世界各地, 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心地区。 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心地区。 如果把这一切与汉、唐、元、明等朝代作纵向比较,康乾时 如果把这一切与汉、 明等朝代作纵向比较, 代,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时代。 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时代。
2,17—18世纪 :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7—18世纪 进入康乾盛世: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 进入康乾盛世: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 3,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 18世纪中期至 世纪上半期 世纪中期至19 皇权强化、闭关锁国、文化禁锢、统治腐败,中国由盛至 皇权强化、闭关锁国、文化禁锢、统治腐败, 与西方形成强烈的反差。 衰,与西方形成强烈的反差。
康乾盛世
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古 多年的文明史 代中国在物质生产和文化创造方面曾走使到了18 世纪的清朝,还显示着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活力,在康熙、雍正和 世纪的清朝,还显示着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活力,在康熙、 乾隆三朝,传统的封建社会又达到了一个盛世时期,常被称作“康 乾隆三朝,传统的封建社会又达到了一个盛世时期,常被称作“ 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 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从封 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 建社会特点看,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达到了极致。 建社会特点看,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达到了极致。 政治上,平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分裂势力; 政治上,平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分裂势力;尊重汉 族文化,缓解满汉矛盾,实行民族团结政策, 族文化,缓解满汉矛盾,实行民族团结政策,使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大为巩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军机处的创 大为巩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立,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行政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行政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浅谈"康乾盛世"

浅谈"康乾盛世"

蜷薏 毒
1 7 9 3 年英使 马戛尔尼来华时 ,他就敏锐地察觉到 了 清朝的衰落 , 将之视为“ 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 预言它迟早会 “ 不再有纪律和安全 ” , “ 英国从 这一变 化中将 比任何其他 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 果然 , “ 康 乾盛世 ” 结束后不 到半 个世纪 , 鸦 片战争就爆 发 了,
中 国随 之 陷 于丧 权 辱 国 的苦 难 深 渊 。 “ 康 乾盛 世 ” 固然是 封建社 会 的又一 次太平 盛 世、 繁华高峰 , 但 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 。首先 , “ 康 乾盛世 ” 从 中国历史的纵向看 , 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
增加而没有 质的改变 ; 其次 , 从 世界的横 向看 , 康 乾 盛世时期的 中国的政 治制度 、 经济 、 文化科技 已经落
后于西方 , 这是 开皇之治 、 贞观之治 、 开 元 盛 世 没 有 出现 的 情 况 。 还有 , 盛世下 的清 朝有 很多弊端 : 第一 , 为了限 制明末以来 土地兼并 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
复农业生产 , 清政府采取“ 重农抑商 ” 政策 , 使得资本 主义萌 芽受到压制 ; 第二 , 八股取士 , 并且 大兴文字
狱, 残 害大 量 文 人 学 士 , 在 一定 程 度 上 禁 锢 了人 民 的 思想 。在此期间 , 整个社会发展缓慢 , 欧洲却爆发 了 工业革命 , 科技文 明跨越式 向前发展 , 大清 国和西方 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从 中国历史的纵 向发经济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上 都有显著发展 , 其盛世局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 , 确实 值得赞扬 。 但 从世 界历史横 向发展来看 , 却不宜夸大 评价 。 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上 , 资本主义成为历史 发展 的主流 , 英法美完成 了资产阶级革命 , 建立 了资 产 阶级专政 , 工业革命逐步展开 , 资产 阶级对世界 的 统治 即将确立 。而欧洲的封建国家也不得不适应历 史发展 的趋势 , 进行改革 , 这些改革也促进 了各 国资

《满清王朝》读后感—评康乾盛世

《满清王朝》读后感—评康乾盛世

《满清王朝》读后感—评康乾盛世《满清王朝》读后感—评康乾盛世历史上除了“贞观之治”,其次就是“康乾盛世”,这也是康熙和乾隆流芳百世的一段佳话。

他们都是在位最长的皇帝,同样是贤主,让清朝的统治一片光明,而为什么同样是娇生惯养,不会昏庸,而是更加得“明”了呢?一:王位之争,骨肉相残,谁也顾不上谁,只要能讨好父王就行了,就算拿绳子套住兄弟的脚,给兄弟当头一棒这种事也做得出来,这是最最可怕的时期,而在这,他们更懂得了要珍惜王位。

二:受了父王和先祖的感染,他们自小南征北战,而且勤奋学习,天资聪明,但这远远不够,打仗时还有很多道理,有事要那些身经百战的人传授给你,有些就需要你自己去琢磨。

三:都曾六巡江南过,开阔了视野,这样更有利于了解民间疾苦。

但我感觉,乾隆在政治方面不如康熙,因他好大喜功,虽六巡江南,但是由于他夸赞了那些华丽奢侈的房子,得到皇帝的认可后,其他地方纷纷放招,横征暴敛,伤及天命。

乾隆身边贤臣很多,但皇帝很寂寞,也需要拍马屁、懂他心思的人来陪伴他,可是,乾隆却把这事做大了,他养了最大的贪官——和珅,我甚是不解,既然乾隆已经知道了和珅的恶习,为什么不惩治惩治他呢?但毕竟乾隆也挥洒出了自己应有的光彩,照亮百姓,他日理万机,连晚上也不得安宁,也让清朝的前途一片光明。

而康熙,他不允许任何贪官污吏在他的视线内出现,它虽不像雍正那样“抄家”,却有着自己的魅力,他六巡江南,安抚百姓,在在位的六十一年里,他丝毫不亚于乾隆,正是因为他出类拔萃,才受将士拥戴,坐上了王位。

他的技巧很妙,除掉了鳌拜。

后来我才知道,乾隆却是因不想超过自己的祖父而退位的,不然,他完全可以再当三十年,可能会改变此后中国的命运。

正是因为他们释放出了自己的魅力,并执行了自己的责任,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形成了康乾盛世,我们现代们这样的人有几个?。

对康乾盛世的认识

对康乾盛世的认识

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来看: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毫无认识.他们对外紧闭国门,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强力量的对比速发生逆转。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完成国家统一,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

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乱,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

清朝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清朝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清朝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所谓的康乾盛世在马戛尔尼们眼中,什么盛世,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马戛尔尼在出使日记中说: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

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

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

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他们除了在整体上从制度层面对当时中国进行观___察以外,还深入到生活、技术、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在他们眼中,贫苦的中国人生活质量相当掩蔽,饭食不但粗,而且做饭的地方相当脏;中国人对陈规陋习顶礼膜拜,对机械工艺一无所知。

建筑虽然远看富丽堂皇,近看却做工粗糙,镀金不匀;制革技术和远航技术都比西方落后;发明火药的民族竟一见放空炮就吓得魂不附体,令人不可置否。

中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

中国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基础上,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残酷”。

马戛尔尼们还研究了满清的法律,认为“一个民族的法律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性格明白无误的见证”。

但满清的法律如何呢?“天朝的法律只是十分细致并不断地干涉个人行为”!所以,它不可能强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因为“一个民族是否强盛和幸福完全要严格地取决于它的每人诚实的荣誉感是否强烈”!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人记录下这段话:“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

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

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

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京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

清朝的康乾盛世最后的封建辉煌

清朝的康乾盛世最后的封建辉煌

清朝的康乾盛世最后的封建辉煌
康乾盛世是清朝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封建社会最后的繁荣时刻。

本文将探讨清朝康乾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封建辉煌的特点。

康乾盛世的历史背景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下的康乾盛世,是清朝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时期。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国力达到巅峰,国土扩张,政治制度稳定,社会秩序井然。

封建辉煌的特点
在康乾盛世时期,封建社会的辉煌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政治制度的稳定,清朝实行专制制度,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政治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

其次是经济繁荣,康乾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海外贸易兴盛,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再者是文化繁荣,康乾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全盛时期,文学、绘画、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封建辉煌的影响与局限
封建社会的辉煌虽然给清朝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与稳定,但也暴露出了种种矛盾和弊端。

封建制度的僵化使得社会变革受到限制,社会阶级固化,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实现真正的提升。

康乾盛世时期的强盛也掩盖了清朝内部问题的积聚,为清朝最终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清朝康乾盛世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辉煌,展现了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性和繁荣景象。

然而,封建辉煌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矛盾和弊端,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覆灭。

封建辉煌是历史的一页,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走向民主、平等、法治的现代化道路。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

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盛世”铨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鼎盛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

什么叫“盛世”?学术界确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解释。

毋庸讳言,“盛世”是封建史家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他们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实有严格的内涵规定。

译成当代的话,“盛世”乃“最好的历史时期”之谓。

总观中国历朝历代,“盛世”的内涵,应包括: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局稳固、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

当然,这不是封建史家规定的“盛世”标准,也不曾作出过规定,但他们所肯定的“盛世”,无不包含了上列各项“指标”内容。

在清以前,为史家所共识的“盛世”有:西汉“文景之治”至武帝而极盛、唐“贞观之治”至开元而成盛唐局面、明永宣之治而至盛。

还有一盛世,即为史家所忽视,也为孔子所哀叹“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以上“盛世”,都是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

应当指出,史家所指康乾“盛世”,既不是与清朝衰败相比较,也不是只与前一朝的末世相比较而言的,而是史家从中国历史的全局即对各朝各代进行比较后作出的判断。

“盛世”成因清朝以前的几个“盛世”,皆从大乱走向大治。

清康乾盛世也不例外。

清承明末天下大乱,入关以来,经几代人不间断地奋斗,最终将清朝推向鼎盛。

清朝自顺治元年(1644年)进关,历经18年统一战争,削平大顺、大西及南明诸政权,除台湾,全国归于一统。

以摄政王多尔衮、世祖为首的统治集团所作的一切努力,为清朝全面实施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烨即位(圣祖)后,又经20年进一步治乱,以康熙二十年(1671年)平定吴三桂8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回台湾,圣祖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标志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从而拉开盛世的序幕。

康熙朝开创了全新的盛世局面。

以康乾盛世下的危机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谈谈你的

以康乾盛世下的危机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谈谈你的

以康乾盛世下的危机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
文谈谈你的
从清朝入关1644年算起,清朝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大约花费了120年的时间。

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康乾盛世恰好与此重叠度很高。

我们可以从东西方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做一个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走向了顶峰之后,开始了盛极而衰的进程。

西方世界的发展在摆脱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的黑暗统治之后,开始了科技与制度方面的革新,开始了领跑全球的进程。

就在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一百三十多年的“康乾盛世”(1662-1796年)中,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发展轨迹完全不同了,也预示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西方社会的发展分道扬镳了。

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社会继续沿着农业社会的方向发展,而西方社会摆脱了农业社会发展的束缚,走向了工业发展和全球化发展。

也就意味着中国农业社会的能力开始并加速落后于西方的工业社会的能力,也就意味着是人力畜力和机械力机器动力之间落差巨大的对比,也就意味着“落后就要挨打”的必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乾盛世”何足道“康乾盛世”何足道原载于《书屋》2003年第6期王贵成“康乾盛世”历来为人们所赞叹,尤其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民所喜欢。

君不见,各路导演明星孜孜不倦地演绎出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为人民群众上了一节节规模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芸芸众生被教育得如痴如醉豪情满怀。

难道“康乾盛世”真的如此美好让人无限神往吗?非也,这只不过是国人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恋情结。

只要将“康乾盛世”放入历史的长河中横向比较一下,就可明白“盛世”的真正内涵。

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拜、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史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康熙大帝不是也极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吗?是的,康熙曾任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作为自己学习天文和数学的老师,还曾向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学习过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他不但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当时天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学会了使用天文仪器,组织数学家编写《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他甚至仿效法国科学院,在宫中建立了有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工匠等人参加的科学院。

但是,非常可惜,康熙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爱好阶段,并没影响到他治国的大政方针,他的子孙则连这点爱好都丢弃了。

我们不妨看看与康熙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是如何向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

为了加速海军建设,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彼得做出了惊人之举:先是以流放国外作为完成学业的措施,派35名贵族丢妻别子出国学习海军;后又于1697年派出250人的大型使团去西欧访问,任务是学习西欧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难能可贵的是,彼得变换姓名,以下士水手的名义随使团“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出访”。

在这一年半的微服出访中,每到一国,彼得都仔细观察、询问、勤奋钻研,在普鲁士学习造炮技术,在荷兰当木匠学造船,在英国除学技术外,还访问了许多专家学者、文化人士,聘请了其中一些人到俄国传业解惑。

彼得正是以如此罕见的学习精神,才把俄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扩张成濒临海洋的强大军事帝国,开创了俄罗斯帝国的新纪元。

康熙为自己的爱好学习,而彼得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学习,两者高下不判自明。

彼得有句名言:“作为君主,落后于自己的臣属,会使我感到非常惭愧”,当时的清帝国已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但他不会感到惭愧,因为他的感觉正良好着哩,天朝大国,舍我其谁,那用得着向外邦蛮夷学习。

靠这样的自我感觉打造出的“盛世”,能维持多久呢?到了康熙的孙子乾隆,靠着祖宗的阴功,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基本上还算扑腾出个局面,开拓疆土,十全武功;风流天子,六下江南,但这都是乾隆前期的事,到了中后期,就沉缅于“文治武功”的颂扬声中,豪奢放纵于山水之间,亲小人,用佞臣,朝政日趋腐败,民变迭起,爆发了四次农民起义。

特别是重用大贪官和坤,好家伙,腐败所得的家产折合白银八到十亿两,相当于清政府10余年的财政收入。

孕育出千古一贪的社会,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呢?有意思的是,在乾隆晚期的1783年乾隆正在为自己的皇帝宝座将要坐得和皇祖父一样长久而自鸣得意时,华盛顿领导人民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由于州权过大,主权不集中,当时的美国一直无法摆脱混乱状态。

这样就出现了吁请华盛顿出山做国王的民意,不但一大群有君主思想的军官们的集体意见如此,就连革命功勋汉密尔顿,也曾有过想法,让华盛顿做国王,他做首相,将美国建成一个类似于英国的君主国。

华盛顿是如何处理的呢?“宪法赋予的权利将永远掌握在人民手中”,政府只是民众的工具,当民众选出的代表违背了民众的利益时,民众可以撤销他们公仆的资格,华盛顿如是说。

华盛顿不但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于四年后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使人们现在津津乐道的美国式民主制度和传统,在建国之初就建纲立制,并在日后成为美国的惯例。

华盛顿功莫大焉。

与乾隆相比,他们两人开创的社会,哪个才“康乾盛世”何足道原载于《书屋》2003年第6期王贵成“康乾盛世”历来为人们所赞叹,尤其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民所喜欢。

君不见,各路导演明星孜孜不倦地演绎出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为人民群众上了一节节规模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芸芸众生被教育得如痴如醉豪情满怀。

难道“康乾盛世”真的如此美好让人无限神往吗?非也,这只不过是国人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恋情结。

只要将“康乾盛世”放入历史的长河中横向比较一下,就可明白“盛世”的真正内涵。

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拜、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史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康熙大帝不是也极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吗?是的,康熙曾任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作为自己学习天文和数学的老师,还曾向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学习过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他不但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当时天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学会了使用天文仪器,组织数学家编写《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他甚至仿效法国科学院,在宫中建立了有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工匠等人参加的科学院。

但是,非常可惜,康熙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爱好阶段,并没影响到他治国的大政方针,他的子孙则连这点爱好都丢弃了。

我们不妨看看与康熙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是如何向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

为了加速海军建设,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彼得做出了惊人之举:先是以流放国外作为完成学业的措施,派35名贵族丢妻别子出国学习海军;后又于1697年派出250人的大型使团去西欧访问,任务是学习西欧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难能可贵的是,彼得变换姓名,以下士水手的名义随使团“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出访”。

在这一年半的微服出访中,每到一国,彼得都仔细观察、询问、勤奋钻研,在普鲁士学习造炮技术,在荷兰当木匠学造船,在英国除学技术外,还访问了许多专家学者、文化人士,聘请了其中一些人到俄国传业解惑。

彼得正是以如此罕见的学习精神,才把俄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扩张成濒临海洋的强大军事帝国,开创了俄罗斯帝国的新纪元。

康熙为自己的爱好学习,而彼得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学习,两者高下不判自明。

彼得有句名言:“作为君主,落后于自己的臣属,会使我感到非常惭愧”,当时的清帝国已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但他不会感到惭愧,因为他的感觉正良好着哩,天朝大国,舍我其谁,那用得着向外邦蛮夷学习。

靠这样的自我感觉打造出的“盛世”,能维持多久呢?到了康熙的孙子乾隆,靠着祖宗的阴功,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基本上还算扑腾出个局面,开拓疆土,十全武功;风流天子,六下江南,但这都是乾隆前期的事,到了中后期,就沉缅于“文治武功”的颂扬声中,豪奢放纵于山水之间,亲小人,用佞臣,朝政日趋腐败,民变迭起,爆发了四次农民起义。

特别是重用大贪官和坤,好家伙,腐败所得的家产折合白银八到十亿两,相当于清政府10余年的财政收入。

孕育出千古一贪的社会,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呢?有意思的是,在乾隆晚期的1783年乾隆正在为自己的皇帝宝座将要坐得和皇祖父一样长久而自鸣得意时,华盛顿领导人民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由于州权过大,主权不集中,当时的美国一直无法摆脱混乱状态。

这样就出现了吁请华盛顿出山做国王的民意,不但一大群有君主思想的军官们的集体意见如此,就连革命功勋汉密尔顿,也曾有过想法,让华盛顿做国王,他做首相,将美国建成一个类似于英国的君主国。

华盛顿是如何处理的呢?“宪法赋予的权利将永远掌握在人民手中”,政府只是民众的工具,当民众选出的代表违背了民众的利益时,民众可以撤销他们公仆的资格,华盛顿如是说。

华盛顿不但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于四年后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使人们现在津津乐道的美国式民主制度和传统,在建国之初就建纲立制,并在日后成为美国的惯例。

华盛顿功莫大焉。

与乾隆相比,他们两人开创的社会,哪个才“康乾盛世”何足道原载于《书屋》2003年第6期王贵成“康乾盛世”历来为人们所赞叹,尤其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民所喜欢。

君不见,各路导演明星孜孜不倦地演绎出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为人民群众上了一节节规模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芸芸众生被教育得如痴如醉豪情满怀。

难道“康乾盛世”真的如此美好让人无限神往吗?非也,这只不过是国人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恋情结。

只要将“康乾盛世”放入历史的长河中横向比较一下,就可明白“盛世”的真正内涵。

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拜、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史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康熙大帝不是也极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吗?是的,康熙曾任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作为自己学习天文和数学的老师,还曾向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学习过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他不但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当时天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学会了使用天文仪器,组织数学家编写《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他甚至仿效法国科学院,在宫中建立了有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工匠等人参加的科学院。

但是,非常可惜,康熙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爱好阶段,并没影响到他治国的大政方针,他的子孙则连这点爱好都丢弃了。

我们不妨看看与康熙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是如何向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

为了加速海军建设,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彼得做出了惊人之举:先是以流放国外作为完成学业的措施,派35名贵族丢妻别子出国学习海军;后又于1697年派出250人的大型使团去西欧访问,任务是学习西欧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难能可贵的是,彼得变换姓名,以下士水手的名义随使团“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出访”。

在这一年半的微服出访中,每到一国,彼得都仔细观察、询问、勤奋钻研,在普鲁士学习造炮技术,在荷兰当木匠学造船,在英国除学技术外,还访问了许多专家学者、文化人士,聘请了其中一些人到俄国传业解惑。

彼得正是以如此罕见的学习精神,才把俄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扩张成濒临海洋的强大军事帝国,开创了俄罗斯帝国的新纪元。

康熙为自己的爱好学习,而彼得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学习,两者高下不判自明。

彼得有句名言:“作为君主,落后于自己的臣属,会使我感到非常惭愧”,当时的清帝国已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但他不会感到惭愧,因为他的感觉正良好着哩,天朝大国,舍我其谁,那用得着向外邦蛮夷学习。

靠这样的自我感觉打造出的“盛世”,能维持多久呢?到了康熙的孙子乾隆,靠着祖宗的阴功,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基本上还算扑腾出个局面,开拓疆土,十全武功;风流天子,六下江南,但这都是乾隆前期的事,到了中后期,就沉缅于“文治武功”的颂扬声中,豪奢放纵于山水之间,亲小人,用佞臣,朝政日趋腐败,民变迭起,爆发了四次农民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