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汤类方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是中国传统药方之一,它是由柴胡、黄芩、枳壳、甘草等草药组成的。

大柴
胡汤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举例:
1. 治疗感冒及风寒感冒:大柴胡汤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
发热等症状。

临床常常将大柴胡汤与桑菊饮合用,可加强其疏风解表的作用。

2. 缓解肝气郁结引发的疾病:大柴胡汤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发的胸闷、胁肋疼痛
等症状,此类疾病多伴有烦躁、易怒、口苦口干等症状。

3. 调理养心安神:大柴胡汤也可用于调理养心安神。

临床常见的急性心理压力导致
的失眠多表现为心烦不安、多梦、入睡困难等症状,此时可考虑使用大柴胡汤加减。

4. 肠胃不适:大柴胡汤可调理胃脘疼痛、反酸、泛酸等症状,多用于治疗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引起的胃气郁结所致的肠胃不适。

5. 经痛:大柴胡汤可用于调理经痛。

在中医理论中,经痛常与肝气郁结有关,大柴
胡汤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能缓解经痛症状。

6. 小儿惊风:大柴胡汤在小儿惊风方面亦有应用。

在中医理论中,惊风多与肝阳上
亢有关,而大柴胡汤能疏肝降阳,对于小儿惊风有一定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大柴胡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体质虚弱者应
慎用或避免使用。

大柴胡汤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应在医生指导下
正确使用。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

大柴胡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但仍需个体化的使用,结合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使用方式和剂量。

梅国强教授运用柴胡类方经验述要

梅国强教授运用柴胡类方经验述要
方 分量 之半 , 为复 方 。导 师 对于 一些 外 感 发热 性疾 合

然汗 出而解” 足见 其功效 之广 ; 与他法 配合 , , ④ 可衍生 专方 , 既宗 原方 和 解之 旨 , 具 原方 之 未备 。总之 , 又 本 方寒 温并用 , 补兼 施 , 降 协调 。外 证 得 之 , 攻 升 重在 和
《 匮要 略》 《 病学》 经典著 作研究 精深 , 金 、温 等 而且 临证
喜用经方 , 用 经 方 , 小 柴胡 汤 的应 用尤 为得 心应 擅 对
手 , 对 一系列 柴胡类方 的运用 确有 心得 , 且 临床应 用频 率之 高 , 令我 辈叹 为 观止 , 并常 取得 意 想 不 到 的疗 效 。 笔者攻 博期 间有 幸侍 诊 , 以聆 听 先生 对 此类 方 机 理 得
为 , 柴胡 汤可谓 治疗少 阳之经病 , 小 而大 柴胡汤则 可治
小柴胡汤 在《 寒 论》 伤 中是 治疗 少 阳病 之 主 方 , 具 有和解 少 阳 , 泄胆 火 , 正祛邪 的作用 。本方 广泛施 疏 扶 治于 临床各科 , 为后 世 所 推崇 , 其 原 因 , 究 导师 总 结如 下 四条 : 条 文第 9 ① 6条 加 减法 有 七种 之 多 , 结 合 大 再 柴胡汤 等柴胡 五方 , 有 法度 , 以发 人思 考 , 广 开 各 足 可 临床权 变之 门 ; ②条 文第 11 “ 0 条 伤寒 中风 , 有柴 胡证 ,
梅 国强 , 北 中医学 院 教授 , 湖 主任 医师 , 士 生 导 博 师, 中医药 学术传 承 工作 指 导 老 师。 导师 从 医 四 十余
运转枢 机 , 本方 广泛应 用于临床 各科 , 故 涉及外感 内伤
诸多病 证 。临证之 时 , 师 主 张 “ 柴 胡证 , 见一 证 导 有 但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和政县达浪卫生院赵仲禄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即小柴胡汤原义,上适用于上述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本主是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该方寒热并用,升降协调,具流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扶正去邪的功用,是治半表半里症的首要方子,在临床上可用于:一、治疗感冒,由于本方具有和解表里的作用,许多同道均有这方面的运用和治疗体会,本人这里强调本方在治疗体虚性感冒,经期感冒,产后感冒即所谓热入血室证,运用本方均可收到奇特的疗效。

刘丰伍教授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论述。

我循其道义而用之于临床疗效甚高。

二、治疗胃脘痛:由于本方具有疏利三焦之气机,而胃脘属于三焦之中焦,中医对痛理解为“痛则不痛,不通则痛”,胃脘痛多为痰、湿、於、郁等因素阻碍中焦气机畅所通,而本方且独有这方面的功效,为了更具体说明,现举下例:患者张xx,男,47岁,门诊简易病历,诊疗日期1929年8月16日,因劳里后,食利饭而致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体温38度,头晕,寒热往来,胸胁整闷,舌淡,苔博白,脉数,辩为邪侵少阳,痰湿内阻,中焦气机不畅,治预和解少阳,燥湿理气即用本方如陈皮,草叩,厚朴,苍术。

焦三仙,二剂而愈。

三、治疗胁痛:人体气机,左升右降、少阳经脉循胸络胁,胁痛是本方四大主症之一,因此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胁痛:如肝胆疾病,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及胸膜疾病患均可收到很高的疗效。

四、治疗癫痫,中医理论认为癫痫是逆气所生,人体内诸气各有其正常行循规律,若这些气反其道而行,必致气逆,必挟邪上犯大脑,迷闭心窍引动肝风而频发。

而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逆痰聚,本方且具有疏理三焦之气机,可使逆气疏发下行使抽搐得以缓解和治疗,从而达到本病的治疗目的,如齐齐哈尔市建华中医院周加僐大夫用此方如白芍,天麻、郁金、钩藤、石菖蒲等,疗效可达到79.3%,说明本方在治病上具有奇特的疗效。

柴胡剂及其临床应用 - 青岛政务网

柴胡剂及其临床应用 - 青岛政务网
略现虚弱之人,热不甚者。 倘可用于体虚兼外感有热者。
(3)柴平汤(《景岳全书》) 即小柴胡汤加厚朴、苍术、陈皮。
张氏原以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 寒多热少,脉濡者。
常用本方治胸胁满痛兼脘腹胀闷,苔腻 脉弦等肝郁脾湿之人。
(4)柴胡陷胸汤(《重订通俗伤寒 论》)
即小柴胡汤去参、姜、枣、草、加枳 实,瓜蒌仁、桔梗。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 之,宜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 草一两(灸)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两 (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劈)芒硝二 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 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 作。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铅丹 人 参 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洗)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 枚(劈)
加减: 1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 2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 3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4 若肋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5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6 若不渴、外有微热着,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7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乾姜二两。
(4)关于柴胡劫肝阴问题 肝阴亏虚 肝阳证 肝火证
二 小柴胡汤治黄疸
《伤寒论》231条:“阳明中风······腹都 满,胁下及心痛······嗜卧,一身面目悉黄, 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与小柴胡 汤。”
98条“得病六七日······不能食而协下 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 与柴胡汤······。”
柴胡剂及其临床应用

柴胡汤类方

柴胡汤类方
2、 癫痫。
3、 心脏神经官能症。
4、 精神分裂症、夜游症。 5、 性功能障碍。 6、 慢性疲劳综合征。 经验参考 1、 本方可以看作神经精神镇静剂。 2、 方中铅丹,因其有毒性,如今用之较少,或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代替。 3、 本方中虽有大黄,且用量不小,但并不强调有大黄证的出现。 4、 常用合方。
3、 四逆散证大多有比较明显的腹证。
4、 根据原文,四逆散需加减。
5、 常用合方。
6、 与大柴胡汤的区别。
7、 血府逐瘀汤。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在惨烈地厮杀之后,有许多士兵经受不住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精神 失常了,或胸闷烦躁,或抑郁多疑,或弃衣而走,或登高而歌,或喃喃自语,或胡言乱语, 或呆如木鸡,或整日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开始的时候,一些军医们还以为是伤寒 病,便使用了泻下的药物,但病情依然如故。张仲景在巡视时指出:“胸满,烦、惊,小便 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 条)。主张使用以小柴 胡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桂甘龙牡汤的合方,因为胸满,张仲景去掉了甘草,他认为甘能 令人中满。使用这张配方以后,果然效果很好,许多士兵能安然入睡,情绪也稳定多了。 年轻的军医问道:此为何方?张仲景说:我的加减方,就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吧。
组成
柴胡四两(6~12g)、黄芩一两半(3-6 g)、生姜一两半(5 ~10g)、人参一两半(5 ~10g)、 桂枝一两半(5~10 g)、茯苓一两半(5~10 g)、半夏二合半(6~10 g)、大黄二两(5~10 g)、 龙骨一两半(5~10 g)、牡蛎一两半(5~10 g)、大枣 6 枚(6-12g)、铅丹一两半(3 g 或磁 石 10 g,或生铁落 10g)。
柴胡汤类方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成用法] 柴胡10~20g、黄芩6~10g、半夏6~15g、人参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枣5~10枚。

水煎,分三次服用。

[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现代应用] 1. 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均可表现为胸胁部的胀满不适。

肺炎、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有此表现,只不过范围上有所不同。

2.发热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如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等。

这些疾病中,有表现为寒热往来的,有表现为持续高热的,也有表现为不规则低热的,不必局限于条文。

近来有人将本方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3.根据“休作有时”的方证特点,对于支气管哮喘、癫痫、心绞痛、变应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反复发作性疾病可以选用本方。

一些定时发作性疾病也可使用本方,如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子午卯酉时胃痛、午时瘫痪等。

4.其他分布于“少阳带”的疾病,如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旋耳疮(耳廓湿疹)、腮腺炎、鼓膜炎(暴聋)、化脓性中耳炎、甲状腺炎、乳腺炎、腋汗以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炎等也多有出现本方证的机会。

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欲望低下性疾病,也有用到本方的时候。

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肠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以及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

[经验参考] 小柴胡汤又称为“三禁汤”,反观之,即除了适合“汗”、“吐”、“下’’之外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

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恰如日本汉方家丹波元坚所说“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历代医家们对本方的应用经验也都异彩纷呈。

有以胁痛为主证的,如许叔微治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呵忍,或作介豚治之。

《伤寒论》柴胡类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伤寒论》柴胡类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第22卷第1 2期2020年12月这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22 No. 12Dec., 2020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2.041《伤寒论》柴胡类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苏坤涵,刘万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摘要:柴胡类方是《伤寒论》少阳病篇记载方剂,具有和解少阳、调杨枢机、斡旋中州的功效,包括小柴胡汤、柴 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六方。

柴胡类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应用广泛,灵活化裁原方药味,或配合中医外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发挥中医药控制病情发展、预防疾病复发的 优势,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柴胡类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关键词:伤寒论;柴胡类方;消化系统疾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222.2; R714.2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0) 12-0180-05 R esearch P ro g re ss on th e A p p licatio n o f B u p leu ru m P re sc rip tio n in D igestive DiseasesSU Kunhan,LIU Wanli(Nanjing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Nanjing210014, Jian gsu,China)A b s tr a c t:B upleurum prescription is recorcied in T reatise on F e b rile D iseases has the effect of reconciling Shaoyang,adjusting the smooth card inal,and resolving the central state,including Xiaorhaihu D ecoction,Chaihu Guizhi D ecoction,Chaihu Mangxiao D ecoction,Chaihu Guizhi Ganjiang Decoction, Chaihu Longgu M uli D ecoction.Bupleurum prescrip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d iseases,flexible to cut the original prescription flavor,or with the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the us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to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and prevent disease 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odern pharmacological experim ents,the mechanism of bupleurum formulae in the trea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clinical treatment.K e y w o rd s:Treatise on Feihrila D iseases;hupleumm prescription;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ummarize《伤寒论》中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张仲景针对其邪正分争、枢机不利、易传多变的病机特点,用柴胡、黄芩等药物遣方治疗少阳病本证或变证,其中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少阳、调畅枢机,并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化裁,旨在同治经腑,通达表里,兼参正邪,通过改变小柴胡汤的药量、药味或服药方法等创立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六方合称为柴胡类方笔者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伤寒论》柴胡类方的临床应用特点,并结合现代药理实验成果初步探讨柴胡类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柴胡类经方的临床应用

柴胡类经方的临床应用
柴胡类经方:主要指以柴胡为主药、
功能主治有相似之处的经方,如小柴胡 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 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
一、小柴胡汤
(一)【原文】 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
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 与麻黄汤。(37)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 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 汤主之。(98)
扶正祛邪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小柴胡汤 证的发病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气入侵所致。 方中柴胡与黄芩配伍以消散肝胆之热,生 姜、半夏配伍以祛脾胃之寒,四药相合以 祛邪。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以扶正。 诸药相合,祛邪以扶正,扶正以祛邪,两 者体现了辨证的统一。
调整寒热
对人体因诸种致病因素的侵扰而破坏在生理 状态下的一种“阴平阳秘”的有序状态,小柴胡 汤是针对寒热错杂而言,法当寒热并用。方中柴 胡性苦、微寒,在方中具有疏邪透热之功,使热 自外散。黄芩苦寒,善清少阳之胆热,使胆热从 内而消;与柴胡配伍合以消散肝胆之热。半夏、 生姜辛温祛脾之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 气和中。诸药相合,寒热并用,使寒热协调。
9、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 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 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 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 以呕,故知极吐下也。(127)
10、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 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 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9)
1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 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 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 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 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 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 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条文】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 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 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 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化裁应用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生姜三两,牡蛎四两,甘草三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茯苓四两,人参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化裁应用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干姜二两,五味子半升,甘草三两。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少阳七大证
柴胡汤之少阳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 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主症。
《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相关条文】
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 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性微寒,其气轻薄上升,入肝、胆、三焦、脾、
肺诸经,最善升散疏达,透邪外出;利气机而和肝脾,是为“君”药;黄芩味 苦性寒,气重而下行,入肝、胆、肺、胃及大肠诸经,善清泄胸腹之蕴热,祛 肝胆大肠之积火,半夏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辛以散之,能开结气、降 逆气、除痰饮,共为“臣”药;人参甘温,入肺脾,走心肾,大补元气;甘草 甘平,补益中气以安五脏;大枣味甘性温,补养气血,共为“佐”药;生姜辛 温气薄,走而不守,入肺与脾胃经,兼走十二经,能和胃降逆下气,温通气机, 为“使”药。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 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小柴胡汤主之。 ”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 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
柴胡汤类方临床应用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引言
柴胡汤类方是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的一类经 方,如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 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共有7方,因其疗效确 切,受到诸多医家之推崇,故临床应用甚为广泛。


小柴胡汤


方之柴胡汤类方之来自柴胡汤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及小柴胡汤证的条文共有19条,《金匮 要略》有3条,共22条。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相关条文】
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 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 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 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 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其中《伤寒论》第96条言:“伤寒五六 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 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 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
之 ”。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方剂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 柴胡汤。”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相关条文】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 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
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 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 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故柯韵伯誉之“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化裁应用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栝蒌实一枚,生姜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栝楼根四两,人参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芍药三两,人参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配伍意义】方中柴胡配黄芩,调畅气机兼清郁热;半夏配生姜,和胃
降逆止呕,功专下行;人参、甘草配大枣,益气补中,中气健旺,脾胃升降有 常,气血生化有源,则有利于三焦畅达,枢机运转;生姜配大枣,辛甘发散, 既助柴胡散邪,又能调和营卫。
全方寒温并用,扶正祛邪,升清降浊,疏通内外,畅达气机,运行气血, 宣上导下,疏利少阳,旨在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与里和,气与血和,脏与 腑和,阴与阳和,堪称八法中“和”法之代表方。
【服用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 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汤类方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或“中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 证所创和解法之代表方剂。该方攻补兼施,寒温并用,配伍严谨, 相反相成,温而不燥,寒而不凝,补而不滞,能和枢机,解郁结, 畅三焦,运行气血,通达内外。凡表里寒热虚实气血津液各种病证 均可随证化裁,被后世医家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远超出 少阳病之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