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磁现象_单元测试5

初中物理磁现象_单元测试5
初中物理磁现象_单元测试5

电和磁

1. 永久磁体分为________磁体和_________磁体。

2. 磁铁的一种重要性质是同名磁极_____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_________。

3.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_____极出来,回到磁体_____极。

4.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磁力线是用来描述_________的曲线,磁力线的方向表示________的方向,也是小磁针在磁场中____极的受力方向。

6. 在_________周围空间和_______________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7. ( )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决定于:

①螺线管的电阻;②螺线管的匝数;③螺线管的直径;

④通过的电流强度⑤螺线管内是否有铁芯

选择下列正确答案: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8. 电磁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螺线管。

9. 发电机是将____能转化为____的机器。

10. 奥斯特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_______________,若导体不闭合,即使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_________产生感生电流。

12. 直线电流周围磁力线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有关。

13. 电动机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的机器,它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14. 在磁场中某点,磁场对小磁针____极作用力的方向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15. 若将一个条形磁铁自由地悬挂起来,磁铁指____的哪个磁极叫南极,指____的哪个磁极叫北极.南极和北极分别用____和____符号来表示。

16. .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力线的形状与_________的磁力线的形状相似。

17. ( )有甲、乙两根相同的钢棒,用甲钢棒的一端去接近乙钢棒的中间部分时,出现吸引现象.交换两个钢棒的位置,就不出现吸引现象,根据这个现象说明:

A.甲棒具有磁性,乙棒没有磁性

B.乙棒具有磁性,甲棒没有磁性

C.甲、乙两棒都具有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8. ( )要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可以采用三种方法: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A.①增加电流强度;②增大线圈面积;③加入铁心

B.①增加电流强度;②减小线圈电阻;③加入铁心

C.①增加电流强度;②增加线圈匝数;③加入铁心

19. ( )关于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导体在磁场中运动都能产生感生电流

B.任何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就可以产生感生电流

C.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运动时,就能产生感生电流

D.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运动时,能产生感生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叫_________电。

20. ( )使用电能的优点是(多选):

a.电能能很方便地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b.使用电能的各种用电器,在管理和操纵方面比较简单

c.电能便于远距离输送

d.其它形式的能可方便地转化为电能

21.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_________。

22.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23. ( )发现电磁感应的是

A、安培

B、沈括

C、奥斯特

D、法拉第

24. 在下图中,标出磁铁的磁极名称。

25. 在下面右图中,标出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的磁极名称。

26. 在下图中,标出电源正、负极和小磁针的磁极名称。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 ( )。 A. 铜 B. 石墨 C. 橡胶 D. 硅 2.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 , 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 4A, 则此电器可能是下列中的( )。 A. 家用空调机 B. 电视机 C. 家用洗衣机 D. 电风扇 3.干电池是一种常用、方便的电源,以下关于干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有的干电池提供直流,有的干电池提供交变电流 B. 常用的 1 号、 2 号、 5 号、 7 号干电池的电压随号数的增大而增大 C. 干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D. 多数干电池中有汞、镉等重金属元素 , 随便丢弃会污染环境。所以 , 废弃的干电池应该集中分类处理 4.小明同学想得到一个 6V 的电源 , 他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 将 3 节干电池并联 B. 将 3 个铅蓄电池并联 C. 将 4 节干电池串联 D. 将 4 个铅蓄电池串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B. 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C. 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大,其电阻一定大 D. 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小,其电阻一定小 6.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科学的贡献 , 很多物理量的单位是用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 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全是用这种方法来命名的是( )。 A.长度、时间、压强 B.质量、速度、功 C.力、电阻、功率 D.质量、密度、电流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阻是只有导体才有的阻碍电流的性质 , 绝缘体没有电阻 B.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它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C.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 D. 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比没有接入电路时小得多 二、填空题 1.超导状态下 , 导体的电阻 R= ____;如果利用超导体输电线进行远距离输电 , 导线 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热。 2. 在甲、乙两个不同导体两端加相同的电压,但产生的电流 I甲 >I乙 ,则甲导体的电阻 _______乙导体的电阻。 3.一个 2Ω的电阻和一个_____Ω的电阻______联后可得到一个 1.2Ω的电阻。 4.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8V, 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4A。现将小灯泡接在 12V 的电源上 ,为使其正常发光 , 应____联一个_____Ω的电阻。 5.一根阻值是 1OΩ的导体 , 用拉丝机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其均匀拉长到原来的 2 倍 , 则导体电阻变为______Ω。 6.用电流表测电流时 , 某同学接入电路的是 0-0.6A 的量程 , 却在 0-3A 的量程中读成2.4A, 则实际测得的电流应是_____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C 5.B 6.C 7.C 二、填空题 1.0,不会 2.小于 3.3,并 4.串,10 5.40 6.0.48

初中物理各单元检测题(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 度是()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2、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 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8m/s B.9m/s C.10m/s D.11m/s 3、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褐海燕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 大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若喷气式客机以1080km/h的速度飞行,特快列车用30m/s 的速度行驶,则喷气式客机的速度是特快列车速度的() A.60倍 B.10倍 C.36倍 D.6倍 6、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 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7.7m/s B、8.5m/s C、10m/s D、11m/s 7、一般人步行10min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 A、7m B、70m C、700m D、7000m 8、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 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A.30km B.35km C.40km D.45km 9、一辆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 =20km/h跑完了其余 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 1 的值为() A.32km/h B.345km/h C.56km/h D.90km/h 10、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 A.60m/s B.6m/s C.1m/s D.1m/min 1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1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在1min内, 我们已随地球绕太阳经过了 ( ) A、30km B、500km C、1800km D、108 800km 1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 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 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4、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 速度之比是() A、1:1 B、9:4 C、2:3 D、4:9 1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16、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 照物() A.路边的树木B.走动的列车员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D.火车车箱 17、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甲<v乙<v丙。乙机驾驶员感到自 己在下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A.地面B.甲机C.乙机D.丙机18、一位勇敢的漂流者乘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顺流而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19、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20、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 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8题图

初二物理-走进实验室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的是() A.兵乓球的直径;B.拳头的宽度; C.2分硬币的厚度D.保温瓶的高度. 2.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8cm. B.12.365cm.C.12.36cm.D.12.37cm. 3.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4.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 A.分度值1mm的米尺. B.分度值1cm的3m软尺. C.分度值1mm的2m直尺. D.分度值1mm米的2m卷尺.5.图1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 A.2.20cm. B.2.2cm. C.13.20cm. D.2.20m.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8.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9.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0m,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A.大于0.980m; B.小于0.980m; C.等于0.980m D.无法判断. 10.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刻度尺时,尺要沿着所测物 体 B.记录结果时,要在数后加单位C.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将尺的最左端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D.尺的放置和读数时视线均不能歪斜 11.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1 / 5

初中物理声音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1—6题单选每题3分,7—8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26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2 所示,安装透明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图2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7、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试验,将多名宇航员带上太空遨游,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中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如图3所示,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下列关于回音的说法正确的是那些()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回音传播速度大小没有变化 C.回音的音色发生变化 A B 图1 C D

九年级物理光学部分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光学部分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光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得到m/s。“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 2.某同学的身高为 1.6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高 m,他与像之间 的距离是 m。 3.我国有一部古籍《淮南万毕术》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的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的;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被磨光的黑板表面上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4.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垂直,则入射角是;若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5.如图1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 路图,已知∠3=∠6,则入射光线是,界面是, 界面的边是玻璃。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7.一位同学站在河岸上看河中的水,比实际的 ,潜水员在水中看河岸上的树,比实际的 .(填“浅”或“高”) 8.在图2中,_____ _______图(填“甲”或“乙”)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透镜, 矫正近视眼应佩___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 甲图2 乙 9.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3中_ 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 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 图1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两手相互 B.水沸腾时蒸汽 C.锯木头锯子发烫 D.压缩 空气引火 摩擦能发热 冲开壶盖 2. 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不断循环而工作的,图2中表示内能转化为机 械能的冲程是( ) 3.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 A 、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 、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 、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 、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砂轮摩刀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沸水后,壶盖不停跳动是水的动能转化为盖的动能。D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6、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 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 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 A 甲 B 乙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7、一个物体温度降低了,则: A 它的热量减少了。 B 它的内能减少了。 C 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D 它一定放出热量。 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千克初温为20℃的纯水吸收×105J 的热量后,温度上升: A 75℃ B 80℃ C 100℃ D 无法确定。 年山西省太原市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沮度升高 内能减少 D .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10、甲、乙两个铜块和铝块 (C 铜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及答案.docx

xx 学校xx 学年xx 学期xx 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试题1: 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 A .潜望镜 B .平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试题2: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 .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试题3: 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 ) 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 砖 D.冰三棱镜 试题4: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小孔成像 B.叉鱼时,要把叉对准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中鱼 C.影子的形成 D.太阳灶 试题5: 一束光线跟水面成450角,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 是 ( )

A.等于900 B.小于900 C.大于900 D.1800试题6: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试题7: 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试题8: 关于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 C.晴天拍摄景物时,应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缩短曝光时间试题9: 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 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 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试题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试题11:

八年级物理《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doc

八年级物理《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 班级 ____ 姓名 _______ 座号 ___ 分数 ____ 一 . 填空题: 1. 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上。 2.摄影师给小清同学照了一张全身的相,小清同学嫌相太小,要大一点的半身相,如果小清同学不动,摄影师应持照相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移动方法) ,同时调节调焦环,使镜头 ____________, 才能得到清晰的照片。 3. 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照到凸透镜的镜面上,在镜后10cm处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如果在该透镜一侧25cm处有一物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________、 ________的 ______像。 4. 如右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相距为 a 的等距离的点 1、2、3,若在点 5 的位置上放一个焦距为 a 的凸透 镜,当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___ 时,光屏上可得到放大的实像。 5.近视眼看不清 _____处的物体,能看清 _____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______方,矫正办法是配戴用_______镜制作的近视眼镜。 6.用放大镜看图,应让放大镜到图的距离________焦距,看到的图是 _______________ 像。 7.为了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能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 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 ,它对太阳光的 _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8.防盗门上有一个“猫眼” ,屋内的人通过它能看清门外人的正立缩小的虚像,那么“猫 眼”是 ____透镜(填:凸或凹)。 二. 选择题 : 9. .下图中,光线射经透镜,正确的是() 10. 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一定() A. 汇聚于一点 B. 一定发散但反向延长不相交于一点 C. 仍然是平行光 D. 一定发散但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 11. 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一定是() A. 缩小的 B.放大的 C.等大的 D.不能确定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已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如果将该透镜 的下半部分遮盖住,则光屏上的像将() A. 像的下半部消失了 B. 像的上半部消失了 C. 像仍完整但变淡了 D. 像变小了 13.焦距是 12cm 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 可得到清晰的()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初中物理 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m,长为4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N的拉力F,将重为200N 的木箱由斜面底端以0.2m/s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重力做功的大小为800J B.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25N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 2.如图所示,AB=3AE,AC=2AE,AD=1.5AE。若把物体沿AB、AC、AD三个斜面匀速地拉到顶端A时,(不计摩擦)则() A.沿着AB用的拉力小,做功多B.沿着AC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C.沿着AD用的拉力大,做功少D.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 3.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W甲=W乙,P甲=P乙B.F甲>F乙,η甲>η乙 C.W甲=W乙,P甲>P乙D.F甲=F乙,η甲=η乙 4.如图,拉力F将重 12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1m,用时 1s。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3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10N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7.5J C.动滑轮重 7.5N D.拉力的功率是 37.5W 5.如图所示,重为60牛的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与重为6牛的物体乙用细绳相连,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当物体乙恰好能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落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绳拉甲物体的力为6牛 B.甲物体的速度为0.2米/秒 C.5秒内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为60焦 D.绳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W 6.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 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米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l米的另一侧,木板水平平衡.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米/秒,则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A.1.0米/秒B.0.75米/秒C.0.5米/秒D.0.25米/秒 7.如图所示,边长为a、密度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于河岸边,在BB′边上施加一个力F 使其绕DD′边转动掉落于河水中,它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的密度为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块的密度为a h a ρ- () B.物块的重力为(a﹣h)ρga C.物块漂浮在水面时底面受水的压强为ρg(a﹣h) D.为了使物块掉落于河水中,力F 2 2a h a g ρ- () 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4秋开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题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哈尔滨)如图1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2.(扬州)如图2所示,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 图2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3.(浙江义乌)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 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3甲所示)。 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 币了(如图3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折射 C . 光的反射 D . 凸透镜成像 4.(四川自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 B . C . D . 图4 5.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现在很多人在粉刷墙壁时选择了一种环保墙漆,这种墙漆会使墙表面出现很多小的凹凸不平,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 A . 漫反射 B . 镜面反射 C . 折射 D . 直线传播 A.“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图1 C.小女孩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 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图3

6.(山东潍坊)如图5所示是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图6中的哪一个( ) A . B . C . D . 7.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7所示,一小球以1m/s 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 图7 A . 以1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 . 以1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 . 以2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 . 以2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8.在SARS 病毒肆意地侵害人类的时候,各单位、住户除了用“84”消毒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预防外,还常用 _________ 灯来灭菌。另外,个别科研部门在与非典的斗争中研制出了多种快速(不超0.5s )测量体温的仪器,它们是利用 _________ 测温的。 9.(山东日照)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米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米,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_________ m ,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10.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 是光的 _________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_________ 现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 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 成的像,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是图8中的 _________ (填“甲”或“乙”)。 11.(四川泸州)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 点光源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______ ;光经液面 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 点S′将 ___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移动。 图5 图6 图8 图9 S ′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卷) 说明: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工具:①钢丝钳;②镊子;③扳手;④扫帚;⑤钓鱼竿;⑥瓶盖起子,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2.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 ) A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3.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B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C 、浮力的大小等于容器中液体受到的重力 D 、浮力的大小等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力 4.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 、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用剪刀剪叠得较厚的纸片时,用剪刀的尖部不易剪断,而用中部就容易些,这是因为 ( ) A 、增大了动力 B 、减小了阻力 C 、减小了阻力臂 D 、增大了动力臂 6.在家庭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浴室地面上应铺上带有凸凹花纹的地砖 B 、人沐浴时穿的拖鞋鞋底带有凸凹花纹 C 、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 、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7.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B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如图所示的杠杆,O 为支点,B 点挂一重物G , 在A 点分别施力F 1、F 2、F 3,使杠杆平衡,这三个 力中最小的是 ( ) A 、F 1 B 、F 2 C 、F 3 D 、无法确定 3

八年级(上)物理光学单元测试卷

图6 八年级(上)物理光学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 反射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1所示),其中作用是利用光的 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 (填“光滑”或“粗糙”)。 2、当光线垂直射到镜面时,入射角是 度;光的反射现像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度。若转动镜面 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 。 3、2009年7月22日上午,大家见证了一个本世纪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日全食天文奇观。你知道吗?日食和月食、白天黑夜的形成一样,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 形成的。日食是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是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黑夜是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 4、一束光从地球到月球需要1.27s ,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m 。 5、你知道吗?“水可能生火,”为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起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6、如图2所示,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 的时间应是: 。 7、小明在湖边游玩,当他站在岸上看到了湖水中的:(1)岸上的树(2)水中的鱼(3)空中小鸟(4)自己在水中的倒影(5)湖底的小石头。他看见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8、图3中所示的是:一束光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分界面,一部分光射回到原来的物质,另一部分进入另一种物质,则入射光线是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入射角是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度。 二、选择题: (9—15题单选, 16、17为不定项选择,每题3分,共27分) 9、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4所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0、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现将凸透镜上部遮住不让 光通过,则屏上的像( ) A .缺少上部分 B .缺少下部分 C .大小变化了 D .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 11、如图5所示,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放大的字 B C 、手影 D 、倒影 12、某同学在学习“神奇的眼睛”这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6,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3、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 14、如图7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 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其中合理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15、如右图8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无法确定 16、(不定项选择)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 .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7、(不定项选择)一个身高为1.68m 的中学生站在平面镜前5m 远的正前方,当他以1m/s 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的像( ) A. 2s 后像与人之间的距离是6m ,像的大小不变 B. 以2m/s 的速度向人靠近,像的大小不断变大 C. 2s 后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化了4m ,像的大小不变 图1 图5 图3 图2 图4 图7 图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不能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A、小孔成像 B、影子的形成 C、日食和月食 D、海市蜃楼 ()2.白亮污染是都市较为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铝合金板等都能在白天将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到路面上和居民的居室里,给道路交通安全和居民的工作和休息带来很大影响。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3.人眼看到物体是白色,是因为……………………………… A、没有光射到物体上 B、光被物体全部吸收 C、光被物体全部反射 D、物体不能发光 ()4.雨后彩虹是光的什么现象…………………………………… A、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折射现象 D、不同色光的组合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反射 ()6、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站在水池边能看到水中的游鱼,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C、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D、有些商贩在橘子上打蜡,使橘子看起来更光亮,是利用了镜面反射的道理 ()7.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 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 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大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8.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A、看到插入水中的铅笔弯折 B、平静的水面映出一轮明月 C、小丽对着镜子练习舞蹈 D、在阳光的照射下,地上有树的影子 () 9.如图是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 A、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D、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10.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 B、清澈的游泳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可以看到湖上游船的“倒影” D、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11.下列光学仪器中通常用来成放大实像的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平面镜 ()12.集体照像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13、一个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时,发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比28厘米小一些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总成放大的像; 距离大于28厘米时,屏上总成缩小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A、约28厘米 B、约14厘米 C、大于28厘米 D、小于 28厘米 ()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小丽观察并记录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卷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卷(质量与密度)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图1 1、宇宙是由_ ___组成的,物质是由__ __组成的;银河系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星系,描述它的大小最好用__ __做单位。 2、图2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体积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 3、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o C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不变,而冰的比水的小,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4、小敏在"测量铝块质量"的实验 中: (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2中a所示,此时应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使横梁平衡. (2)若她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2中b所示的情形,则横梁___________平衡.(填"已经"或"没有") (3)若在测量时,她已在右盘中放入了20g、10g、5g的砝码各一个,再加1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又如图2中a所示,用2g砝码将1g的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2中c所示,则她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游码位置如图2中的d所示,则所测铝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5、在已知空气密度(ρ空气)的前提下,要测量一墨水瓶中空气的质量,现有器材为:天平(带砝码)、水、空墨水瓶,请回答:(1)此题的关键是通过测量,求出盛满水的墨水瓶中水的 _____________,算出____________,从而知道瓶的容积V容.(2)空气质量的表达式:m 空气=__________. 6、小明在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酒精、水、盐水,他想让同学们根据烧杯中液面的高低判别出这三种物质,其中液面的高度最高的是,液面高度最低的是,你判别的依据是·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单元测试题

“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单元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光在 真空 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得到 3×108 m /s 。 坐井 观天,所见甚小”, 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 2.某同学的身高为 1.6m ,站在平面镜前 1.2m 处,则他在镜中的像高 1.6m m ,他与像 之间的距离是 2.4 m 。 3.我国有一部古籍《淮南万毕术》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 见四邻”这是利用 平面镜成像 的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的;能从各个不同方 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 漫反射 的缘故,黑 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被磨光的黑板表面上发生了 镜面 反射的缘故。 4.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垂直,则入射角是 0° ;若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将平 面 镜 绕 入 射 点 转 动 10 ° , 这 时 反 射 光 线 与 入 射 光 线 的 夹 角 是 20° 。 5.如图1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 路图,已知∠3=∠6,则入射光线是 CO ,界面是 EF , 图1 界面的 右边 边是玻璃。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 。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 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3m ,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2 m 。若视力表全长为 0.8m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0.8 m 。 7.一位同学站在河岸上看河中的水,比实际的 浅 ,潜水员在水中看河岸上的树,比 实际的 高 .(填“浅”或“高”) 8.在图 2 中,_____甲_______图(填“甲”或“乙”)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 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______凸透镜 _____透镜, 矫正近视眼应佩 ____凹透镜 _______透镜 (填“凸”或“凹”)。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7单元测试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 单元测试题 1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等次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煤油、水、水银,并且让他们深度相同,如果已知乙的底部所受压强最大,丙的底部所受压强最小,可知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装的是水 B 、甲装的是水银 C 、已装的是水银 D 丙装的是煤油。 2、两个物体的重力之比是3:1,接触面积之比是1:3,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 ) A 、1:1, B 、3:1, C 、1:9, D 、9:1。 3、如图所示,是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将里面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后(均未满),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P 乙>P 丙, B 、P 甲

P 乙>P 丙。 4、将五块相同的砖如图所示放置,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P 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是F 甲、F 乙、F 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 甲=2P 乙=2P 丙,F 甲=2F 乙=F 丙; B.P 甲=2P 乙=P 丙,F 甲=2F 乙=F 丙; C.P 甲=1/2P 乙=1/2P 丙,F 甲=F 乙=F 丙 D.P 甲=1/2P 乙=P 丙,F 甲=2F 乙=F 丙; 5、如下图所示容器盛满水,容器内A 点由水产生的压强是( ) A.9.8×103帕; B.1.96×104帕; C.2.94×104帕; D.无法确定 6.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现象中可确认管中进入了少量空气的是:( ) A.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略小于76厘米 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管子 D.将管在水银槽内下插1厘米深,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发生变 7、A 、B 两个同样的实心铁球,A 沉于水底,B 浮于水银液面上,则两球受到浮力的F A 、F B 的大小关系为:( ) A 、F A >F B B 、F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