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 什么叫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叫做(机械)。

2、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他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3、机械按复杂与否可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叫做(机器),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4、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石镰)、(弓箭)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杠杆)、(斜面)、(轮轴)、(滑轮)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举例说说假如没有机械,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答:(1)如果没有锤子就很难钉钉子;(2)如果没有刀具,要切碎一些物品就很困难,甚至无法做到。

6、比较一下古代工具与现代工具有什么异同?答:(1)相同点:都能帮助人们工作,降低工作难度,有的比较方便,有的能省力。

(2)不同点:古代工具比较简单,用自然界的现成材料加工而成,功能比较单一;现代工具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品种比较多。

2 怎样移动重物1、一根棍子,用它来(撬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杠杆”装置包括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用这种装置,人就能轻松地撬动重物,因为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

2、杠杆的三个点:利用杠杆工作时承受重力的店叫重点、支撑杠杆的点叫支点、人作用在杠杆上的点叫力点。

3、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工作的。

杆秤的提绳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4、杠杆的规律:(1)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这种杠杆节省体力、方便工作,但费时间。

如撬棍、铡刀、起子、开瓶器、指甲剪等。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这种杠杆节省时间、节省距离,但费力。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国际单位:摄氏度,符号:℃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并且要让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4、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电子体温计)、(温湿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4、温度计的液柱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4、蒸发:水从液态变成气态。

如:拖地以后,地上的水变干了。

5、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露、雾、热水上方出现的“白雾”、盛冰的瓶子外壁出现的水珠、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的水珠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2、1665年胡克发现了细胞。

1675年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3、有些细胞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有些细胞很大,比如鸡蛋黄、鱼卵。

★4、“小水塘”有钓钟虫、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

5、微生物是非常小的生命体,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

6、微生物分布广泛。

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物体内和体表都有。

有的生活在火山、岩石。

7、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新冠病毒。

有的微生物很大,例如木耳、香菇。

8、发霉和温度、湿度有关系。

9、防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隔绝空气和水;放干燥剂—隔绝水;除湿—隔绝水;低温冷藏、消毒柜杀菌、太阳暴晒--------杀死微生活,让微生物难以存活。

10、微生物坏处:食物变质、病毒传播。

11、微生物的好处:制作调味品、做酒、发面、降解垃圾。

12、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能杀灭细菌。

13、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

14、预防传染病: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打疫苗。

第二单元《仿生》15、人从生物利于生存的特征上得到启示。

带刺的树—铁丝护栏;八爪鱼—吸盘;蒲公英—降落伞;苍耳—透气的鞋16、正六边形的蜂巢最结实也最省蜂蜡。

——蜂窝猜想17、鱼样子—潜水艇;鱼侧鳍—船桨;鱼尾—船橹18、仿生学: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东西。

19、鸡蛋壳能把承受的力均分分散。

20、平板桥和拱桥相比,拱桥的承重能力更好。

21、薄壳结构承重好,轻便省料。

(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22、海豚用声波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回声定位科学家根据海豚发明声呐(潜艇)蝙蝠用超声波定位。

23、B超运用的是超声波。

雷达运用的是电磁波。

24、海豚、B超、雷达都是仿照回声定位。

25、模仿动物的保护色发明迷彩服;模仿蚂蚁发明六足机器人;模仿河豚发明试管刷子。

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26、16世纪,波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动,昼夜交替时地球绕太阳自转。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分课时)》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分课时)》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二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第1课:认识常见材料1、常见材料有:陶瓷、玻璃、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等。

2、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铝等。

3、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可以制作不同的物品。

4、家里的沙发是用木头做的;教室里的讲桌是用铁皮做的。

5、鞋面是用帆布做的,帆布比较透气;鞋底是用橡胶做的,橡胶比较有弹性;鞋眼是用金属做的,金属比较结实。

第2课:各种各样的杯子1、常用的杯子材料:塑料、陶瓷、纸、金属、木材、玻璃等。

2、描述杯子特点的方法有: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摸一摸。

(1)看一看:看材料是否透明、是否有光泽、光滑程度。

(2)掂一掂:掂轻重。

(3)捏一捏:捏软硬。

(4)摸一摸:摸传热性能。

3、解决某种杯子的缺点:(1)玻璃杯、陶瓷杯易碎,可以给它加一层柔软的布料护套。

(2)纸杯太软,可以给它加一个塑料杯托,等等。

4、保温杯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选这些材料?(1)开关、杯嘴、杯盖是用塑料做的,因为塑料可塑性强、光滑、隔热效果好、较轻。

(2)胶垫、密封圈是用橡胶做的,因为橡胶弹性好、密封性好。

(3)杯体是用双层不锈钢做的,因为不锈钢结实、保温。

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1、雨点落在荷叶上,你有什么发现?答:(1)雨点落在荷叶上呈球状。

(2)轻轻抖动荷叶,水珠会滚落下去。

(3)水滴会卷走荷叶上的粉笔灰。

荷叶表面一尘不染,而且立刻就变干燥了。

2、在蜡烛黑灰上滚水珠实验。

(1)蜡烛火焰在纸杯底熏出的黑灰是纳米材料。

它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2)水珠可以在蜡烛黑灰上滚动。

3、纳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1纳米就是0.000001毫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得多。

4、人们发明的纳米布料、纳米涂料等,可以像荷叶表面和蜡烛黑灰那样,不沾水、不沾灰。

5、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研制出来,用来制造性能优异的产品。

如纳米布料、防腐木、夹层玻璃、安全玻璃、隐形飞机等等。

第二单元玩磁铁第4课:磁铁的吸力1、磁铁不仅可以吸铁,还可以吸镍。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 折形状1、物体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效果不同,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锥形、台形、柱形、球形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这些形状又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其他形状。

3、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

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圆柱形承受力最大,因为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的分布。

6、材料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7、细细的麦秆能够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是因为它是空心的。

其科学道理是圆筒形结构承受力强。

8、鸡蛋是一种薄壳结构,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各处。

9、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瓦楞纸,它由三层或五层薄纸板构成,中间的一层或两层是瓦楞形的,这种结构使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10、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11、请说说为什么有些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或“口”字形状?答:因为这些形状的改变在效果上等同于增加了薄形材料的厚度,而用的材料并没有增加,这样就达到了既省材料,又能有好的效果,一举两得。

2 搭支架1、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2、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等都设计成三角形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3、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巴黎。

4、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其中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而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3 建桥梁1、桥梁是由桥墩和桥面组成的。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单元 养蚕》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单元  养蚕》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养蚕1、我们来养蚕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化的卵呈(紫灰色)。

2、蚁蚕是什么样的?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如右图所示刚出生的蚕叫做(蚁蚕)。

两天后表皮扩张前半部变成(白色)。

4、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

如果想让它挪动地方,可以用洗净的(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帮助它。

5、蚕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还会吃(莴苣)。

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6、最适宜刚出生的蚕宝宝的室内温度是(25℃—27℃)。

7、开始养蚕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给蚕宝宝准备好一个“家”,并保持“家”的清洁,及时清除蚕粪和病蚕,桑叶要新鲜,移动小蚕宝宝,要用洗净的干毛笔或羽毛。

2、给蚕宝宝记日记1、蚕宝宝爱吃(桑叶),一出生要及时用(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蚕宝宝每隔(七)天就要眠一次,不吃不喝也不动,经过眠之后,就会开始蜕皮,每蜕皮一次的蚕就多了一龄,蚕蜕(四)次皮就开始结蛹了。

3、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4、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5、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蚕蛾交配后就开始(产卵)。

6、蚕卵(3月底、4月初)开始孵化,幼虫期一般(35天),蛹期(13天),蛾期(6)天。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几天时间?蚕茧的形状和大小如何?答: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8、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9、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胸部有(三)对足,(二)对翅膀。

10、(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知识点梳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知识点梳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知识点梳理第5课《多样的栖息地》知识点1、驯鹿栖息在北寒带针叶林,北极熊生活在北冰洋;还有红日藻、冷杉、雪鸮、独角鲸、猞猁、北极兔等。

大熊猫、金丝猴栖息在北温带高山密林,藏羚羊栖息在北温带高原草甸;还有竹子、桦树、胡杨、鳕鱼、海豚等。

狒狒栖息在热带雨林,斑马、狮子、长颈鹿、袋鼠栖息在热带草原;还有大象、棕榈、椰子等。

树袋熊生活在南温带树林,海燕生活在海洋附近,海豹生活在海洋;还有桉树、考拉、袋獾、澳洲野狗等。

南极狼、企鹅生活在南极岛屿;还有帝企鹅、磷虾、贼鸥等。

2、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

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3、睡莲花盆、花坛、树墩、梧桐树、樟树等这些栖息地满足了动植物对食物、水、适宜的温度、光照、易于躲避天敌等的需求。

4、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5、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6、大熊猫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

几乎全靠吃竹子为生,每天的进食时间超过12 小时,这也是大熊猫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这里栖息的野生大熊猫数量占全世界的30%以上。

7、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夹金山这几处地区(保护区),海拔高,气温低,水量充足,竹子茂盛。

无论从气候特点、食物、水源,都特别适合大熊猫生存和繁殖。

第6课《有趣的食物链》知识点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

2、画食物链时,先找出食物生产者(通常是绿色植物),再找出以植物为食的植食动物,再依次找出以这种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直到食物链的顶端无其他肉食动物。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知识点第13课《洁净的水域》知识点1、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透明度、漂浮物、水生生物、水中气体等方面观察、对比,来区别洁净的水域和受到污染的水域。

2、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原因有:直接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农药、化肥等随着雨水流入水域;随意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

3、被污染的水是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的:被污染的水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各种传染病,如痢疾;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人体中毒。

被污染的水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污水灌溉会影响灌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植食动物的健康。

人食用这样的农作物以及动物的肉、奶后会致病。

4、来自土壤的污水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域。

5、地面的固体废弃物会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域。

6、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打捞、沉淀、过滤等。

7、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城市扩张,人口激增,围湖造田,直接向湖中排放生活污水、粪便等。

8、人们是通过治理周边水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从外流域引水、控制水面交通、生态清淤等途径和方法治理滇池。

9、地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方法,如雨污分流等。

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离,各用一条排水管道的排污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收集利用雨水,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

第14课《清新的空气》知识点1、清洁新鲜的空气环境会让人体感觉舒适,污浊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感官,产生很多不适反应,如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

2、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会出现树叶变黄、掉落等情况。

原因:汽车尾气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水等进入植物体内,影响植物生长。

3、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霾是大量肉眼无法分辨的颗粒悬浮空中,使大气呈混浊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

4、空气中的PM2.5,即粒径在 2.5 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

5、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空气中的PM2.5携带大量病菌、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可以直接被人体吸入肺部,并聚集在呼吸道、肺泡,甚至进入血液,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进而损害人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中重点复习题山西现代双语学校新兴校区小学部董茂娉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出生时的脚印)、(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4、通过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发现:(6到10岁身高、体重增长缓慢,10到12岁身高、体重快速增长)。

5、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因为体重太重而骨头被压碎,甚至血管破裂。)

*6、人体生长发育的两个生长突增期是(0到1岁)、(10到12岁)。*7、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青春期的特点。*8、(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9、(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10、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1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13、女生青春期的变化有:(身高突增)、(乳房发育)、(长出阴毛)、(月经初潮)、长出腋毛)、(臀部变宽)等。*14、男生青春期的变化有:(身高突增)、(睾丸、阴茎增长)、(出现喉结)、(长出阴毛)、(长出腋毛)、(首次遗精)、(出现胡须)等。*1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1)性意识骤然增长(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16、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6)防治青春痘(7)不束胸勒腰(8)不要过度使用嗓子

17、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18、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划分为(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19、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20十月怀胎——胎儿期、呀呀学语——婴幼儿期、勤奋求学——学龄期、生长迅速——青春期、努力工作——青年期、抚育后代——成年期、颐养天年——老年期。

*21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老爱幼)。22、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23、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高个和矮个)人数较少。24、伴随着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25、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26、注意个人卫生的方法:(勤洗澡)、(勤洗手)、(不挖鼻孔)。*27、讲究营养注意饮食卫生的方法:(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不偏食)、(不挑食)。

*28、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的方法:(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29、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参加(游泳)、(跑步)、(踢球)等有益的体育活动。*30、(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31、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2、(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3、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可以从这些方面研究:(根的形态)、(茎的高度)、(叶的形状)、(花的颜色)、(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等。

*4、猫妈妈是黄色的,它生了5只小猫,其中2只是黄色的,2只是黑色的,1只是橘红色的,推测小猫的爸爸(可能身上有黑色的和橘红色的花纹)。推测的依据是:2只黄色的小猫和猫妈妈的颜色相似;另外3只小猫应该是遗传猫爸爸的特征。

5、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或俗语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天下乌鸦一般黑)、(嫁汉要嫁俊汉,娶妻要娶俊妻)等。

*6、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7、(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8、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9、(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所以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10、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或俗语有:(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等。

11、(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生物变异的几率非常小,例如(三叶草)。12、四叶草的象征意义:(爱)、(健康)、(名誉)、(财富)。*13、变异有两种:(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14、(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15、(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16、对孟德尔实验的解释是(生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17、(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8、生物的变异不仅来自(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19、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20、人工变异的方法有:(用x射线照射种子)、(太空环境)。21、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有益)的,还有一些变异(既无害也无益)。22、美国一牧民利用自己羊群中的一只腿短背长的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了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其中包含的道理是(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牧民又利用遗传,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第三单元《进化》*1、恐龙已经(灭绝)了,关于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复制出来的。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恐龙是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3、三角龙——头部有三个尖刺、霸王龙——长着一副巨颚、包头龙——尾端有骨锤、梁龙——长颈、细颚龙——恐龙中体型最小、剑龙——脊背有巨刺状结构、冠龙——头部有冠状骨骼。*4、(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5、化石的形成:动物死亡后,骨骼、牙齿等组织保存下来;慢慢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由于地壳运动,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6、化石保存在(沉积岩)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文字。

7、化石告诉我们:(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8、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是因为(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不利于它们生存)。9、几千万年后有些生物还是老样子是因为(生物的遗传性,使生物的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已经适应了周围的环境)。

10、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是因为(生物的变异性,使生物为适应改变的生态环境而不断变化)。

*11、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是因为(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生物结构越简单、低级,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的化石,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级。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大致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

12、有些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是因为(它们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3、(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14、对于(生物进化)原因的解释,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15、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古代的长颈鹿经常伸长了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脖子受到锻炼变长了,而这一点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久而久之,长颈鹿的脖子就越来越长了。

16、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既有长脖子,也有短脖子的,长脖子的更容易吃到高处的树叶,存活下来并一代代繁殖,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17、(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18、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19、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20、(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21、假如我养了一群绵羊,一半白色的,一半黑色的,如果白色的羊毛好卖,我会(改良品种,淘汰黑毛绵羊,改养白毛绵羊);这样做的结果是(黑毛绵羊会被淘汰,影响羊群的生存和发展);这就叫(人工选择)。

22、森林中的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显眼的白色绵羊,森林中的绵羊(为适应生存,会把毛色变为灰色等不易察觉的颜色);这就叫(自然选择)。

23、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可减少热量的流失);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环境中散热)。

24、印度洋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高大的植物容易折断,矮小的植物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25、(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26、(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1、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企鹅、海豹生活在(极地)、狮子、斑马生活在(草原)、小鸟、猴子生活在(树林)、海龟、鲨鱼生活在(海洋)。*3、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例如(啄木鸟帮树除虫,树为啄木鸟提供食物)、(蜜蜂采蜜时帮花传粉,花为蜜蜂提供食物)等。*4、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例如(小鸟吃虫)、(熊吃鱼)等。*5、动植物的生存本领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6、生活在沙漠中的动植物需要有(抗干旱、耐饥渴)的本领。*7、仙人掌(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水分)、(茎肥厚多汁,可储存大量水分)、(茎外生腊质,可减少水分蒸发)、(叶长成细小的针状,可减少水分蒸发),所以一个月不给仙人掌浇水,它(仍能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