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与平衡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人体内环境稳态 测试卷(基础卷)高二上学期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人体内环境稳态   测试卷(基础卷)高二上学期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2021-2022学年第一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B.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D.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3.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分泌囊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⑦胆固醇、脂肪、脂肪酸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细胞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6.如图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则①~⑤所代表的成分分别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7.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只发生在内环境中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气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C.血浆与肺泡交换气体只需通过毛细血管壁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8.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尿和汗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D.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速率加快9.在人体剧烈运动后,预测血浆pH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厌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厌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C.pH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D.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厌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11.人体肺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中的O2分子运输进入骨骼肌细胞参与代谢,需要通过几层生物膜()A.11 B.9 C.5 D.312.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靶细胞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13.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液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mmol·L-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和血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都有②C.③中有的蛋白质可与氧气结合D.①②③中氧气浓度最高的可能是①1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其中1-6代表生理过程,甲-丁代表体液。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章节测试习题(3)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A. 呼出二氧化碳B. 排出汗液C. 排出粪便D. 排出尿液【答案】C【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解答】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所以C 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题】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的成分特点是()。

A. 尿素减少了B. 氧气增加了C. 二氧化碳减少了D. 蛋白质减少了【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代谢的特点。

【解答】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氧气减少。

3.【答题】流出肾脏的血液比流入肾脏的血液哪种成分明显减少()。

A. 葡萄糖B. 尿素C. 二氧化碳D. 蛋白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当血液流经肾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因此,健康人的血液流经肾后,血液中尿素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答题】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有葡萄糖,而排出的尿液中没有,是因为肾小管具有()。

A. 过滤作用B. 分解作用C. 重吸收作用D. 贮存作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

2020届人教版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单元测试3

2020届人教版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单元测试3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1.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答案】D【解析】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肌肉注射时,注射的药液将直接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再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病变细胞)发挥作用,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

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C.正常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差别不大D.抗体、激素、H20、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人体是恒温的,通过体温调节,可保持体温相对稳定,故A错;血浆携带氧气渗透到组织液,二氧化碳含量低,当组织液回流到血浆中,会带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故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故B错;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故C错;抗体、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故D对。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成分和稳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生质体的结构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B.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C.正常成年男性体内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XX的细胞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低频率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高频率定向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得到的结构是原生质体,A错误;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尿液不是内环境成分,B错误;正常成年男性体内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内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XX的类型,C正确;自然状态下的基因突变是低频率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高频率不定向的,D错误。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答案图片版)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答案图片版)

九年级上册科学【分层测试AB卷】(考试范围:第4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而受害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过快而引起烂根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受到毒害D.土壤中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低温损害2.青少年时期身体迅速成长,能量的获得、消耗和储存的关系是( )A.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B.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C.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D.以上都不是3.下列使用盐水和盐水所起的主要作用不能对应的选项是( )A.在制泡菜时,用盐水浸泡蔬菜,维持细胞正常形态B.受伤时,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消毒C.人在高温作业后,要喝些淡盐水,维持无机盐代谢平衡D.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维持水盐代谢平衡4.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5.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澄清石灰水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二氧化碳B.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结果C.若环境温度降低则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本实验运用了酒精发酵原理6.如图为健康人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有尿素和血细胞B.③中有蛋白质和无机盐C.④中有无机盐和葡萄糖D.⑤中有尿素和蛋白质7.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部位示意图,a为血管。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为小肠,则a内流动的是静脉血B.若X为肺,则a内流动的是动脉血C.若X为肾小球,则a为静脉D.若X为心脏,则a为动脉8.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的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D.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9.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如图所示)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A.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D.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10.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血管是小动脉B.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C.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含氧量降低了D.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了11.病人甲上臂受伤,病人乙患有肺炎,两人同时进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那么哪位病人体内的药物先到达患病部位,药物在其体内流动路线正确的是( )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左心室④右心室⑤主动脉⑥肺动脉⑦上、下腔静脉⑧肺静脉⑨肺部毛细血管A.甲,⑦→②→④→⑥→⑨→⑧→①→③→⑤→患病部位B.乙,⑦→②→④→⑥→⑨→⑧→①→③→⑤→患病部位C.甲,静脉注射后直接到达上臂患病部位D.乙,⑦→②→④→⑥→⑨→患病部位12.如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过关检测(B卷)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过关检测(B卷)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组织液中的O2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2.下列各项检查结果中,最能反映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上午体温36.5 ℃,下午体温36.8 ℃B.尿液中含有尿素C.血浆中Na+的含量比K+高D.空腹时血糖含量为2.0 g/L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HC O3-和HP O42-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态B.内环境的成分有尿素、氨基酸、胆固醇等C.血红蛋白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有重要作用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4.下图是人体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氧气含量最丰富的液体是(肺部周围组织除外)()A.①B.②C.③D.④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其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平衡C.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少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6.从人体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约有90%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B.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小,细胞无法从血浆迁移到组织液C.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有助于维持血浆含量的稳定D.细胞的代谢影响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但不影响其理化性质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B.静脉注射的药物需经组织液才能进入肝细胞C.肌肉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D.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胆固醇、呼吸酶、激素等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不变B.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C.细胞外液酸碱度改变D.细胞代谢速率改变9.人的血液通过离心分离可以分成血浆和有形成分两部分,有形成分又可分为上层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下层的红细胞。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肠腺发达,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不只有组织液B.葡萄糖通过“消化道→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路径使血糖升高C.肠脂肪酶只在内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D.肠道可吸收钙和磷等元素,某些脂质可促进该过程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有几项(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3.下图表示人体局部细胞及其周围的生存环境(图中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中有淋巴细胞B.⑤为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C.若图示为肝组织,则饥饿状态下④处的血糖浓度可能低于③处D.若图中①为胰腺细胞,则其分泌的胰蛋白酶释放在③、④、⑤中4.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C.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①中的H2CO3,可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5.下表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量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同6.人类致盲原因之一是青光眼,青光眼是房水过多导致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以下表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2.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①A、B、C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②甲状腺激素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4.炎炎夏日,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为环卫工人提供盐汽水解渴,使环卫工人()A.细胞外液渗透压不断升高B.细胞外液渗透压不断下降C.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D.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绝对稳定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液、组织液构成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C .血浆pH 保持相对稳定与3HCO -、23H CO 等物质有关 D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水肿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是()A .中暑B .糖尿病C .低钾血症D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8.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的量和渗入毛细淋巴管的量总是相等的B .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C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离子尤其是Na +、Cl -来维持D .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的代谢活动引起的9.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可以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B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每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 .CO 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0.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11.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1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B.小肠腔内的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有生长激素、抗体等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13.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其中P处的体液是()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14.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1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唾液16.下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7.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表彰了三位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作出的贡献,该机制中离不开一种称为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蛋白“开关”,在正常的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但当氧气含量下降时,HIF含量增加,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体的主要贮能物质是()A 、糖类B 、蛋白质C 、脂肪D 、水2、某人出现疲倦、牙龈出血、皮下瘀血等坏血病的症状,他应该多吃()来改善A 、鱼肉和谷类B 、鸡蛋和肉类C 、蔬菜和水果D 、牛奶和鸡蛋3、补充哪种维生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以达到预防佝偻病的发生()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4、下列具有刺吸食口器的昆虫是()A 、蚊子B 、苍蝇C 、蜜蜂D 、蝴蝶5、蛀牙时出现强烈的疼痛,说明此时牙齿已经损坏到了()A 、牙釉质B 、牙本质C 、牙冠D 、牙髓6.关于消化系统的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肝功能分泌的胆汁可促进消化B 、小肠具有较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C 、牙齿的咀嚼也是一种消化D 、大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7、红细胞的功能是()A 、运输氧气B、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C 、运输料料D、运输养料料和部分废物8、静脉血是指()A 、颜色鲜红,含氧气丰富的血B、颜色鲜红,含养料丰富的血C 、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丰富的血D、颜色暗红,含养料丰富的血9、保证人体血液能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结构是()A 、房室瓣B 、动脉瓣C 、静脉瓣D 、以上三种都是10、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通过消化液的消化作用,分解成溶于水的、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分别是:()A、氨基酸、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B、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C、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11.血友病人一旦受伤,流血就很难凝结,这是因为血友病人()A.红细胞数量太少B.白细胞数量太少C.血小板数量太少D.血红蛋白含量太低12、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体 D.肾小囊13.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 和Q各是什么物质(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14A.二氧化碳和酒精 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乳酸 D.酒精和水15、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A、用来构成组织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C、用来分解有机物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16、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暂时停止B、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C、把物质分解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使细胞内的物质不断更新17、这是某日齐鲁晚报刊登的一幅照片:患儿是一个不满4个月的男婴,由于出生后一直服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现已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的症状,就此图的因果关系,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找出错误的选项是()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B、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C、组织细胞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D、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最重要供能物质1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A、气体在血液中运输B、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D、A与C两项都正确19、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养料增加B、尿素减少C、氧气增加D、尿素增加20.发高烧的病人往往没有食欲,其根本原因是()A、胃、肠功能紊乱B、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C、不能分泌消化酶D、新陈代谢功能低下21、北京填鸭在育肥期要填饲过量的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填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A 、脂肪可转变为糖类B 、糖类可转变为脂肪C 、糖类可转变为某些氨基酸D 、葡萄糖被氧化分解22.下列与人的生理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脂肪(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B、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增大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D、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23、血型为O型的小明不慎受伤需要输血,则应该给他输()A、A型血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24、以下表示四个人的肱动脉血压,其中低血压的患者是( )A 、16/10.7千帕B 、8/13千帕C 、18/13千帕D 、11/9千帕25、某成年男子的血常规检验报告中,测定值如下:红细胞: 4.0×1012 个/L ;白细胞:5.0×109 个/L ;血小板: 120×109 个/L ;血红蛋白:80克/L 。

该男子得了哪种病?( )A 、炎症B 、贫血C 、白血病D 、烧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完全 时所释放的能量叫热量价。

据测定, 的热量价为37.7千焦,2、形成尿液和维持水盐平衡的器官是 。

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分别 是作用和 作用。

3、人体在进行剧烈活动时,细胞还会进行 呼吸,微生物进行这种呼吸时也称为 。

4、大多数生物体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是 呼吸。

试写出它的反应式:5、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 和 ,后者又包括 和 两类。

6、供给心脏本身营养的血管叫做 ,如果这种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血流量变少,心脏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这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 。

7、描绘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血管中,属于静脉血管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毛细血管的是______________。

11、读血液循环模式图(右下图)(1)④是_____________(2)体循环和肺循环起止点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3) 试写出人体内流经肺部的血液循环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4)右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O 2和CO 2含量的变化情况。

则你认为B 段血管应是上图中 (填序号)处;血流通过B 段血管时,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___________。

A 段血管B 段血管C 段血管 血流方向2、右下图的曲线是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据的变化,根据 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甲、乙、丙各表示哪种物质? (1) 表示糖类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开始被消化; (2) 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 了 开始被消化; (3)营养物质主要的消化器官在, 因为(2分)。

3、下图是新陈代谢过程示意图,小方框表示人体内的各类物质,分析图表回答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系统a 和b 功能之后进入人体合成人体内的有机物,并且贮存了 的过程叫做 作用;(2)与其同时,人体内的有机物不断地进行c ,释放出C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产生的A 和B 以及其他废物,经d 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叫做 作用。

4、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分析后回答问题:(1) 比较试管1和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比较试管2和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比较试管___ _____,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 值的影响。

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5食物成分的含量食物 d 体外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C3. D4. A5. D6.D7.B8. C9. D 10. D 11.C 12.A 13.D 14.A 15.C 16.A 17.D 18.B 19.B 20.B21.B 22.B 23.D 24.D 25.B二、填空题1.氧化分解脂肪2.肾脏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3.无氧发酵4.有氧有机物+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大量)5.自养异养寄生腐生6.冠状动脉冠心病7.C 血液由小血管汇集到大血管内 B三、综合探究题1、(1)肺动脉静脉血(2)起点都在心室,终点都在心房(3)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4)⑤结合2、(1)乙口腔(2)丙胃(3)小肠可彻底消化三种营养物质3、(1)消化吸收能量同化(2)氧化分解能量CO2H2O 排泄异化4、(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催化作用(2)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3)2和4 淀粉已完全被分解成麦芽糖。

无法使淀粉变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