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9

合集下载

4.18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4.18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
江南地区的开发
( A )6.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些状况。造
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领域
发展的状况
农业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
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D.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
·历史
8.
(研究报告)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迅速发展。某班围绕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
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以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材料
素材
研究角度
东晋南朝南方地区农田水利兴修情况统计
第一组
地区
长江 三角洲
次数 14
江汉 平原
2
洞庭湖 平原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
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D )
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春秋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 B.曲辕犁的推广 →唐朝发明,与材料时间不符
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作者是明朝徐光启,与材料时间不符
D.社会比较安定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3.衰落:南朝时,萧衍(梁武帝)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他在 治国等方面有所作为,但后期由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 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导致大规模的 叛乱 长 时间无法平息,建康失守。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 处于明显 劣势 。
·历史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为躲避 战祸 ,北方人南迁,给 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劳动力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课件)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课件)
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多种经营。
()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 面都有显著发展。
(3)商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 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 的大都市。
东晋黑釉鸡首壶
南朝青瓷莲花尊
东晋南朝时期,冶炼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突出表现是灌钢法的推广。人们把生铁料 和熟铁料同时冶炼,加以反复锻打,形成 质地优良的钢材。用这种方法制造兵器和 农具,质量和产量都有很大提高。
复习导入
魏 220年
西 266年,司马炎改魏
晋 为晋,西晋建立。
263年魏国灭蜀
东 汉
蜀 221年
吴 229年
280年,西晋灭吴。
统治腐朽 皇帝昏庸
西晋
八王之乱
266年~316年
少数民族内迁
西晋灭亡
十六国 东晋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学习目标
1.知道东晋建立及灭亡的基本史实。 2.了解南朝政权的更迭。 3.知道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
2.东晋初期
南北政权对峙。东晋朝廷多次北伐,在祖逖 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 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 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思考:东晋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江南的士族在孙吴灭亡后,依然拥有雄厚的 政治、经济实力,他们对南迁的晋朝宗室很 冷淡,对北伐与光复中原没有兴趣。
东晋的兴亡 南方政权更替
南朝的统治 原因
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 影响
课堂练习
1.(延安黄陵期末改编)东晋初年,帝(司马 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 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方相对安定
10、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两晋 C.三国、两晋到南朝 D.春秋战国、魏晋
7、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16年 8、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 A.羯族B.鲜卑族 C.匈奴族 D.氐族
4、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5、下列王朝中,不属于六朝的是() A.东吴 B.西晋C.东晋 D.陈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 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
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思考 1、这次战役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役相似?
类似的战役有:城濮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民族成分复杂,军心离散:其他民族不满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 2、前秦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长途跋涉
苻坚拥有80多万兵力,为什么却不能胜利?
(宋 齐 梁 陈)
刘裕
420年
原因表现影响
2、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A.西晋 前秦 B.东晋 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 前秦 3、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 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晋C.东晋 D.前秦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点与面本是文学艺术辩证规律的一个术语,泛指文学作品描写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点和面是一种逻辑上的"分"与整体上的"合"的关系,"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终的有机融合。

在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中,为了最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笔者有意识设置并执行一个清晰的"点"——建康城,通过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城的发展凸显历史的内在关联,以小见大将整节课串联起来,从而展示出该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完整面貌。

教学背景分析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部编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本课历史脉络复杂,时间线长,共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有着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大胆展示。

但对部分教学重难点的历史材料解读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稍显欠缺。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以建康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利用情景剧的形式帮助学生参与课堂。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南朝政权更替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视频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情景剧表演板书设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一章:衣冠南渡,华夏之正朔第二章:南朝中心,王气应瑶光第三章:人兴物阜,江南佳丽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南京招商宣传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南京这一城市,并介绍其古代名称—建康,引入新课观看视频通过身边的城市,将历史与生活拉近第一章:衣冠南渡,华夏之正朔介绍江南地区所在的具体位置向学生介绍展示本课主“城”公——建康城的历史沿革展示司马睿、祖逖、刘裕等东晋重要历史人物的信息卡,学生进行完善学生小组活动:完善东晋人物信息卡,并以角色代入的方式朗读其生平事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与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二、赤壁之战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洛阳;水利工程2、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丝织业3、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造船业(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孙权230年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民族内迁(1)时间:东汉末年(2)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3)规模:西晋初,人数达几百万(4)影响: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3、西晋灭亡:内迁匈奴于316年灭西晋二、淝水之战1、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今南京)2、前秦:氐族黄河流域3、淝水之战(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时间:383年(2)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3)结果:前秦失败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牧野之战、城濮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4、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总称“南朝”.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1)自然条件优越;(2)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1)农业: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水稻为主,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2)手工业3、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速记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统编版2024)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速记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部编版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本阶段时间界限为 220 年到 589 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 ,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 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 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 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 魏、蜀、吴。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时空定位把握脉络)【单元概述】01 单元概览(总览全局高屋建瓴)【单元时空】【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 )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 )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 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 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 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最新)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实用课件

(最新)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实用课件

王 导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 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 敦
王与马,共天下
“旧时王谢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 土
祖逖是东晋率先北

伐的将领,他曾经率

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

,但由于东晋内部出

现纠纷,朝廷又担心
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
祖逖(266年-321年)
2.统治情况: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 王为导首的南北大贵族的 拥戴,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政治——是以家族为基础 ,以门第为标准形成的特权阶 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 权的豪门大族)。
东晋政权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 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 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衰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 灭亡。
南朝的更替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 宋 、 齐、 、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 建康 定都,历史上统称为 “南朝 ”
宋420—479 陈557—589
南 齐479—502 朝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 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江南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3)材料四中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材料三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 什么不同?请你说说出现不同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 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
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 到开发?
有何深远的影响?
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
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 定。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 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 了基础。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 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
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 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 果?
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经济落后,人 烟稀少,商品交换不发达。
《宋书》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经济 发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
流动在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意义就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你能用历史史实来证明吗?现 在的人口流动是不是也具有这 样的作用?

吴280年 统一南北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
2、议一议民族内迁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16年 西晋灭亡
东晋(317~420)
朝代 建立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晋
司马炎
东晋
司马睿
时间
266年 317年
都城
洛阳 建康
前秦 (4世纪后期)
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 统一了黄河流域
东晋、南朝时经济发展最快 的地区是 :
A、河套地区 B、黄河流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珠江流域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 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 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 借鉴意义?为什么?
战争的形式和手段虽然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发展的 ,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基本要 素不会变,因此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不会变, 所以古代的战争经验、教训对今天仍有借鉴意 义。
1、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 失败的重要因素。
2、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3、东晋将士士气高昂,力保江南, 而且将领指挥有方。
南朝( ) 420~589
宋齐梁陈
建康 (南京)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 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 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 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 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快速抢答!!!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历史上的哪几个朝代?
魏、西晋、东晋、前秦、南朝(宋齐梁陈

2、西晋是(266)建立的,(280)年完成了 统 一。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
亡了西晋。
3、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前秦), 这个政权是内迁的(氐族)人建立的。
4、谁能说出淝水之战中的成语故事?
《江南地区的开发》政权分 立与民族融合9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想一想
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 ?为什么?
不能
虽然 三国经济都得以恢复发展,但是 不平衡。曹魏实力最大,蜀汉最弱, 最终导致三国归一晋。
魏晋
西晋 266年 司马炎 洛阳
淝水之战
二、淝水之战
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 方、各自拥有的兵力 、最后的结果如何? 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 何?
淝水之战
交战双方 领导人 结 果 影 响
东晋 前秦
谢安 以少胜多
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苻坚 失败 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 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2、苻坚拥有八十万兵 力,却不能统一江南 ,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