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的人》PPT
《有的人》公开课课件

鲁迅认为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 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他的文学理念在《有的人》中 得到了充分体现。
创作过程
灵感来源
鲁迅在创作《有的人》时,受到了俄 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探讨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道德的模糊性。
写作过程
鲁迅在创作《有的人》时,经过了反 复推敲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这首诗。 这首诗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具有很高 的地位,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人生价值
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 他们更加珍惜和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
人生智慧
通过《有的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智慧 ,让他们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规划
通过《有的人》的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 未来规划,理解未来的 发展趋势和机遇。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 美情趣。
教学内容
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重点则是通过分析 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来把握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师讲授诗歌的背景、作者、结构和语言特点等基础知识,帮助 学生建立对诗歌的基本认识。
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 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社会 产生积极影响。
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有的人》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 信息。
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选择
通过《有的人》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理解 不同的选择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有的人》完美版课件

向观众表达最后的感谢, 并作出结束总结。
问题答疑
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提供更多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有的人》完美版PPT课件
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有的人》这首歌曲的美妙之处吧!首先,我将向大家介 绍这首歌曲,并进行自我介绍。
背景介绍
歌曲背景介绍
了解《有的人》的背景, 包括歌曲的创作时期、流 派和风格。
歌曲创作背景
探索歌曲背后的创作灵感 和故事,以及创作者的动 机。
歌曲意义解析
深入解读《有的人》的歌 词中所传递的意义和主题。
歌曲分析
1
音乐元素分析
审视该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和声、节奏和编曲。
2
歌词解读
解读《有的人》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隐喻。
3
情感表达分析
分析歌曲通过音乐和歌词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歌曲MV分析
MV剧情介绍
描述《有的人》音乐视频中的 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MV图像元素分析
分析MV中使用的图像元素, 如颜色、场景和符号。
MV情感表达分析
解读MV中通过视觉效果传达 的情感和意义。
结论
总结歌曲主题和意义
总结《有的人》的主题和意义,并突出其独 特之处。
对听众的思和启示
与听众分享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 发。
致谢
1 感谢听众
向聆听我们分享的观众 表示感谢。
2 感谢支持者
3 结束语
对于一直支持我们的人, 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2024鲜版

反映时代精神
诗歌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体现了抗战 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
唤起民众觉醒
具有历史价值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有的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 于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想具 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和歌颂人民力量, 诗歌旨在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团结,共 同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
鞭挞丑恶现象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刻画 和批判,臧克家鞭挞了 社会的丑恶现象,呼吁 人们摒弃邪恶、追求善 良。
24
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2024/3/27
追求真善美
作品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如真诚、善良、美好等,引导人们追 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摒弃假恶丑
通过揭示虚假、邪恶、丑陋等负面因素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引导 人们自觉抵制和摒弃这些不良因素。
《有的人》(臧克家)ppt课件
2024/3/27
1
目录
2024/3/27
• 诗人臧克家简介 • 《有的人》创作背景及主题 • 诗歌内容解析 • 《有的人》思想内涵探讨 • 艺术特色鉴赏 • 《有的人》在当下社会的启示意义
2
01
诗人臧克家简介
Chapter
2024/3/27
3
生平事迹
190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曾获全国第一届新诗奖、茅盾文学 奖等。
5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 革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
2024/3/27
臧克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新 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与其他 诗人一起推动了新诗的革新与 发展。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 烈的时代感和民族责任感。
新版人教版《有的人》PPT课件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作业 纯配乐
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背诵《有的人》。 2、对鲁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 读他的作品集。 3、继续完成写话《赞鲁迅》,可 以是一段感言,一首小诗……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nì),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鲁迅灵堂签到处
“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 管自己的生活。”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芙蓉区蓉园小学 廖晶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请大家根据导读要求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诗中描 写的两种人请用不同符号进行 标注,可以结合对鲁迅的了解 写旁批。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有的人》ppt课件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 《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 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 克家诗选》等诗集。
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 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 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 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的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人民把他摔垮;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他已经死了;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 给人民作牛马的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死了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还活着。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小结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
一.本文的表现手法是 什么?
一、人应该怎样活着?
对比
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 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二、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会得到 人民怎样不同的 回报?
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 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 人民心中永生。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 大”
《有的人》臧克家课件

06
《有的人》的诗歌赏析与 解读
诗歌的艺术手法赏析
对比手法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运用了鲜 明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两种截 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突
出了主题。
象征手法
诗歌中的“有的人”并非特指某个 人,而是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两 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语言凝练
臧克家的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 ,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出深刻的内 涵。
03
《有的人》的内容解析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诗歌中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意象,如“有的人在默默地耕耘”、“有的人 在虚伪地生活”等。
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写照,更是对人生价值观的象征。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诗歌表达了对真 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批判。
诗歌的情感表达
时代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深重。臧克家身 处的时代背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个人经历
臧克家曾亲眼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主题与构思
主题
《有的人》以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 善恶、美丑,表达了臧克家对人民、 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朗诵和学习《有的人》,可以深 入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诗歌不仅仅 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思想、哲 理的载体。我们应该珍视诗歌这一宝 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其精神内 涵。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 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有的人》告诉 我们,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坚 韧不拔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和目标。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 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努力成为那个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人。
《有的人》优秀PPT课件

❖
—纪念鲁迅有感
司马迁说:“人固有 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
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 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 继出版了《泥淖集》,《呜 咽的去烟》,《泥土的歌》, 《春风集》,《欢呼集》及 《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创作背景:
找出与两种人相呼应的诗句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二)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五)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三)
二.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三.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 四.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的活 五.摔垮--记住 六.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七.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
各突 从出 哪鲁 方迅 面什 对么 比精 的神
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
有的人
有人的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把对应的成语用箭头连接起来:
①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②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③他活着为了多数人 更好地活。
①我为人人, 鞠躬尽瘁。
②虽生犹死, 行尸走肉
③虽死犹生, 永垂不朽。
SUCCESS
THANK YOU
2024/10/20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 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 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 民的心愿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 两个“有的人”,它们 的意思是否相同呢?
“有的人”
• 每节诗前两句都是指反动统治者。 •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 迅一样的人。
再读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看看你还有 哪些诗句的意思是不明白的。先 在小组内交流,把解决不了的问 题提出来吧。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领悟诗歌主旨
这首诗不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 还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 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 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 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 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向鲁迅先生学习, 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欣赏:《八荣八耻歌》
•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 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 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 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 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 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 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地讽刺;对于鲁 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刻画了鲁迅先生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三读诗歌
• 思考:诗歌是为纪念鲁迅先生 (“有的人”)而写,但为什么 还要写反动统治者(“有的 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地方。
• • • •
1、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构成对比。 2、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构成对比。 3、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构成对比。 4、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构成对比。
品味词语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形象 生动?为什么?请细心揣摩, 大家一起来交流吧!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的两个“活”字所寄托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 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有的 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1936年10月19日, 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 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 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 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 吗?十三年后,著名诗人臧 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 念鲁迅有感》。
导入新课
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 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 中国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 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 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 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心中充满了对鲁迅 先生的思念和崇敬,写下了《有的人》这 首短诗。
3、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 这里表现了鲁迅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 业的高贵品质。鲁迅的散文诗集叫《野 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 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 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 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 早已臭名昭著。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 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这里 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 崇敬和爱戴之情。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这个“骑”字写出了“有的人”怎样的表 现?
• “骑”字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 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态。
3、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里的“摔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 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 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 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