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合集下载

数学公式(全部编小学三年级上下册)

数学公式(全部编小学三年级上下册)

数学公式(全部编小学三年级上下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考/高考的胜利是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拼搏出来的。

而在学生们拼搏的路途中,老师是指路人、掌舵人,老师引领的方向对了,学生们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一、测量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1年=4季1年=12个月1季度=3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二、有余数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2、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

)1年=12月四、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大全一、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 百度_20200522_124041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 百度_20200522_124041
下载客户端 搜索文档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人气浏览三年级数学公式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4.3分(超过78%的文档) 1.7W阅读 39下载 2018-07-13上传 4页 56KB 满20减10 领取您还有百元代金券待领取 ¥20 下载文档 收藏 分享 举报 认领 付费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 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一、测量 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4、时间单位:年、月、日 时、分、秒 1年=4季 1年=12个月 1季度=3个月 二月(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二、有余数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时、分、秒 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2、1天=24小时 (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1年=12月 四、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电脑维修电话上「58同城」一公里内派单! 广告 电脑维修电话就上「58同城」本地500+商家,维修师傅就在

3年级公式

3年级公式

3年级公式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常用公式的汇总:
1.两数相加:a + b = c(a和b为两个加数,c 为它们的和)。

2.两数相减:a - b = c(a为被减数,b为减数,c为它们的差)。

3.两数相乘:a × b = c(a和b为两个乘数,c 为它们的积)。

4.两数相除:a ÷ b = c(a为被除数,b为除数,c为它们的商)。

5.求平均数:(a+b+c+...)/n = 平均数(a、b、c 等为多个数,n为这些数的个数,求它们的平均数)。

6.面积公式:矩形面积:长× 宽;正方形面积:a²(a为正方形的边长);三角形面积:底边× 高÷2。

7.周长公式:矩形周长:2 × (长 + 平面图形周长宽);正方形周长:4 × 边长;三角形周长:三边之和。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常用的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数学应用题(300题)预习复习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数学应用题(300题)预习复习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数学应用题(300题),给孩子预习复习!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一、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二、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一个苹果约250克一头牛约500千克一辆卡车的载重约5吨三、周长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四、时分秒秒针走一小格等于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分针走一小格等于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1小时=60分 1分钟=60秒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五、倍数多倍数=倍数×一倍数倍数=多倍数÷一倍数一倍数=多倍数÷倍数六、分数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1.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一份数=总数÷份数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一、周长公式1.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3.(重点)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 2×圆周率×半径二、面积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5.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6. (重点)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27. (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

小学数学1-6年级常见公式大全如下:一年级:1. 两个数相加:a + b = c2. 两个数相减:a - b = c3. 两个数相乘:a ×b = c4. 两个数相除:a ÷b = c5. 一百以内的数加法口诀表:1+1=2,1+2=3,...,9+9=186. 一百以内的数减法口诀表:2-1=1,3-1=2,...,9-8=1二年级:1. 两位数加法:ab + cd = ef2. 两位数减法:ab - cd = ef3. 两位数乘法:ab ×cd = ef4. 两位数除法:ab ÷cd = ef5. 数轴上两点的距离:|a-b|6. 简单的平均数计算:(a+b)/2三年级:1. 三位数加法:abc + def = ghi2. 三位数减法:abc - def = ghi3. 三位数乘法:abc ×def = ghi4. 三位数除法:abc ÷def = ghi5. 分数的计算:a/b ±c/d = e/f6. 长方形的面积:面积= 长×宽7. 正方形的面积:面积= 边长×边长四年级:1. 分数的加法:a/b + c/d = e/f2. 分数的减法:a/b - c/d = e/f3. 分数的乘法:a/b ×c/d = e/f4. 分数的除法:a/b ÷c/d = e/f5. 长方体的体积:体积= 长×宽×高6. 圆的面积:面积= π×半径×半径五年级:1. 百分数的计算:a% ×b = c2.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底边×高/23.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²+ b²= c²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面积= 底边×高5. 立方体的体积:体积= 边长×边长×边长6.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km) = 1000米(m),1米(m) = 100厘米(cm),1厘米(cm) = 10毫米(mm)六年级:1. 小数的加法:a.b + c.d = e.f2. 小数的减法:a.b - c.d = e.f3. 小数的乘法:a.b ×c.d = e.f4. 小数的除法:a.b ÷c.d = e.f5.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底边×高/26. 圆的周长:周长= 2π×半径以上是小学数学1-6年级常见的公式。

三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公式大全,建议给孩子打印

三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公式大全,建议给孩子打印

三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顺序运算定律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 ×(b×c) 。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运算法则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三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公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公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公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公式有:
1、加法:a + b = c (a和b之和等于c)
2、减法:a - b = c (a减去b等于c)
3、乘法:a × b = c (a乘以b等于c)
4、除法:a ÷ b = c (a除以b等于c)
5、立方:a³ = b (a的立方等于b)
6、平方:a² = b (a的平方等于b)
7、立方根:∛a = b (a的立方根等于b)
8、平方根:√a = b (a的平方根等于b)
9、指数:a^b = c (a的b次方等于c)
10、百分数:a/b = c% (a除以b等于c%)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是小学生研究数学的基础,上面列举的十个公式是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中最常用的公式,这些公式都是有普遍意义的,在今后的研究中,都会经常用到。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操作,只要掌握了这四个公式,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很多简单的数学题目。

立方、平方、立方根、平方根是小学生最常用的四个数学公式,只要掌握了这四个公式,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很多复杂的数学题目。

指数和百分数是小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数学公式,要想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就需要耐心细致地认真练。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了上面提到的十个公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比如平均数、分数、组合数等,要想掌握这些公式,就需要平时勤于练,只有不断地练,才能真正掌握这些公式,才能在研究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十个公式是小学生研究数学的基础,要想学好数学,就一定要把这十个公式掌握好,并多多练,只有勤于练,才能在研究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公式整理(1-6年级全)

小学数学公式整理(1-6年级全)

公办小学数学常用公式一年级: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二年级:1、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三年级:1、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2、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3、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4、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7、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 ·a= a 28、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9、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四年级:1、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1亩=666.666平方米2、1直角=︒90 1平角=︒180 1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3、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4、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5、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6、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一、测量
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1年=4季1年=12个月1季度=3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五单元时、分、秒
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2、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

)1年=12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7.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8.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

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 乙数+乙数 =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 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

乙:(37+19)÷2=28 甲:28-19=9
9.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0.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份数=总和总数÷平均数=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是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

四单元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个当中1、3、5、7、8、10、12 这7 个月是31天,4、6、9、11这4 个月是30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是第一季度,四、五、六第二季度,七、八、九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
第50天是星期四。

6.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下午3日→3+12=15时,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7.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时刻—时刻=时间段
8.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9.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10.典型例题。

2007年2月份有()天。

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确定2月有多少天。

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3.几个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得到一个三位数,三位数: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叫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千米=1000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