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合集下载

黑龙江东宁县,一座边境城市,被誉为塞北江南

黑龙江东宁县,一座边境城市,被誉为塞北江南

黑龙江东宁县,一座边境城市,被誉为塞北江南
东宁县坐落在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地区。

这里毗邻俄罗斯,是一个边境县城。

这里气候条件好,空气湿润,降雨充沛。

一年四季季季分明。

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出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峰迭起,河水清澈,自然景色秀丽宜人。

这里的主要景点有渤海国古迹,鸡冠山,吊水湖,仙人桥等,共有20多处。

引人入胜,让人应接不暇。

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这里的优厚条件还造就了很多特产,像黑木耳,大豆,苹果梨、松茸等等。

种类繁多,包括中草药,木材,大米,山珍等好几种。

物产丰富,真是一个个风水宝地。

这里的黑木耳品质非常好,被赞为天下第一耳的美誉。

松茸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非常大,在日本被称作神菌,可见其珍贵性。

大豆也是粒粒饱满,高蛋白。

这里的摊头鱼也是赫赫有名。

真不愧是“塞北江南”。

本文来自: /177.html。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黑政办发〔2015〕5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黑政办发〔2015〕5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黑政办发〔2015〕5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我省森林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0.3%,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对保护我国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推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保护是前提,发展是核心”为总要求,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和“五大规划”为切入点,以转型为主线,以合作促发展,以改革提效率,以开放增活力,加快机制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向规模要效益,推进森林食品产业、北药新兴产业、苗木花卉产业、旅游业、木材加工业、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接续产业快速发展,扩大就业、繁荣林区经济,不断增进林区人民群众福祉。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主导,绿色发展。

严守生态红线,加强森林保护与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二是坚持机制创新,高效发展。

创新经营机制,通过兼并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林区发展活力。

三是坚持转型牵动,集聚发展。

依托资源优势,壮大接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林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东宁木耳品牌响当当

东宁木耳品牌响当当

东宁木耳品牌响当当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第3期在2017年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一家名为运福的黑木耳电商一天卖出73.8万元。

在淘宝网首页搜索木耳或者黑木耳,排在第一名的品牌就是运福。

作为木耳行业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运福来自于我国最大黑木耳交易集散地黑龙江省东宁市的东宁北域良人山珍食品有限公司。

目前,运福品牌的黑木耳在天猫商城和京东商城的销量在同品类中均名列前茅,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像运福这样销售黑木耳的电商在东宁有几十家,这是东宁市大力发展“互联网+”黑木耳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东宁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深入实施“六化”战略,大幅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东宁市黑木耳正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政府扶持给力产量连年翻番“一个车间可容纳65520个菌袋,这样的车间有42个。

”在东宁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周转车间里,一列列菌袋摞起来足有20多米高,发酵成熟的菌袋正通过传送带装到门口货车上转运到成品库。

生产厂长冷若冰告诉记者,公司2014年建厂,占地5万多平方米,每天能生产菌袋八九万袋。

“全款的话一个菌袋1.76元,平均能出干耳12至1.5两。

”冷若冰介绍说,每年出货旺季是3月初到4月底,销售半径可达800公里。

“一期投产后,菌袋一直供不应求,每到旺季,车队在厂房前不分昼夜排长队等货。

2016年10月,开始建设二期项目,二期全部投产后日产能力可达近40万袋。

”黑木耳是东宁市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

2016年东宁种植黑木耳12.4亿袋,干品产量5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6,产值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4元,连续8年全省第一,75%的收入都来自黑木耳。

在东宁市黑木耳产业推广办公室副主任刘敬春看来,黑木耳成为东宁第一富农产业离不开当地政府多年来的大力扶持和引导。

为了发展特色产业,东宁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黑木耳产业推广办公室,出台优惠政策,每年还安排2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在技术引进、推广、研发上给予支持。

关于赴东宁县考察建立黑木耳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赴东宁县考察建立黑木耳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赴东宁县考察建立黑木耳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赴东宁县考察建立黑木耳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文关于赴东宁县考察建立黑木耳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4年6月26日—28日,由常务副区长xxx带队,xxx总会计师、政府办、农委、经科贸委、区工会等部门参加的考察组,行程1200余公里,赴牡丹江市东宁县对建立黑木耳大市场事宜进行了考察。

一、东宁县发展黑木耳的基本情况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县域面积7137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黑木耳历史悠久,品质上乘,被称为天下第一耳。

自1998年发展袋装木耳,短短6年时间,已颇具规模,展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全县有近60%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黑木耳生产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有近1000多名的黑木耳经纪人从事黑木耳经销。

经纪人大户每年可销200—300万斤成耳。

在我们进入东宁县境内,公路两侧农田林地水源附近摆放了密集的黑木耳袋,与我区发展规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宁县发展黑木耳经济具有得天独厚和后期积累的优势:一是地理资源条件优越。

东宁县地处北纬43°25′至44°48′之间,东经130°9′至130°18′之间,为林农交错地区,多为浅山丘陵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理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年积温可达3000℃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6℃,非常适于优质菌类生产,生产的黑木耳具有肉厚、个大、色黑、矿物质含量高等特点。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

东宁县北距牡丹江市120公里,南临绥芬河市20公里,东南距日本海直线距离50余公里,与俄罗斯接壤,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圈中重要的人员流动、物资集散、信息传递的中心。

三是人才资源丰富。

思想解放,经商意识强烈是东宁人的显著特点。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东宁人就已走出县门,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成为黑木耳乃至山特产品销售的经纪人。

现东宁人已遍布上海、山东、浙江等地,其中山东腾州干条批发市场中经销黑木耳的业户约有四五十家来自东宁。

最新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范文

最新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范文

2010年,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高于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5.56%;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47元,高出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5.82%。

“十一五”期间,各级有关部门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强化指导服务,一村一品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一村一品带农增收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分析,2010年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种植养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农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专业村镇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2010年底,全国专业村达到51486个,比上年增长4.64%,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8.66%。

全国专业乡镇3479个,比上年增长5.36%,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0.24%。

从各地发展情况来看,山东省、河北省的专业村数量超过5000个,四川省专业乡镇数量超过300个。

基地面积稳步增大。

截至2010年底,种植业专业村生产基地面积9114.07万亩,比上年增长5.81%;牲畜养殖专业村饲养量4480.78万头,比上年增长3.76%;家禽养殖专业村饲养量22.15亿只,比上年增长14.47%;水产养殖专业村养殖面积637.82万亩,比上年增长4.41%;林业专业村种植面积1137.57万亩,比上年增长0.55%。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各类专业村经济总收入达1713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5%,专业村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有1951个,超十亿元的有128个;主导产品销售收入820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1%。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比上年增长10.31%,高于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5.56%;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47元,比上年增长10.59%,高出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5.82%。

“十一五”一村一品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十一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了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黑木耳——东宁农民致富的“乌金”——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纪实

黑木耳——东宁农民致富的“乌金”——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纪实

曹秀 山 本刊记者
徐 永波
县” 之一 。2 0 0 3年 8月 , 被农业部确 定为全国第二批无 公害农产 品 ( 黑木 耳) 生产示范基地县。为抓好标准化
的稳 定财源 ,被原 国家商 业部 授予
“ 木 耳 生 产 示 范 县 ” 黑 。
随着 国家 天然林 保护 工程 的实 施 , 木资源越来越受到限制 ,为保 林 证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东宁县 委 、 政府 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 县 将黑 木耳产业发展重点转移到 “ 袋料”栽 培 上 ,科 研人 员经过 三年 的钻研摸
耳 块 已 通 过 国 家 A 级 绿 色 食 品 认 A 证 , 受广大消费者青昧。 深
培 育 力
度 。20 02 年 7月 ,
黑 木 耳 批
发 大 市 场
正 式 投 入 运 营 , 全
依托黑 木耳 种植 、力 就
无公 害黑 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县” 的有
黑 木耳最早 的县份之一。
东 宁县 发展黑 木耳 生产 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 2 世 纪 7 年代 。 17 o O 从 92
年开始 , 宁县利用木 耳段生产黑木 东 耳 的技 术就 已在全县 范 围内推广普
索 : 克了以锯沫子作为栽培原料的 攻
袋栽 木耳生产技术 ,并在全县推广 , 黑木耳生产逐步 由段栽转为袋栽。 黑
步拉 近 了
黑 木 耳 产
品与流通市场的距离 , 推动 了黑木耳 产业的发展进程 。 东宁 县作 为东北地 区最 大 的黑 木耳 集散地 和销 售中心 的地位 日益突出 , 真正在农 民和市场 之间架起了一座搞活流通 、 促进农 民 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 的 “ 无形金桥 ” , 打 造 出了黑木 耳产业产 销对 接的大 平 台。 绥 阳黑 木 耳批 发 大市 场 占地 5

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龙源期刊网
东宁县全力打造黑木耳种植基地
作者: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01期
多年来,依靠自然条件优势和全国领先的栽培技术,东宁县基地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发展黑木耳种植总面积10万亩,黑木耳生产12.5亿袋,干品产量5.9万吨,年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年产值36亿元。

目前,东宁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发展黑木耳种植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3356元,位居全省第二位,黑木耳产业成为全县富民强县“头号”支柱产业,也成为东宁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

为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东宁县引进了最新的生物育种技术,扶
持建设了黑龙江佰盛和吉林黑尊2家大型液体菌种、菌包厂,预计2015年可全部完成,项目落成后,不仅满足东宁县及周边地区的优质菌种需求,也将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菌种混乱、菌种退化和变异等问题,使制菌的工厂化水平实现飞跃性的提升,同时也将整合全县的菌种菌包生产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

为扩大东宁黑木耳的品牌效益,先后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牡丹江(东宁)黑木耳节,承办了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现场会、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黑木耳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使以东宁黑木耳为代表的东北黑木耳具有了广泛的市场认知度、影响力和声誉。

(摘自《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关于推动东宁黑木耳产业长远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东宁黑木耳产业长远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东宁黑木耳产业长远发展的调研报告黑木耳产业是东宁市第一富民产业,是东宁市的“金字招牌”。

如何推动黑木耳产业长远发展,稳固全国黑木耳第一市位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必须解决的课题。

谨供参阅。

一、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推动下,东宁黑木耳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价值比较稳定,借这次调研对黑木耳产业总体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统计。

黑木耳生产规模。

2018年,全市黑木耳栽培规模达8.2亿袋,占地5.8万亩,其中地栽5.8 亿袋、棚室2.4亿袋。

生产户数15048户、2.9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28.4%,专兼职技术人员约200人,棚室数量达到10123个。

黑木耳专业园区38个,黑木耳专业合作社63家,研发机构5家,菌包厂达到77家,工厂化生产达到30%左右。

干品产量稳定在3.8万吨左右,占牡丹江市总产量的45%,是海林、林口、宁安、穆棱等市县的3—4倍。

产品品牌塑造情况。

“东宁黑木耳”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黑龙江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达到433.14亿元。

全市黑木耳注册商标184个,其中知名商标6个、著名商标6个,正在申请运福驰名商标。

有机认证商品5个。

二、黑木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黑木耳生产所需木屑紧缺。

8亿袋左右的生产规模,所需木屑数量较大,随着木材商业性采伐全面禁止,俄罗斯木屑进口政策变化和不稳定性,黑木耳发展时刻面临原料供应问题。

近年来替代料研发推广进展缓慢,技术不够成熟,生产农户对使用替代料黑木耳产量和质量不满意、不接受,推广难度较大。

黑木耳产业发展模式滞后。

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较龙头企业牵动存在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市场形势把握不精准、产品开发不深入、质量体系建设难等问题,目前看我市黑木耳产业分散型种植、农户自产自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产业加工链短,精深加工不足,且品牌影响力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营销模式传统老旧,配套的包装、物流、售后等环节不健全,产业总体效益没有大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