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考语文一二轮复习备考:读出诗歌别情之妙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旨型】揭秘.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旨型】揭秘.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旨型】揭秘诗歌阅读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很多学生在诗歌阅读上丢了很多分数,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诗歌阅读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旨型】揭秘,希望高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答题示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

(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旨型】揭秘这篇内容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减少丢分。

2018-2019高考语文一二轮复习备考: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2018-2019高考语文一二轮复习备考: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2019年高考备考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2、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思路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了解高考说明【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分类:(1.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p149)二、课文回顾下面的词和诗都是我们课本中的,都蕴含了一个形象,先看第一首,请你说说这首词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特点和身份)菩萨蛮·小山重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外貌正面描写)。

懒起画蛾眉(动作),弄妆梳洗迟(动作)。

照花前后镜(动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象反衬侧面烘托)。

解:一个慵懒娇美又孤独寂寞无人欣赏的贵族女子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意象“江雪”的含义是高洁,用在人物身上则指人物的性格“清高孤傲”。

环境烘托:幽静寒冷;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这是一个孤傲清高的渔翁形象)小结:以上都是我们学过的诗词,回顾了这两首诗词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塑造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比如: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2、正面描写(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视角、环境的烘托)3、诗题、背景所以在复习当中,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鉴赏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道典型例题,看看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能不能灵活运用延伸到考题中来。

三、典题引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梅词苏轼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

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

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答题步骤:(1)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结合所咏事物的生存环境或特征挖掘其内在的品格、精神;(3)作者所寓之情感、志向、抱负、追求、精神、理想等。
7、赏析托物言志诗
8、情感主旨类答题规范
*
提问方式: 试分析这首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 诗人写到了某个意思,说说这个意思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三步作答: 字句的内涵(理解、翻译) 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抒发什么思想感情。
福建卷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 biān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炼字 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等。
语言风格(特色) 豪迈奔放 沉郁顿挫 言近旨远 朴素自然 清新淡雅 生动形象 婉约细腻 含蓄蕴藉 幽默讽刺
二、语言
三、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11种)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列锦等。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 A.描写 角度:形(视觉)、色(视觉)、声(听觉)、味(嗅觉)、冷暖(触觉)。 手法:白描、渲染,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等。 B.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用典抒情、托物言志(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讲义诗歌鉴赏4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讲义诗歌鉴赏4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诗歌鉴赏第三章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宋词、元曲,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如何让他们在紧张复习中轻松而又有效地攻克这一难题,是我们一线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诗歌鉴赏的题型很多,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近年常见常考的每一种题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每一种题型总结了相应的一套答题模式。

以最新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展示如下:第一节炼字型1.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2.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③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①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②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课件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学案5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课件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学案5

满分 答案
对比和借景抒情。(1分)写江风吹拂,芦苇摇曳,恰见归帆初 张,将返家乡,而自己却是迎风冒雨,扬帆远行。两相对比 之下,更显自己羁旅之伤。(2分)写雨声淅沥,敲击船篷,惊 扰了客梦,兼之眼前所见归帆与瑟瑟苇荻,更添感慨,表达 了思乡之情。(2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分) [原诗见“自学在前”第3题]
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罗浮山的自然风光?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①比喻。把形圆如钱的苍苔直接称为“苔钱”。 ②想象。面对满洞风烟,词人想象是苔钱“买断风烟”,其实洞中的风 烟并非人为买断,而是以此形容洞中风烟之多,似乎别处的风烟都专聚 于此。 ③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看到的是洞中风烟迷蒙, 苍苔遍布,片片桃花随溶溶川水流出;听到的是声声猿啼。视听结合, 客观地描绘了罗浮山清寒的自然风光。[答“互文”“排比”(看二更云, 三更月,四更天)也可]
返回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
1.“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 分析。(5分) [原词见“自学在前”实结合”是不对的。前一句为实写,正确; 后一句写“梦”,好像有“虚”,但它的意思是“客梦”禁不住“篷 背雨”的敲打而醒来,这是实写。而且,把“篷背雨”理解为“梦中 之雨”更是置前后语境于不顾,是想当然的理解。 ②答“衬托”手法也是错的。“衬托”是以次衬主,从这两句所写的 景象看不出有明显的主次关系。从后面的解析文字看,该考生好像理 解为“烘托”了。 最后得分:0分。
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西湖 苏辙[注]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 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 室于颍昌,自号颍滨遗老。

(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一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义

(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一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讲义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俗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鉴赏古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但总有一些题材相同的诗歌,这些诗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因此,我们鉴赏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大致有羁旅行役诗、送别怀人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边塞战争诗、闺情宫怨诗等7种类型,当然,这种分类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因此,做题时,既要把握诗歌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歌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上。

(一)羁旅行役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羁旅,指长久寄居他乡;行役,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奔波。

羁旅行役诗指客居他乡、路途跋涉时写下的思归、怀人的诗歌。

辨别羁旅行役诗的关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以上内容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润州城丘为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

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1)找标志词:(2)概括情感:答案:(1)登、客、残雨、孤帆、独树、乡山。

(2)抒发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之苦和思乡之愁。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送别怀人诗一般以描写景物来表达离愁别绪,或者直接抒写离情别绪,或者借此一吐胸中积愤、表明心志,或者重在写离愁别恨,或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者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

辨别送别怀人诗的关键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以上内容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適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①上秋帆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 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

②“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

(1)找标志词:(2)概括情感:答案:(1)送、此别、衔杯、谪居、啼猿、归雁、书、青枫江、秋帆、分手。

(2)抒发了对朋友的关切、担忧和宽慰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山水田园诗指描写山水景色、田园生活的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8-2019年高考备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情之妙
初唐和盛唐诗人的告别总是那么洒脱自信,就像这首高适的
《别董大》。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
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尽管西出阳关后漫无
边际的层层阴云,会笼罩住整个天空,太阳也失去了光芒变得昏黄,
但朋友此去大可不必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话说得
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
神去奋斗、去拼搏。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
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这种豪迈向上
的自信,为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
放健美的色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联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
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
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
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
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
名句。
送魏万之京
唐代: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色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这一联纯然是长者的语气,
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
“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
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
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联诗人以晶莹
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现了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
澄澈的品格。其实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