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在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观察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观察

[文章编号]1006-2440(2018)04-0373-02乳腺癌发病比较隐匿,发现时40%~50%患者能接受手术,术后部分患者需要行全身化疗。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80%[1-2],骨髓抑制为最常见化疗不良反应。

粒细胞刺激因子能促进粒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强成熟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促进中性粒细胞释放至外周血,但通常需要连续多日注射。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新型粒细胞刺激因子,一疗程只需要一次给药。

本研究收集2017年1月—12月我院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观察PEG-rhG-CSF预防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均为女性,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均为术后第一次化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年龄36~66岁,平均42.3±2.5岁;对照组年龄38~68岁,平均41.6±2.3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骨转移及心功能障碍,KPS评分>60分,按照乳腺癌临床治疗指南[3]均需要行全身化疗。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都采用AC或EC化疗方案(阿霉素60mg/m2或表阿霉素90mg/m2,静脉注射,第1天;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

)观察组在化疗后48小时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石药集团有限公司),100μg/kg。

对照组在化疗结束48小时后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μg/kg·d,直至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白细胞下降时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体温>38.0℃且不能除外感染性发热时,可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如果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仍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体温>38.5℃,则使用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5μg/kg·d,直至白细胞>10×109/L。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30例疗效观察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30例疗效观察
维普资讯
山东医药 20 08年第 4 卷第 2 期 8 5
重 组 人 粒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子治 疗 化 疗 后 Ⅳ度 骨 髓 抑 制 3 疗效 观 察 0例
张一 桥 。 承 军 李
( 汉 大学人 民 医 院 , 武 湖北 武 汉 40 6 ) 3 00
×1 L, 低 8×1 L 8例 , 下 出 血 点 6例 , 0/ 最 0/ ) 皮 高
热( 体温 > 90℃) 3. 持续 3— 7d 4例。 2 12 治疗方法 . G C F3— —S 5 ( g・ ) 最 大量 k d, 1 (g・ ) 均分 2 0 k d, 次皮下注射 , 间隔 1 , 2h 连用 6—1 。用药 过程 中每天检 查 血 常规 , 1d 监测 血象 变
<2 0/ 0X1 L时 预 防性 应 用 止 血 药 物 , 要 时输 注 必 PT L 。另外 , 患者 均 须换 干 净 消 毒 衣 服 , 口罩 、 戴 帽
泛用于临床 。Ⅳ度骨髓抑制是化疗后常见的严重不 良反应 , 可能导 致严 重感染 , 至危及 患者生命 。 甚 20 06年 3月 一 0 8年 3月 , 们 对 3 20 我 0例 化 疗 后 引 起的Ⅳ度骨髓抑制患者采用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
[ 要] 对 3 摘 O例化 疗后 外周 血 WB C<10 X1 L的恶性 肿 瘤患 者应 用 重组 人粒 细胞 集 落 刺激 因子 ( — . 0/ G
C F 为主 的综合 治疗 , S) 同时辅 以抗感染 、 支持 等综合 治疗 。结 果患者 骨髓造血 功能均 在 5 8d 复正常 , 对症 — 恢 无
骨髓 抑 制是 化 疗最 常 见 的 限制性 毒 性 反应 , 以
Ⅳ度骨髓抑制最严重。因粒细胞 的半数生存期为 6

219410547_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19410547_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刘琨1杨成轩2(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1. 药学部;2. 乳腺科 河南新乡 453099)摘要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将他们分为对照组[n=40,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和观察组(n=40,采用PEG-rhG-CSF治疗),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WBC)、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其动态变化情况、药物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 d的WBC和治疗21 d内的ANC和药物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EG-rhG-CSF 可提高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尚可。

关键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乳腺癌 化疗 白细胞减少症中图分类号:R937.4; R73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1-0044-04引用本文刘琨, 杨成轩. 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 上海医药, 2023, 44(11): 44-47.Efficacy and safety study of PEG-rhG-CSF in the treatmentof post-chemotherapy leukopenia in breast cancerLIU Kun1, YANG Chengxuan2(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2. Department of Mammograph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nxiang City, Xinxiang 45309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PEG-rhG-CSF)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chemotherapy leukopenia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data from 80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40,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rhG-CSF)]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40, treated with PEG-rhG-CSF).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 and their dynamic changes, drug cost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WBC at 3 d after treatment and ANC within 21 d of treatment and drug cost were all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PEG-rhG-CSF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leukopenia occurred after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and the safety is acceptable.KEY WORDS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leukopenia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疾病早期症状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晚期癌细胞会出现转移,累及多个器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新用途解析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新用途解析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新用途摘要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个具有多项潜能的造血生长因子,因为它不仅能够促进造血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而且对其他的细胞,如抗原递呈细胞(APC)、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皮肤粘膜细胞等,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由于GM-CSF对骨髓抑制的修复作用,目前在临床上的用途主要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因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已有很多,GM-CSF在升高白细胞方面的作用已经比较肯定。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报道表明,GM-CSF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的口腔粘膜溃疡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以及在抗病毒、抗真菌感染等的治疗中也有着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新用途《中国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0.5; R456自1985年Sieff[1]等发表第1篇有关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factor,rhGM-CSF)的文章以来,rhGM-CSF的临床用途逐渐引起了各位学者的兴趣,这些年来有关rhGM-CSF研究报道的文献每年均在千篇左右。

作为一个多潜能的造血生长因子,它的主要临床应用是促进骨髓造血,目前在临床上rhGM-CSF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以及用于骨髓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某些存在白细胞低下的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等。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GM-CSF不仅能够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促进骨髓造血,而且还作用于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以促进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反应[2,3]。

另外,GM-CSF还作用于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粘膜细胞等。

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 1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专题研究项目(ZT202115)①启东市中医院 江苏 启东 226200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徐洋① 袁慧① 陈红英①【摘要】 目的:研究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

比较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1周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均降低,研究组WBC、Hb、PLT、NEU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1周后,两组CD3+、CD4+、CD8+均降低,研究组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骨痛、发热、乏力、头痛头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选择十一味参芪片联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予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维持患者血常规水平及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十一味参芪片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乳腺癌 化疗 骨髓抑制 血常规 doi:10.14033/ki.cfmr.2024.07.0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7-0001-05 Effect of Eleven Flavored Shenqi Tablets Combined with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and Its Influence 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XU Yang, YUAN Hui, CHEN Hongy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7): 1-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leven Flavored Shenqi Tablets combined with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and its influence 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Method: A total of 82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admitted to Qi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Eleven Flavored Shenqi Tablets combined with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myelosuppression, blood routine indexes, immun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myelosuppres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WBC), hemoglobin (Hb), platelet counts (PLT) and neutrophil count (NEUT) we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WBC, Hb, PLT and NEU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CD3+, CD4+ and CD8+ we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nd CD3+, CD4+ and CD8+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scores of bone pain, fever, fatigue, headache and dizzines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Whe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 chemotherapy, the combination of Eleven Flavored Shenqi Tablets combined with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maintain the blood routine level and immune functi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Key words] Eleven Flavored Shenqi Tablets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Myelosuppression Blood routine First-author's address: Qi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Qidong 226200, China 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动态观察指标变化
密切关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趋势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干预
措施。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及时调 整化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以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
预防性使用G-CSF
1 2
G-CSF的作用机制
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刺激骨髓中 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生 成和释放。
适用人群与时机
对于存在高危骨髓抑制风险的患者,可在化疗后 适当使用G-CSF进行预防性治疗。
3
注意事项
在使用G-CSF时,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 现发热、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CHAPTER 04
骨髓抑制的护理与患者教育
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血常规
化疗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便 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情况。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 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 证营养摄入。
药物治疗
升白细胞药物
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等药物,促进白细胞生成。
抗菌药物
在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降 低感染风险。
免疫调节剂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考虑 使用免疫调节剂进行辅助治疗。
输血治疗
输血指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确定是否需要输 血。
02
预防感染
骨髓抑制期间,患者免疫力降低,容 易感染。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 外出,避免接触感染源。
01
03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可用 漱口水漱口,每天数次。
饮食调理
增加营养摄入,选择高蛋白、高维生 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白血病化疗中的预防性使用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白血病化疗中的预防性使用
2 4 8
世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卷第 8期

医 学 检验 ・
重 组 人粒 细胞 集 落 刺 激 因子在 白血 病 化疗 中的预 防性 使 用
裴 卫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合浦县人 民医院 内 4科 ,广西 北海 5 3 6 1 0 0)

摘要 :目的 探讨预 防性使 用重组人粒 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 ( G— C S F)在 白血病化疗过程 中提升 白细胞预防感染的效果。 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 院 2 0 0 6 年 1月至 2 0 1 2年 8月收 治的急性 白血病患者 ,将 患者 随机分成 2组 ,观 察组在化疗第 3天 即给予预 防性使 用 G . C S F 3 0 0 u g Qd×3 , 对照组则在骨骼明显 出现抑制( wB C<1 ×1 0 / L, 中性粒 细胞绝对值 <0 . 5×1 0 / L)时才使 用,剂量 同观察组 ,观 察比较 两组 间白细胞数及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变化 的差异 ,感染并分症之 间的差异 。结 果 观察组 骨骼抑制较轻 ,感染并发 症较 少,两组 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白血病化疗患者于化 疗第 3天预 防性使用 G. C S F 能有 效 降 低 感 染 并 发 症 。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 粒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 ;骨骼抑制 中 图分 类 号 :R 7 3 3 . 7 文 献 标识 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8 . 1 8 4 表 2 两组化疗 过程 中感 染并发 症 引 言 急性 白血 病化疗 过程 中最 常见 的并 发症 为骨髓抑 制 ,严
重抑 制 时 白细 胞 数 明显 下 降 ,机 体 免疫 功 能低 下 ,此 时极 易并 发 重症 感 染甚 至 是 败血 症 ,从 而危 及 生命 。G — C S F能 刺激 骨 髓粒 系生 长 ,而被 广 泛应 用 于化 疗 中骨 髓抑 制 严 重 者 ,本 组 资 料 观察 我 院 2 0 0 6年 1 月至 2 0 1 2年 8月 收 治 的 急性 白血病 患者 化疗 过 程 中预 防性 使用 重 组人 粒 细胞 集 落 刺激 因子 的效果 ,现总结 如下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塞米松对1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影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塞米松对1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影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塞米松对1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影响作者:郭发爽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2期[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地塞米松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CA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联合化疗,根据白细胞减少程度选用不同剂量及不同时间的rhG-CSF和地塞米松,并观察使用前后白细胞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rhG-CSF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减轻骨髓抑制,提升白细胞,并可减少rhG-CSF用量及不良反应。

结论 rhG-CSF联合地塞米松对CAF方案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作用起效快,副作用少,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地塞米松;化疗;白细胞减少[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2-0066-02目前乳腺癌已成为超过宫颈癌、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术后复发、转移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预防及控制复发、转移,化疗成为主要的方法,但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严重影响了化疗的进程及疗效,选择有效的药物可减轻或避免骨髓抑制的发生。

笔者所在科室从2010年10月~2012年9月共收治102例乳腺癌术后采用CAF联合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采用rhG-CSF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乳腺癌术后均采用 CAF联合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102例患者,均为临床Ⅱ~Ⅲ期,均采用 CAF方案,28 d一个周期,男4例,女98例,年龄27~79岁,平均54岁。

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KPS)70分,不良反应评定依据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和分度标准[1]分为0~Ⅳ度,Ⅰ度[(3.0~3.9)×109/L]36例、Ⅱ度[(2.0~2.9)×109/L]56例、Ⅲ度[(1.0~1.9)×109/L]8例,Ⅳ度( 0.05),化疗后影响疗效的药物(免疫增强剂、活血药物、口服升白药)均停用,1例Ⅳ度79岁患者同时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观察项目:观察比较两组的骨髓抑制情况,化疗前后测
定血常规,记录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生活质量情况,采用 KPS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好[3]。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0进行分析,计
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取轶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取 t检验,均 P<005表示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腺癌化疗;骨髓抑制;预防效果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均 较高[1]。化疗作为一种乳腺癌治疗的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作为一种化学疗法,同时也存在较多 的化疗后不良反应。化疗后骨髓抑制较为明显,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本研究旨在研究分析重组人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在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以 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2 结果
21 化疗前后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较:化疗后,两组白
细胞、中性粒细胞均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化疗前后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较(x±s)
组别
白细胞(×109/L)
t值
化疗前 化疗后
观察组 对照组
826±140 382±035 823±142 225±033
P值
0000 0000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Y054]
吉林医学 2019年 3月第 40卷第 3期
·551·
22 化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化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化疗前生活 质量评分
38918 51886
t值
0190
41284
P值
0849
0000
P值
0000 0000
中性粒细胞(×109/L) 化疗前 化疗后
315±051 224±042
314±049 121±034
0179
24110
0858
0000
t值
17422 40933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均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
脏 器 功 能 无 严 重 衰 竭;无 自 身 免 疫 疾 病;未 合 并 其 他 恶 性 肿 瘤;化疗前无骨 髓 抑 制。② 排 除 标 准:使 用 其 他 药 物 预 防 者;
出现严重毒副反应中断化疗者;因病情变化改变化疗方案者。
13 方法:两组均行 TEC方案化疗,即多西他赛 75mg/m2 +
表柔比星 65mg/m2+环磷酰胺 500g/m2。21d为 1个疗程, 共 6~8个疗程。观察组化疗 1个疗程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150μg/d,皮下注射,连续 5d用药。对照组在 骨髓抑制出现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d, 皮下注射,连续 10d用药,至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正常。
[7] 李敏言 TCT、人乳头瘤病毒 DNA检查联合阴道镜检查 在宫颈癌早 期 筛 查 中 的 价 值 研 究 [J]中 国 生 化 药 物 杂 志, 2017,37(8):369 [8] 邓鹏飞,黎华文,伍伟芬,等 趋化因子受体 7与人乳头 瘤病毒在宫颈癌 及 其 癌 前 病 变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J]中 华 妇 幼 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6):627
·550·
吉林医学 2019年 3月第 40卷第 3期
子杂志,2017,4(65):12708 [5] 肖鸣盛,谌小英,况业妹,等 高危型 HPV感染联合液 基细胞学检测 在 提 高 宫 颈 癌 筛 查 准 确 性 中 的 应 用 价 值 [J] 临床医药实践,2017,26(9):664 [6] 董 丽,胡尚英,张 倩,等 山西省宫颈癌筛查队列中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别分布 10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中 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1):2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间,选取我院
收治的 320例拟行同一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 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160 例。观察组年龄为 27~60岁,平均(435±75)岁。对照组 产妇年龄为 28~61岁,平均(440±74)岁。两组患者均符 合乳腺癌诊断标准,均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实施化疗,对上 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化疗后生活 质量评分
t值 P值
观察组 930±72
751±69 22704 0000
对照组 932±71
543±62 52201 0000
t值
0250
28363
P值
0803Biblioteka 0000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 块,可出现渐进性增大,部分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凹陷,该病 在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 胁。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能够减少肿瘤转移,使生 存期、生活质量提升[4]。化疗也存在一定弊端,该方法是通过 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也损害正常细胞。化疗后骨髓抑 制是一种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因骨髓抑制无法继续 化疗或放弃化疗。化疗药物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内骨髓细胞,化 疗后骨髓抑制最严重的表现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为中性粒 细胞减少的主要并发症。血液循环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与发 生感染率呈负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程度和感染、死 亡危险性呈正相关。相关研究报道,化疗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 减少伴随发热的几率为 8‰左右,患者在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伴随发热后,其住院时间延长,常出现严重感染,甚至死亡[5]。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中性粒细胞生长有促进作 用,主要作用是支持粒系造血干细胞生长、分化,促进中性粒 细胞释放,提升中性粒细胞消化抗原、形成氧自由基,消灭细 菌[6]。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自从合成至今,被广泛用 于临床肿瘤化疗后的抗中性粒细胞减少,对癌症患者而言,具 有重要的支持治疗作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 用,降低了骨髓 抑 制 的 发 生 率、严 重 程 度、持 续 时 间。 继 而 保 证了临床肿瘤化疗的及时性、有效性[7]。本研究显示,化疗 1 个疗程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观察组,和在骨 髓抑制出现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对照组比 较,化疗后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 照组。化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提示,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在化疗早期给予预防性应用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有效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
[收稿日期:2018-06-03 编校:王丽娜]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在乳腺癌化疗后 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分析
许素真1,陈淑如2 (1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0;2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在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 320 例拟行同一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160例。观察组 化疗 1个疗程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组在骨髓抑制出现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比 较两组的骨髓抑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①化疗后,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②化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 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在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显著,早期应用,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提 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