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粒细胞刺激因子监护要点

粒细胞刺激因子监护要点
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监护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血常规指标:定期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控制剂量。
2.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
3. 注意感染风险:G-CSF治疗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但并不代表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
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勤洗手、提供无菌环境等,避免感染的发生。
4. 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比如观察症状的改善、血常规指标的变化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剂量。
5. 细心观察不良反应:G-CSF治疗可能引起头痛、骨痛、肌痛等不良反应,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症状并及时处理,如给予镇痛药物等。
6. 监测骨髓功能:长期应用G-CSF可能引起骨髓受损,监测患者的骨髓功能指标,如骨髓抑制、血红蛋白等,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G-CSF治疗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观
察不良反应和感染风险,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简介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通过促进骨髓中的粒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的细胞因子。
G-CSF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包括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也在迅速增长。
本文将对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驱动因素和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规模约为X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Y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Z%。
该市场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1.恶性肿瘤患者数量增加: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的上升,需要进行化疗的患者数量也在增加。
化疗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需要使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来促进粒细胞的生长和释放,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2.新药开发和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抗癌药物不断涌现。
一些新的抗癌药物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需要更多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来支持化疗的进行。
3.免疫疾病治疗:除了治疗恶性肿瘤,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也被用于治疗一些免疫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随着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市场前景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并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
以下是一些支撑市场前景的因素:1.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随着抗癌药物的不断研发和临床试验,对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需求也会增加。
一些新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对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需求会相应增加。
2.亚洲市场的增长:亚洲的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化疗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亚洲市场对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需求也在增加。
亚洲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将为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的增长提供巨大的潜力。
g-csf氨基酸序列_概述及解释说明

g-csf氨基酸序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G-CSF(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是一种内源性蛋白质,属于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
它主要参与调控骨髓中粒细胞的生成、发育和功能。
G-CSF的氨基酸序列在其的生物活性和结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G-CSF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氨基酸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接着详细解释说明G-CSF氨基酸序列的组成、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功能域和保守位点;最后探讨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包括对G-CSF氨基酸序列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在新领域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应用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G-CSF氨基酸序列的概述和解释说明,深入了解该序列在生物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和趋势研究,增加读者对G-CSF氨基酸序列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 G-CSF氨基酸序列概述:2.1 G-CSF简介G-CSF(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由骨髓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它起到促进和调控粒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增殖和释放的作用。
G-CSF属于造血生长因子家族,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可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来传递信号并引发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2.2 氨基酸及其功能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通过连接形成肽链,并在特定的顺序中编码了各种功能和结构特征。
不同氨基酸的序列确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功能。
2.3 G-CSF氨基酸序列的重要性G-CSF的氨基酸序列对于揭示其分子特性以及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至关重要。
了解G-CSF氨基酸序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该蛋白质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信号传导途径以及与其它细胞、受体或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
在G-CSF氨基酸序列中,特定的氨基酸残基可能具有重要功能,如信号序列、保守位点、底物结合位点等。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引起粒细胞缺少的应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引起粒细胞缺少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促进粒细胞的生成、增殖和成熟,从而提高粒细胞的数量。
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患者常常会出现粒细胞缺少的情况。
G-CSF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粒细胞缺少,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减少化疗的副作用。
G-CSF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刺激骨髓中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粒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过程。
G-CSF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改善其功能。
此外,G-CSF还可以促使粒细胞释放到外周血液中,从而提高外周血中粒细胞的数量。
临床上,化疗引起的粒细胞缺少常常会导致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使用G-CSF可以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粒细胞缺少,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研究表明,使用G-CSF可以显著提高粒细胞的数量,缩短粒细胞恢复的时间,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
在化疗过程中,G-CSF的应用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粒细胞计数和感染的风险来确定的。
根据目前的指南,一般来说,当患者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时,可以考虑使用G-CSF。
此外,对于高危患者,如接受肿瘤骨髓移植的患者或化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5×109/L的患者,也可以在化疗前或化疗周期中使用G-CSF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G-CSF的应用通常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的,每天一次,连续使用5-14天,或直到粒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使用G-CSF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药物的贮存和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粒细胞计数的监测。
总的来说,G-CSF在化疗引起粒细胞缺少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提高粒细胞的数量,预防和治疗感染,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英文名: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 She Yong Chong Zu Ren Li Xi Bao Ji Luo Ci Ji Yin Zi【性状】本药为含有174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分子量约20,000道尔顿),此糖蛋白由来源于人口腔底细胞mRNA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导入中华仓鼠卵巢细胞后产生。
本药除活性成分外尚含有下列添加物:L-精氨酸10 mg,L-苯丙氨酸10 mg,L-蛋氨酸1 mg,单十二酸聚氧乙烯山梨聚糖0.1 mg,D-甘露醇25 mg。
本药为白色粉末或块状,装于无色透明小瓶中(冻干粉针剂)。
pH值为6.0-7.5。
本药附带溶解液,每安瓿中装有注射用水(日本药局方)1 mL。
用附带溶解液溶解后的渗透压约为1-2(对生理盐水的比)。
【适应症】1.骨髓移植时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
2.预防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期间:实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先天性及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6.免疫抑制治疗(肾移植)继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规格】50ug/支100ug/支250ug/支【用法用量】1.骨髓移植时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骨髓移植后次日至第5天后开始。
静脉点滴,5ug/kg,每日1次。
2.预防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期间实体瘤(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抗肿瘤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次日开始。
皮下注射2ug/kg,每日1次。
由于潜血等原因导致皮下注射困难时,可静脉注射(含静脉点滴)5ug/kg,每日1次。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抗肿瘤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次日开始。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主要促进骨髓中的干细胞向粒细胞系列分化和增殖。
G-CSF是由白血病细胞株采用生物技术制备的。
G-CSF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分子量约为20kDa。
它主要通过与骨髓中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G-CSF的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其信号传导途径主要包括Janus激酶(JAK)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
G-CSF主要作用于骨髓中的干细胞,促进干细胞向粒细胞系列分化和增殖。
正常情况下,G-CSF对干细胞的作用是有调控的,能够维持粒细胞系列的平衡发展。
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感染、化疗、放疗等,骨髓中的粒细胞数量会减少,此时外源性补充G-CSF可以帮助恢复粒细胞数量,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G-CSF的主要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
在骨髓移植前,常常会通过化疗或放疗使患者的骨髓功能受损,此时使用G-CSF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提高移植成功率。
2.化疗后血象恢复:化疗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同时也会对正常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使用G-CSF可以促进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减少感染的风险。
3.白血病治疗:G-CSF在治疗一些类型的白血病,如急性髓样白血病(AML)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使用G-CSF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和凋亡,达到治疗的效果。
4.神经系统疾病:最近的研究表明,G-CSF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也有一定的潜力。
一些动物实验发现,使用G-CSF可以促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此外,G-CSF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炎症性损伤。
总之,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对促进粒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上,G-CSF被广泛应用于骨髓移植、化疗后的血象恢复、白血病治疗等方面。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增强骨髓源单个核细胞治疗下肢缺血的

性别 男 女
缺血状态 间歇跛行 静息痛 溃疡 坏疽 病因 糖尿病 非糖尿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G-CSF 预处理
• 300µg/d, IH, Qd, for 2 days • 白细胞升至23 (15 ~ 38) ×109 /L
– 预防心梗及脑血管意外 – LMWH ,40-60 mg ,IH, Bid – Aspirin ,100 mg ,Qd
Group 1: +G-CSF
No. of patients (limbs)
Mean Age
Group 2 Control
103 (111)
69.5 59 35 12(13) 40(43) 26(28) 25(27) 88 (94) 8 (9) 7 (8)
35 (43)
71.3 23 12 5 (5) 15(19) 9 (12) 6 (7) 30 (38) 2 (2) 3(3)
目 的
• G-CSF的预处理能否增加骨髓中单个核细 胞的收获量, 进而减少采髓量,但却增强其 肢体血管新生效应?
回顾性研究
Group 1 G-CSF预处理 + MNC移植 Group 2 *
MNC移植
* 历史对照
入选标准
• • • • 重度间歇跛行 静息痛 溃疡 坏疽
入选标准
不适合行介入治疗及外科搭桥手术 – 因为
• Patients were not candidates for endovascular or vascular surgery duo to
– lack of either suitable conduit – lack of suitable anastomotic targets – Poor medical condition
7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内毒素、TNF-α和IFN-γ可活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重组人(rhG-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本产品系由含有高效表达人G-CSF的原核表达系统(E.coli)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经冻干制成。
由17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链,分子量约为20kDa。
本产品为溶液形式,溶在 10 mM 磷酸盐( pH为 7.2)、0.1% BSA 以及10% 甘油中。
★产品号
Cat No : BP0005
★产品组成
名称产品号规格贮藏条件运输AdvCell®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BP0005 1 mg/管-20℃避光干冰AdvCell®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质量控制:
生物学活性:比活性大于1.0 x 107IU/mg。
纯度:经高效液相色谱(SEC-HPLC)和SDS-PAGE检测,纯度大于98.0%:
内毒素:小于 0.1 IEU/μg。
★使用说明:
2-8℃可稳定储存;长期保存请分装后存放于-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项目概述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0000。
主要由内毒素、TNF-α和IFN-γ可活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G-CSF基因全长2.5kb,包括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G-CSF有5个半胱氨酸,Cys 36与Cys42,Cys74与Cys64之间形成两对二硫键,Cys17为不配对半胱氨酸,二硫键对于维持G-CSF生物学功能是必须的因素。
人和小鼠G-CSF在氨基酸水平上有73%同源性,并具有相互交叉的生物学活性。
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lineage)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G-CSF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防白细胞减少可能潜在的感染并发症、以及使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加快。
国内外进展
国外进展:1)美国
1991年2月,安进公司的产品--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Neupogen(G-CSF)获得美国FDA批准,其适应症为自身骨髓移植、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AIDS等。
此药作用非同凡响,1996年其销售额达9.36亿美元,按世界药品销售额排名名列第24位。
1998年Amgen公司和roche公司共销售13.44亿美元。
1999年销售额达12.2亿美元,2000年达12.6亿美元,增长13%。
Amgen公司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Neupogen)于1991年2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997年全球G-CSF,GM-CSF销售额分别为8.7亿和3.l亿美元
Neulasta为安进公司开发的Neupogen的长效剂型,即通过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延长其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因此疗效更好。
Neulasta在2002年获得 FDA的上市批准,并于2002年第二季度上市。
Neulasta一上市就十分抢眼,2003年全年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其霸气直逼EPO。
附:1.美国Amgen/Roche公司研制的rDNA G—CSF(南格司亭中文商品名:优保津),
2.Schering-Plough/Sandoz公司研制的rDNA G—CSF(莫拉司亭,Molggramostim),
2)日本
1994年,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研制成功并上市rhG-CSF(来格司亭,lenograstim;商品名:Neutrogin,中文商品名:诺以托或罗津),其后日本麒麟公司的rhG-CSF(商品名:中文商品名:惠尔血),紧接着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的rhG-CSF进入中国市场,年销售额约
为10亿日元,1995年又与中国药厂合作,在中国分装G-CSF。
分泌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虽有一家国内公司已经投放市场,但因其工艺水平落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国内进展
从国内的市场情况来看,CSF系列产品的市场大于EPO产品,前景非常乐观,CSF系列产品也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开发最成功的生物制药产品,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杭州九源和长春高新、厦门特宝等,目前已有近20家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战场已起硝烟。
但该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大,前景仍可看好,2002年在全国重点医院用药排名第36位,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现我国有20多家企业生产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规模都不大,竞争十分激烈。
销售差强人意。
国内重复研制、生产现象相当严重,竞争激烈,投资应慎重。
我国目前生产CSF重组药物的主要企业及其产品研发介绍:北海集琦方舟基因药业有限公司(商品名:方舟咏迪)、北京双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商品名:立生素®)、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商品名:吉粒芬)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商品名赛格力)、哈尔滨里亚哈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商品名:里亚尔英文名:LEUBENE)。
另外还有华北制药集团金垣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厂(商品名:瑞白),山东格兰百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麒麟鲲鹏(中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深圳新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苏州中凯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厦门特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市场前景
几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以17%的速度,与此同时,我国癌症发病率还不断增上升趋势,我们预计,在今后三年内该类药物仍然讲保持15%的增长速度。
过去分泌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一直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但由于价格昂贵(分泌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支平均1500元),在国内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广。
rhG-CSF是被医药界公认为是目前基因工程药物中最具有使用价值的三个药品之一。
2002 年,该药物的世界市场销售额接近20 亿美元。
在我国,该药品市场份额同样也处在上升阶段,市场竞争价格是影响该品种市场放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