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落刺激因子

合集下载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用机理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用机理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抗原呈递、增强巨噬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等作用,需要多加以重视,积极治疗。

1、抗原呈递:通过信号传导可以激活炎症通路,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刺激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2、增强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M1巨噬细胞的数量和表面受体表达增强活性。

3、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骨髓干细胞强力动员剂,自体骨髓干细胞增殖。

除此之外,还具有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刺激成熟的粒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等方面作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式。

2024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缩写为G-CSF)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骨髓移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化疗等领域。

本文旨在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环境进行详细分析。

2. 市场规模与趋势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每年5%左右的增长率。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Amgen、Roche、Novartis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另外,生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企业还面临着政府监管政策、质量控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4. 市场驱动因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

其中,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和医疗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此外,全球范围内化疗和骨髓移植等治疗方式的广泛应用也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 市场风险与挑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市场饱和度逐渐增加,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下降。

其次,药品监管和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产品质量问题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市场中的重要问题。

6.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疾病的发病率将继续增长,这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需求提供更大的市场机会。

另外,随着医疗技术和研发水平的提升,新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开发和推广有望加速市场的发展。

7. 结论综上所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应对市场风险和挑战。

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名词解释

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名词解释

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名词解释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通常简称为rILs,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ILs主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产生,并且在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它们被认为是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信号分子,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rILs通常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rIL-2、rIL-4、rIL-6等,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其中,rIL-2被认为是T细胞的增殖因子,它能够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免疫应答的效果。

而rIL-4则被认为是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因子,它在体内能够促进抗体的产生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另外,rIL-6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它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对于机体的免疫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rILs还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rIL-2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而rIL-6则被认为与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它能够促进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进展。

对于rILs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还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随着对rILs功能的深入了解,人们有望利用其在免疫治疗、肿瘤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rILs作为免疫调节的重要分子,在免疫应答、疾病发生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还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rILs的作用机制,为免疫治疗、肿瘤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领域提供更多的有益信息。

在此,我个人认为rILs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推动免疫学领域的发展,还有望为医学领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rILs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集落刺激因子研究进展

集落刺激因子研究进展

集落刺激因子研究进展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是在进行造血细胞体外研究中发现的一类细胞因子,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

从广义上,凡是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都可以统称为CSF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动员骨髓中中性粒细胞迁移至外周血中;促进骨髓中中性粒细胞前体分化和增殖;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主要包括IL-3、IL-7、Flt3L、GM-CSFM-CSF G-CSF SCF EPO和TPO 等。

白介素IL-3可刺激皮肤上皮细胞、CD4-CD8-TC a B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增殖,阻值肥大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又称肥大细胞因子,是c-kit的配体,主要以跨膜型、分泌型形式存在。

SCF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

SCF促进IL-3依赖的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肥大细胞增殖,促进黑色素母细胞的增殖。

Flt3配体存在形式分为跨膜型、分泌型,主要来自基质细胞。

Flt3配体刺激原始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 EPO是一种刺激红细胞产生的糖蛋白,主要源自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

EPO促进骨髓红细胞前体分化成为成熟红细胞。

EPO特异的作用于红细胞样前体,对其它细胞系几乎没有作用。

EPO刺激骨髓中红细胞样前体细胞产生红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和红细胞样爆发形成单位。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 TPO),主要来自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

TPO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为血小板。

表:集落刺激因子基本概述名称分子量细胞来源靶细胞主要功能T细胞未成熟祖细胞诱导多能和定向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IL-320-26诱导中性粒、嗜碱性粒、单核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纤维母细胞,骨髓基质未成熟祖细胞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IL-725细胞T细胞,内皮细胞,单未成熟祖细胞,刺激骨髓各系前体细胞生长分化,刺激核吞噬细胞,纤维母细定向祖细胞,单骨髓前体细胞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GM-CSF22胞核吞噬细胞化,促进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生长M-CSF40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定向祖细胞刺激骨髓单核吞噬细胞分化成熟胞,纤维母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定向祖细胞促进粒细胞分化G-CSF19胞,纤维母细胞EPO肾细胞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分化成熟SCF24骨髓基质细胞激活多能干细胞,诱导肥大细胞分化TPO60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rcrophage CSF, M-CSF),又称为CSF-1最初发现其存在于血清、尿或其它体液中,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等产生。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for Injection)
2.本品属蛋白质类药物,用前应检查是否发生浑浊,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3.本品不应与抗肿瘤放、化疗药同时使用,如要进行下一疗程的抗肿瘤放、化疗,应停药至少48小时后,方可继续治疗。
4.孕妇、高血压患者及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5.使用前仔细检查,如发现瓶子有破损,溶解不完全者均不得使用,溶解后的药剂应一次用完。
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疏松体。
【药理毒理】
1.药理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2.5皮肤刺激试验:在家兔和豚鼠,rhGM-CSF15μg/0.1ml皮下注射,每日上午1次,连续七天,未观察到皮肤红斑和水肿,表明rhGM-CSF无皮肤刺激。
【药代动力学】
志愿者皮下注射3、10、20μg/kg和静脉注射3至30μg/kg可观察到血浓度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的增大而增高。皮下注射本品,在3~4小时血浓度达到峰值。静脉注射本品的清除半衰期为1~2小时,皮下注射则为2~3小时。
2.本品可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因此,同时使用具有血浆白蛋白高结合的药物应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
3.注射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本品。
【药物过量】
文献报道,本品剂量达30μg/kg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常规用量相比,有明显增加和相关,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说明书

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说明书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刺激骨髓粒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它主要用于治疗骨髓抑制性疾病,如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髓抑制。

1.适应症:- 肿瘤化疗和放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和白血病等)。

-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用法用量:- 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5-7 天。

根据白细胞计数和化疗的强度,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2-3 周。

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2-3 周。

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3.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骨痛、皮疹、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 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休克、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4.注意事项:- 本品仅供皮下注射,不能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

- 本品应该在化疗或放疗结束后 24 小时内使用,以避免加重骨髓抑制。

- 本品不能与其他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剂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 本品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期间应该密切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其他血液指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警告和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本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过敏体质者或有过敏史者应慎用。

- 感染:本品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

使用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 血液系统反应:本品可能会引起血液系统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处方药,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一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产方法

一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产方法

一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产方法近几十年,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CSF)以其优异的特性,如卓越的活性、稳定的结构以及良好的耐药性等,已被广泛用于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的疾病领域,尤其是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成为了常用的药物。

由于hG-CSF具有高度活性、稳定性好、易制备、低毒性等优点,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hG-CSF的生产效率,以期能够获得更多的hG-CSF。

(1)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工程生物技术法。

在基因组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特定的cDNA植入具有高表达能力的表达载体,以便将外源基因植入细胞系中,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器官功能的转基因细胞。

首先,从人类细胞中分离出hG-CSF基因,然后将该基因植入可以表达该基因的携带者中,如大肠杆菌、酵母或真核生物等,以便实现受体的外源表达。

该步骤最终产生的细胞应具有很高的蛋白表达能力。

(2)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化学合成法。

在逆转录酶(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该多肽合成方法对hG-CSF的蛋白质序列进行设计,从而通过化学合成实现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即通过向合成多肽中添加二芳基氢、氨基、羰基等官能团来实现该多肽的合成,从而获得目标多肽,可用来提高hG-CSF的生产效率。

(3)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抗体特异性识别法。

这种方法利用具有特异性抗体与蛋白质结合的原理,可以以hG-CSF多肽的任何一段为免疫原,合成特异性的抗体,而这些抗体可以用来鉴定成蛋白质的hG-CSF。

该技术提供了一种相对快速、不受限制、灵活可操作的hG-CSF生产方法。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具体生产方法涉及到多种不同的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法、化学合成法和抗体特异性识别等。

只有在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够最终实现有效的hG-CSF生产。

AML 化疗方案

AML 化疗方案

AML 化疗方案引言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主要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骨髓前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达,导致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分化阻滞。

AML是一种快速进展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化疗是AML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本文中将介绍常用的AML化疗方案。

1. 集落刺激因子(CSF)与AML化疗方案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CSF)是一类能够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生物活性物质。

CSF在AML化疗方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骨髓抑制和感染等不良反应。

目前常用的CSF包括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粒巢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这些CSF可以与化疗药物配合使用,帮助恢复正常的骨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2. 7+3方案7+3方案是目前AML化疗中最常用的方案之一,其基本组成为七天的阿糖胞苷(cytarabine)与三天的长春新碱(daunorubicin)。

此方案以长春新碱作为胞毒药物,阿糖胞苷作为维持剂,可以加速白血病细胞的白细胞减少,促进正常造血细胞恢复。

该方案通常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具体剂量根据患者年龄、骨髓功能和合并症等因素来确定。

此方案通常在住院期间进行,每隔一个月重复一次,直到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的状态。

3. 高剂量阿糖胞苷(HiDAC)方案高剂量阿糖胞苷(High-Dose Cytarabine,HiDAC)方案是一种相对较为激进的AML化疗方案,适用于年轻、较为健康的患者。

该方案以高剂量阿糖胞苷为主要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来杀伤白血病细胞。

HiDAC方案一般通过静脉输注阿糖胞苷,每天一个剂量,连续5-10天,每个疗程之间有1-2个月的间隔。

该方案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在患者体内达到化疗剂量的较高浓度,以杀死更多的白血病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它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 为20000。主要由内毒素、TNF-α和IFN-γ可活化单 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人和小鼠G-CSF在氨基酸水 平上有73%同源性,并具有相互交叉的生物学活性。
G-CSF主要作用
G -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 化和活化。在体外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中性粒细胞前体,使 之分化增殖为成熟的粒细胞集落,也能作用于完全成熟的终 末粒细胞,延长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存活时间,提高中性粒细 胞的吞噬能力,促进超氧化物的产生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
安全性评价
用药时注意事项
1、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 敏者以 及对大 肠杆菌 表达的 其他制剂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 心、肾、 肺功能障碍者禁用; 妊娠及哺乳期妇 女、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建立。 3、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不能同时用药 4、应尽可能不要静脉用药
国外研究进展
美国
1991年2月,安进公司的产品--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Neupogen(G-CSF)获得美国FDA批准,其适应症为自身骨髓移 植、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AIDS等。
(二)粒细胞-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
1977年Burgess等从小鼠肺条件培养液中发现一种 能刺激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集落的因子,命名为粒细 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物学作用
1、促进造血,嗜酸细胞增多 2、降低血清胆固醇 3、治疗髓样细胞增殖综合症
(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又称CSF-1,最初发现其存 在于血清、尿或其它体液中,能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巨噬 细胞集落的形成。
Neulasta为安进公司开发的Neupogen的长效剂型,即通过 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延长其在体 内的代谢时间,因此疗效更好。
Neulasta在2002年获得FDA的上市批准,并于2002年第二季 度上市。Neulasta一上市就十分抢眼,2003年全年的销售额为 13亿美元,其霸气直逼EPO。
(一)多重集落刺激因子
1981年Ihle等发现ConA刺激小鼠脾细胞的培养上清 中含有一种因子,能提高裸鼠脾脏淋巴细胞成熟,命名 为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又称为多重集 落刺激因子。
IL-3的生物学活性
IL-3可刺激皮肤上皮细胞、CD4-CD8-TCRαβ细胞、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增殖,阻止肥大细胞发生程 序性细胞死亡。
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1、动员骨髓中性粒细胞移行至外周血中。 2、促进集落刺激因子分类
按作用靶细胞不同分类:
1、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 2、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 3、巨噬细胞CSF(M-CSF) 4、干细胞因子(SCF) 5、红细胞生成素(EPO) 6、粒细胞CSF(G-CSF)
G-CSF临床作用
G-CSF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 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及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预防白细胞减少可能潜在的感染并发症、以及 使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加快。
进入新阶段
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各种 G-CSF 已经进入临床 ,
重组的产品 并且在临床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 刺激造血及免疫细胞分化发育 • 介导固有免疫 • 介导适应性免疫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
细胞因子分类
按功能分: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这些药物虽然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 , 但对肿瘤化疗后 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 可以减轻化疗后 白细胞下降的程度 , 缩短白细胞低下维持的时间 ,促使白 细胞尽快恢复 ,使化疗或放疗顺利按计划进行 ,提高疗效。
产 品 多 多!
【 不良反应 】 1.肌肉骨骼系统:又是 会有肌肉酸痛、骨痛、 胸痛现象。 2.消化系统:有时出现 食欲不振的现象、或肝 脏谷丙转氨酶升高等。
细胞因子 ————
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概念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 多肽类因子,它们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称为细胞因 子(Cytokines) 。细胞因子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 子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等。
研究意义
研究细胞因子有助于阐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机制, 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利用细胞因子治 疗肿瘤、感染、造血功能障碍以及自身免疫病等,这已受 到初步疗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SCF的生物学作用
(1) (2) (3)
促进IL-3依赖的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促进肥大细胞增殖。 促进黑素母细胞(melanoblasts)的增殖。
(五)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刺激红细胞产生的糖蛋白
EPO的生物学作用
EPO特异地作用于红细胞样前体,对其它细胞系几乎没有 作用。EPO刺激骨髓中红细胞样前体细胞产生红细胞样集落形 成单位和红细胞样爆发形成单位。
M-CSF的生物学作用
M-CSF主要的生物学作用是促进单核-吞噬细胞包括破 骨细胞在内的细胞的存活、增殖和活化。 M-CSF是炎症反 应中的介质,并可提高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微生物的 能力。
(四)干细胞因子
干细胞因子又称肥大细胞生长因子,最初是从 Buffalo大鼠肝细胞系中cDNA克隆成功,在小鼠 MGF基因 位于第10号染色体SL基因,是C-kit的配体,因此也称之 造血生长因子KL。
stimulating factor, CSF) ➢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 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 中形成细胞集落,这类因子被命名为集落刺激因 子(CSF)。广义上,凡是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 都可统称为CS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