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合集下载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构式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构式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构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uG-CSF)是一种生物制剂,它是一种人类自然生长因子的合成形式,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和感染等疾病。

它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粒细胞形成和释放,增加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活性。

rHuG-CSF的结构式很重要,因为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和生化特性。

rHuG-CSF是由基因技术合成的重组蛋白,它的分子量为18kD左右,在细胞因子家族中属于小分子细胞因子,因此它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等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内部发挥药理作用。

rHuG-CSF的分子结构与人体内源性的G-CSF非常相似,它由成熟的细胞表达基因,经过编码、表达和重组等多个步骤后得到。

rHuG-CSF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氨基酸,它由17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包括3个半胱氨酸残基,这些半胱氨酸残基通过肽键相连形成了分子内的二硫键,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rHuG-CSF的分子结构由四个不同区域组成:N端区域、四个$\alpha$螺旋区域、长亮突区域和C端短亮突区域。

其中,N端区域是一个较短的肽段,可以参与与受体的结合。

四个$\alpha$螺旋区域由四个$\alpha$螺旋结构组成,具有肽键和疏水位点,可以与G-CSF受体结合,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长亮突区域是一个长的序列,可以增加分子的稳定性和可溶性,同时具有柔性结构和相互依存的性质。

C端短亮突区域是另一个短序列,它有助于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的结合,同时也参与了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

rHuG-CSF的分子结构与人体内源性的G-CSF非常相似,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rHuG-CSF经过重组合成,没有内源性G-CSF所具有的两个醣链,因此重组蛋白结构上更为简单;另外,rHuG-CSF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些不同,从而影响了其生物活性和免疫原性。

GM-CSF中文

GM-CSF中文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GM-CSF(rhGM-CSF)适用范围用于DC细胞体外培养,适用于直肠癌、乳腺癌、肺癌、肾癌、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黑色GM-CSF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在体外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集落形成,并具有促进早期红巨核细胞、嗜酸性祖细胞增殖和发育的?功能。

GM-CSF是最早被鉴定出来对于DC有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

GM-CSF在DC培养中的功能是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分化,细胞表面MHC II类分子的表达得以提高,从而增强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

此外,GM-CSF还可促进DC的存活。

使用说明推荐使用浓度为1000IU/ml。

如需分装,可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培养基或PBS稀释,稀释后浓度保持在100ug/mL以上。

稀释后置于-20℃保存期6个月,-80℃保存期12个月。

参考文献1、Banchereau J1, Briere F, Caux C, Davoust J, Lebecque S, Liu YJ, Pulendran B, Palucka K.Immunobiology ofdendritic cells.《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2000, 18(1):767-8112、J, Banchereau,RM Steinman,Dendritic cells and the control of immunity. 《Nature》, 1998, 392(6673):245-2523、G Schuler Dendritic cell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0, 40(8):2123-3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现状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现状

(h — S )具有与天然 G C F相同 的生物活性和氨基 酸序 rG C F —S 列 .是 由植入人 G C F基因的大肠 杆菌通过重组 D A技术 —S N 制造 。2 世纪 8 0 0年代 , G C F开始用于临床 , r —S h 近年来 随着
rGபைடு நூலகம்C F 剂量为 1 gk- d , h— S, 0 ・g ~ 用药 1 ・ 周后采集 2 3次。值 N
1 r G— S h C F生 物 学特 点 及 作 用 机 制
细胞释放入血, 诱发心 、 、 肺 脑梗死 , 应用时要加强监测 。 2 再生障碍性 贫血 : .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物理 、 化学 、 生物
或 不 明 因素 造 成 骨 髓 造 血 干 细 胞 和 骨 髓 微 环 境 严 重 受 损 . 而
23 外周造血于细胞动员 : G C F单用或联合化疔 动员造 . r —S h
血干细胞可用 于异体及 自体造血 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 胞移植通常选择化疗联合 rG C F h — S ,化疗后 白细胞计数低于 1 x 0/ . l9 0 L时用 rG C F剂量为 5 ・g ・一 h—S g k d ,白细胞计数达 (.~ 0 ) l9 6 1 . x 0 L时采集 2次: 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剂 为 0 0 / 异
鼠部分肝移植 后利用 rG C F动员 自体骨髓 干细胞 . h —S 发现受
21 肿瘤放化疗 引起 的骨髓抑制 : . 大多数 化疗药物 的剂量与
疗效成 正 比, 但加 大剂量会造 成骨髓抑 制 、 继发感染 等并发
症。 有报道肿瘤患者给予 rG C F可缩短化疗所致的骨髓抑 h—S 制时间 , 患者 白细胞恢 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 _ ; 3 此外 , _ 有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for Injection)
2.本品属蛋白质类药物,用前应检查是否发生浑浊,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3.本品不应与抗肿瘤放、化疗药同时使用,如要进行下一疗程的抗肿瘤放、化疗,应停药至少48小时后,方可继续治疗。
4.孕妇、高血压患者及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5.使用前仔细检查,如发现瓶子有破损,溶解不完全者均不得使用,溶解后的药剂应一次用完。
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疏松体。
【药理毒理】
1.药理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2.5皮肤刺激试验:在家兔和豚鼠,rhGM-CSF15μg/0.1ml皮下注射,每日上午1次,连续七天,未观察到皮肤红斑和水肿,表明rhGM-CSF无皮肤刺激。
【药代动力学】
志愿者皮下注射3、10、20μg/kg和静脉注射3至30μg/kg可观察到血浓度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的增大而增高。皮下注射本品,在3~4小时血浓度达到峰值。静脉注射本品的清除半衰期为1~2小时,皮下注射则为2~3小时。
2.本品可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因此,同时使用具有血浆白蛋白高结合的药物应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
3.注射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本品。
【药物过量】
文献报道,本品剂量达30μg/kg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常规用量相比,有明显增加和相关,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说明书用法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说明书用法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说明书用法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一种生物制剂,常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等癌症。

以下是该药物的使用方法说明。

1. 用途: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被用于促进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提高白细胞数量,从而增强机体对抗癌细胞的能力。

2. 用法和剂量: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通常以注射的形式给予患者。

具体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患者必须遵循医生指示,并按照指示使用药物。

3. 给药途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具体的给药途径取决于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4. 注射注意事项:在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之前,患者和医生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按照正确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注射。

使用注射剂前,应检查药物的外观和有效期。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请勿使用。

5. 储存条件: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应储存在指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请遵循药物包装上的规定和说明来储存。

请勿将药物暴露于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中。

6. 不良反应: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使用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发热和肌肉酸痛等。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请立即向医生报告。

7. 注意事项:在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之前,患者必须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药物使用史以及其他相关病情。

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其他必要的检查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一般说明和常规使用方法。

具体的用药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任何关于药物使用的疑问或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说明书

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说明书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刺激骨髓粒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它主要用于治疗骨髓抑制性疾病,如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髓抑制。

1.适应症:- 肿瘤化疗和放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和白血病等)。

-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用法用量:- 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5-7 天。

根据白细胞计数和化疗的强度,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2-3 周。

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2-3 周。

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3.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骨痛、皮疹、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 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休克、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4.注意事项:- 本品仅供皮下注射,不能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

- 本品应该在化疗或放疗结束后 24 小时内使用,以避免加重骨髓抑制。

- 本品不能与其他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剂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 本品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期间应该密切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其他血液指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警告和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本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过敏体质者或有过敏史者应慎用。

- 感染:本品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

使用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 血液系统反应:本品可能会引起血液系统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处方药,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成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适应症】1.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癌症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特别在强烈的骨髓剥夺性化学药物治疗后,注射本品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减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

2.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

3.骨髓发育不良综合症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24~48小时起皮下或静脉注射本品,每日1次。

本品的用量和用药时间应根据患者化疗的强度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程度决定。

对化疗强度较大或粒细胞下降较明显的患者以2.5μg/kg体重/日的剂量连续用药7天以上较为适宜,至中性粒细胞恢复至5000/mm3停药;如所用化疗药物的剂量较低,估计所造成的骨髓抑制不太严重者,可考虑使用较低剂量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以1.25μg/kg体重/日的剂量用药至中性粒细胞数稳定于安全范围,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已明显降低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不良反应】1.肌肉骨骼系统:有时会有肌肉酸痛、骨痛、腰痛、胸痛的现象。

2.消化系统: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或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

3.其他:有人会出现发热、头疼、乏力及皮疹,ALP、LDH升高。

4.极少数人会出现休克、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症、幼稚细胞增加。

【禁忌】1 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敏者以及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其他制剂过敏者禁用。

2 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禁用。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英文名: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 She Yong Chong Zu Ren Li Xi Bao Ji Luo Ci Ji Yin Zi【性状】本药为含有174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分子量约20,000道尔顿),此糖蛋白由来源于人口腔底细胞mRNA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导入中华仓鼠卵巢细胞后产生。

本药除活性成分外尚含有下列添加物:L-精氨酸10 mg,L-苯丙氨酸10 mg,L-蛋氨酸1 mg,单十二酸聚氧乙烯山梨聚糖0.1 mg,D-甘露醇25 mg。

本药为白色粉末或块状,装于无色透明小瓶中(冻干粉针剂)。

pH值为6.0-7.5。

本药附带溶解液,每安瓿中装有注射用水(日本药局方)1 mL。

用附带溶解液溶解后的渗透压约为1-2(对生理盐水的比)。

【适应症】1.骨髓移植时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

2.预防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期间:实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先天性及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6.免疫抑制治疗(肾移植)继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规格】50ug/支100ug/支250ug/支【用法用量】1.骨髓移植时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骨髓移植后次日至第5天后开始。

静脉点滴,5ug/kg,每日1次。

2.预防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期间实体瘤(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抗肿瘤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次日开始。

皮下注射2ug/kg,每日1次。

由于潜血等原因导致皮下注射困难时,可静脉注射(含静脉点滴)5ug/kg,每日1次。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抗肿瘤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次日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名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药品别名】
商品名:惠尔血(GRAN)
结构式与分子量:根据已知来源于人类膀胱癌细胞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含有175个氨基酸残基(C845H1339N223O243S9;分子量:18,798.88)的蛋白质。

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本品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与天然产品相比,生物活性在体内、外基本一致。

G-CSF是调节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可选择性地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目与功能。

【药代动力学】
健康成年男性单次静脉或皮下注射本品1.0(g/kg,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静脉给药者的半衰期为 1.40小时,AUC为21.6ng(hr/ml;皮下注射者的半衰期为 2.15小时,AUC为11.7ng(hr/ml,生物利用度为0.54。

连续6天静点或皮下注射本药后,开始给药日与第6日的血浆中药物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无蓄积现象。

给健康成年男性静点本药3.0(g/kg或皮下注射1.0(g/kg后,测定24小时尿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均在测定界限以下。

【适应症】
1.促进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2.癌症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包括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胚胎细胞瘤(睾丸肿瘤、卵巢肿瘤等)、神经母细胞瘤等。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4.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用法与用量】
1.促进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成人和儿童的推荐剂量为300(g/m2,通常自骨髓移植后次日至第5日给予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当中性粒细胞数上升超过5000/mm3时,停药,观察病情。

在紧急情况下,无法确认本药的停药指标中性粒细胞数时,可用白细胞数的半数来估算中性粒细胞数。

2.癌症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经用药后,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经过最低值时期后增加到5,000/mm3(WBC:10,000/mm3)以上,应停药,观察病情。

A.恶性淋巴瘤、肺癌、卵巢癌、睾丸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次日后)开始给药。

成人及儿童推荐剂量为50(g/m2,皮下注射,每日一次。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降到1,000/mm3(WBC:2,000/mm3)以下的成人患者应给予本品。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到500/mm3(WBC:1,000/mm3)以下的儿童患者,应皮下注射50(g/m2的本品,每日一次。

如皮下注射困难,应改为100(g/m2静脉滴注(成人及儿童),每日一次。

B.急性白血病
通常在化疗给药结束后(次日以后),骨髓中的幼稚细胞减少到足够低的水平且外周血中无幼稚细胞时,开始给药,成人及儿童的推荐剂量为200(g/m2,每日一次,静脉给药(包括静脉点滴)。

紧急情况下,无法确认本药的给药及停药时间的指标中性粒细胞数时,可用白细胞数的半数来估算中性粒细胞数。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000/mm3的患者,给予本品100(g/m2,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如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5,000/mm3,应减少剂量或终止给药,并观察病情。

4.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000/mm3的成人及儿童患者,本品剂量为400(g/m2,每日一次,静脉滴注。

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5,000/mm3,应减少剂量或终止治疗,并观察病情。

5.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000/mm3的成人及儿童患者,给予本品50(g/m2,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5,000/mm3,应减少剂量或终止治疗,并观察病情。

【不良反应】
1.严重的不良反应
1)休克(发生率不明):有发生休克的可能,需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置。

2)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不明):有发生间质性肺炎或促使其加重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如发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部X线检查异常时,应停药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适当处置。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不明):有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如发现急剧加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两肺弥漫性浸润阴影等胸部X线异常时,应停药,并进行呼吸道控制等适当处置。

4)幼稚细胞增加(发生率不明):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及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患者,有可能促进幼稚细胞增多时,应停药。

2.其他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发生率不明1%~5% <1%
皮肤中性粒细胞浸润皮疹、潮红
痛性红斑、伴有
发热的皮肤损害
(sweet综合征等)
---------------------------------------------------------------------
肌肉、骨骼骨痛腰痛、胸痛、关节痛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
----------------------------------------------------------------------
肝脏肝功能异常、GOT升高、GPT升高
-----------------------------------------------------------------------
其他LDH升高、发热、头痛、乏力、心悸
ALP升高、尿酸升高、血清肌酐升
高、CRP升高
【禁忌症】
以下患者禁用:
(1)对本药或其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敏的患者。

(2)骨髓中幼稚细胞未充分减少的髓性白血病及外周血中存在骨髓幼稚细胞的髓性白血病患者。

【注意事项】
1.慎用(下列患者慎用)
(1)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2)过敏体质者。

2.重要注意事项
(1)本药限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2)本药应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防止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过度增加,如发现过度增加,应
给予减量或停药等适当处置。

(3)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因此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理,另外为预测过敏反应
等,使用时应充分问诊、并建议预先用本药物做皮试。

(4)本品给药后可能会引起骨痛、腰痛等,此时可给予非麻醉性镇痛剂等适当处置。

(5)对癌症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在给予癌症化疗药物的前24小时内以及给药后的24小
时内应避免使用本药。

(6)对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和骨髓移植时)应用本药前,建议对采集细胞进行体外实验,以确
认本药是否促进白血病细胞增多。

同时,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发现幼稚细胞增多时应停药。

(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由于已知伴有幼稚细胞增多的类型有转化为髓性白血病的危险性,因此应
用本药时,建议对采集细胞进行体外实验,以证实幼稚细胞集落无增多现象。

3.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打开安瓿时:本品为单点式(易断)安瓿,建议用酒精棉球等消毒断点后取用。

(2)配制时:静脉点滴时,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混合后注射。

勿与其他药物混用。

(3)给药时:静脉内给药时,速度应尽量缓慢。

4.其他注意事项
(1)有报告指出,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有转变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白血病的病例。

(2)有报告指出给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有的病例发生了染色体异常。

(3)有报告指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体外或体内实验中,对多种人膀胱癌及骨肉瘤细胞株具有促进增殖的倾向。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不宜用于妊娠或可能怀孕的妇女(妊娠中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

【儿童用药】
1.对早产儿、新生儿及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建议不用该药(使用经验较少)。

2.儿童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慎重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注意用量及用药间隔时间、观察患者的状态,慎重给药[通常老年人生理机能(造血机能、肝、肾
功能等)低下]。

【规格】
75μg:0.3ml
150μg:0.6ml
300μg:1.2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