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遗物和采样

合集下载

准备逝者的遗物与遗照

准备逝者的遗物与遗照

准备逝者的遗物与遗照在准备逝者的遗物和遗照方面,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尊重逝去的亲人或朋友。

这些遗物和遗照具有纪念价值,可以让我们怀念逝者,缅怀他们的生命和过去的点滴。

下面将介绍如何准备逝者的遗物和遗照。

一、遗物准备1.收集逝者的个人物品:首先,我们需要收集逝者生前使用的个人物品,例如手表、眼镜、笔记本、戒指等,这些物品都是逝者生活中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2.整理和保管:在收集到逝者的遗物后,我们需要进行整理,并妥善保管。

可以将这些遗物放置于特定的纪念盒中,以免损坏或丢失。

二、遗照准备1.选择适当的照片:我们可以选择逝者生前的照片,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逝者特点和生命记忆的照片。

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张逝者笑容灿烂的照片,能够让人在看到时感到安慰和愉悦。

2.修复和翻拍:有时候,逝者的照片可能有些老旧或损坏,我们可以选择修复这些照片,使其呈现更好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照片翻拍并制作成数字形式,以确保其永久保存。

三、纪念品制作1.制作遗物纪念品:我们可以选择将逝者的遗物制作成纪念品,例如手链、胸针、钥匙链等。

这些纪念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佩戴或使用,时刻怀念逝者。

2.制作遗照纪念品:利用现代技术,我们可以将逝者的照片制作成纪念品,例如相框、冰箱贴等,这些纪念品可以摆放在家中或办公室,让逝者的回忆与我们更加贴近。

四、遗物和遗照的意义逝者的遗物和遗照对于亲友们来说意义重大。

它们不仅能够唤起回忆,缅怀逝者,还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安慰和温暖的力量。

通过遗物和遗照,我们能够感受到逝者的存在,仿佛他们仍然在身边。

总之,准备逝者的遗物和遗照是一项重要且需要细致呵护的任务。

通过认真搜集、妥善保管和制作纪念品,我们能够永久珍藏逝者的记忆,并将其作为一种力量和慰藉,帮助我们共同度过失去亲人或朋友的悲伤时刻。

考古专家现场勘探方案

考古专家现场勘探方案

考古专家现场勘探方案1. 研究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考古专家现场勘探方案,以帮助考古专家在实地考古活动中有效且系统地进行勘探。

通过使用该方案,考古专家可以精确地确定勘探区域、采集和分析考古遗物,并生成详细的考古报告。

2. 背景信息和准备工作在进行现场勘探之前,考古专家需要获取关于勘探区域的背景信息,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背景信息和准备工作:•学术研究:了解勘探区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

•地形地貌:研究勘探区域的地理特征、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选择勘探点。

•勘探工具和设备:准备必要的勘探工具和设备,如探测仪器、测量工具和采样设备等。

•人员组成:确保组织一支专业的考古团队,包括专家、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

3. 考古勘探流程该方案根据考古勘探的一般流程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3.1. 勘探区域选择根据前期的背景研究和准备工作,考古专家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地貌和历史文献等信息,选择合适的勘探区域。

勘探区域应具备潜在的考古价值,并且能提供充足的考古材料。

考古专家还需考虑勘探区域的易于进入和勘探难度等因素。

3.2. 勘探点确定在选定勘探区域后,考古专家需细化勘探点的确定。

通过使用无人机、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和地形地貌调查等技术手段,确定具体的勘探点。

勘探点应覆盖勘探区域的不同地貌和地层,并考虑可能隐藏的文物遗址。

3.3. 采集考古遗物在进行现场勘探时,考古专家首先要进行考古遗物的采集工作。

采集的方法包括表层采集和深层挖掘两种。

表层采集可以通过人工清理和筛选来获取地表散布的考古遗物,而深层挖掘则需要使用刨子、锤子和篦子等工具。

3.4. 遗址勘探在采集考古遗物的同时,考古专家需要对发现的遗址进行勘探。

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记录遗址的位置、结构和布局等特征,以及与其相关的考古遗物,可以更好地理解该遗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5. 考古遗物分析采集和勘探工作完成后,考古专家需要对采集到的考古遗物进行分析。

田野考古规程

田野考古规程

田野考古规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有关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的说明一现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全面分析研究当时考古学的现状、学术发展方向以及学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1984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试行。

《规程》自颁布以来,得到普遍和认真的执行,对整齐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质量,总体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水平,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年来,中国考古学得到极大发展,学科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颁发执行一部适应新形势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有鉴于此,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进行修订,于2002年组织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前期研究》,进而于2005年春,将修订《规程》任务正式下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自接到国家文物局项目委托书即日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立即组织力量,启动项目。

根据计划,整个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自接到委托书后至2005年9月,我们即组织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师为主的相关人员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有关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研讨,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不同角度提出修改建议。

在综合大家意见,并参考国外有关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或操作手册的基础上,于2006年初形成《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正式条文部分的修订稿。

第二阶段,2006年1月至7月,将《规程》正文修订稿送国内各主要考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审查。

第三阶段,在对《规程》正文修订稿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我们开始编写规程附录,至2007年暑期完成。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下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二号发布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4,《考古发掘管理办法》(报审稿),国家文物局5,《田野考古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6,《优秀考古报告奖评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7,《田野考古学概论》,北京大学课程讲义8,《田野考古学》,于海广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9,《田野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10,《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克林.伦福如等着,(中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11,《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日本文化厅文物保护部,(中译),文物出版社1989年12,《考古学调查研究ハンドブックス》,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84年(《考古学调查研究手册》)13,Archaeological Site Manual, Museum of London, Archaelogy Service,Third edition-1994.(《考古遗址工作手册》,伦敦博物馆考古部,1994年第三版。

田野考古学名词解释

田野考古学名词解释

田野考古学名词解释田野考古学相关名词1. 田野考古学 (Field Archaeology)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通过实地勘测和发掘来获取关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在田野考古学中,考古学家通过调查和记录现场的遗址、遗迹和文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过去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2. 考古遗址 (Archaeological Site)考古遗址是指被认定为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地点。

这些遗址可以是古代城市、墓地、废墟、定居点或其他留下文化痕迹的地方。

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人们可以还原过去文明的面貌。

3. 土层 (Stratum)土层是指在一个考古遗址中堆积的不同层次的土壤或沉积物。

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时期,因此通过研究土层的顺序和特征,可以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和事件。

4. 发掘 (Excavation)发掘是一种通过将土壤逐层剥离或挖掘来暴露埋藏的考古遗物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发掘,考古学家可以获取关于过去文明的物质证据,并且可以对不同时期的遗迹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征调 (Survey)征调是一种通过勘测和调查现有地表上的遗址和文物来确定可能的考古遗址的方法。

考古学家使用地质、地理、遥感和其他相关技术,以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从而选择最有可能进行发掘的地点。

6. 遗物 (Artifact)遗物是指人类在过去生活中制造或使用过的物品。

它们可以是陶器、石器、金属器、骨器等。

通过发掘和研究遗物,考古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技术和经济结构。

7. 实地记录 (Field Recording)实地记录是指在田野考古学中对考古遗址和遗物进行详细记录的过程。

记录可以包括测量、摄影、绘图、采样和标注等。

这些详细的记录对于研究和还原过去文明非常重要。

8. 文物保护 (Conservation)文物保护是指对考古遗址、遗物和其他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保留的活动。

这包括物理保护、化学保护、数字化保护等方法,以确保文物能够传承和永久保存,供后世研究和欣赏。

《考古学概论》课件

《考古学概论》课件
《考古学概论》PPT课件
考古学是研究并解释过去人类文明及其演变的学科。通过现场工作、文献研 究和数据分析,考古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重要信息,对文化保护和旅游业也 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过去文明的学科。通过挖掘遗址、研究遗物和文献,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起源、进化和文化 发展。
考古学的历史和发展
1
古代考古学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对古代文物的研究和收藏。
2
现代考古学
18世纪以来,考古学逐渐从探宝和收藏发展为一门科学。
3
当代考古学
利用先进技术和跨学科合作,我们在考古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进展。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1 考古调查
通过勘探和调查发现潜在 的考古遗址。
2 挖掘和采样
对遗址进行系统性挖掘和 采样,收集遗物和遗迹。
3 文献研究
研究历史文献和记录,理 解文化背景。
考古学的现场工作
挖掘工作
考古学家在遗址上进行精细的挖 掘工作,寻找隐藏的文化遗产。
遗物发掘
发掘遗址中的古代器物,揭示过 去文明的面貌。
现场记录
记录挖掘过程和出土文物的详细 情况,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考古学的文献研究
史书和档案
研究古代文献和历史记录, 还原过去的历史事件。
1
清洗和修复
对考古出土的文物进行清洗和修复,保护其完整性。
2
分类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
将文物分门别类,并进行专业的鉴定工作。
3
展览和保存
将文物陈列在博物馆和展览中,同时进行长期保存和保护。
考古品的鉴定和分类
鉴定工作
通过专业技术和研究,确认文物 的真伪和时代。
分类标识
将文物按照形状、材料和功能等 特征进行分类。

收集大植物遗存的方法

收集大植物遗存的方法

收集大植物遗存的方法
大植物遗存指的是植物化石,是植物在地质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遗物。

收集大植物遗存的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 野外调查法:通过对地质、地貌、植被等情况的调查,找到可能产生植物化石的地层和地质构造,然后进行挖掘和筛选,以收集植物化石。

2. 开挖法:在已经确定存在植物化石的地点,进行开挖和挖掘,直接获取植物化石。

3. 临时采集法:在野外发现植物化石,进行采集和收集。

4. 核心取样法:在进行野外观察和调查时,选择目标地层或地点,使用钻孔、横向钻探等方法,获取地下岩屑和碎屑,再进行筛选和分析,以获取植物化石。

以上是收集大植物遗存的主要方法,它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进行组合使用,以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植物化石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和保存植物化石时,要避免损坏和污染,以确保其完整性和科学价值。

考古专业知识

考古专业知识

考古专业知识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文化和历史的学科。

考古学家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发掘、记录、分析和解释遗址、遗物、建筑物和其他考古证据来重建过去的人类活动和文化。

以下是一些考古专业知识的概述:
1. 考古发掘:考古学家进行考古发掘以揭示地下的遗址和遗物。

他们使用工具和技术进行专业地下挖掘,同时进行记录和采样。

2. 考古遗物:考古遗物包括人类使用和制造的物品,例如陶器、石器、金属器、建筑物和骨骼遗骸等。

通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考古学家可以了解过去的人类生活方式、技术和社会组织。

3. 人类进化和古人类学:考古学也涉及人类进化和古人类学的研究。

通过挖掘和研究古人类遗骸,考古学家可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类种群的迁移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 考古学方法和技术:考古学家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解释考古证据。

这些方法包括地面勘测、遥感技术、文献研究、实物分析、实验重建等。

5. 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有一些理论框架来解释和解读考古证据。

这些理论包括文化进化理论、过程ual理论、文化生态学等。

6. 地域和时期的专业知识:考古学可以分为不同的专业领域,例如古埃及考古学、古美洲考古学、古希腊罗马考古学等。


个地区和时期都有特定的考古遗址和文化特点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考古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学科,涉及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它对于人类了解自身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地表调查的流程

考古地表调查的流程

考古地表调查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考古地表调查流程。

一、前期准备。

1. 明确调查目的和范围,确定调查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漆底彩绘陶器由于下部漆层经过多年的埋藏已经出现了老化, 在发掘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翘曲现象。一些这样的彩绘陶器 在出土后就开始出现彩绘的卷曲,从开始到脱落的时间非常 短,只有几分钟时间。
►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考古现场试图根据以往的做法 保护这些彩绘陶器,分别使用了稀释的乳胶和聚乙二醇,但 均不能控制彩绘的卷曲脱落。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使 用非水分散体材料进行了漆底彩绘保护的尝试。
► 骨器出土后要缓慢干燥。
七、竹、木、漆器的起取方法
►1、保存实体者的取法
►(1)、起取
►淤泥中的竹、木、漆器,用竹刀、木刀剔去 器物周围的泥土,将器物轻轻挑起,插进薄 而硬的木板(或铁板),将器物托取出。带土 起取的,要趁湿清除泥土,以免因泥土干结 再剔除会损坏漆皮。
► 积水中的竹、木、漆器,利用水的浮力,(大件器物 用托板,小件用手)顺势托到水面。为了防止器物出 水时各个部分受压力不匀而造成破碎,要使容器倾 斜,在倒出器内水的同时,取出水面。
► 遗物处于干燥状态,可直接对遗物进行合成树脂浸渍处理。 若遗物是潮湿的或是泡水的,则需要自然风干或采取人工措 施促使其干燥,但是这只能在遗物不收缩变形的前提下进行。 如果于干燥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可用水溶性的丙烯酸树脂 浸渍强化,反复地涂抹树脂溶液,使其充分吸纳,达到强化 加固的目的效果后再取出。或对遗物不进行强化处理,在不 损伤遗物的情况下连同周围的泥土一同取出,使用发泡(聚 氨醋)树脂装置将其包装好,运到室内后拆除包装,再进行 强化遗物的处理措施。
►4、正确填写标签,标签与遗物不能分离。
►普通品每个遗物袋都要放两张标签,特殊品 每件都要写两标签。特殊品的标签上的坐标 写法是:横坐标×纵坐标-深度,标签上各 项都要用钢笔或油笔仔细填写清楚,字迹要 工整。
三、起取遗物的注意事项 ► 1、注意遗物的埋藏状态。如陶器,是正放还是倒
放,还是倾斜;是完整的,还是分几处安置;是几 个相叠,还是成排并列。注意遗物附近有无相关遗 存,如发现一堆箭头,就要分析和搜寻有无箭杆和 弓的朽痕。 ► 2、当发现器物时,不要见一件取一件,要尽可能 把共存组合的遗物遗迹揭露出来,编号、绘图、照 相之后再起取。 ► 3、发现重要遗物要检查层位划分是否正确,有没 有混入的可能。特别重要的出土物或能引起争议的 出土物,在发现后要向工地负责人报告,经批准后, 先摄影绘图,后起取。 ► 4、起取遗物不要损坏遗物,起取方案要有利于复 原。
► 5、做好文物的现场保护:一方面通过对文物所处 环境的控制,如套塑料袋进行控湿、控温、避光等, 营造出有利于文物保护的与原有埋藏环境相近的保 存环境。若温度较高时应进行防霉处理。另一方面 通过各种保护手段,如喷或刷水溶性保护材料(聚 醋酸乙烯乳液、硅丙乳液、丙烯酸树脂类等);渗 透加固、表面封护等提高文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降低保存环境的变化对文物造成的危害。有些娇贵 的文物要保持一些覆土,不要剔剥干净,以保持其 稳定的环境。
► 3、特殊品和普通品要分开存放 ► 普通品是指大量的、残碎不全的遗物,主要有陶片和石片。
特殊品又称作“小件”、“器物标本”,它是指石器、骨器、 金属器、漆木器、完整的或可复原的陶瓷器,以及其它重要 或特殊的遗物。 ► 普通品收集时,常规发掘时一般只做出土单位的记录(即 填写标签),而不做出土坐标的记录。一个单位的普通品可 以盛装在一起。普通品在文化内含分析时很重要。况且在整 理和研究时,有些普通品会上升为特殊品。所以不要丢弃, 不要弄混出土单位。精细发掘时每个遗物都要单独记录坐标、 状态,单独存放。 ► 特殊品(小件)要逐件编号,记录出土坐标,单独存放。小 型易丢的、珍贵的、容易破损的小件要用纸盒、塑料袋等包 装好。 ► 一个发掘工地的小件编号系统要统一,常用的小件编号方法 是: ► 地层所出的小件,以所在探方地层为单位,按发现先后依次 编号。例如,其探方②层出,石刀编为该探方第2层的1号, 石斧为第3层的1号,纺轮为第4层的1号,陶鬲为第4层的2号。
► 木牍、竹简是古代的文书,各枚之间有先后顺序。 简牍的“编册”状态必须完全保留,否则会给后来 的整理、识文、判读与研究带来困难。成堆、成束、 成片的简牍要一次整取托出。若它们与器物交叠时, 首先清理简牍周围的器物,使它们完全显露出来, 以保证完全取出。泥土中,用套箱法取出较好,可 以在室内精细“发掘”,寻找编缀捆扎的绳索朽痕。
► 遇到似属同一器的陶片,要用纸单独包装,灰坑 内陶片数量多而密集者,也要分层起取,每层单独 装袋。这必将大大减少拼对工作量。
现场边起边粘对碎裂陶器的方法实例-
用棉花做衬托的包装。要把器物标签 放在箱子内。
常规发掘的陶片按照单位收集存放
精细发掘要求:1个或几个相连的陶片分别装在塑料口袋内。
图4—10
一般珠子要用丝线穿起,防止脱落丢失。也可以放在合子内。
► 3、联组者
► 玉衣和铠甲之类由多部件构成的大件遗物,须用整 取的方法,否则难以复原。一般是采用套箱法(图 4—16)。如南越王墓的玉衣,缀合丝线已无,则用 细薄的竹篾一条条从玉衣与地面之间横穿过去。再 贴着竹篾下面插入薄铁板,使玉衣位于铁板之上, 然后套上预制木箱框,把框与铁板钉合,玉衣上蒙 上纸,空隙处塞满泡沫塑料,用石膏灌实找平,钉 上箱盖,起出。刘胜夫妇墓的玉衣仍有金丝,便在 玉衣之下穿铁丝,把玉衣搭起放入箱中的。
► 龙山文化的蛋壳陶,破碎后难以拼对。起取已破碎 的蛋壳陶,应不改变其相对位置,才能有利于复原。 方法是用纸糊后再起取,或用木板插入器下,连土 一同托起,这是托取法;或把木箱框套扣遗物上, 再把箱底板插入器下,用石膏等物质灌实空隙处, 填平,盖上箱盖板,用铁丝把盖、框、底捆绑加固。 便可起运,这是匣取法(又叫箱取法、套箱法)。
► 6、检测标本或土样的采取,一定注意避免污染。
四、泥器和陶器(彩绘陶器)的起取方法
► 泥器酥软易碎,发现后应用手铲、竹签剔出外形,让其阴凉 风干,恢复硬度,外用麻纸围裹二层,再双手捧起。已破碎 的用胶糊纸三四层,使碎片粘结在纸上,然后起出。或用三 甲树脂稀液加固后起取。
► 陶器较硬,火候高者,剔清外围和内部的土,即可起取。 低温陶,长期掩埋而吸收水分,变得酥软,风干后再取出。 已碎裂的低温陶,糊纸后再揭取。
而常规发掘要 求一个层的陶 片放在一个袋 子内。
五、玉石器和金属器的起取方法
► 1、质地坚固者。 ► 玉石器和金属器质料坚硬,一般剔净周围的土,即可取出。 ► 2、脆弱者。 ► 也有一些开裂、粒化的石器,用手撮捻便呈粘末状剥落,或
扳动呈片状纷纷剥落,难以复原,起取时,应先用三甲树脂 胶渗透,适当固定,再起取,或边取边粘。 ► 金属遗物,其表面大多常会附着一些已经腐朽而且变得十分 脆弱的遗迹现象,或是织物或是颜料等不稳定的东西,加上 遗物本体的锈蚀程度已经相当严重,这些遗物和遗迹现象于 出土时要原封不动地将之取出是有难度的,必须采取与之相 适应的抢救措施,暂时予以稳定加固,或者增加某种实用的 支撑物体。既然是临时的一种加固措施,须依据遗物埋藏条 件的差异,处置的方式方法也应区别对待。假如是较为干燥 的遗物,首先需要用乙醇将附着于遗物表面的泥土除掉,如 果部分清洗起来难度比较大,可暂缓此程序操作。当清洗所 用的乙醇完全挥发干燥后,涂抹一些丙烯酸之类的合成树脂 以强化遗物。如果合成树脂没有达到相应的强度,可以在纱 布上涂抹数层树脂贴附于遗物表面,固化后再行取出,安全 妥善地移送室内。此后使用溶剂将树脂溶解,取下粘贴之纱 布,再进行其他必要的保护程序。
二、收集的原则
► 1、尽量收集齐全 ► 发掘具有破坏性,能收集到的各类标本要尽量收
集齐全。遇到难以起取的标本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利用文物保护手段,尽量收集到,不要轻易放弃。 ► 2、按单位收集 ► 发掘资料的重要性就在于有共存关系和层位关系。 遗物的共存关系和层位关系都是以出土单位为依托 的。遗物在遗址中的位置也是靠查找关于其出土单 位的位置记录得到的。因此,必须按单位收集,严 防混淆。如果遗物出在两个单位的分界处,难以确 定是哪个单位的,则把它归入晚期单位中,因为按 地层学原理。晚期单位可以出早期遗物,而早期单 位不出晚期遗物。
► 遗迹所出的小件,以遗迹为单位,依发现的先后依次编号。 例如,某探方有两个遗迹,即H2和M8。H2出1石刀、1石斧, M8出1鬲,1盆。则石刀编为H2的1号小件,石斧编为H2的2 号小件;鬲编为M8的1号小件,盆编为M8的2号小件。
► 本身细小的小件容易被漏掉,发掘时要打碎挖下的土块, 必要时要过筛,精细发掘时土需要全部过筛。而像地层中的 炭化籽种,昆虫遗体要在浮选法或水洗法情况下才能获得。
第五节 收集遗物与采样
一、 收集的对象
田野考古收集实物资料的对象是广泛的。常见的种 类有:人工遗物,人的遗骸,动物骨骼,植物的籽 种和茎叶标本,碳十四等测年标本,矿物染料,孢 粉分析的土样标本等。考古发掘经常遇到前人未见 的新遗存,凡是有室内研究价值——有利于研究历 史或有利于科学的遗存都在收集之列。如南方汉墓 发现过女尸,那么,女尸、棺液和墓内空气都是研 究历史、研究千年古尸仍能保留下来的原因的重要 资料,都应采集。在特殊情况下,柱洞、灶等局部 的人工遗迹,甚至像车马坑,整座古墓也可以起取 到室内。
► 有些小件的特殊之处,因破碎或粘有泥土而被人们忽视, 从而列入普通品。发现残碎器物有复原可能,应在现场对合, 就地寻找残缺部分。粘着泥土的石块、骨头要清除泥土,审 察有无人工使用的痕迹。残碎的陶片也要观察外部是否有特 殊之处。而有些遗物上的人工痕迹要在仪器检查时才能发现, 如石片上的使用微痕,西周龟甲上的文字是在放大镜下发现 的,中山靖王刘胜墓内的错金铁尺则是在x光透视时发现锈 下有花纹。
六、骨、角、牙、蚌器的起取方法
►这类器物经长期的侵蚀,有机物已分解,骨 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容易破碎,起取 时先把四周土剔掉,器物底部土也要用竹签 剔挖一些,让其略干燥,再取出。如果骨质 过于疏松或表面有脱层脱粉的器物,要先行 渗透加固,即用喷或刷水溶性保护材料滴渗。 或用软加固托取法连同一部分基土取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